第一套作戰方案完是按照張青山先前所的那樣來制定的,無可挑剔,可以制作的很完善。rg\n\n而第二套作戰方案則提出了更為大膽的想法:主要是想對同仁縣縣城和三橋縣縣城同時動手,同時拿下。\n\n這套作戰方案的依據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鬼子既然把同仁縣縣城拿出來當誘餌,且其縣城內兵力奇少,幾乎是擺明了要拱手相送,那么,我們也就只要派出少量的兵力,就可以拿下同仁縣縣城。在其作戰方案中,甚至大膽的提出以同仁縣縣游擊大隊為攻城主力,少許突擊團部隊為策應就行了;第二,我方兵力充足,完可以做到主攻三橋縣縣城的同時,順手掃掉同仁縣縣城,也能保證不會對三橋縣縣城攻擊戰的影響。\n\n而這套方案之所以引起爭議,主要在于:戰爭有著諸多不確定因素,萬一出現了攻擊同仁縣不利,一時拿不下來的話,勢必會影響對三橋縣縣城的攻擊……而第一套方案穩扎穩打之余,只要攻下三橋縣縣城,那么,同仁縣縣城將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容易,甚至可以通過以勢壓人,兵不刃血的將其拿下。\n\n但反對者認為,如果萬一從三橋縣縣城潰敗的鬼子退往同仁縣,從而在同仁縣縣城建立一個跟三橋縣縣城差不多的死守待援的防守方式,那么,攻擊三橋縣縣城的戰果,在戰略上將變成雞肋。\n\n而且,就算你在三橋縣和同仁縣之間設伏,可以阻擊退往同仁縣的腿子,就勢必要提前分出一部分突擊團的兵力來部署。如此一來,為什么不采用第二套作戰方案?反正都要分兵,都要集中主要兵力攻擊三橋縣縣城,為什么不直接拿下同仁縣縣城了?\n\n因為互有優劣,且無法經過實戰檢驗,因而,雙方公公有理,婆婆有理,一時爭論不下,就只能交由張青山這個突擊團軍事上的主要負責人,然后通過突擊團主要指戰員參與討論,進行最終的定奪。\n\n如果遇到那種十分固執,或者是十分看重面子,固執己見,等級森嚴的負責人,下屬提出的方案,估計十有**會被當場給否定了。因為就目前來看,第一套方案穩扎穩打,確實不錯,而第二套方案頗有點突發奇想,具有一定的戰爭風險,為求穩妥,自然要選擇第一套作戰方案。\n\n可是,張青山不然。\n\n張青山在生活上固然喜好面子,有時候為人也十分固執,可在戰爭面前,他卻一慣于多聽取意見,并且在戰術上,一向都善于根據戰場的變化而變化……而張青山明白,戰爭是要死人的,決不能兒戲。同時,他更知道,在制定作戰方案時可以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可一旦定下來,就不能輕易改變,因為,作戰方案決不能講究民主,必須要有一個一言而決的主要人來定奪。否則,光是扯皮就能把所有事都給攪黃了,畢竟,戰場情況瞬息萬變,絕對沒有十十美的作戰方案,也就是俗稱的計劃趕不上變化。\n\n張青山把兩套作戰方案放在桌上,問道:“第一套作戰方案是由誰帶頭制定的?”\n\n“報告團長,是我。”\n\n羅張!二十四歲,突擊團參謀之一。\n\n張青山點點頭,示意其坐下。\n\n“第二套作戰方案是由誰帶頭制定的?”\n\n“報告團長,是我。”\n\n趙光明,二十四歲,突擊團參謀之一(也就是前文所的參謀趙)。\n\n兩人同歲,都是當初師部分派給突擊團的人才,都是同年投筆從戎的大學生,經歷也差不多。不過,從兩人的個性上,可以看出兩套作戰方案的誕生。而他倆的能力都比較出眾,被突擊團領導班子看重的兩個參謀,悉心培養。\n\n羅張為人沉穩,屬于穩妥形,愛講究穩扎穩打,未得勝,先求穩。從軍事上,愛采用堂堂正正打法。\n\n趙光明為人跳脫,屬于愛突發奇想形,愛講究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從軍事上,愛采用出奇制勝打法。\n\n“來,羅,你先把你的作戰方案給大家念一遍,然后再自己所堅持這種打法的觀點和利弊……趙再把你的作戰方案念一遍,也自己堅持的這種打法的觀點還有利弊。也好讓大家心里有數,做好選擇。”\n\n完,張青山順手從桌上拿起煙,抽出根,點燃,吸了口后,右手食指和中指夾著煙,正色的看著眾人。\n\n等他倆分別陳述完后,張青山的第二支煙都抽完了。\n\n“在這兩套方案中,有不少共同點,比如,都打算將現在駐守在龍鳳縣縣城內的一營和三營秘密抽調出來,將縣城交由龍鳳縣縣游擊大隊臨時接管。比如,都贊成對三橋縣縣城圍三缺一的打發……這些方面,我想,既然你們都是這樣想的,而我也贊成,就不在會上討論了。”\n\n“不過,打鐵還需自身硬!不管敵人如何,我們都有必要先大致了解一下我們自身的實力。所以,在開始討論前,我們還是請政委同志先給我們,我們突擊團現在有多少人馬,多少武器,多少儲備。”\n\n“根據團長的指示,今天上午,我對我們突擊團的人馬和武器彈藥做了一個大致的了解,現在,向諸位同志做一個簡單的匯報。”胡英澤拿起子,站起來,打開后,念著:“我們突擊團現有四個營,劉兵同志所帶領的一營,現有七百名戰士……”\n\n“什么,這家伙這么快就達標……”\n\n胡英澤剛報出一營的人數,彭鵬就愕然的叫了句。不過,還沒等他完,就被張青山的眼神給硬生生把后面的話逼了回去……按突擊團成立之初所定下的規矩,突擊團有多少個營可以不做具體的規定,可以視情況而擴大和減少,但是,每個營規定的人數上限最多只能是七百人,多余的,就必須往別的營去補充,這也是調節各營的整體實力不出現太大的偏差所做的一種硬性規定,要不然,人數上偏差太大,影響了各營之間的整體實力出現大偏差,不利于各營之間的競爭,更不利于團結。\n\n所以,彭鵬才會如此驚訝,一營這才出去多久,居然這么快就達標了。\n\n“一營現有老舊槍支(只算步槍,但多數是從鬼子那里繳獲過來的三八大蓋)六百七十三只……”\n\n“李紅輝同志所帶領的二營,現有六百二十三名戰士,現有老舊槍支六百二十三只……”\n\n“齊子軒同志所帶領的三營,無論戰士還是槍支,都滿員。”\n\n“彭鵬同志所率領的四營,現有五百一十四名戰士,現有老舊槍支五百一十四只……”\n\n二營雖然屬于出去比較早的,可問題是,他們出去不就后就回來協同保護青龍山,因而,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發展。但人手一只槍,還是很不錯的。\n\n三營就更不要了,不僅出去比較早,而且,和一營一起,攻占了龍鳳縣。事實上,就算沒有攻占龍鳳縣縣城,三營也早就滿員了。可是一營,因為攻占了龍鳳縣縣城后,無論是兵力還是武器彈藥,都得到了巨大的補充發展,一下子就滿員了……雖,大家早就規定,多余的人手和武器彈藥,要上交,以便于團里統一調撥給其他不足的營里,可問題是,因為一營和三營一起攻打了龍鳳縣,三營不缺人手,只要稍稍補充點繳獲的武器彈藥,就能滿足了——規矩在那里擺著,他們就算是想突破規定,也不行,別的營可看著了,總不能什么好事都讓三營占了吧?而多出來的人手和武器彈藥,那就只能用一句話來明——近水樓臺先得月。\n\n一營營長劉兵雖然比較傲氣,可在這個時候,就算他想傲氣,也不得不為自己一營考慮而放下傲氣,甚至就算他想堅持,手下也肯定不干。所以,從龍鳳縣縣城里的繳獲中,既然三營用不到這么多人數和武器彈藥,那就正好便宜了一營,所以,一營一下子就滿員了,也就不稀奇了。甚至,他們還把二鬼子和一些自愿加入突擊團的人中,多余出來的(可以肯定,這些人中,基上都是一營挑剩下的,要不然,如何對得起劉兵的傲然和狡猾),還補充給了四營。\n\n至于四營,因為是抵達這一帶后才成立,白了,就是另外三個營基上骨架子都搭起來了,兵員補充也達到了一定數量后,他們才開始成立,所以,相對于另外三個營,可以是雜牌軍,而且以俘虜居多——里面啥樣的人都有,另外三個營又看不起俘虜,所以,基上都把俘虜丟給了四營。\n\n偏偏四營又沒有到外面駐扎過,一直負責保護青龍山團部,沒有別的兵員補充門路,也只有不講究了,啥人都要。\n\n而且,青龍山保衛戰,主要就是靠四營來保衛的。那一戰,四營雖然殺退了敵人,也打死很多敵人,可殺敵一千字損八百,四營損失也不,光是戰死的就有近百人(主要是因為新兵第一次上戰場所致,還有就是沒有炮兵的協助,而犧牲的絕大多數也都是新兵)。所以,四營一下子減員不少,要不是后來從補充了一部分,他們現在的兵力能不能超過四百,還難。所以,四營的槍多人少,也就是這么來的。\n\n隨后,胡英澤又把武器彈藥和糧食等儲備還有三個縣的游擊大隊以及民兵的人數及武器配備做了個大致的匯報。\n\n簡單點,就是:以現有的物資儲備,絕對能支持兩長為期五天的團級作戰。也就是,攻打三橋縣的武器儲備,綽綽有余。\n\n這讓大家的信心增加了很大……以往打仗,不怕流血犧牲,不怕以少對多,更不怕對攻白刃戰,最怕的就是打著打著,打的正過癮,正是關鍵時刻,突然!娘的,沒子彈了。現在既然不愁這個了,那還有什么可的,這一仗,非打不可。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