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武俠世界夢長生 正文 第一百九十九章 幕后黑手浮現 進軍大趙

作者/秦圣翔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馬兄,為兄猜測上一次長安之變你插手了,因此我才會獨自一個人把事情全部扛了下來,這幾年我不止一次的旁敲側擊的勸說過你,為什么你還是如此?都督對我們如何,你心里有數啊。”莫含不由自主的喊起了楚云都督,他滿臉的沮喪,馬良和莫含兩個人可是從鐵血軍時期就一同相互扶持的戰友,現在馬良自己都承認自己背叛了楚云,莫含知道楚云的手段,馬良絕不可能被留下。

    “莫兄,我愧對你,我知道你體內出現的第二個性格,這都是神石的作用,而且我還跟他多次密謀過如何搞亂長安,我知道你是絕頂聰明之人,就算是昏迷也會有所察覺,我甚至想過把你徹底除掉,不過最后陛下回來得太快,我根本沒有機會動手。我不配當你的好友,一步錯步步錯,我已經回不了頭,求陛下放我馬家后代一條生路,臣的兒子手上有一份名單,希望陛下看在老臣微薄的功勞份上饒過我的子孫。”一邊說著,馬良嘴里流出了一道黑色的毒血,看到這一幕莫含痛哭著撲了過去。

    “想死?沒那么容易。”楚云渾身真氣波動,莫含被輕輕推開,馬良的身軀竟然浮在了空中,看到這一幕所有人都嚇壞了,這簡直就是神鬼才有的手段。

    馬良在空中旋轉了起來,楚云手指連續點出,馬良蒼白的臉色竟然變得紅潤了起來,一口漆黑的膿血吐了出來,馬良震驚的睜開了眼睛。楚云根本不給馬良說話的時間,他擺了擺手馬良就被站在楚云身邊的胡鐵柱帶走了。

    看到當朝首輔被帶走,每一個人都心有戚戚,馬良擔任閣臣一十七年,首輔也干了好幾年,誰也沒想到馬良竟然是大明的叛徒。當然他們也都沒想到楚云竟然一點舊情也沒念,馬家直接抄家,馬家子弟全部被囚禁,馬良的一些鐵桿也全部下獄等待調查,屹立大明近二十年的馬莫一黨崩塌了一半,這讓所有人有些兔死狐悲。楚云現在憤怒的恨不得撕了馬良,被最親近的人背叛的感覺再一次出現了,簡直就是痛入骨髓。

    楚云沒有管他們怎么想,現在大明人才濟濟,經過科舉選出來的人才多得很,大明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當官的,楚云任命溫嶠擔任首輔,莫含還是擔任副首輔,這個任命一出驚掉了一地眼球。

    大明朝廷現在分為了明面上的四大派和暗地里的兩小派,最大的一派是鐵血軍老臣馬良、莫含、魯忠、王杰、周巖等人都是這一派的人,他們靠著當年鐵血軍天然的聯系,也是跟隨楚云最早的元從派,橫跨軍政,權利最大,畢竟楚云也可以算作他們這一派的首領。但是隨著馬良倒臺,這一黨雖然實力還是最強大,但是也不能獨自壓服其余三派了,大明朝廷更加的均衡了。

    另外實力最強大的就是游子遠、鄭捷、游凌一黨,他們屬于前趙降人,不過劉東勇、楊昇、薄丙、趙奢等人武將,按說也是繼承了前趙的一派,但是這些武將自成一派,緊緊跟隨楚云,算是楚云的嫡系,反而跟游子遠等人關系不比密切,但是他們天生親近,朝廷上相互扶持,成為大明第二大派。單單游子遠、游凌、鄭捷這三個人就代表了大明近一半的大臣,雖然大明開了科舉,但是短時間他們這些人還是占據要位,這一黨的勢力也很龐大。

    這兩派人把持著內閣首輔和次輔的位置,整整十幾年從來沒有旁落過,但是這一次首輔竟然成為了溫嶠,這是不是代表第三派人的上位?溫嶠代表的是其他國降人一派的,他們跟第二派一樣都是各國的降人,不過第二排占據先天優勢跟隨楚云最早,所以前趙降人自成一派。于是從大晉、大趙、大涼和其他勢力投降的人形成了第三派,其中以大晉降人溫嶠和大涼降人謝艾為首領,隨著大明的擴張,越來越多的降人加入大明,比如說張賓等人,他們對前兩派人發動了強有力的沖擊,占據越來越多的位置。現在溫嶠竟然成為了首輔,這說明楚云也原因支持他們。皇帝的喜愛對于他們這些勢力的影響很大,因此很多人都覺得溫嶠的上臺,是楚云調整朝堂的新一輪變動的前兆。

    而第四派是胡人一派,雖然楚云規定入華夏則華夏,全都是炎黃子孫,都是華夏一族,但是實際上漢人和其他胡人還是有區別的,因此魯忠(匈奴人)、劉東勇(匈奴)、符洪(氐人)、姚弋仲(羌胡)這些人自成一派,不過魯忠天然傾向鐵血軍舊臣一派,而且他不認為自己是匈奴人,而劉東勇卻不結黨自認為是楚云嫡系,因此這一派實力最小。不過隨著符洪和姚弋仲崛起,而且他們倆都太能生,兒子也有本事,所以在軍中占據了不小的勢力,也算是自成一派。

    而小派系大明還有鐵桿保皇黨和科舉一派,前者只跟隨楚云,楚云讓他們做什么他們就做什么,這一派特點就是,他們大都是各軍主將,很少參與朝政,但是誰也不敢小看他們。后者科舉派全都是文官,不過還沒有形成一個進入內閣的大佬,因此還沒有成長起來,而現在他們都選擇依附于前四派人,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必定成為大明最大的文官一派。

    楚云讓溫嶠擔任首輔,就是為了扶持新勢力,抗衡莫含一黨和游子遠一黨,后面楚云還準備讓后三派分別上臺,也算是給自己的后代平衡朝廷局勢,給他們留下一個相互牽制的鐵血江山。楚云為了后代真是操碎了心。

    不過現在處理朝廷這只是其中一個要事,現在最大的事情是消化大涼國的領土和準備入侵大趙國,這一次大明和大燕兩個強國對付大趙,甚至大晉也會為了增強實力插手,大明要趁著這個機會,吞并大趙的一大塊領地,讓大趙實力降低到再也沒法跟大明抗衡的地步。至于滅亡大趙,現在是不可能的。別看大明消滅了大趙四十萬大軍,但是大趙還是能湊出幾十萬大軍,惹急了湊出百萬大軍也不是不可能的。大趙國占據了冀州、豫州、兗州、青州、徐州、荊州部分地區、幽州部分地區,實力還是很強悍的,人口也僅次于大明,想要一口吞下簡直就是癡心妄想。不過吞下半個幽州,以及吞下一部分豫州,大明還是沒問題的。至于大燕國能拿下多少地盤,就看他們自己本事了。真以為大明這么好心,把天下最富裕的翼州白送給大燕國?讓他們去進攻試試,不把大燕國的牙崩下來才怪。大明坑隊友的名聲難道是白來的?

    至于大晉國,哈哈哈,真以為大明忘了你們這些龜孫?還想賺大明的便宜,你們等著,等騰出手來就收拾你們。

    圣武十七年十二月,大明聯合大燕國殺入大趙,大趙一邊派人譴責大燕國背信棄義,不得好死,一邊派人抵抗。大趙連續征戰多年,老兵數量高達十幾萬,這些人雖然年紀大了,但是卻戰斗經驗豐富,是天下最好的基層將領。有了這些人的幫助,外加大趙近千萬的人口,所以大趙迅速就擴展出了二三十萬大軍,加上大趙剩余的二三十萬大軍,大趙軍隊很快就弄出無十萬大軍,不得不說大趙的底子被石勒打造的真的厚實。

    大燕國國主慕容皝親自帶領大軍從幽州殺進了翼州,開始很順利,大燕國很快就打下了翼州最北邊的中山郡和河間郡的大片領土,不過他們一頭撞上了大趙的二十萬大軍,大軍由石弘的舅舅程遐親自率領,因為大燕國目標是趙國最核心的翼州,等于打到了大趙的命門上,所以這二十萬大軍可算是大趙最精銳的部隊,大燕國雖然比大趙多了十幾萬人的兵力,但是雙方愣是誰也打不過誰。慕容皝氣的哇哇大叫,但是卻沒有半點辦法。慕容皝此人雖然打了不少仗,但是每一次都是靠著絕對實力硬打下來的,他的每一戰都是如此,不會變通,也聽不進建議。他最討厭的哥哥慕容翰建議慕容翰回軍打東幽州,在大明之前拿下整個幽州,讓大明啃下這塊最難啃的骨頭,結果慕容皝不光不聽,反而說慕容翰長他人志氣,狠狠打了慕容翰二十軍棍,這下子所有人都不敢說話了。

    就在大燕把大趙最精銳的部隊拖在了翼州的時候,謝艾帶領大軍二十萬人從虎牢關殺進豫州,而魯忠則帶著十萬并州軍殺入了東幽州,與此同時,遼國宇文鮮卑也殺入了東幽州配合大明。三路大軍根本沒有遇到多少抵抗就紛紛占據了大片領土。這些地方都是大趙國戰略性放棄的地盤,因為他們知道無法多線作戰,而且他們被大明殺怕了。

    就在這個時候,大晉也出來撿便宜,大晉權臣桓溫率領六萬大軍號稱二十萬,從揚州殺入了徐州(現在的江蘇),希望賺點便宜。他們派人星夜趕往長安商議和大明結盟的事情。

    整個天下的戰火在圣武十變,從大明燒到了大趙身上,痛苦的被天下圍攻的變成了大趙國。

    大明長安城外,楚云親自出城迎接西征大涼國的大軍,終于在半個時辰之后,王杰大軍浩浩蕩蕩的回來了。除了征西軍和鎮西軍繼續駐守涼州,其余的三部禁軍、五萬鐵血禁衛軍和十萬神武軍都回來了,不過走的時候還是滿員,回來的卻只有一部分,不得不感慨古代戰爭的殘酷。特別是楊昇的前營禁軍五萬人只剩下一百余人,其余的全部壯烈殉國。連楊昇這個老將都死在了戰場上,楊家繼楊業死后,另一位擎天之柱楊昇也為國盡忠,他的兩個兒子也死在了戰場之上,真是一門忠烈。

    在民眾的歡呼中,王杰、崔悔等人終于到來了,他們隔著幾百米就下馬步行來到楚云身邊山呼萬歲,像是功高蓋主什么的,楚云根本就不怕,楚云大小戰役從未一敗,軍中威名如同神祗,他會怕手下造反?

    楚云讓兩人連同楊昇的三子楊慶上了楚云的肩攆,在所有人歡呼下進入了長安城。這一次大戰西線戰場是重中之重,他們要按照計劃戰敗把前涼大軍引出來,又需要掌握好分寸,演了幾個月的戲,把大趙坑進了舞臺。最終還有圍殲大涼國聯軍,可以說稍微計算錯一點都是致命的,但是王杰等人做得很不錯。

    楚云大宴群臣,并且大肆封爵,這是大明開國以來,第二次超大規模的封爵。其中功勞最大的王杰被封為了開國縣公,成為武將中第一位封公的大將,雖然縣公是公爵第三等,但是也是絕對的榮耀,要知道魯忠、謝艾等人也不過是侯爵罷了。不過這一次等謝艾和魯忠攻打趙國結束,兩個人應該也能封公,眾所周知,楚云是不會讓一個人單獨站在最頂峰的,這不是御下之道。

    而崔悔則從開國鄉候提升到了開國縣侯,成為僅次于王杰的侯爵,要知道他可是一個文臣,即便是這一次帶兵配合王杰圍殲了大涼軍他也是個文臣,他的功勞主要是幫助王杰大軍處理好了后勤。

    而殲滅大涼軍的大功,被送給了他的副手張蠔,此人是楚云精挑細選給自己兒子的,楚云不知道他一送就把十六國前期能排進前五的超級猛將送給了崔悔。此人在這場戰役里指揮若定,幫助崔悔迅速掌握了鐵血禁衛軍和神武軍,并且親自帶人俘虜了大涼國的張駿,立下了赫赫戰功。不過雖然張蠔功勞很大,所有人也不知道為什么楚云把崔悔的功勞都給了張蠔。這也不是楚云限制自己的兒子,而是不想開文臣帶兵獲得重賞的先例,看看宋朝的疲軟,還不就是文人帶兵鬧得。楚云要的就是各司其職,文臣管理朝政,武官帶兵殺敵,楚云這么做也是用心良苦。

    張蠔一戰從武威郡的郡尉變成了開國亭候,五營禁軍的前營主帥,一躍成為了手握重兵的大將,不過他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重建被打殘的前營禁軍,現在前營禁軍被楚云封為了鐵血前營禁軍,成為僅次于鐵血禁衛軍的功勛部隊。

    冉閔也被封為了開國鄉候,比他老爹冉良的爵位還高一級,他在這次大戰里的左右也十分巨大,楚云都看在眼里。冉閔成長為了一個比他父親更優秀的戰將,楚云準備重用他。

    楊昇戰死之后,楚云封楊昇為開國縣公,以開國縣公之禮下葬,他的兒子降爵一等,成為了開國縣侯,楊家一門雙侯,并且獲得了楚云親賜的一門忠烈的牌匾,三代不降爵,也是榮耀一時。而楊昇唯一剩下的成年的三子楊慶被楚云任命為了鐵血禁衛軍的都統,過幾年就能成為張蠔這種手握重兵的大將,可見楚云對他們家真的是很好了。

    另外的所有將領和士兵都基本上官升一級,甚至很多人官升三級,其中被封為侯爵的有三人,伯爵七人,子爵三十五人,男爵一百七十六人,另外獲得大明帝國勛章的準貴族賞賜除去了一千九百人。這帝國勛章就死功勛章,不光能夠獲得更多的獎賞,而且見官不拜,晉升的時候第一時間考慮,是大明軍人的最高榮譽象征。另外一級勛章、二級勛章、三級勛章賜出去了五萬余人,這些勛章不光是榮耀,也象征著土地和金錢,等退伍的時候一起賜予,這可是妥妥的實際利益。

    大軍大部分都開始修整,崔悔也成為了新任的涼州刺史前去上任,而冉閔卻被楚云提了出來,這個冉閔就是個戰爭狂人,聽到楚云讓他帶兵高興壞了,楚云命令冉閔提五萬鐵血禁衛軍支援魯忠大將軍,三天之后他就屁顛屁顛的離開了。一路有謝艾和冉良,一路有魯忠和冉閔,楚云徹底放下了心。

    “人帶來了嗎?”楚云處理完了大事,就前往了天牢,一方面他是準備去找馬良談一下,一方面他要去看看大涼國的三個神石掌控者,楚云把晉升到地階后期的胡鐵柱派了出去,聯合清風等三個地階中期的神石掌控者出手,在大涼國的大軍里擊殺了兩位,俘虜了一位。大涼國的神石掌控者只剩下張祚這個二貨有一塊了,大趙為了拉攏大涼,咬牙給了張駿一塊,結果張駿沒來得及使用大明就開始攻擊,他就把神石交給了自己的兒子張重華,后來張祚在大明支持下殺死了自己的弟弟,成為了大涼國主,這塊神石就被這個禽獸不如的家伙拿到了。這個家伙當真是精蟲上腦,上位之后就露出了淫棍的本色,自己的后母和父親其他的女人一個都沒放過,然后又帶兵去跟自己以前的盟友禿發鮮卑和乞伏鮮卑打仗去了,在大涼國名聲還不如臭狗屎,當然這都是大明背后運作的。

    “回稟陛下,人帶來了。”一個大約六十多歲的男子被扔在了地上,此人僅僅才地階初期,可能也就是這幾年晉級的,可見他的資質有多么差勁,畢竟神石晉級是沒有瓶頸的。也多虧了這個原因,胡鐵柱等人才能生擒他,另外兩個人都是地階中期,胡鐵柱等人無法生擒只能出手擊斃了他們。

    “你們辛苦了,下去領賞,你們四位爵位都提升一級,另外良田美婢朕都給你們送到府邸去了,去好好享受一番。”四個人全都大喜,就是胡鐵柱也是如此,畢竟他們在西邊涼州一待就是一年多。

    等四個人退下,楚云直接提起了此人,念力如水侵入了此人的識海,他只是剛剛進入地階初期根本無法阻擋。雖然楚云不能獲得此人的全部記憶,但是一部分也足夠了。

    楚云把死狗一樣的神石掌控者扔在了一邊,嘴角掛上了冷笑,嘴里狠狠的吐出了三個字“慕容運”。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林县| 洪江市| 西吉县| 和林格尔县| 延吉市| 辽宁省| 湘潭县| 黔西| 安庆市| 都江堰市| 探索| 句容市| 来安县| 临漳县| 龙海市| 东乡县| 会同县| 平和县| 庄河市| 深水埗区| 辛集市| 汉阴县| 遵义市| 霍邱县| 土默特左旗| 东城区| 永昌县| 淮阳县| 彭阳县| 峡江县| 互助| 五指山市| 长泰县| 富宁县| 青阳县| 炉霍县| 拜泉县| 中卫市| 肇源县| 济宁市| 高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