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戰役完成后,突擊團負責在青龍山吸引鬼子主力。WJCDF99○M手打
傷亡最大的那個團負責在三橋縣修整,順帶防御——現在看,這個團是**團。
新一團和主力團負責從旁協助青龍山……
整個部署,看起來就跟一個口袋陣一樣,有縱深度,有結合口,而且,隨時能根據形勢的變化而變化:鬼子要想奪去三橋鎮,**團就成了口袋陣的中心,新一團和**團能立即輔助,而突擊團能立即從后截斷或攻擊牽制鬼子主力。要是鬼子想對付青龍山,突擊團就成了口袋陣的中心,不僅新一團和主力團能輔助,而且,三橋鎮就成了突擊團的堅實后方。如果鬼子不想進入這兩個口袋陣,那么,新一團和主力團就可以出去不斷的對其進行滋擾,而突擊團和**團就能成為這兩個團的后方有力支援者。
如此,相輔相成,別的不敢,完成拖住鬼子,給鄉親們大量轉移的時間這個任務,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也就是,現在,四個團雖然聚集在一起,但最多也就一個晚上的時間來修整,短暫的相聚后,明天大家就得分開,去按部署到達各自的戰斗位子,對鬼子實施第二階段的作戰。
雖然張青山他們很想把所有人都迎接上山,大家一起共同慶祝,可是,青龍山山頂不大,無法接納所有人,更何況剛經歷了轟炸,很多建筑被炸毀。沒法,只能各團的團長、副團長之類的主要負責人到山頂去開會,主要是為下一階段的戰役做最后一次推演。
哪怕山上剛剛被炸毀了很多建筑,哪怕山上有很多傷員,哪怕山頂上依然能看見燃燒的痕跡,甚至能看到血跡,可是,胡英澤還是盡了自己最大的能力,盡力保證這一餐,大家能吃好喝好。
但很遺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突擊團的少部分人確實經歷過飛機的轟炸,別的不,光是長征路上就經歷過無數次,可是,突擊團的士兵絕大部分人都是地人,都沒有經歷過飛機轟炸,甚至沒看到過飛機,自然也就不知道如何躲避飛機的轟炸。
也許是絕大部分人沒有見過飛機,而見過飛機的又太久沒有經歷過飛機轟炸了,久遠到大家甚至忘記了這一點。因而在鬼子的飛機來襲之前,青龍山方面根就沒有任何準備。
不管前線仗打的如何,作為后勤的主要負責人,胡英澤都必須要為戰士們歸來后飽餐一頓負責,所以,老早就開始準備。
但得知寶源縣城被拿下的消息后,整個青龍山都沸騰起來了,大家準備的就更加積極,別晚飯,就是篝火晚會,甚至是明天戰士們出發前那一頓早飯,都準備的極為豐盛和充足。
可是,鬼子的飛機來襲,卻把這一切都摧毀了。
然后,大家急于搶救傷員和搶運物資,根就沒有去考慮過戰士們歸來后的晚飯怎么辦?
于是,但戰士們歸來后,大家傻眼了,這才想起,晚飯怎么辦?預備的篝火晚會怎么辦?
糧食好解決,糧食庫里就有現成的,只要煮一下,最多一個時就行。但菜就有點麻煩了,原為今晚的晚飯而準備的肉食都被炸飛了,現在,倉庫里就只剩下明天早上的,這些,別今晚晚飯,就是今晚的篝火晚會都不夠。
為此,胡英澤心里暗暗著急:兄弟部隊來這里打仗,而且是打了勝仗,要是連兄弟部隊的戰士晚飯都吃不好,慶祝之時連個肉都吃不上,這也太丟臉了……雖然相信兄弟部隊的同志們會理解和體諒,但理解體諒是一回事,自己的臉面又是另一回事。
偷偷地找張青山和田國忠商量,結果 ,三人都沒有辦法。
最后,還是胡英澤的二舅,原突擊連炊事班班長,現在的突擊團團部炊事班班長老王,居然給大家解了燃眉之急。
老炊事員果然有經驗。
老王的辦法很簡答:原是一個班兩碗肉(一碗回鍋肉,一碗羊肉),改為一個班一碗豬肉燉蘿卜,一大碗羊肉湯——湯管飽!湯里的羊肉就沒辦法管飽了。可不管怎么,如此一來,總算是讓大家都能吃到肉了——八路軍身就窮,慶祝時能見到肉,那就是過年了。再,也就是突擊團富裕點,要是換成別的地方團,哪怕是在這樣的慶祝中,也沒有這么多肉可吃了,如此一來,誰還能有意見不成?
再,只要張青山他們不,兄弟部隊也不知道原給他們準備的是什么菜,現在能見到肉,自然以為這就是原準備好的。
軍人就是如此:豪邁、方鋼、看慣生死……雖然明知接下來的戰火會殘酷無比,下次相聚時,眼前這些戰友很可能就無法出現了,可是,剛剛經歷過鐵與火的考驗后的慶祝,依然讓他們喜慶無雙——這是用生命的錘煉和時間輔助而鑄就的痛快,焉能不珍惜?
這個時候,別難得一見的有酒有肉,就算是和白開水,大家心里也是暢快的,只因為這是戰爭年代的戰友相聚,以及慶祝這一階段的勝利晚會。
總算是解決了這一餐,為突擊團挽回了點顏面。
可問題是,這等于動用了明天早飯的菜,那么,今晚的篝火晚會和明天的早飯該怎么辦了?
明天的早飯還好點,畢竟,可以連夜從三橋縣里往青龍山上調運,可問題是,今晚的篝火晚會了?要知道,選出隊和民兵代表等老早就準備好了表演節目,而且,張青山在這一仗之前就對大家保證過:只要這一仗打勝了,就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而且,晚會上,必定會給所有人提供酒肉,讓大家敞開了吃喝……過的話總不能不算數吧?這可是當著大家的面親口保證的,如果話不算數,張青山的臉面何在?團長的威信何在?突擊團的信譽何在?
最關鍵的是,時間上來不及了,就算是從三橋縣縣城里緊急調運過來,也得幾個時了。
然而,讓張青山等人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們心里暗暗著急,以為要丟整個突擊團面子的時候,百姓們為他們解決了這個大難題。
百姓們聽八路軍打了大勝仗,各鄉各村都派出代表,帶著大量的酒肉來慰問八路軍了……
如此一來,燃眉之急解了,大家都能安心的開會。
戰術之類的早就部署好了,剩下的都是些枝葉末節的事,可是,誰都沒想到,大事上進行的順利,畢竟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大家都在場,又是師部布置的,自然沒問題。可是,在這些事上,卻出現了分歧。
在傷病員的問題上,并沒有出現多大的波瀾:一開始,有人提議,把所有傷員都往根據地腹部轉移,可有的人卻覺得,現在轉移百姓已經足夠大家焦頭爛額了,要是再把部傷員都轉移到后方,先不這運輸量,就算是轉移過去,師部的野戰醫院恐怕也無法一下子收納這么多傷員,因而,還是就地解決,把一些重傷員放到百姓家進行治療,由各村的民兵負責其安……
最后,張青山發揮了霸道的個性,以前敵總指揮的身份一言而決:重傷員部轉運到師部野戰醫院,輕傷員以其原先所在的連為單位,轉運到龍鳳縣各村寨去,由各村的民兵負責其安。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分批次的轉運,也能讓師部的野戰醫院充分發揮其性能,而不是一鍋粥的混亂,從而影響了對傷員的治療,同時,重傷員的行動不便,提前轉運,也可以節約出大量的人力物力,更是給接下來的游擊戰提供了一些便捷。至于輕傷員,必要的時候,不僅可以快速轉移,甚至還能當戰士去打仗了,也算是對于各村寨的抗戰武裝力量添磚加瓦,畢竟,這些人的戰斗經驗,絕對是一筆財富,尤其是對于缺乏實戰經驗的民兵們來,就更是寶貴了。
總算是完美的解決了這個爭議。
隨后,就那兩千多民兵的分配問題:各團損失都大,想要維持一定的戰斗力,都必須要及時的就地補充兵員,最好是有戰斗力和經驗,上過戰場的兵員,而這三點,那三千民兵都極為合適,大家自然眼熱。
對此,張青山沒有二話,直接發話:各團按傷亡比例來分配這兩千多民兵。
可是,接下來的一個問題,卻讓大家頭疼:武器彈藥!
這一戰,各團不僅傷亡大,武器彈藥的消耗也很大,按,應該立即補充武器彈藥,以便于接下來的戰斗。更何況,從寶源縣城里繳獲的鬼子的武器彈藥很多,大家分配補充就是了,沒什么可爭議的。
但問題是,這次從鬼子那兒繳獲的武器彈藥實在是太多了,多到大家都眼紅了。
‘一切繳獲要歸公’這條規定就不了。
這么多彈藥,又是急需補充,誰也不會輕易讓步。而按照大家約定成俗的規矩:如果是從兄弟部隊中臨時借來的武器,事后得還回去不,還得多少帶點利息,比如送對方幾把輕機槍或者一些武器彈藥之類的,以表示感謝。但要是從敵人手中繳獲的,除非是上級領導下進行,否則,就如現在,幾個團大家都是平級,誰也領導不了誰的前提下,那么,出于就地急需補充的優先原則,大家可以自行分配……最關鍵的是,現在分到的武器彈藥 ,等這一仗打完后,這些武器彈藥就是自己的了,完可以光明正大的帶走,誰眼紅都沒用。
如此一來,誰不眼熱?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