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之前,關羽奉命返回徐州,劉瀾并沒有親自迎接,但卻派了徐庶前往,而他則在議事廳內等候,不多時,關羽和徐庶便一同到了廳內。
劉瀾站在沙盤前,雖然關羽已經猜到了劉瀾的打算,但看他的神色卻依舊嚴峻,顯然對于尋找曹軍屯糧所并沒多少信心,但他之所以會來,其實臨走前在與子龍和翼德三人商議時,卻又了一些想法,而且這還是張翼德想出來的辦法。
敢信?絕不敢信,但了解張飛的關羽卻好像并不意外,甚至包括主公在內,張飛乃是內秀之人,很多事情上也許會顯得莽撞,可在這種事情上,他反而能有意想不到的高招,醍醐灌頂,讓人眼前一亮。
但是要如何實施,具體的措施還是要和主公商議一番的,這并不意外,畢竟主公身邊的智囊團隊會讓部署盡善盡美。
其實每一次作戰,主公都會讓這些軍中參謀先提出幾個作戰部署,這是與以往行軍作戰的最大不同,以前,大軍聚集在軍陣之中,想辦法,主要是將領,但現在則是主公提出戰略構想,由軍中參謀完善作戰部署,然后再交由各軍將領審議,選出一個最好的作戰方案,甚至在作戰方案之上進行完善。
就好像瑯琊之戰,雖然看起來是劉瀾和徐庶兩人相處的作戰想法,但是卻是經過參謀的完善以及關羽的補充最后才徹底成行,而最后取得完勝,而這一點,同樣體現在九江之戰,可以這是劉瀾對作戰方式的一次革新。
參謀部也就是軍師將軍由此被推廣,雖然現在只是在徐州和遼東施行,但是很快這樣的作戰方式就會被推廣到各軍之中,包括關羽所在的攝山營。
日后攝山營作戰也許還是關羽了算,但該如何作戰,那么首先會有參謀給出相應的作戰方略來,由關羽參考和選擇。
而現在,劉瀾愁眉不展則是對參謀的幾套方案都不太滿意,但對于襲擾曹軍糧草卻是已經確定了下來,而當關羽把他的一些設想提出來之后,劉瀾立即大笑出聲,雖然不能確定曹操的屯糧點在什么方向,可是卻可以通過分兵襲擾敵軍后方來瞧曹操的反應,甚至也有可能歪打正著。
而在關羽派出斥候確定了曹軍的糧草并不是隨軍攜帶,而是從后方運輸之后,原關羽想要順藤摸瓜,可惜曹軍再也沒有動靜,是以計劃開始執行。
不過因為曹軍押運糧草從北門而入,所以誤以為糧草在山陽的關羽在第一次派兵之后發現毫無所獲,不得已他只能再派出第二支部隊,而這一回則是直奔蕭縣,至于能否成功,關羽無法確定,但從結果來看,夏侯淵的到來,顯然這一回曹操無比重視,是因為前一次他們襲擾山陽的原因還是因為蕭縣不容有失,無法判斷,所以這一仗必須要與他們進行一場規模的戰斗,來瞧瞧曹軍的反應。
不過結果同意出乎意外,曹軍居然撤了,也就是曹軍十分謹慎,最少他們更還怕腹背受敵,而不是害怕蕭縣被徐州軍攻下來。
就這一點,關羽就能夠判斷出他們又找錯方向了,一連兩次選錯方向,雖然離正確目標更近了,可同樣也可能是沒有發現目標,而且連著兩次的奇怪舉動,很可能引起曹操的懷疑,現在的豐縣聯軍,據已經開始集結了,就是為了方便徐州軍再次南下。
而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因為兩次襲擾的規模戰斗,已經引起了冀州的反應,畢竟這樣的摩擦,極有可能引起一場大規模的交鋒,所以袁紹軍也已經蠢蠢欲動,大軍隨時南下,而那個時候,徐州又要面臨腹背受敵的情況。
一旦冀州軍南下,那么最主要的一個目標就是瑯琊,盡管現在青州軍和瑯琊軍還在瑯琊防守,可經過瑯琊之戰后,那里的兵力已經很難阻擋冀州軍大規模南下。
兵力相差太過懸殊了,到時候就算他們這里擊敗了曹操,那么等趕過去,很可能面臨的情況是瑯琊被破,袁紹的主力部隊甚至已經抵達東海郡甚至是徐州城下,那時候再想擋住冀州主力,可就沒那么容易了。
關羽因此變得非常憂慮,尋找曹操屯糧所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在第一次甚至是第二次就能找到目標,這樣第三次出兵就可以一擊成功,而現在急需出兵仍然是尋找目標,接下來如果仍然找不到目標,那么時間就這樣浪費了,對他們太不利了。
就在這時,前往蕭縣的周倉和陳鳳回來了,關羽仔細聆聽了二人對蕭縣一戰的具體情況,雖然和傳來的戰報情況有些出入,但并不大,讓他頗有些失望,甚至關羽連傷亡情況問都沒有問。
但真正引起關羽注意的卻是在打掃戰場的時候發現有數支弩機不見了,雖然無法確定是否被曹軍得去,但也**不離十。
這事讓關羽頗為震怒,雖然徐州弩被敵軍繳獲是早晚的事情,可沒想到會這么快,雖然這一仗可能曹操那邊還無法仿制出來,可是日后再遇到曹軍時,曹軍極有可能使用與他們相同殺傷力的弩箭,這件事可大可,但必須引起重視。
在裝備的事情上,關羽不可能也不能隱瞞,只好向劉瀾匯報,對此劉瀾也無可奈何,其實這樣超這個時代的武器還有很多,不別的,就雙邊馬鐙和馬蹄鐵就遠比徐州弩機更有戰略價值,而這也是為何他始終只是在用單邊馬鐙的原因,就是不想過早暴露給敵人。
同樣,馬蹄鐵在遼東時就已經被發明出來,但一直被束之高閣,同樣是這個道理,可是弩機卻不行,為了戰場更有效率的殺傷敵人,更為了更有效的讓戰士存活下來,只能將新式弩機不斷換裝。
而弩機的易仿制又與樸刀不同,煉制樸刀的冶鐵技術是高度保密的事情,以曹操那邊的工匠,想仿制沒那么容易,但弩機就不同了,只要是個工匠,把弩機拆開稍微研究一下,明白他的答題構造就可以進行生產,十分方便。
不過劉瀾對弩機流傳出去的情況一早就有所考慮,所以并沒有太過著急,畢竟現在兵器廠研制出了最新弩機,不僅巧輕便,而且一次能夠射出五支箭矢,只不過還沒有大規模投入到部隊之中,而是一直在革新。
一旦當曹操甚至是其他諸侯掌握了第二代的徐州弩,那么劉瀾就會加快第四代徐州弩機的換裝,盡快投入到部隊之中,在科技這一塊,他始終要求兵器廠一定要領先其他諸侯,就算是被仿制了,也能有更新式的弩機來壓制對方。
這一點有歐冶堅,劉瀾一點也不擔心,甚至歐冶堅現在幾乎已經很少過問弩機的事情,完是弩廠的負責人親自負責,由他和弩廠工人不斷革新,不得不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只要在正確的道路上,那么就一定會有所收獲,哪怕中途會出現一些困難,但也很快就會在大家齊心協力下徹底克服。
送走了周倉和陳鳳,關羽找來了趙云和張飛,這一回的情況不同了,可以他們只能最后一試了,如果還沒有什么收獲的話,就只能被迫放棄一切部署了,接下來,要么和曹操與聯軍正面交鋒,要么就只能進行防御,而他則按照主公的命令,返回瑯琊,對冀州軍進行防御。
~~~~~~~~~~~~
與此同時,返回豐縣的夏侯淵來見曹操,算是請罪,但仔細聽完夏侯淵撤退的原因后,曹操并沒有懲罰他,在那個情況之下,確實不該去冒險,一旦腹背受敵,反而會讓自身處境十分危險。
不過敵軍在他們撤退之后也離開了蕭縣,可以是一個好消息,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在與徐州軍交戰時,繳獲了不少敵軍的兵械,這一點在以前的戰場上,雖然也有過類似的機會,但因為最后各種情況都沒能施行,而夏侯淵在見到徐州軍的弩機殺傷力恐怖之后,便特別叮囑了部隊,是以士兵們在撤退時,帶回來了不少徐州軍的軍械。
這來并不算什么,可是在親自見識過了敵軍的兵械之后,夏侯淵決定必須要帶給曹公瞧一瞧,其實,曹操也一早對徐州兵械有所耳聞了,奈何始終沒有太好的機會繳獲,所以只能徒呼奈何,雖然也讓治下的官方作坊大力生產革新,但效果一點都不好。
這一點倒不是曹操扣,而是他還沒有找到一個更好的竅門,再加上他治下對這些奇淫巧技乃至于工人先天的歧視,大環境如此,工人們能發揮的作用自然無法與徐州相比了。
就好比劉瀾敢取消工籍與商籍這一點,在許都,就沒有一個人敢提出來,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情,也只有劉瀾這樣的人才敢做,畢竟他沒有什么根深蒂固的傳統勢力,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毫無顧忌,可似曹操、袁紹這些諸侯就不一樣了,他們要顧忌的人和事太多了。
而且要革新要發展,離不開經費,成功離不開高成的投入,但高成的投入未必能夠獲得成功,更何況在革新成功之后還要有價值五十兩黃金的特別獎勵,而失敗之后雖然不獎勵不懲罰,但耗費的一切同樣也要由兵械廠花費,而兵械廠的開銷,除了一部分通過出售民用器械來盈利外,更大的一筆開銷,卻還得劉瀾的將軍府填補巨額虧空。
所以如果不是劉瀾看重兵械廠的價值,兵械廠根無法經營下去,至于轉為民間資就更是天方夜譚了,也許有一天有這個可能,但那也是把兵械廠進行拆分之后的事情,就現在來,還辦不到。
曹操親眼見到了徐州的樸刀、龍騎甲、長槍以及大盾和弩機,雖然還少了一套絲質內衣,但這幾乎是徐州一名士兵的完整裝備。
曹操看完之后,頗為震撼,雖然曹操自西園八校尉時期就已經開始領兵,但與劉瀾比起來,他更像是半路出家,雖然這時代的將領大多都是如此,但這也是他們與劉瀾最明顯的不同。
在作戰裝備上,卒伍出身的劉瀾更為看重,士兵的死活,也許很少會有人太過關注,可劉瀾不一樣,他盡可能的要從作戰裝備上保證士兵的安,其次才考慮把他們訓練為精銳士兵,而大多數諸侯,不管是曹操還是袁紹,他們首先想到的則是把士兵訓練成精銳。
當然這與他們身所處的環境有關,雖然曾為西園八校尉,但是他和袁紹兩人真正獨立統兵,還是討董,而當時他們的部隊,由于都是招募的農民,作戰能力低下,作戰裝備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卻是要讓他們了解兵械該如何使用,上戰場之后該如何保持陣型,又該如何去殺敵。
也就是他們要對自己的士兵從零開始,而劉瀾這些事情,則在黃巾之亂時就一直在做,所以士兵的訓練他無須付出更多的努力與辛苦,而是能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到如何來讓士兵在一場戰斗之中能夠更少的減傷亡。
可是他們在當時的情況之下卻無法做到這一點,試問一支連戰斗力都沒有的部隊,你又如何能考慮這些呢,不是他們沒有遠見,而是先學會走路,才能去考慮跑步的事情,任何事情都得一步步來。
而現在,在經過多年的征戰之后,袁紹和曹操的部隊可以都從最初的農民軍變成了真正的精銳部隊,接下來他們把更多的心思放在的武器裝備上,但是這個時候卻發現在兵械上他們與劉瀾的差距已經不是一星半點了。
瞧瞧人家的兵器樸刀,比環手刀更為輕便也更為鋒利,尤其是耐久度上,環手刀根就無法與其比擬,再看看鎧甲和徐州的裝備一對比,感覺他們就好像是拿著一堆破銅爛鐵在戰斗。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