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蛋,郭爺你好好寫你的武俠唄,干嘛還要寫什么傳統文學?你寫傳統文學就寫唄,竟然還寫的這么好!搞的老子看完這部之后,渾身的不舒服,就好像被人指著鼻子大罵,還沒讀完呢,整個臉都發起燒來!”
“擦,個人建議郭爺您還是別寫武俠了,武俠寫的再好,最多只是算的上奇書而已,永遠成不了經典,也無法成為經典。 rg但傳統文學則不然,如果寫得好,足以流傳后世,名標青史。而這部阿Q就有被列為傳世作品的潛力!所以,郭爺,您要是不寫傳統文學,那簡直就是整個人類文學史的損失啊。武俠雖然我也喜歡看,但喜歡歸喜歡,如果能給文章分檔次的話,理性來,武俠其實真的是不入流的東西,與郭爺您寫的《我與地壇》還有《阿Q正傳》根就沒有可比性。無論是在人物塑造還是文筆思想,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罵誰呢,罵誰呢?郭大路你這是罵誰呢?樣兒,我告訴你,你寫出這部,簡直就是對華夏人民的挑釁!自我安慰怎么了?人要是沒有點自我安慰的心理,誰也不能從這個殘酷的社會上活下來!要是沒有‘精神勝利法’這個法寶來解壓減壓,老子早就得心理疾病了!”
“我尼瑪,講真,看完郭爺這篇之后,我整個人都不好了!我甚至都生出了一種錯覺,感覺郭爺簡直就還是以我為原型創作出來的這個人物形象!不怕大家笑話,其實我這個人就是一個絡上的鍵盤俠,平時在上罵這個,干那個,一副叱咤風云指點江山的樣子,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是一個膽如鼠的懦夫,被人欺負的時候,連還手都不敢,甚至連還手的念頭都很少有。可偏偏我在不熟悉之人面前為了面子又喜歡擺出自高自大的樣子,反倒是唬住不少人,嘿嘿,大家都以為我挺厲害。但自家人知自家事,我一直擔心有人能看穿我的真面目,這些年來活的戰戰兢兢,苦不堪言。現在看了郭爺的這篇,我決定——繼續偽裝到底!”
“靠,我已經鎖定樓上ID,等我查出你是誰,咱倆做一對好基友!”
“我來以為郭爺的散文寫的不錯,沒想到寫的也這么好(我的不是武俠,武俠有點太低端),實在是讓人大吃一驚。關鍵是,以郭爺這尿性,這暴脾氣,這粗魯的言行,竟然還能寫出這么深刻的東西來,這簡直是有點匪夷所思。一個殺豬的屠夫,忽然關心起民的意識形態來了,違和感這也太強了!”
“剛一開始,我還以為郭爺自吹自擂,哪有人自己自己寫的東西是傳世經典的?這臉皮也太特么厚了吧?可是今天看了這部之后,尼瑪,發現還真有可能成為一座界中的豐碑,這就有點尷尬了!但是,我還要一句,郭爺,咱不吹牛能死么?”
“666,杜斌與秦俑何其不幸,竟然被郭爺寫進了這部了,但杜斌與秦俑又何其有幸,可以隨著這部名傳后世,被后人熟知。”
“剛看完《羅馬假日》,沒想到郭爺這又寫了一部這樣的,難道郭爺這是要跟純文學干上了?”
友們在將《阿Q正傳》品味了半天之后,這才在上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以及對這部的看法。
其實就思想性而言,遍觀整個華夏文學史,像阿Q刻畫的這么深刻的形象極為少見,甚至是幾乎沒有。讀這篇文章,簡直就像是被一把把刀子往身上割,將自己思想中的那個懦弱的“我”給捅的千瘡百孔不成樣子,因此別是民國的思想混亂時期,就算是到了承平的年代,也有很多人對這部極不喜歡,甚至是感動厭惡痛恨。
在異世界,就因為意識形態的變化,連教科書上都開始搞起了“去魯迅化”,以前教科書魯迅的文章連篇累牘,未免讓人感到太過重視,可到了后來沒有就沒有,也就幾年的時間,教科書上忽然就沒有魯迅這個人了。
有關人士魯迅的文章“艱澀難懂”,不太適合中學生閱讀理解,所以大幅度減少,甚至完廢除。
但這個理由未免有點牽強,文言文可比魯迅的文章要“艱澀難懂”多了,也沒見減掉多少,而像《阿Q正傳》這樣通俗易懂的,只要學生不是傻子,讀起來完沒有閱讀障礙。
有的人,因為魯迅筆下的所寫的,所譏諷的人在社會上來多,而且還來能掌握話語權,這些人在對號入座之下,感覺魯迅的文章如芒在背,于是必須要拔掉這根刺方才感到舒服。
因為他的的太對了,太多了,太真實了,所以他必須要被抹殺!
現在郭大路將魯迅的文章在自己這個世界發表出來,果然刺痛了很多人敏感的神經,引來了友們的大討論。
在這個世界里,從來沒有一篇文章有如此尖銳的筆觸。
這簡直就像是一根標槍,一把匕首,狠狠刺向讀者的心臟,令人感到窒息,感到傷痛,而且還有一種被揭露出自己真實面目的恐慌與恥辱感。
很多人看了這篇之后,如坐針氈,極不舒服。
一位有名氣的作者在微博上評論道:“郭大路的這部,尖銳,深刻,令人深思,但畢竟反應的是舊社會人們的精神面貌,而出現在現代社會,未免就有點不合時宜。我們華夏人們早就站起來了,今天我們的強大是真正有底氣的強大,并不是自我安慰的自欺欺人的強大。所以郭大路這篇文章雖好,只適合舊社會,對于現代人而言,那已經是過去式,對當今社會的意義不大。”
還有一位作者評論道:“這部就如同冬天寒野上的白毛風,呼嘯而來寒氣逼人,讀起來似乎連靈魂都要凍僵,連一點希望向上的溫暖力量都沒有,有的只是嚴霜酷寒,未免太過絕望。”
對于這些評論,郭大路根就懶得辯駁,這部從他手中寫出來的時候,郭大路便已經完成了自己這文化搬運工的使命,至于世人對這篇文章的評論,對郭大路來其實并不重要,把它寫出來,讓它被這個世界上的人知曉才最為重要。
好不好,它就擺在這里任君評價,哪怕把它成一坨臭狗屎,那也畢竟算的上是一種應激反應,總比沒有反應要好。
因此郭大路對這些作者的評論根就不怎么在意,是好是壞,自有后人評。
但是秦俑的責問,郭大路卻是有必要回復一下。
秦俑在看完《阿Q正傳》的第一時間,就在論壇上對郭大路進行了盤問,“郭大路,你也太肚雞腸了!就算我得罪你了,你也不必專門寫書來羞辱我吧?你羞辱杜斌我管不著,那人拍電影一心討好外國人,你罵他我也贊成。可你給主人公起名阿Q,而我姓秦,拼音的第一個字母就是Q,你這明顯就是嘲諷我啊。而且在書里還特意指出我是‘考據黨’,還讓我考證一下主角的名字對不對?你這是要把我釘在歷史的恥辱柱啊!郭大路,你也太狠了吧!”
對此郭大路恢復道:“別生氣,也別太高看自己,其實還真不是你,你雖然很煩人,但還真不是主人公的原型,不過也跟你有點關系。阿Q的Q,不是什么拼音的縮寫,其實是一種象形的比喻,以為老兄留了條辮子,而民國之前的人也都留著辮子,與英文字母Q極為形似,所以才給主人公起了這么一個名字。總的來,這個名字的由來,還真得謝謝秦老先生的辮子給我的啟發。”
第二天,秦俑便剪去了自己留了多年的辮子。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