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這段有水哈,但是我還是忍不住將這些句子摘抄出來讓一些讀者看一下。rg
在郭大路的記憶之中,異世界的這篇《我與地壇》是作者在母親病逝后才寫出的一篇散文。
文章中既有對生命與命運的思考,也有對母親的懷念與愧疚。
而在郭大路這個世界,殘疾作家鐵生的母親卻在鐵生去世后,還好好的活著。
“好好的活著”或許描述不太對,但起碼是活的好好的。
郭大路在抄寫這篇著名散文的時候,自然不會傻到將原文整個抄襲。
在關于“母親”的語句里,他已經做了適當的修改,通篇文章里,不會再有“母親”已經去世的信息流露。
已經獲得了一整個世界知識的郭大路,其見識乃至于眼光,已經遠遠超過了很多人,這是一種方位的提高,便是在文學修養上也能體現出來。
要是按照郭大路以往的文學水準,想要對《我與地壇》這樣的文章動手術,那絕對是力有未逮,難以做到。
但對于凝結了一個世界知識的郭大路來,這已經并非是一件不能辦到的事情。
修改之后,原文的意思不變,甚至還能稍稍增色,那對于刪改者而言,便是最大的褒獎。
來購買鐵生文集的讀者們大多數都是因為同情這位作家而掏的腰包,而并沒有對他的文章抱有多大的希望。
可是在文集到手之后,單單是郭大路所做的序言,就給了他們一個驚喜。
在購買文集的大多數消費者,其實年齡都不大,有些人之所以買書,最大的原因還是與郭大路有關。
連他們視為天才作家的郭大路都佩服萬分的作家,而郭大路又親自為他作序的文集,對于這部作品,這些郭大路的粉絲自然沒有放過的道理。
這些讀者因為年齡的原因,大多數都還很難沉下心來閱讀稍微帶深度的文章,但郭大路所作的這篇《我與地壇》卻讓他們首次有了閱讀傳統文學的興趣。
這篇文章里幽美的語句,深邃的情感,流暢的敘述方式,吸引的他們在閱讀之時,眼睛片刻都舍不得離開,直到將整篇散文看完之后,他們才真的松了一口氣。
通過這篇文章,他們第一次感受到傳統文學那種語句精煉,敘述流暢的美感。
有人文無第一,因為同一篇文章,對于不同人的來,就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但即便看法再不同,對于文章身的好壞他們還是能夠分得清的。
這篇散文,就算是十六七歲的少年少女,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強烈情感與哲學思考,連閱讀量不多的孩子,也能朦朦朧朧的感到這篇散文很好,至于好在哪里,他們可能不上來,只是覺得好。
就好比吃了一頓好飯,但真要描述出到底好在哪里,一般人還真的難以描述出來。
那只是一種感覺,感覺這種東西,最難以用文字或者語言的方式來描述,那是一種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獨特感受。
但好就是好,壞就是壞,口感不會騙人。
觀看鐵生文集的讀者并不僅僅只有年齡的人,同樣也有文學素養非常高的一些群體。
這些人通俗文學也看的,傳統文學也讀的,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他們都能看的下去,這群人在讀者群體里堪稱雜食動物。
當然了還有一群人,那是只看傳統文學,對市井文化與通俗文學卻是不屑一顧。
可郭大路的這篇序文出來之后,無論是眼高于頂的傳統文學愛好者還是雜食性讀者,亦或是年輕的還不怎么明白什么叫做文學的讀者,在讀了之后,都感到了一種發自心靈深處的震撼。
在鐵生文集發行后的第二天,便開始有讀者在郭大路的微博下面留言。
故鄉的風:“鐵生的作品我還沒有看,但郭爺寫的序文我卻看了好幾遍,看有味道,看覺得真他媽好看!我到現在還不能準確的出郭爺這篇散文到底好在哪里,但卻能很負責的,無論是往前三十年,還是往后三十年,都不會再有這么優秀的散文面世了,我覺得這應該算是一篇絕響。”
我要的是葫蘆:“同上,郭爺的這篇《我與地壇》對我來講,應該算的上是神作,我這人讀書非常雜,、散文、詩歌、甚至五行八卦算命看相也都讀過,但卻從未有這么一篇文章這么震撼我的心靈,那是一種震顫的美!”
彎弓射大雕:“我平常只喜歡看武俠,對于別的作品很少看,特別是對于傳統文學更是不感冒。除了在學校里不得不學習語文課上的文章之外,我的課外讀物,已經沒有任何傳統文學作品,但郭爺的這篇地壇,改變了我對當代傳統文學作品的看法。”
往事如風:“單單郭爺這篇散文,就值得整套書的價錢!我敢打賭,下一屆華夏文學獎評選的時候,郭爺的這篇散文一定會獲得獎項,若是連提名都沒有,作協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我是太陽:“不錯,郭爺這篇散文不獲獎,天理難容!”
郭大路的微博下面,通篇都是對郭大路的贊美之聲,就連一向與郭大路作對的傳統作家,這一次也集體沉默了下來。
一些讀者開始將散文里的優美句子摘抄下來,然后這些句子在上火速流傳開來。
比如“蜂兒如一朵霧穩穩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著觸須,猛然間想透了什么,轉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干上留著一只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
比如“我甚至現在就能清楚的看見,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長久地離開它,我會怎樣的想念它,我會怎樣想念它并且夢見它,我會怎樣因為不敢想念它而夢也夢不到它。”
甚至還有大段大段的摘抄,“如果以一天中的時間來對應四季,當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黃昏,冬天是夜晚。
如果以樂器來對應四季,我想春天應該是號,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圓號和長笛。
要是以這園子里的聲響來對應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壇上空漂浮著的鴿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長的蟬歌和楊樹葉子嘩啦啦地對蟬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頭的風鈴響,冬天是啄木鳥隨意而空曠的啄木聲。
以園中的景物對應四季,春天是一徑時而蒼白時而黑潤的路,時而明朗時而陰晦的天上搖蕩著串串揚花;夏天是一條條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陰涼而爬滿了青苔的石階,階下有果皮,階上有半張被坐皺的報紙;秋天是一座青銅的大鐘,在園子的西北角上曾丟棄著一座很大的銅鐘,銅鐘與這園子一般年紀,渾身掛滿綠銹,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幾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以心緒對應四季呢?春天是臥病的季節,否則人們不易發覺春天的殘忍與渴望;夏天,情人們應該在這個季節里失戀,不然就似乎對不起愛情;秋天是從外面買一棵盆花回家的時候,把花擱在闊別了的家中,并且打開窗戶把陽光也放進屋里,慢慢回憶慢慢整理一些發過霉的東西;冬天伴著火爐和書,一;遍遍堅定不死的決心,寫一些并不發出的信。
還可以用藝術形式對應四季,這樣春天就是一幅畫,夏天是一部長篇,秋天是一首短歌或詩,冬天是一群雕塑。
以夢呢?以夢對應四季呢?
春天是樹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細雨,秋天是細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干凈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的煙斗……”
這些美妙的語句吸引了很多友,然后這些友只憑這些句子,便毫不猶豫的買下了整部文集。
就像一些讀者的,“僅憑這些段落,就足以讓他們買下這一部書來收藏。”
郭大路又一次在上火了!
他這一次不是因為武俠,也不是因為某些轟動**件,而僅僅是因為一篇為別人文集所做的散文。
有時候文學的魅力就在于此,文字的力量也在于此。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