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統最終還是做出了搜山的決定,不過要驅百姓一同搜山卻還有些難度的,不能直接就去抓人,反而要以一個借口,循循善誘讓他們心甘情愿的搜山,這樣才能起到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樣一來時間就拖了將近十多天,連哄帶騙,甚至放出風要上山尋寶,凡能找到寶物者,都會以重金收購,如果不愿意購買,也不會勉強,瞬間便有了三萬多人前來,他們來就是炮灰,如果直接告訴他們真相,別沒多少人會來,就算來,相比也會先要寫護甲鋼刀什么的來防身,現在直接扛著農具就好了,甚至還省下了糧食,這些人一聽有寶貝,那都是自帶干糧,都想著自己是那個幸運兒,寶貝會敗自己找到。
他們不明白真相,但冀州軍卻知道這一仗要干什么,所以管統把帶來的三萬人部隊直接把化成為零,以屯為單位穿插在百姓之間,留下五人的間距之后,才算是徹底將昆崳山圍了起來。
這樣的搜山,危險性很大,可管統真的一句顧不得那么多了,現在最主要的是如何把后錢找出來,而不是找到后錢之后部隊與百姓可能遇到的麻煩,所以雖然他有些緊張,但卻對此行有著十足的把握,就算某一方發現后錢,甚至被后錢消滅,但最少把他找到了,接下來他就能順順利利對其進行清剿。
管統四下掃了一眼,在他身邊,此刻各校尉將領以及員準備完畢,而且一個個臉上的表情都很嚴肅,畢竟都知道此行成功失敗的概率有幾分,尤其是把部隊這么分散開,誰點子背碰到后錢,那是必死無疑的,就算僥幸,那也是九死一生,此刻每人能確定誰是那個倒霉蛋,但都在心中期望著自己是幸運兒。
這是人的天性,趨利避害,尤其是涉及到性命,沒誰敢怠慢,可管統卻不會管他們的這些想法,他有著自己的要求,只要后錢一現身,不管在哪個方向,距離有多遠,都必須第一時間趕過來,不能有任何的拖延,如果有些耍聰明,不管最后是勝是敗,別怪他秋后算賬。
“將軍,吉時已到!”
一名親兵一直觀察著時間,為了這次出兵,就熟悉兵陰陽的管統親自推算吉日與吉時,為此部隊一早就來到了城門口集結,但并沒有繼續出發,而是一直在此等待吉時,為此管統專門帶來了一個沙漏,放在了身邊,還特意安排了一名親兵去盯著。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眼見吉時已到,忙來到管統身邊提醒,管統瞧了眼沙漏,并沒有直接出兵,而是盯著沙漏最后一滴沙土落下之后,這才大手一揮:“出發!”
他催動戰馬,率先出城,同時軍隊緊隨其后,而百姓也紛紛開始行動,絡繹不絕,出得城來。
部隊在他的帶領下出城,管統一馬當先,完變成了前鋒,不過走了三里之后,他卻停了下來,看著部隊繼續開拔離開,一直待中軍出現,才徹底歸隊。
他的親兵與他一同來到中軍,回到屬于自己的位置之后,管統這才舒了口氣,一切都有條不絮的進行前,尤其是在吉時出發并沒有什么情況發生,這明此行必定能夠大勝而歸,一切都在向好的一面發展,這位兵陰陽大家之前還有些忐忑的心里才算是徹底安靜下來,此行相信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昆崳山離牟平并不算太遠,雖然人馬眾多,依然在日落時才抵達,部隊四散開來,按照管統的部署將昆崳山圍定,就等著明日一早搜山。
~~~~~~~~~
建安三年整整一年的時間,天下人的目光幾乎都停留在徐州,如果之前天下各郡每一個時段都會有扯動人心的事情發生的話,那么這一年,幾乎所有的事情都與徐州有關,所有人都在猜測著徐州之戰的最終結果會如何,勢力強大者有之,如荊州劉表,益州的劉璋,但這兩位更多還是以看熱鬧的心態看待徐州的戰局,可是已經又流竄回九江的孫策,卻翹首以盼著徐州的戰局能夠有決定性的進展。
可以,這個時候,沒有人比他更關心徐州的戰況,如果袁紹甚至是曹操能夠成功,抓住了劉瀾,不管是殺他還是迫使劉瀾投降,首先他的機會出現了,他可以趁著江東無主陷入混亂之際出兵,奪回就屬于自己的地盤。
這一年與劉瀾的失利,讓他失去了九江,好在他用周瑜之計,成功騙過了劉瀾,躲在長沙才最終化險為夷,而最為重要的一點是,他帳下的部隊并沒有損失,這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因為部隊在,他就始終有著東山再起的機會,而真正像要崛起,一個九江乃至于一個豫章都不成,只有整個江東,可是現在的秣陵在劉瀾的控制之下,他想要控制秣陵,以他現在的實力,就算奪下秣陵,也擋不住劉瀾率大兵殺回來,所以現在出兵秣陵,完就是找死。
就像義弟所言,他們現在的機會,完取決于劉瀾在與袁紹的作戰中大敗,如果這樣的情況當真發現,那么他的機會就出現了,雖然他在吳郡沒什么人脈,反而還有著陸家這樣的仇敵,可是在丹陽,以叔父在當地的人脈再加上他們孫家的聲望,取代劉瀾還是極為容易的。
這幾乎成為了孫策唯一東山再起的機會,能否震驚世人,完取決于徐州一戰,如果不是周瑜攔著,他都有派使節前往冀州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袁紹,只要他能擊潰劉瀾,那么他就能把秣陵拿下,讓劉瀾無家可歸。
但是這個想法被周瑜否定了,首先袁紹不會相信我們,也不會看得上我們,更為重要的是,來我們與袁紹就有著深仇大恨,雖然現在是為了生存不得已而為之,可是袁紹卻無法這樣,那么他又怎么可能瞧得上我們這幾萬人,甚至還會覺得是我們想渾水摸魚,趁機奪下秣陵,到時候袁紹一旦知道了我們的想法,非但不會給予我們任何幫助,反而還要對我們進行防備。
這些話雖然讓孫策十分郁悶,但在仔細思考之后,他開始相信周瑜的判斷應該沒有什么太大的偏差,如果袁紹當真能擊敗劉瀾,那么他是希望秣陵落在自己手中,還是他手中,所以與其聯絡,只會是打草驚蛇,讓他對我們有利防備。
這件事的當天,孫策一夜未眠,他對前路感到迷茫,一直以來如果是心中的野心和不斷壯大支撐著自己,那么現在他之所以還能繼續,沒有垮掉完是因為父仇,可是他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多久,很多時候他都不敢想下去,更不敢去想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如果沒有一個明顯的改變,自己到底該何去何從。
這樣期待著徐州之戰,期待著有什么良機出現,與他借助袁術有什么不同,如果自己沒有能力來達到想要達成的事情,那么還有什么繼續堅持下去的理由,回到袁術身邊,或者找尋一位能夠讓自己復仇的明主,又何嘗不是明智的選擇呢?
孫策感到了彷徨和迷茫,與其他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倒不如他失去了信心,對自己能夠成為一方諸侯爭霸天下的信心,可是如果要轉頭他人為主,顯然能夠供他選擇的人選并不多。
劉瀾,他寧愿死,也不會投靠他,劉表更是如此,他又如何能委身殺俘仇人帳下,更何況,人家也不會要你,你敢過去,那不就是自投羅嗎,至于回到袁術身邊,那就更不可能了,這不就等于打自己的臉嗎,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他甚至能夠想到,如果他前往壽春,會受到何種的嘲笑與挖苦,這比投靠劉瀾更不靠譜,所以他現在其實還真沒有什么路容他選擇。
不,也不是,因為他忽略了一個人,那就是在他最困難無助面臨軍覆沒時收留了他的張羨,而這一次在長沙,他收到了極為隆重的禮遇,在張羨身上,他看到的不僅僅是因為他與父親曾經的交情,而是長輩與晚輩之間的情分。
這份舊情誼,是他在袁術那里所沒有感受到的,他相信,張羨才是父親生前所交到的真正摯友,他也相信如果自己投效他,張羨一定會收留自己,而且最為重要的第一個原因是,這一次在長沙,他偶然間知曉了一個情況,他和劉表的關系十分緊張。
甚至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甚至他還主動與曹操聯絡,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劉表絕不可能坐視不理,而張羨也不可能繼續保持現狀,可以兩人現在就隔著一層帛布,誰率先捅破,那么一戰大戰也就會發生。
而這無疑是孫策最愿意看到的情況,不僅有了他發展的機會,更可以讓他有了報仇的可能,而且還是在張羨這樣禮遇他的叔父身邊效力,顯然這是個不錯的選擇,甚至是對他最好的選擇。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覺得自己應該把想法和眾人透露一下,讓他們提前知道自己的這些想法,就在這樣的胡思亂想中他睡著了,天一亮,他就把朱治黃忠以及周瑜等人一同叫了過來,把心中所想盤出。
場中都沉默了,甚至有些人以及變得義憤填膺,他們理解孫策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什么,但有一點卻是他們不想承認的,那就是士兵,投靠張羨,也就以為著承認他們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失敗的,這是他們所不愿面對的現實。
“還有機會,少將軍!”很多人尤其是程普,還在做著最后的努力,希望還在,最少在徐州之戰沒有落下帷幕之前我們的希望還存在,現在放棄還太早了。
孫策也有想過,如果反對的人數很少,那么他當即就可以拍板,可現在看起來,幾乎都在反對他這個決定,或者大軍都還想再努力一下,現在認輸太早了,也不甘心,雖然也許徐州之戰后依舊是失望,必須要面對現實,可是那都是后話,現在絕不能放棄!
大軍還想最后努力一下,而他們的反應,則給予了孫策信心,他也不在堅持什么,但如果當真有一天無路可走,那我們就投效張羨,和他一起對付劉表,奪取荊州,為父報仇!
這番話的意思是什么大家心里有數,雖然孫策已經放棄了現在投效張羨的決定,可如果接下去的一年沒有太大的改變,那么前往長沙必然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離開了議事廳,所有人的眼睛都是迷茫的,無神而散漫,從壽春出來的時候,大家信心十足,意氣風發,而現在所有人都屬于無助甚至是麻木,一個九江不足以讓他們稱霸,甚至連自保都顯不足,可他們只能繼續冒險,這也是最后一次的瘋狂。
能否有好的結果,沒人清楚,或者著取決與徐州一戰劉瀾的損失到底有多大,這樣的感覺不知道該如何來形容,很多人尤其是程普,覺得就好像是在有人拿刀攪動著五臟,心臟正在滴血,痛苦很快傳遍身。
他趕到不安和深深的自責,更愧對孫堅,是他無能才讓孫堅變成今天這樣,他把一切都歸在了自己身上,這重壓力他必須背負起來,雖然這樣的重擔更應該孫策來背,但他畢竟不過是二十出頭的少年,對他來這樣的壓力太沉重了,不能讓他繼續背負下去,只會把他壓垮,現在是該他們這些老臣子們來為少主分擔了。
雖然他也知道,自己的影響范圍能做到的有限,可主要能幫到孫策,他在所不惜,離開了郡守府,這一路之上他都在想著這些,而孫策其實也在想著一些事情,只不過他現在信心又一次回來,因為他必須要為所有人做出表率,身為孫家長子,他深知長子的擔當,這個家他不扛起來,還能指望誰?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