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不愿這個時候離開,想要與壽春共存亡,或許在他心里,自己的離開更多的還是因為可以讓他沒有后顧之憂,只有這樣,他才可以放棄壽春,所以他做這些都不過是為了跑。但顯然他誤會了袁術,如果真打算撤離壽春的話,根本就不必這般復雜,所以從這一點來說,他這個兒子啊,還是太嫩了,考慮問題太片面,而且還容易受到感情牽制。
無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亂,什么時候能做到這一點,可能他才算是真正的成熟了。
袁術站了起來,說到:“我已經(jīng)為你安排好了一切,你大可以安心離開,先去廬江避避風頭,如果壽春被破,你就要想方設法去鄴城,去見你的叔父袁敘,如果我們擋下了劉瀾,那個時候你在回壽春。”他說著將一枚虎符交給了袁耀,這枚虎符是專門調(diào)動廬江部隊的,有此物在,劉勛一定能夠保他周全。
袁耀瞪大了眼珠,看著手中的半枚虎符,這是廬江郡虎符,如果劉勛要調(diào)動軍內(nèi)部隊進行征伐,沒有這半枚虎符的他是根本調(diào)動不了任何士兵的,因為自秦漢以來,士兵們眼中向來是只認虎符不認郡守的,郡守的命令歸命令,可要想調(diào)動他們沒有合在一起的虎符,是根本沒有用的,軍營之中,不論是將領還是士兵,都會直接拒絕他的調(diào)令。
而有了這枚虎符,首先就可以保證袁耀能夠隨時調(diào)動廬江的部隊,這樣也能確保他的安全,不然的話,身邊沒有點部隊,一旦售出有什么威脅,這么大一家子沒有士兵護著,想安全抵達鄴城,簡直就是癡人說夢,說不得走到半路,就被劫匪打劫了。
“看著玄黑色的半枚虎符,這可是他第一次手握虎符,這感覺有點奇妙,雖然他隨軍出征過幾次,但手握虎符卻還是頭一回,半晌才吃驚的說道:“父皇,您這是。”
“如果我們勝了,你就要帶領廬江的部隊來助我一臂之力,前往平阿剿滅曹操,如果我在壽春敗了”袁術頓了一下,能看得出他的情形一瞬間變得格外哀傷,臉上慢是悲色:“我是說如果壽春被劉瀾攻破,你就必須要帶領著廬江的部隊盡快離開廬江,壽春一旦不保,廬江自然將會成為劉瀾下一個要攻打的目標,你留在廬江也就是處在危險之中,所以你要帶著廬江的部隊和劉勛離開,去鄴城找袁敘。”
雖然袁術始終沒有說出袁紹的名字,可說出袁敘就已經(jīng)能夠說明一切了,雖然他們兄弟斗了這么多年,勢同水火,可是如果自己一旦真有什么不測的話,那這個世界上,能護他一家老小的也就只是袁紹一個人了。
而他也給袁紹備足了自己的禮品,絕對會讓他滿意,首先是廬江的部隊,雖然只有一萬多人,但這根本就不是關鍵,真正的大禮乃是傳國玉璽,這才是重中之重,他還記得當年袁紹找到一枚天子行璽,便想著靠天子這枚私璽另立天子,這件事他記得格外清楚,因為那是在酸棗,在諸侯議事的大帳之中,他有理有據(jù)的一番觀點把袁紹駁的啞口無言,至今每每想到此事,他還會笑出聲來。
那時候是真的解氣,可是他卻明白,不管是天子行、之、信璽還是皇帝行、之、信璽,這六方印璽,終歸只是天子私璽,他們的價值在天子手中那是神圣無比的,可以決定整個大漢朝的走勢,但在普通百姓甚至是三公九卿,則毫無作用,這樣的玉璽,每年天子不知道會損毀多少個,又會重新制作多少個,就好像是傳達命令的洛陽紙,說白了關鍵還是使用它的人,而并不是物本身有多大的影響力。
但是傳國玉璽就大大不同了,如果當時袁紹拿出的是傳國玉璽的話,那他還真無法與他唱反調(diào),因為傳國玉璽的價值,他的意義卻又與天子之璽有著本質(zhì)的不同,他代表著皇權的更迭,也就是說現(xiàn)在的漢獻帝根本就是無效的,因為他手中并沒有拿著傳國玉璽,相反拿著傳國玉璽的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正統(tǒng)。
正統(tǒng)與否,不是取決于你姓劉還是我姓袁,而是取決于誰的手中有傳國玉璽,僅此而已。
而袁術這一次不惜把傳國玉璽交由袁耀隨身保管,有這樣一份大禮,他才會有底氣信誓旦旦的說袁紹一定會收留他們,甚至還會善待他們。
因為傳國玉璽是無價的,這世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夠與他相提并論,因為這小小的一塊傳國玉璽,代表著整個大漢王朝。
“帶著虎符離開,明白嗎?”袁術沒有暗示他傳國玉璽的事情,因為這本身就是招惹禍端的東西,如果被外人知曉,那么他會無比威脅,他會把玉璽交給王后,由他來保管,在抵達了鄴城之后,如果袁紹刁難他們,便獻出玉璽,如果袁紹并沒有,那么就可以視情況來定奪是不是把玉璽交出去。
曹操表現(xiàn)的很平靜,袁耀的情況比他還自如,畢竟他并不知道玉璽就要跟著他一同上路了,或許直到這個時候,袁耀才真正變得成熟起來,因為他很清楚,現(xiàn)在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置身事外了,大家都處于危險的環(huán)境之下,接下來至于還能做些什么,其實已經(jīng)不太重要了。
因為袁耀已經(jīng)能夠想到之后會發(fā)生一些什么情況,他雖然沒有預料未來的能耐,可是他卻有著能夠分析未來走向的聰明大腦,就這一點壽春未來的走向就已經(jīng)被他給確定了下來。
壽春的情況會變得非常糟糕,他無比確信,可是不管他多么不安多么擔憂,甚至想留下來替父皇排憂解難,哪怕是在關鍵時刻就好像提醒他聯(lián)系伯父袁紹那樣微不足道的警示也成,但最后他卻必須接受父親做出的決定,他是不可能抗拒的,因為他非常清楚結果是不可能被改變了,所以他只能聽出父親的安排,希望著戰(zhàn)爭的走向能夠向著他們,這樣壽春之戰(zhàn)才有可能生出一線生機。
袁耀不愿這個時候離開,想要與壽春共存亡,或許在他心里,自己的離開更多的還是因為可以讓他沒有后顧之憂,只有這樣,他才可以放棄壽春,所以他做這些都不過是為了跑。但顯然他誤會了袁術,如果真打算撤離壽春的話,根本就不必這般復雜,所以從這一點來說,他這個兒子啊,還是太嫩了,考慮問題太片面,而且還容易受到感情牽制。
無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亂,什么時候能做到這一點,可能他才算是真正的成熟了。
袁術站了起來,說到:“我已經(jīng)為你安排好了一切,你大可以安心離開,先去廬江避避風頭,如果壽春被破,你就要想方設法去鄴城,去見你的叔父袁敘,如果我們擋下了劉瀾,那個時候你在回壽春。”他說著將一枚虎符交給了袁耀,這枚虎符是專門調(diào)動廬江部隊的,有此物在,劉勛一定能夠保他周全。
袁耀瞪大了眼珠,看著手中的半枚虎符,這是廬江郡虎符,如果劉勛要調(diào)動軍內(nèi)部隊進行征伐,沒有這半枚虎符的他是根本調(diào)動不了任何士兵的,因為自秦漢以來,士兵們眼中向來是只認虎符不認郡守的,郡守的命令歸命令,可要想調(diào)動他們沒有合在一起的虎符,是根本沒有用的,軍營之中,不論是將領還是士兵,都會直接拒絕他的調(diào)令。
而有了這枚虎符,首先就可以保證袁耀能夠隨時調(diào)動廬江的部隊,這樣也能確保他的安全,不然的話,身邊沒有點部隊,一旦售出有什么威脅,這么大一家子沒有士兵護著,想安全抵達鄴城,簡直就是癡人說夢,說不得走到半路,就被劫匪打劫了。
“看著玄黑色的半枚虎符,這可是他第一次手握虎符,這感覺有點奇妙,雖然他隨軍出征過幾次,但手握虎符卻還是頭一回,半晌才吃驚的說道:“父皇,您這是。”
“如果我們勝了,你就要帶領廬江的部隊來助我一臂之力,前往平阿剿滅曹操,如果我在壽春敗了”袁術頓了一下,能看得出他的情形一瞬間變得格外哀傷,臉上慢是悲色:“我是說如果壽春被劉瀾攻破,你就必須要帶領著廬江的部隊盡快離開廬江,壽春一旦不保,廬江自然將會成為劉瀾下一個要攻打的目標,你留在廬江也就是處在危險之中,所以你要帶著廬江的部隊和劉勛離開,去鄴城找袁敘。”
雖然袁術始終沒有說出袁紹的名字,可說出袁敘就已經(jīng)能夠說明一切了,雖然他們兄弟斗了這么多年,勢同水火,可是如果自己一旦真有什么不測的話,那這個世界上,能護他一家老小的也就只是袁紹一個人了。
而他也給袁紹備足了自己的禮品,絕對會讓他滿意,首先是廬江的部隊,雖然只有一萬多人,但這根本就不是關鍵,真正的大禮乃是傳國玉璽,這才是重中之重,他還記得當年袁紹找到一枚天子行璽,便想著靠天子這枚私璽另立天子,這件事他記得格外清楚,因為那是在酸棗,在諸侯議事的大帳之中,他有理有據(jù)的一番觀點把袁紹駁的啞口無言,至今每每想到此事,他還會笑出聲來。
那時候是真的解氣,可是他卻明白,不管是天子行、之、信璽還是皇帝行、之、信璽,這六方印璽,終歸只是天子私璽,他們的價值在天子手中那是神圣無比的,可以決定整個大漢朝的走勢,但在普通百姓甚至是三公九卿,則毫無作用,這樣的玉璽,每年天子不知道會損毀多少個,又會重新制作多少個,就好像是傳達命令的洛陽紙,說白了關鍵還是使用它的人,而并不是物本身有多大的影響力。
但是傳國玉璽就大大不同了,如果當時袁紹拿出的是傳國玉璽的話,那他還真無法與他唱反調(diào),因為傳國玉璽的價值,他的意義卻又與天子之璽有著本質(zhì)的不同,他代表著皇權的更迭,也就是說現(xiàn)在的漢獻帝根本就是無效的,因為他手中并沒有拿著傳國玉璽,相反拿著傳國玉璽的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正統(tǒng)。
正統(tǒng)與否,不是取決于你姓劉還是我姓袁,而是取決于誰的手中有傳國玉璽,僅此而已。
而袁術這一次不惜把傳國玉璽交由袁耀隨身保管,有這樣一份大禮,他才會有底氣信誓旦旦的說袁紹一定會收留他們,甚至還會善待他們。
因為傳國玉璽是無價的,這世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夠與他相提并論,因為這小小的一塊傳國玉璽,代表著整個大漢王朝。
“帶著虎符離開,明白嗎?”袁術沒有暗示他傳國玉璽的事情,因為這本身就是招惹禍端的東西,如果被外人知曉,那么他會無比威脅,他會把玉璽交給王后,由他來保管,在抵達了鄴城之后,如果袁紹刁難他們,便獻出玉璽,如果袁紹并沒有,那么就可以視情況來定奪是不是把玉璽交出去。
曹操表現(xiàn)的很平靜,袁耀的情況比他還自如,畢竟他并不知道玉璽就要跟著他一同上路了,或許直到這個時候,袁耀才真正變得成熟起來,因為他很清楚,現(xiàn)在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置身事外了,大家都處于危險的環(huán)境之下,接下來至于還能做些什么,其實已經(jīng)不太重要了。
因為袁耀已經(jīng)能夠想到之后會發(fā)生一些什么情況,他雖然沒有預料未來的能耐,可是他卻有著能夠分析未來走向的聰明大腦,就這一點壽春未來的走向就已經(jīng)被他給確定了下來。
壽春的情況會變得非常糟糕,他無比確信,可是不管他多么不安多么擔憂,甚至想留下來替父皇排憂解難,哪怕是在關鍵時刻就好像提醒他聯(lián)系伯父袁紹那樣微不足道的警示也成,但最后他卻必須接受父親做出的決定,他是不可能抗拒的,因為他非常清楚結果是不可能被改變了,所以他只能聽出父親的安排,希望著戰(zhàn)爭的走向能夠向著他們,這樣壽春之戰(zhàn)才有可能生出一線生機。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