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有大事需要進京,大明的王爺幾乎不會出現(xiàn)在朝堂上,可是只要上了朝堂,這些皇室宗親自然會站在文武百官的最前面。朱由崧自然也得了這個殊榮,站在了人群的第一排。
皇上要上朝了,文武百官全都扎著腦袋不敢隨意張望,可是朱由崧卻是個例外。
雖然身處皇城,但是他卻極少來上朝。不是他沒有這個權利,自從他主辦閹黨案后,他已經(jīng)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了,他當然有權利上朝。可是他卻從來沒有湊過這個熱鬧,不是他不想來,而是他根本起不來……
上朝就要摸黑起床,所以上朝對習慣晚起的朱由崧來說,簡直是種折磨,反正朝廷諸員也不待見他,來不來的無所謂,不來說不定還正和人家心意。至于朱由檢這個皇帝的想法,誰有那功夫管他的想法?
朱由崧在北京城浪蕩了小半年,這一次的朝會卻是是他第二次進宮覲見皇帝,上一次他是等在宮外等人傳喚,沒有見識過皇帝上朝是個什么模樣,現(xiàn)在有機會觀摩,自然要好好看看。
朱由崧伸著脖子看著朱由檢的儀仗隊,錦衣衛(wèi)力士張著五傘蓋、四團扇,自東西升立座后站定;又有兩個小內(nèi)使,一執(zhí)傘蓋,一執(zhí)“武備”,雜二扇,立于座后正中。
朱由檢神情嚴肅,舉步登階,這時候鴻臚寺嚎了一嗓子,開始唱班,文武百官應聲而倒,“萬歲萬歲萬萬歲”的聲音震耳欲聾。
等到這一步的流程走完了,鴻臚寺的官員忽然報了幾個人名和官職,這些都是今日謝恩、辭駕的官員以及外地進京朝覲的官員。
這些官員此時都候在午門外,一般除非重要官員,否則皇帝是不見的,自有內(nèi)侍去傳旨,那些候見的官員們便在午門外行五拜三叩頭禮,對坐在龍椅上的朱由檢遙遙一拜,之后就可以該干嘛干嘛去了。
這一套流程走下來,朝臣和皇帝與內(nèi)侍配合的十分嫻熟,再加上今日朱由檢也沒有要召見的官員,發(fā)費的時間并不多。
到了這時候應有內(nèi)侍高唱:“有事起奏,無事退朝”了,站在龍椅旁的太監(jiān)剛剛唱完,朱由崧就聽見身后一個聲音傳來:“臣有本奏!”
隨著聲音一個拿著笏板的官員從人堆里躬身走出來,他朝端坐在龍椅上朱由檢行了一禮,剛要說話,就聽見那名內(nèi)侍高聲道:“陛下口諭:愛卿所奏之事可是軍機大事?”
出列的官員微微一愣,竟然一下子被這個奇葩問題也問住了……
這名官員是都察院的一個言官,名叫韓本昌,御史言官原本就有風聞奏事的權利,只是今天的奏本他還沒有念出來,被內(nèi)侍這么一打斷,不知道怎么回了。
他昨天熬了一夜,好不容易引經(jīng)據(jù)典寫了一篇辭藻華麗的奏折,本想在這次朝會上,在朱由檢這個新皇帝面前露一次臉,結果皇上卻問他他所奏之事是不是軍機大事?
軍機大事哪能輪得到他這個言官來上稟的?就是有軍報也輪不到他來看啊!
他今天的奏本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想彈劾朱由崧,手里捧得笏板寫滿了密密麻麻的蠅頭小楷,上面羅列了朱由崧進京以來的斑斑劣跡,說他在京中結交大員,收受賄賂,培植黨羽……反正說的就是如果再不把朱由崧感觸京城,那就是后患無窮。
韓本昌心里的如意算盤打得呱呱響,大明是把藩王當成豬一樣的養(yǎng)在各地的封地上,突然間在朝堂上多了這么一個朱由崧,百官必然心存芥蒂,頗有異議。
可是朱由崧能夠留在京城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皇帝的意思,沒人敢觸這個霉頭,可是現(xiàn)在朝堂對朱由崧不滿的聲音越來越多,沒人敢站出來,自己就站出來,只要把這個火藥桶的導火索引燃了,朝中大臣自然會附和他。
如果這件事鬧大了,到時候他韓本昌自然不愁在史書上留下一筆直言敢諫的名聲。
可是韓本昌萬萬沒想到這個新上來該皇帝這么不按常理出牌!這么多年了,除了御史言官所奏之事太過荒唐被人打斷了的,還沒有不讓御史言官說話的,這不讓我們這些佐朝政的言官說話,這大統(tǒng)還怎么傳下去?
韓本昌剛想說自己所奏之事關系朝廷根基,畢竟一個藩王世子常年留在京城,這是個變數(shù),萬一將來他圖謀不軌,那還不是謀反的大事嗎?而且他今天就是要把朱由崧往謀反的路上說的……
可是韓本昌剛要說話,那名內(nèi)侍又高聲道:“陛下口諭,今日奏事只報戰(zhàn)事民生,其他奏事稍后再議。”
皇帝已經(jīng)下旨,鉚足了勁兒的韓本昌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只好委委屈屈地退了回去。
韓本昌退回去了,隨后有幾個官員站出來,報了幾個天災人禍,朱由檢按慣例詢問了幾位大臣的意見,然后就按照他們建議的辦法處理了。
朝會進行到現(xiàn)在,還沒有過半個時辰,這跟往日間有了很大的不同,這讓朝堂的上的人很是不適應。
其實如果一開始就讓那位韓本昌說的話,估計這時候的朝堂上,還一個個地發(fā)表自己對朱由崧的處理意見呢……
見沒人在站出來,朱由檢從龍椅上起來,拾階而下,一旁的內(nèi)侍躬著身子,仿佛怕他摔倒一般,緊緊地跟在他身邊。
朱由檢卻沒有理會,只是背著手站在文武百官的面前,眼神像獅子一樣掃過大殿中的官員們,高聲道:“既然諸位愛卿沒話說了,朕這里倒是有幾句話要講一講!”
朱由檢走大殿上踱了幾步,忽然站定身子,問道:“諸位愛卿飽讀史書,覺得歷代帝王當中,朕可以達到哪位帝王的成就呢?”
聽到皇帝的問話,躬著身子的文武百官心思百轉,立馬把歷史上的出了名的明君想了一個遍,各自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朱由檢等了片刻,道:“施愛卿,你來講講。”
朱由檢說的這個施愛卿,其實就是內(nèi)閣當中的施風來,由于在任上跟魏忠賢同流合污,風評差到了極點。
施風來思索片刻后回道:“陛下有東漢光武帝之相,定能使大明風化最美,儒學最盛,中興可望。”
文武百官聽到施風來的話,倒是心中有些可惜,好些人都想的是這個答案,因為從國號就能聽出來朱由檢有重振中興大明之意。
朱由檢卻是搖了搖頭道:“愛卿倒是猜錯了,朕最欣賞的君王卻是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