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亂清 正文 第六十四章 方寸之印,九鼎之重

作者/青玉獅子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沉默片刻,慈禧盡力壓抑著自己的感慨,用平靜的聲音道:“好罷,這個事兒,就照你的去辦罷。”

    “是!”關凡道,“臣謹遵懿旨!”

    頓了頓,“臣打包票,太后回鑾北京之時,此事必已經……謠諑消散,天朗氣清,不然,臣甘受嚴譴,亦……無面目立于天地之間矣。”

    一股酸熱之氣,涌了上來,慈禧努力控制著自己,不出更有感**彩的話來,只是了頭,道:“好,我相信你。”

    “謝太后。”

    寢臥中,又一次沉默下來了。

    過了一會兒,慈禧輕輕的笑了一笑,道:“行了,把東西拿出來吧!”

    關凡微愕:“請太后明示——什么東西?”

    “詔書啊!”慈禧微微的斜乜了他一眼,“立麗妞兒為嗣皇帝的詔書、我和姊姊撤簾的詔書——你不要跟我,這兩份東西,你還沒有準備好吧?”

    詔書,用印,用“御賞”和“同道堂”的印。

    關凡大為狼狽,趕忙站了起來,道:“太后哪里話來?臣早就過了,嗣皇帝誰屬,仰賴宸衷獨斷,豈有皇太后圣裁之前,就擬定詔書的道理?至于兩宮皇太后是‘垂簾’還是‘撤簾’,除了兩位皇太后自個兒,天底下,豈有第三人可是置喙的?”

    慈禧明知關凡的是假話——旨稿一定是已經擬好了的,不過,看著他狼狽的樣子,心頭還是不由掠過一陣快意。

    她好不容易才忍住了進一步譏刺他的**,道:“你的也是——那,就催一催北京那邊兒,手腳麻利著兒,大伙兒……可都在等著呢。”

    “大伙兒可都在等著呢”——這句話,依然暗含譏諷,關凡自然是聽了出來,不過,他沒有任何異樣的表示,先答了聲“是”,然后道:“現在北京、天津開通了火車,事事方便,今兒下午打電報回去,明兒中午的時候,旨稿就能送到了。”

    “嗯……火車這樣東西,還真是便捷。”

    慈禧抬起頭來,微微的出了會兒神,道:“我回鑾的時候,應該也是坐火車的吧?”

    “是!”

    頓了頓,關凡補充道,“母后皇太后過來天津,事情比較倉促,‘花車’也沒有怎么太布置,太后回鑾的時候,臣一定布置最好的‘花車’,供太后乘用。”

    “花車?”

    “就是太后御用的車廂。”

    “哦……”

    頓了頓,慈禧道:“些些事,難得你還想著。”

    “太后的服用,怎么會是事?”關凡道,“再,這也是臣的分內之事。”

    “嗯……”

    過了片刻,慈禧道:“對了,你的進‘輔政王’的旨意,這一次,也一并明發了吧?”

    “回太后,”關凡道,“勛勞什么的,臣實在是沒有的,‘輔政王’的逾格之榮,是出于兩位皇太后的恩典,以及……”

    頓了頓,“臣‘皇夫’的身份,所以,臣以為,還是等嗣皇帝踐祚之后,奉兩宮皇太后臨御百官,以恭奉懿旨之名義,頒行此詔,似乎……更加妥當些,現在,似乎……還不著急。”

    “奉兩宮皇太后臨御百官”——就是那個那個“很隆重、很盛大”的“撤簾”的儀式了。

    確實,如此辦理,彼此的臉上,都有光彩。

    慈禧了頭,“好吧。”

    彼此……再無話了。

    過了好一會兒,慈禧輕聲道:“沒什么別的事兒,你就跪安吧——我還要陪‘東邊兒’,四周圍的走一走。”

    “是……”

    關凡似乎還想些什么,但終于沒有出來,單膝下跪,舉手平胸,行禮退出。

    門合上了。

    過了一會兒,慈禧光潔的面龐上,兩行清淚,慢慢兒的滑了下來。

    *

    第二天中午的時候,兩份旨稿果然按時“送到”了——一份是立榮安公主為嗣皇帝的詔書的旨稿,一份是慈安、慈禧兩位皇太后“撤簾”的詔書的旨稿。

    因為是中午,兩位皇太后要歇午覺,沒有馬上進呈;待兩位皇太后歇過了午覺,關凡才親自將旨稿送了上去。

    慈禧吩咐“開書房”,請了慈安過來,一同“御覽”。

    “我也看不大明白,”慈安道,“你看過了,講給我聽就好。”

    慈禧心想:你當然是早就看過了,沒有必要再看第二遍啦。

    不過,面兒上沒有任何異常,了頭,“好!”

    先看立榮安為嗣皇帝的詔書。

    這份詔書,用的是兩宮皇太后的口吻,大多數的文辭,都是冠冕堂皇的套話,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意思,反正,立皇帝的詔書,遣詞造句,都是大同異,慈禧留意的,是詔書如何厘定榮安和前邊兒的兩位皇帝的關系。

    言及文宗,用的是“血嗣”,而不是勸進的折子普遍使用的“嫡嗣”。

    “嫡嗣”固然可以理解為“親生”之意,但主要的含義,還是“正宮所出”,榮安公主不論和母后皇太后如何親近,到底不是她親生的,煌煌詔書,不同臣下勸進的折子,可是無所顧忌的拍馬屁,每一個字,都必須經得起天下后世的推敲和批評,因此,改成了沒有爭議的“血嗣”。

    當然,“血嗣”并不是真的沒有爭議,可是,“嗣”字是已經不可以爭議的了,“血”字則沒有爭議——所以,這兩個字連在一塊兒,就是“沒有爭議”。

    言及穆宗,用的是“女兄”。

    這個,頗出慈禧意料。

    “女兄”是“姊姊”的意思,這個,慈禧是曉得的,可不是,為什么用“女兄”,而不用“親姊”甚至某些人口中筆下的“嫡姊”呢?

    呃,“嫡姊”就算了——這個道理,仿佛“嫡嗣”,榮安和穆宗,并非一母同胞,扯不上那個“嫡”字。

    “親姊”呢?榮安和穆宗,當然是親姊弟,“親姊”——沒有問題呀?

    沉思片刻,慈禧明白了:

    前邊兒已經有了“血嗣”,后邊兒再來一個“親姊”,不過畫蛇添足,并不能增加榮安繼位的合法性。而“女兄”二字,強調的不是“女”,是“兄”,既然榮安、穆宗為兄弟,則援引“兄終弟及”之義,榮安便有接替穆宗的資格,雖然,這兒的“兄”、“弟”,剛剛好倒轉了過來,實為“弟終兄及”。

    再看兩宮皇太后撤簾的詔書——這是慈禧真正關心的。

    立榮安為嗣皇帝的詔書,是用兩宮皇太后的口吻寫的;這封詔書,則是用登基后的嗣皇帝的口吻寫的。

    詔書大捧兩宮皇太后,她們“智珠在握,旋轉乾坤”,“朝乾夕惕,夙興夜寐,握發吐脯,備極勤勞”,“勵精圖治以綜萬幾,虛懷若谷以納輿論”,“圣德流芳,澤被四表”,終于“戡平大亂,揚威萬國,海宇欣悅”,“七載之下,乃臻八荒升平之治世”。

    雖然是拍馬屁,但每一句話,都算有根有據。

    軍情緊急的時候,“六百里加緊”、“八百里加緊”的折子,往宮里邊兒遞——基上是長春宮,真的是不分兒的,根不管兩宮皇太后在做什么——梳洗的時候收到過折子,傳膳的時候收到過折子,不論兩宮皇太后當時在做什么,都得停了下來,先看折子。

    半夜熟睡之時,“八百里加緊”的折子到了,被從床上叫了起來,亦是家常便飯。

    “握發吐脯”神馬的,不為虛譽。

    慈禧在心里默念,“總算他還有兒良心,了幾句公道話!”

    再看下去,慈禧不由眼睛發亮了,“中外咸稱‘女中堯舜’”。

    女中堯舜!

    這個詞兒,并不是慈禧第一次聽到、見到,可是,君臣對唔之時,那些輕飄飄的頌圣,怎么能夠跟“撤簾”詔書這種國家最重要的文告相提并論?

    雖未“蓋棺”,卻已“定論”了。

    慈禧明亮的眸子中,升起了一層淡淡的、濕潤的霧氣。

    她略略平復了自己激動的心情,繼續看了下去。

    嗣皇帝,兩宮皇太后“照拂朕躬,無微不至”,多年來,朕“凡事無不仰荷慈懷曲體”,如今,自己初登大寶,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深恐“德力難副”,因此,“再三吁肯兩宮皇太后,繼續垂訓”,以便朕“有所依憑”。

    可是,兩宮皇太后,當初“俯允垂簾”,“非意所樂為”,實在是因為穆宗毅皇帝沖齡即位,俺們姐兒倆,不能不問事,“垂簾”,是“非常之時”的“非常之舉”,皇帝成年,我們自然就要撤簾歸政的。

    幾年下來,上下同心,內外相維,有了如今的局面;你呢,也成年了,也大婚了,我們看你,嗯,很好,很是個好皇帝的樣子!我們很放心!所以,唉,該讓我們過幾天清閑日子了!你是個孝順懂事兒的好孩子,該明白皇額娘的苦心!

    看到這兒,慈禧心里“哼”了一聲,暗道:裝什么裝啊?

    不過,雖然是“裝”,可是,“裝”的很漂亮。

    彼此臉面,都很漂亮。

    繼續看下去。

    嗣皇帝,兩宮皇太后去意堅定,朕“再三吁求不得”,實在沒有法子,只好“仰承懿旨,恭奉慈駕,撤簾歸政,移蹕名園,頤養沖和”,同時,“允宜崇上兩宮徽號,以冀仰答鴻慈于萬一”,“所有一切應行典禮,飭下王大臣敬謹辦理。”

    這一段,有兩個地方,慈禧是特別滿意的。

    一個是“移蹕名園,頤養沖和”。

    這八個字,雖然沒有直接將“頤、和、園”三字連在一起,但已不啻以最高層級的法律形式,確定了兩宮皇太后對頤和園的“所有權”。

    一個是“飭下王大臣敬謹辦理”。

    一般的詔書,涉及典禮,用語都是“該衙門敬謹辦理”,很少“飭下王大臣”的,這五個字,代表兩宮皇太后的撤簾典禮,是比擬皇帝登基的國家最高層級的典禮。

    至于“徽號”是什么,反倒不是慈禧最在意的——其實,也不是她不在意,而是這些東東,她實在是不懂,只好人家怎么,就怎么辦吧。

    看來看去,再沒有什么可挑眼兒的了——就是按著自己的意思寫,也未必能夠更加滿意了。

    裝作慈安根沒有看過這兩份詔書的樣子,慈禧替慈安,細細的講解了一遍,慈安一邊聽,一邊連連頭。

    好了。

    慈安探詢著問慈禧:“咱們……用印吧?”

    慈禧了頭。

    慈安微微提著的心,往下一放,趕緊掏出一個的錦囊,取出那枚“御賞”來,遞給了慈禧。

    慈禧接過,在兩份旨稿上,一一的鈐了印。

    “御賞”是陽文,印痕是藍色的。

    國喪未過,不能用紅色的印泥,只能用藍色的印泥。

    慈禧將“御賞”還給慈安,接著,也掏出了一個錦囊,取出了“同道堂”。

    慈安注視著慈禧的動作,心又微微的提了起來。

    蘸了印泥,慈禧捏著寸許見方的玉印,移到了“御賞”印痕的邊兒上。

    她似乎稍稍猶豫了一下,慈安的心,不由自主的向上一提。

    但是,慈禧終于將印輕輕的鈐了下去。

    抬起手來,旨稿上,陰文大篆的“同道堂”,清晰宛然。

    *(未完待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阳县| 泾源县| 陕西省| 紫阳县| 安陆市| 肥西县| 灌云县| 白水县| 鄂伦春自治旗| 信宜市| 抚松县| 屯昌县| 读书| 漯河市| 台江县| 阜宁县| 卢龙县| 咸宁市| 吐鲁番市| 黔西县| 康平县| 临武县| 凤阳县| 奇台县| 仲巴县| 克东县| 满城县| 石渠县| 江口县| 塘沽区| 孝感市| 彭州市| 张家港市| 屏南县| 昭苏县| 泰顺县| 灵寿县| 三原县| 玛纳斯县| 太谷县| 砀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