輜車很舒適,還鋪了厚厚的毛氈,一路行走就算是速度快些也不會感到顛簸。
沒有理會簡雍,兩人在埃幾兩旁相對而坐后,劉備便笑問道:“德然不問昨天的事反而會問是不是出了什么大事,難不成已經得到消息了,對吧!”
“消息到沒有,只是一些猜測罷了!應該是太平道的事吧?”
劉備哈哈大笑,他重重點著頭,道:“都直言太平道了,這要是猜測,只怕是德然言不由衷吧,不過……”
到‘不過’兩個字時,劉備的笑容瞬間消失,斂容之后更是變得極度的嚴肅,深眸凝注著劉瀾,他現(xiàn)在這樣子哪有半點知道實情的樣子,分明就是他口中的猜測,如果只是猜測那這人可比想象中聰明多了,道:“這些年鄉(xiāng)里田間信奉太平道者十之**,明眼人誰看不出來,德然是猜測想必早已經注意到這些人了吧?”
“差不多吧!”劉瀾打了個馬虎眼,難道他還去承認是因為后世看歷史知道的?而他對黃巾的了解也最多不過是從三國演義知曉,對他們的概念更多的是吃不飽飯的百姓生活沒有著落才提著腦袋去造反,充其量不過是些被逼上梁山的百姓罷了,至于太平道倒是一無所知,如今適逢其會當然要了解一二,雖然不知道劉備能否解惑,但既然話題點到了太平道上面也就開口動問道:“玄德可知太平道的來龍去脈?”
劉備笑了笑我哪知道啊,隨后話鋒卻是一轉,道:“不過卻是聽伯父起過,德然如果想聽,我倒是可以給你。”
見劉瀾一副洗耳恭聽樣,劉備笑了笑,然后如同回憶一般,沉吟半晌才一字不差將伯父劉元起昨夜所言如實出:“桓帝延熹九年平原人襄楷上書曰:臣前上瑯邪宮崇受于吉(一作干吉)神書,不合明聽。”
劉瀾聽得莫名其妙,卻見劉備尷尬的笑了笑,后面的忘了,劉瀾臉都青了就見劉備啜口茶,又不過這段雖忘了后面的還記得,伯父順帝時,瑯邪宮崇詣闕,上其師于吉于曲陽泉水上所得神書百七十卷,皆縹白素、朱介、青首、朱目,號《太平清領書》,而這個造反的太平道所頌的太平經就是太平清領書。”
劉瀾默默點頭,太平要素他知道,太平經也知道,白了就是太平清領書,叫法不一樣其質卻是一樣的。
“至于太平經里邊的內容其實我也是不甚明了的,但昨夜聽伯父講了些,所以也對太平經有所了解了。”
劉瀾聽了個大睜眼,悄聲問:“不知劉老卻是如何知曉的?”
“襄楷與伯父乃至交,知曉太平道教義也屬當然。”
劉瀾點頭卻見劉備苦笑一聲:“這事德然一人知道就好,著便繼續(xù)道:太平經天地萬物源乃道、元氣、一,它們三個既彼此聯(lián)系,又是互相區(qū)別的。所以太平經認為道是萬物的元首,夫道何等也,萬物之元首,不可得名者。六極之中,無道不能變化。元氣行道,以生萬物,天地大,無不由道而生者也。
停了一下,劉備心中狂汗,不是他不想往下而是他把伯父昨日的這些不重要的都忘了,此刻看他聽得認真,恨不得找個地縫鉆,可車里哪有什么地縫啊,只能找個借口敷衍道:“可惜伯父他對于這些并不是很上心,是以我也只知曉這些。難道德然你不相信我?看著劉瀾那怪異的眼神劉備就像是被踩了尾巴的貓反應是何等的劇烈。劉瀾眼神直勾勾的沒想到劉備反應這么大,哪知劉備是因為接連兩次的遺忘讓他覺得在劉瀾面前大失顏面覺得劉瀾那眼神是在諷刺,而這一切自然沒逃出劉瀾的火眼金睛,心想著怎么感覺這個劉備有些自尊心太強了?要知道后世可是流傳著自尊心太強就是自卑的法,不過劉備可是那種打不死的強,也許是自己的玩笑太過分了,忙收起了那絲玩笑之心露出一副茫然無措的表情,這番表現(xiàn)讓劉備緩和了下來,等再看到劉瀾的表現(xiàn)時再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的嘲笑,難道是自己太敏感了?暗自舒氣的劉備腆著臉第一時間跳過面前的尷尬,:雖然伯父對這些不上心,但對書中的一些主張還是讓伯父(其實是他,所以才記得比較清楚)眼前一亮,而且最主要的一點是書中也并非宣揚道與元氣與一為主,反而占篇幅最多,論述最詳?shù)哪耸撬闹问谰仁乐鲝垺!?br />
劉瀾默默點了點頭,他大概明白一點了,也許劉元起是對書中的一些主張很滿意才會特別上心,一霎那他大感興趣,想知道這能讓劉元起都很上心的治世主張到底了些什么,便問道:“書中到底了些什么?不知玄德可否知曉?”
劉備想也不想的:“太平經之所以以太平命名,其目的就是在于追求太平,實現(xiàn)太平。書中:太者,大也。乃言其積大行如天,凡事大也,無復大于天者也。平者,乃言其治太平均,凡事悉理,無復奸私也。這種太平社會就是公平、快樂、無災害的和睦社會,災害悉已一旦除矣,天下咸樂,皆欲為道德之士,后生遂象先世,老稚相隨而起,……如是天地凡事,各得其所,百神因百歡樂。”
劉瀾聽得一驚一驚的,這么個太平盛世后世都不敢想,要想在東漢末年實現(xiàn),這不就是白日做夢的幻想?怪不得太平道成不了氣候給他人做了嫁衣呢。心中腹誹著太平道時就聽劉備接著又太平經還提出了救窮周急的平均思想,對那些積財億萬,不肯救窮周急,使人饑寒而死的現(xiàn)象進行了抨擊,書中還提出了天生人,幸使其人人自有筋力,可以自衣食者,人各自衣食其力。
聽到這里劉瀾算是知道太平道為何能收到那么多的信徒了,光這幾句便算是緊抓時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的愿望和訴求了。
隨后劉備又講了些太平經里提出的治國之道,尤其是以民為的民思想,書中君少民,乃衣食不足,令常用心愁苦。故治國之道,乃以民為也。無民,君與臣無可治,無可理也。是故古者大圣賢共治事,但旦夕專以民為大急,憂其民也。
從這些觀點可以看出太平經是十分現(xiàn)實地看出了統(tǒng)治者與人民的依賴關系,有些像魚水,的很淺顯,明白的告訴統(tǒng)治者離開了人民就無法生活,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據,也就是,活人名為自活,殺人名為自殺。
不過太平經的民思想也有自相矛盾之處的,因為它一方面否定帝王的至高無上地位,帝王安能神圣于天與地乎,夫君乃人耳!另一方面卻又把帝王美化為有萬萬人之仁圣。
而且太平經還特別強調學,主張人們生來原是無知的,好人壞人是所學不同的結果。它:人安得生為君子哉,皆由學之耳。
學之以道,其人道;學之以德,其人得(德);學之以善,其人善;……學之以惡,其人惡;學之以文,其人文;學之以偽,其人偽;學之以巧,其人巧。并以耕為喻,明學的重要性:夫愚不學,安能賢乎,夫貧而不耕,安能收耶,學輒日賢,耕輒有收。
聽到這些劉瀾到有些咂舌了,這與荀子的性惡論差不多吧?
~~~~~~~~
PS:
《太平經》成書于漢代,據史書記載,共有三種:一是西漢成帝時齊人甘忠可的《天官歷包元太平經》12卷,自稱是天帝真人赤精子傳授;二是東漢順帝時問世的《太平清領書》;三是順帝時張陵所得的《太平洞極經》144卷。章所的《太平經》就是《太平清領書》。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