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奪取河內郡雖然袁紹表面看上去平平淡淡,好像無所謂,可在他內心他將曹操這一舉動當做了徹底決裂的挑釁,而在另一個時空中,這件事幾乎可以視作官渡之戰的導火索,但現在,袁紹卻只能忍耐。
這一次曹操的挑釁遠比太尉那一次更刺激他,他恨不得立即就出兵剿滅曹操敢動河內,這完全就是當著全天下人扇了自己一耳光,奇恥大辱,袁紹如何能忍?
忍不了,但必須忍,要等壽春一戰結束,更要做好與曹操最終決戰的準備,這一次要一鼓作氣,徹底解決曹操,而以他現在的實力,軍需糧草必須籌備妥當,不打無準備之仗。
可就是這樣,在內部都會出現反對的聲音,尤其是田豐老兒,關于攻打曹操,他的那套說辭袁紹已經聽的太多了,老調常談。
雖然他逐漸蠶食的想法可以確保萬無一失,但袁紹等不及也等不了,如果是他獨自面對劉瀾,或許袁紹會忍,采取這樣的方式,可是對曹操也選擇如此保守的方式,意義何在呢?
劉瀾徐州一敗,已經沒有與他們正面抗衡的能力,現在就剩下個曹操,實力相差又是如此懸殊,那么是一鼓作氣更好還是保守點更好?
袁紹如果再年輕個幾十歲,那他一定選擇保守,但是現在他已經等不及了,他要給兒子留下的可不是半壁江山,而是整個天下,如今只要擊敗了曹操,趁勢在拿下劉瀾,這個天下就是他的,再也沒有能夠與他抗衡的勢力。
所以這是他急于求成的原因所在,而且他現在的實力實在想不到曹操憑什么能夠戰勝他。
和幾位謀主經過多次的推演,最后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曹操必敗,哪怕劉瀾出兵,也沒用,只是讓他擊敗曹操的時間推后,但結果是不會有任何改變的。
現在,一切都已經開始準備,他希望最快能在明年可以出兵,這個速度,已經是相當晚了,如果按照他的設想,入秋之后就可以出兵,但因為袁術的原因,只能推后。
袁紹心中暗暗嘆息一聲,他這個弟弟,愚蠢無比,如果沒有稱帝,那么接下來他們徹底消滅了劉瀾,下一步就是曹操,一切將變得無比簡單,可是他卻把局勢攪和成了一鍋粥。
他聽到有人說過這或許是袁術想亂中取利,渾水摸魚,可最后卻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說他愚蠢,袁紹都覺得是抬舉他了。
不僅沒有讓自己有發展的時間,反而成了所有人的眼中釘,哪里還有什么未來可言,簡直就是讓自己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揮退了袁尚,袁紹自己一個人在書房門,有時候想想他當天子,真的是很可笑,他就這么迷戀那個位置,一天都不愿等?
或許真像并沒有像他想的這樣,但有一點是他肯定沒有為長遠考慮,或許他已經清楚他這個實力,已經失去了爭奪天下的可能,自暴自棄才最終稱帝,就算敗了,他也是放過幾天天子的,是坐上了那個位子的人。
這是虛榮心作祟?不是為了像世人證明什么,而且對自己的一次挑釁,他坐上過天子的寶座,而你袁紹呢?
難道就只敢廢立?
然而在他心里,一直瞧不起甚至看不上的庶子現在卻變成了他唯一的救命稻草,或許這是他稱帝之前所沒想到的吧。
還把一家老小都送到了鄴城,如果他的兒子們爭斗是讓他做出救袁術的決定,那么看到他們一家老小風塵仆仆得趕到鄴城的一個,袁紹看到他們的樣子時,是真的令人心酸,也更讓他堅定救下兄弟的想法,哪怕只是讓他安度晚年也好啊。
同父異母的兄弟,袁紹如何也不可能眼睜睜看著他成為俘虜或是戰死沙場,不管如何,就算這一次他沒能出兵壽春成功,他也一定會想方設法把他接到鄴城,讓他可以安度晚年。
書房內,袁紹打開了最新的文書,從徐州而來,他上下翻看,很快從中找到了一張軍報,軍報上面記錄著一些徐州的事消息,但現在更多的則是說一些壽春之戰的情況。
快速打開,一道道噩耗便接連進入眼瞼,壽春的情況和他預料的一樣,徹底沒有了希望,袁術必敗無疑,沒有人能救她,如果張勛不敗,或許還真有反敗為勝的希望,但是現在一切都成了泡影,張勛敗了他們就算進入壽春又能又什么意義呢?
同時與劉瀾曹操二人開戰,這個險他不敢冒,首先沒有必勝的把握,其次就算能贏,付出的代價也一定非常大,得不償失,試問連文丑這樣的好戰分子都不建議出兵壽春了,可見現在壽春的情況多危急。
只能希望袁術自求多福了,這個時候袁紹沒有繼續往下看軍報,而且開始手書一封給袁術的書信,希望他能夠早做決斷,前來鄴城。
書信寫完之后,袁紹當即命人將書信傳遞出去,這才又繼續往下看,這封軍的報消息都是半個月前,而從得到消息到文丑得知,這個時間很難判斷,所以這個半個月的時間,說的只是從徐州發出軍報到鄴城的時間,而這半個月的時間,壽春又會發生些什么,是很難第一時間得知的。
通訊實在太不便利,太不暢通了而袁紹說句實話,他是世家子弟,家學乃易經,對軍事說句實話很一般,但是他并不沒有這個自知之明,并不覺得自己這個能力一般,反而他還常拿自己與劉瀾以及曹操比較,覺得當世能和他一較長短也就只有這兩人了,剩下的人都不被他放在眼里。
曹操奪取河內郡雖然袁紹表面看上去平平淡淡,好像無所謂,可在他內心他將曹操這一舉動當做了徹底決裂的挑釁,而在另一個時空中,這件事幾乎可以視作官渡之戰的導火索,但現在,袁紹卻只能忍耐。
這一次曹操的挑釁遠比太尉那一次更刺激他,他恨不得立即就出兵剿滅曹操敢動河內,這完全就是當著全天下人扇了自己一耳光,奇恥大辱,袁紹如何能忍?
忍不了,但必須忍,要等壽春一戰結束,更要做好與曹操最終決戰的準備,這一次要一鼓作氣,徹底解決曹操,而以他現在的實力,軍需糧草必須籌備妥當,不打無準備之仗。
可就是這樣,在內部都會出現反對的聲音,尤其是田豐老兒,關于攻打曹操,他的那套說辭袁紹已經聽的太多了,老調常談。
雖然他逐漸蠶食的想法可以確保萬無一失,但袁紹等不及也等不了,如果是他獨自面對劉瀾,或許袁紹會忍,采取這樣的方式,可是對曹操也選擇如此保守的方式,意義何在呢?
劉瀾徐州一敗,已經沒有與他們正面抗衡的能力,現在就剩下個曹操,實力相差又是如此懸殊,那么是一鼓作氣更好還是保守點更好?
袁紹如果再年輕個幾十歲,那他一定選擇保守,但是現在他已經等不及了,他要給兒子留下的可不是半壁江山,而是整個天下,如今只要擊敗了曹操,趁勢在拿下劉瀾,這個天下就是他的,再也沒有能夠與他抗衡的勢力。
所以這是他急于求成的原因所在,而且他現在的實力實在想不到曹操憑什么能夠戰勝他。
和幾位謀主經過多次的推演,最后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曹操必敗,哪怕劉瀾出兵,也沒用,只是讓他擊敗曹操的時間推后,但結果是不會有任何改變的。
現在,一切都已經開始準備,他希望最快能在明年可以出兵,這個速度,已經是相當晚了,如果按照他的設想,入秋之后就可以出兵,但因為袁術的原因,只能推后。
袁紹心中暗暗嘆息一聲,他這個弟弟,愚蠢無比,如果沒有稱帝,那么接下來他們徹底消滅了劉瀾,下一步就是曹操,一切將變得無比簡單,可是他卻把局勢攪和成了一鍋粥。
他聽到有人說過這或許是袁術想亂中取利,渾水摸魚,可最后卻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說他愚蠢,袁紹都覺得是抬舉他了。
不僅沒有讓自己有發展的時間,反而成了所有人的眼中釘,哪里還有什么未來可言,簡直就是讓自己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揮退了袁尚,袁紹自己一個人在書房門,有時候想想他當天子,真的是很可笑,他就這么迷戀那個位置,一天都不愿等?
或許真像并沒有像他想的這樣,但有一點是他肯定沒有為長遠考慮,或許他已經清楚他這個實力,已經失去了爭奪天下的可能,自暴自棄才最終稱帝,就算敗了,他也是放過幾天天子的,是坐上了那個位子的人。
這是虛榮心作祟?不是為了像世人證明什么,而且對自己的一次挑釁,他坐上過天子的寶座,而你袁紹呢?
難道就只敢廢立?
然而在他心里,一直瞧不起甚至看不上的庶子現在卻變成了他唯一的救命稻草,或許這是他稱帝之前所沒想到的吧。
還把一家老小都送到了鄴城,如果他的兒子們爭斗是讓他做出救袁術的決定,那么看到他們一家老小風塵仆仆得趕到鄴城的一個,袁紹看到他們的樣子時,是真的令人心酸,也更讓他堅定救下兄弟的想法,哪怕只是讓他安度晚年也好啊。
同父異母的兄弟,袁紹如何也不可能眼睜睜看著他成為俘虜或是戰死沙場,不管如何,就算這一次他沒能出兵壽春成功,他也一定會想方設法把他接到鄴城,讓他可以安度晚年。
書房內,袁紹打開了最新的文書,從徐州而來,他上下翻看,很快從中找到了一張軍報,軍報上面記錄著一些徐州的事消息,但現在更多的則是說一些壽春之戰的情況。
快速打開,一道道噩耗便接連進入眼瞼,壽春的情況和他預料的一樣,徹底沒有了希望,袁術必敗無疑,沒有人能救她,如果張勛不敗,或許還真有反敗為勝的希望,但是現在一切都成了泡影,張勛敗了他們就算進入壽春又能又什么意義呢?
同時與劉瀾曹操二人開戰,這個險他不敢冒,首先沒有必勝的把握,其次就算能贏,付出的代價也一定非常大,得不償失,試問連文丑這樣的好戰分子都不建議出兵壽春了,可見現在壽春的情況多危急。
只能希望袁術自求多福了,這個時候袁紹沒有繼續往下看軍報,而且開始手書一封給袁術的書信,希望他能夠早做決斷,前來鄴城。
書信寫完之后,袁紹當即命人將書信傳遞出去,這才又繼續往下看,這封軍的報消息都是半個月前,而從得到消息到文丑得知,這個時間很難判斷,所以這個半個月的時間,說的只是從徐州發出軍報到鄴城的時間,而這半個月的時間,壽春又會發生些什么,是很難第一時間得知的。
通訊實在太不便利,太不暢通了而袁紹說句實話,他是世家子弟,家學乃易經,對軍事說句實話很一般,但是他并不沒有這個自知之明,并不覺得自己這個能力一般,反而他還常拿自己與劉瀾以及曹操比較,覺得當世能和他一較長短也就只有這兩人了,剩下的人都不被他放在眼里。
同時與劉瀾曹操二人開戰,這個險他不敢冒,首先沒有必勝的把握,其次就算能贏,付出的代價也一定非常大,得不償失,試問連文丑這樣的好戰分子都不建議出兵壽春了,可見現在壽春的情況多危急。
只能希望袁術自求多福了,這個時候袁紹沒有繼續往下看軍報,而且開始手書一封給袁術的書信,希望他能夠早做決斷,前來鄴城。
書信寫完之后,袁紹當即命人將書信傳遞出去,這才又繼續往下看,這封軍的報消息都是半個月前,而從得到消息到文丑得知,這個時間很難判斷,所以這個半個月的時間,說的只是從徐州發出軍報到鄴城的時間,而這半個月的時間,壽春又會發生些什么,是很難第一時間得知的。
通訊實在太不便利,太不暢通了而袁紹說句實話,他是世家子弟,家學乃易經,對軍事說句實話很一般,但是他并不沒有這個自知之明,并不覺得自己這個能力一般,反而他還常拿自己與劉瀾以及曹操比較,覺得當世能和他一較長短也就只有這兩人了,剩下的人都不被他放在眼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