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狼最后一句話打動了童縣長,一把抓住這里的手,“狼崽!你真的能拉來外商投資建農業示范園?”
“當然是真的!這個事我能亂嗎?”
感受著童縣長抓自己手的力度,張狼苦笑,還是外商有吸引力。
這個張狼倒不是空話,香江的那些富豪一直都想到國內來投資,他們都看中了國內龐大的市場潛力,但是一直存在著這樣那樣的擔心,因此投資從去年考察到現在還在考察中。
不止一次的邀請張狼和他們共同到大陸搞投資。
為的是什么,不就是認為張狼有紅色背景,和他一塊投資能夠增加點安感。
如果張狼邀請他們一塊到黑水縣來投資農業項目,相信沒有一個推辭的。
“那行!回去我就組織人手成立一個農業示范園項目工作組!專門負責這個事情!”得到張狼肯定的回答,童縣長也很干脆,一拍水面,做出決定。
“我會盡快向上級領導匯報這個事情!狼崽,這個事情你也不能干等著!中央那邊你也使把勁!”
官場沒有秘密,張狼獲得鄧公接見的事情,雖然張狼從來沒有提過,但是早就傳到了遼省這邊,童縣長自然也聽到了這方面的傳聞。
這種涉及幾十萬畝土地,幾個億甚至十幾個億的大項目,而且還是新型的產業示范園項目,省發改委是做不了主的,必須要得到中央發改委的批復才行。
“行!這個沒問題,黑水縣是我的家鄉,誰不想自己的家鄉好?反正過一段時間我要去香江,到時候我先跑趟京城,我找鄧公匯報一下這個事!…………”大家都沒有外人,張狼也沒有藏著掖著的,很干脆的答應下來。
事情談到這里也差不多了,畢竟這是涉及到幾個億的投資,不是張狼和童縣長兩個人在一塊泡個澡就能決定下來的。
這里面還涉及到了很多細節問題,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能解決的。
這只是一個初步的意向,一個愿買一個愿賣。接下來就可以慢慢去談了。
正事完了,童縣長翻身趴在池子邊上,“來!給我搓搓背!”
“好嘞!”張狼拿起毛巾,開始給童縣長搓背。
“狼崽!”看到張狼和童縣長兩個完話了,張昌華湊了過來。
張昌華的目的張狼很清楚,為的就是大棚蔬菜的銷售問題。
改革開放了,不再像以前以前了,買賣都要通過供銷社。
像張昌華這樣有上進心的供銷社領導,心里都有種危機感。
當然了,大部分供銷社領導職工都沒有這種感覺,都還做著我是老大哥的美夢。
“張班長,我知道你想啥!今年新增加的產量都給你!”
“敞亮!狼崽,老哥這里先謝謝了!”張昌華高興的沖張狼拱拱手,“要不哥哥給你搓搓背?”
“別來這一套!我要是敢不交給你,你還不知道怎么磨叨我呢!”張狼沒好氣的罵道。
“哈哈!不管怎么,哥哥心里記你一輩子!以后有事你話,哥哥指定給你辦的敞亮的!”張昌華拍著胸脯像張狼保證道。
“我張班長,咱能不能別這么酸?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哈哈哈!”童縣長也跟著大笑,“狼崽,老張要是盯上的事情,你最好是麻利的答應他,不然他能煩死你!
“我……老童,幾十年的兄弟了,你居然這么我!真是太讓人傷心了!我這心拔涼拔涼的!”張昌華一番委屈的樣子。
“張班長!你要是真想感謝我,你就給我們村弄點洋車子來!別管是大永久還是鳳凰,飛鴿也行!我們不挑!”張狼笑著道。
“你不挑!你想挑我也得有!年前不是剛給你們村批了十輛洋車子嗎?”
“就那十輛洋車子!夠干嘛的?我們村八百多戶人家!你怎么也得照著一家一輛車子給弄吧?”張狼笑道。
“一家一輛?你還真敢!你知不知道!我們的業務員天天在自行車廠蹲點,就為了多弄點車子回來!”張昌華大聲抱怨道。
“以后有事你話,哥哥指定給你辦的敞亮的!”張狼學著張昌華的腔調道。
張昌華老臉一紅,“狼崽!要是別的事,哥哥絕對不含糊,可是這個事,哥哥真的做不到啊!要不這樣,我回去盡量,能弄多少算多少,這樣總可以了吧?”
“行啊!那就麻煩張班長了!”張狼也知道現階段,國家依然物資緊張,自行車也屬于稀缺貨。
這個年代結婚,有輛自行車,那是比后世二十一世紀結婚買輛汽車都有面子的事!
這個年代結婚三大件,自行車、手表、縫紉機,家里只要能有這三大件,可以方圓百十里姑娘你可著勁的挑吧。
“得!我是怕了你了!你們聊著!我去找老王,讓他給我搓搓背··············”張昌華不敢再多待下去,不然還不知以后張狼還提什么讓他為難的要求。
“張班長,你和縣里打聲招呼,我們村的代銷點,東西太少了!像什么罐頭了、白糖了、還有布料啥的多整點!”張狼沖著張昌華的后背喊道。
“呵呵!你啊!你是竟給老張出難題!不過也就該給他出點難題了!這子現在日子過得那叫一個舒坦!”童縣長笑著道。
“我這也是為了村民的需求著想············我們村老百姓有錢了,可不就得想辦法改善改善生活?要不賺那么多錢干啥?”
“也是!你們村現在家家都得是萬元戶了吧?你們這應該稱得上是萬元村了!這個真的好好宣傳宣傳!”童縣長摸著下巴道。
“可別············您饒了我吧!讓我們過幾天舒坦日子吧!”張狼連忙討饒,“好家伙!這要是一報道,那些打秋風的·······不是,參觀學習的,又是一堆一堆的上門,我們可沒工夫伺候!
198年4月18日,新華社播發的通訊《雁灘的春天》中提到,1979年末,甘肅蘭州雁灘公社社員李德祥,從隊里分了一萬元錢,社員們把他家叫作“萬元戶”、“村里的高干”。
1979年11月17日,新華社又以圖片報道了山東臨清八岔路鎮趙汝蘭一家植棉純收入139元的事情,先后被國內外5余家新聞媒體轉載采用。
自此,萬元戶的叫法在國范圍內流行起來,成為世紀8年代熱度最高的詞匯之一。
哪里被報紙報道了,有什么先進事跡,先進經驗了,準有一大幫沾邊不沾邊的單位過來參觀學習。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