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大漢龍騎 正文 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鄭玄來了

作者/皇叔劉司馬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鄭公博稽六藝,將今古文經學融合,無疑是一大創舉。

    在東漢,今古文經學乃儒家兩大學派,對儒經都有注釋,只是各自解不同,至于治經的方法與學風就更為不同了,但萬變不離其宗,不管如何治經,其終歸是要符合統治階級,是在維護王朝的統治、所以在這一點上,兩家是一致的,或者是并沒有像法、道二家那樣有著根的利害沖突,這也是為何在東漢今古文斗爭激烈卻又能夠長期并存、并最終由鄭玄融合的基礎原因。

    其實鄭學在融合今古文經學之前,就已經有很多通儒出現,不管是馬融還是杜林,賈逵還是蔡邕,他們都屬于通儒,后世康有為在其《新學偽經考》中還特設通學一欄,列舉漢代古文經學家而堪稱通學者達五十余人之多。

    可見在東漢今古通學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有志之士的共識,一致認為博學兼通比之專守一經、罕能兼通的今文章句陋儒,是一種巨大的學術優勢,這也是為何能夠最終促使鄭玄將今古文經學最終走向融合創造了學術基礎。

    可以,自今文經自今文大家董仲舒起開始逐漸成為大漢朝的統治思想,這個時期雖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卻一直到東漢元帝朝才算徹底奠定了儒學的統治思想,可以這個時期的今文經學派是勢力最為強大的那個,而今古文最大的爭論焦點,就是春秋,古文學派尊的是左傳,也就是關公夜讀之物,而今文經尊的是公羊和谷梁,因左傳不祖孔子,而出于丘明,在屢次的論證之中,古文大敗,左傳不僅被驅離學宮,左傳博士更是被廢。

    而一家獨大的今文經在學宮之中所立博士就有十四家,而未立博士的今文學派,更是多不勝數,這么龐大的‘隊伍’,自然而然出現了**,而**主因在它太過煩瑣。重師法、重家法,再加上章句解的增多,使得章句變成巧,最終今文經變成了無用之學。

    而學術向來是有用則盛,無用則衰。尤其經學身的存在就是為政治服務的,對統治者來,你的解是首先要服務于天子的,也就是天子要頒布的法令,就算是坑害百姓,那也要先在經書上找到合法性,讓百姓明白原來古人賢者就已經過了,這樣的法令是好的。

    所以當今文經無法再為政治服務,甚至喪失其思想統治功能的適合,今文經就變成了無用之學,而因為他增多的章句,就算是學子皓首也難窮經,讓人莫知所從,這樣的學術,能不走到盡頭?

    而走到盡頭的關鍵原因,就是曾經被他踩在腳下,瞧不起的古文經學,今文經被戰勝,從而衰落,這在很多儒家看來是古文經人才輩出,在經義章句上戰勝了今文經,可是古文經之所以戰勝今文經當真如此嗎?

    要今文經學,其盛在董仲舒的天人感應也就是所謂的讖緯之學,而其敗,同樣也是如此,讖緯其身就是迷信、神學的代名詞,儒家學與鬼神聯合在一起,這樣的思想氛圍,今文經走向衰落是必然。

    而擊敗了今文經的古文經學,同樣也開始讖緯迷信化,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沒有今文經學那么嚴重,但這也為古文經埋下禍根,可以今古文經學在此時,已經完成為了服務政治的學,為了滿足統治者,不惜歪曲和扭曲解經義,這就使得今古文經學徹底背離了儒家的初衷,也為古今融合創造了條件。

    而這也是劉瀾大罵儒生,寧用吏不用學子的原因,當然鄭學學子除外,因為他們已經并非是今古經學士子那樣的草包。

    當然劉瀾這樣的法其實是帶著自己很大的個人偏見的,畢竟在認識鄭大家與見識過鄭學之后,再想曾經遇到的那些今古學子,自然不會對他們存有好的評價,可是別忘了劉瀾當年在同劉茵學習儒家之學時是今文古文均有涉獵的,所以他要比這個時代任何人都更有話語權,也更有資格去評價。

    雖然今文經學煩瑣,但在他接觸之后其實覺得它并非一無是處。畢竟治學并非是儒經之過而是**,而鄭玄所謂古今融合,白了就是兼采今古文經學之長,所以并非是鄭大家另立了新學,而是革除了今文經學的煩瑣之弊,重新對經書作簡明扼要的闡釋,而造成的一種新的經。

    而這一任務,在這個時代,也只能由兼通今古的古文經學家來完成,而最先做出如此努力這并非鄭玄,更不是要鴆殺徒弟鄭玄的馬融,而是許慎。

    起許慎,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他撰寫的文解字,在當世,他更是被稱作五經無雙許叔重,在文解字中,他對字義的解釋多采古文經,然亦兼采今文。

    在文敘中,其稱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左氏、論語、孝經,這些皆古學也。

    就其所列舉之經書而言,即有易孟氏為今學,也就是汝南袁氏所治之家學孟氏易,而禮即儀禮,在這個時代儀禮有大戴、戴和慶氏之學,而許慎卻不言三氏者,只言禮學無所主也。

    而儀禮古謂禮,最遲在東晉初年即已有儀禮之名,而禮即為今文經學,還有公羊,京易,魯詩,尚書等等,出現在文的這種兼采,正是最初的古文融合,可見,作為古文經學家的許慎,并不固執其古文家之,而是始終以一種較為客觀的的角度來看待今、古文經,是則肯定之,非則否定之,由此可見這一時期的許慎已經對傳統的今古文經學感到不滿,并努力加以改造。

    而古今文學經過改造、融合后方才由古文經學大師鄭玄完成。鄭大家曾過平生之志: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齊。

    而他口中的百家,并非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而是指今古文及其間所包含的林立的派系。

    也就是他的平生之志就是將林立的派系,紛紜的經加以改造而整合,一統于他所理解的先圣之元意。

    而且他這一直為此努力,鄭大家通過自己的努力遍注群經,儒家各經皆以經過他改造而融合今古文經之長并參以己意之,重新解之。

    這無疑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在當今世上,也只有鄭玄這樣博學宏通之大儒才能得以勝任,而經過他的這一番改造,今古文的界限徹底不見了,而今文的家法、師法的藩籬也不見了,使得經學徹底從一種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這就是劉瀾所的鄭學。

    所謂長者出而短者黜,新學出而舊學衰。

    當此之時,東漢末年經學派系林立、官方經學煩瑣可憎、學者無所適從之時,博采眾家之長而又簡明扼要的鄭學的出現,自然吸引到了大量學子趨而學之。

    于是鄭學出,今古文經學式微也就是必然了,可以,這個時期隨著鄭學盛行,鄭君黨徒幾乎遍布天下,即經學論,可謂統一時代。

    這可絕不是虛美之辭,當然后世也有今文經學家,將漢代經學家法的滅亡歸罪于鄭公,可這在劉瀾看來這樣的罪名歸在鄭公頭上是極不公平的,不管任何時代,優勝劣汰,新生戰勝腐朽都是發展的自然規律,鄭學取代古今何罪之有?

    就算沒有鄭玄,也會有劉玄、張玄,可以傳統經學的滅亡,咎在其自身,并不在鄭玄。

    劉瀾接到了鄭公,在當世能得他如此禮遇接待恐怕也只有鄭玄一人了,兩人先后上了馬車,在內衛的護衛下出了進了驛館,很快便從眾學子的視野中消失。

    在車內,兩人進入到了一個相對安靜、獨處的空間,其實對世人來鄭學一生都致力于鉆研經學,可其實早年間也在鄉里做過吏,可吏畢竟不同于官,再加上心向往研究學術,也就辭官而去了。

    曾經的劉瀾還真沒想到鄭玄居然也是吏出身,而且還是鄉里,但不得不有才能的人,就算是做吏也能做出一番成績,并當了‘嗇夫’,在漢代,大鄉鄉戶在五千以上的主官叫做,‘有秩’,鄉戶數不到五千的鄉主官叫做‘嗇夫’,由郡吏選用,管理鄉百姓。

    可以,鄭玄在做鄉吏時展現出了自己的才干,做出了成績,不然也不會最終成為嗇夫,當然雖然最后辭官,可這段經歷對于他來,無疑是無窮盡的,可以,很多人將劉瀾當做這個時代吏的代表人物,劉瀾是持否定態度的,因為他當時所處的位置,是極其特殊的一個,因為整個大漢朝就出現了他這么一位通過武職成功之人,太偶然性和不可復制性了。

    而呂布,很多人他也是吏出身,習慣性將他與劉瀾比較,可這其實是老百姓自己的強加附會,如呂布早年間乃丁原主簿,主簿屬辟,也就是并州刺史府屬官,并不屬于并州州官,而是丁原私官,而劉瀾則是兵曹從事,屬于郡官,這可有著質性的差別,就好像秩俸,劉瀾是國家給的,而呂布則是丁原自己掏腰包。

    這一點最佳的例子就是劉安,在劉瀾的曾經的郡守府和現在的將軍府中,他卻當著牧府吏,聽著高端大氣上檔次,可白了就是管家的身份,只不過給他了一個府內的職位罷了,與主薄一個道理。

    所以劉瀾這樣武官出身的吏有幾天,在大漢朝偃武修文的制度下,是完不具有復制性的,要知道在大漢朝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官,都為文士出任,他是一個特例,所以他是吏的帶兵人物劉瀾自然不認同,但鄭玄卻不一樣了,首先一點是文士,其次一點是寒門,再然后通過自己的能力做上了‘鄉長’,以他的才能如果繼續做下去,一旦被舉孝廉,從吏變官,前途不可限量,但可惜他最后辭職了,可劉瀾最后從吏成為官,但因為是武人所以名聲不好,也被士人瞧不起,當然現在好多了,畢竟劉瀾的身份今非昔比,就好比曹操一樣,閹黨之后,可事實證明,拳頭實力是讓一些人閉嘴的最佳途徑。

    所以在劉瀾的心目中,鄭玄才是這個時代吏的代表人物,首先因為他可具復制性,從吏為官者有很多,而這樣的官吏,從基層做起,也許有格局上的劇縣,但無疑他們更懂得治理,比那些滿腹經綸,只懂得之乎者也的士子們更有才干。

    而如今鄭玄又被袁紹征召,劉瀾得此消息,居然是臨走前將兒子鄭同送到他這里當即就想阻攔,讓他干脆留在秣陵,哪怕是在他的征西將軍府掛個名,繼續研究他的儒經都行,但可惜,鄭玄拒絕了他的好意。

    不是他不愿留在秣陵,而是袁紹的邀請他無法拒絕,因為他知曉現在劉瀾的處境,并不想為劉瀾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鄭玄著將話題又轉移到了鄭同身上,當然了,他可不是來專門走后門的,讓他與前來應征的士子一樣進行考核,通過了就留下,通不過就繼續回去潛學,不過在這一點上,可以看得出鄭玄對鄭同有著很大的信心,不過劉瀾對鄭玄的兒子卻并沒有太多的了解,只清楚他好像最后是被司馬昭給鴆殺了,至于是因為被殺劉瀾卻并不知曉了,但能被司馬昭鴆殺,那差不多也是因為護著曹氏了。

    所以劉瀾最初是有些為難的,而當他聽到應征之后,也就放心了,畢竟鄭同不同于什么郭嘉、賈詡這些知名人物,所以他不敢直接就給予任命,可是當鄭玄提出既然同士子一樣應征,劉瀾也就放心了。

    當然有一點雖然鄭玄沒有,可有一點,能從鄭玄的表現看得出,他更看好自己一些,雖然讓他有些不爽的是鄭玄沒有親自加入他的帳下而是送來了他的兒子,可也能看得出他要更看好自己一些,不然的話,不會將鄭同送過來。

    而他前往冀州,更像是一種無奈之舉,畢竟曾經的他和如今的他并沒有對出仕有多大的興趣,可還是選擇前往冀州,正是他清楚如今的天下大勢。

    而當他接下來的一句話出,劉瀾才終于明白,鄭玄為何送鄭同來了。(未完待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ǖ馁N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平市| 花垣县| 孟津县| 鄂托克前旗| 柳州市| 栖霞市| 隆化县| 兴海县| 儋州市| 东乌| 大新县| 象山县| 霍城县| 大荔县| 将乐县| 甘泉县| 苗栗县| 和平县| 平远县| 澄城县| 夹江县| 辽阳县| 金寨县| 岐山县| 林西县| 扬州市| 四会市| 自贡市| 彩票| 沁源县| 崇礼县| 重庆市| 泸西县| 阿城市| 安丘市| 衡水市| 涞水县| 迭部县| 通江县| 台北市| 永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