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時分,阮知方再次登上了“伏波號”,同行者,還有勤政殿大學(xué)士張庭桂此時的張首輔,不害怕和“五條大兵艦”打交道了。.更新最快
張首輔那副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模樣,就不多了,只兩位大學(xué)士的來意:一,欽差大人的一切要求,俺家國王已部應(yīng)承下來了,包括欽差大人吩咐的“繁文縟節(jié),一概蠲免”;二,明日一早,瑞國公攜四柱大學(xué)士至欽差座艦,恭迎欽差入城。
“繁文縟節(jié),一概蠲免”,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恭迎欽差”的儀注,來是愈隆重愈好,可是,準備這些花樣,是需要相當時間的,而唐景崧沒有多余的時間在這里耗下去了。
第一,傳旨的差使辦結(jié)了,艦隊主力才能趕赴土倫,此刻的法國人,還蒙在鼓里,再拖多兩天,叫法國人有了準備,必生事端,到時候,是否還可以順利入港“霸位”,就不好了。
第二,這里畢竟是外海,雖然目下不是臺風(fēng)季節(jié),可風(fēng)云變幻,誰也不能保證,海上一直風(fēng)平浪靜此地實非久泊之所。
第三,儀注中最重要的,不過兩,一,嗣德王三跪九叩,二,太和殿傳旨,有了這兩,其余的,什么“仰德臺”、“承恩門”一類的花樣,有還是沒有,都無關(guān)緊要了。
次日清晨,辰正,“恭迎欽使”的南宗室和重臣,按時登上了“伏波號”。
領(lǐng)隊的是瑞國公,他雖然只是一個十六歲的少年,不過,到底是半個儲君,唐景崧十分客氣,親自作陪,前后上下的在“伏波號”轉(zhuǎn)了一圈,待伙子的眼睛睜的足夠大、嘴巴張的足夠開了,便道:好,時辰差不多了,咱們這就換“海晏號”,進城去罷!
“海晏號”,就是艦艏有一門“疑似”巨炮的兩條“較的船”之一。
登上“海晏號”,阮知方不必再“疑似”了,大鐵罩子里的,真的是一門大炮阿姆斯特朗九英寸后裝滑膛炮。
而且,真的比“伏波號”的主炮還要大“伏波號”艦艏的主炮,是八英寸前裝線膛炮。
那個大鐵罩子,算是一座“炮房”,前開“窗口”,半只炮管伸了出去,大炮其余部分,包括炮子,以及操炮的炮手,都藏在這個扁圓的鐵“炮房”里。
這個“艦巨炮”,其實是前文提到過的“甲炮艇”的一個變種。
組建“南分艦隊”之時,關(guān)凡的設(shè)想之一,是艦隊中應(yīng)該有這樣一種艦只:能夠進入順安河口,游弋香河之上,同時,擁有對南的“壓倒性、威懾性”的火力。
所謂“壓倒性、威懾性”,就是火力強大到叫南人基上不能生出任何異心即是,單單“用嚇的”,就可以叫南人俯首聽命。
可是,“進入順安河口,游弋香河之上”和“擁有對南的‘壓倒性、威懾性’的火力”,兩者之間,是矛盾的,原因呢,前文已經(jīng)過了,大船進不了順安河口,能走香河的只有船,既如此,又何來“壓倒性、威懾性”的火力呢?
何來?
關(guān)凡將目光投向他的“甲炮艇”。
記心好的書友,大約還能想起按照關(guān)親王的要求設(shè)計、制造出來的“甲炮艇”的奇葩模樣:
沿著船舷的邊沿,高高豎起一圈超過一人高的鍛鐵圍壁,最關(guān)鍵的部位,厚度幾達一英尺,超過目前世界上所有鐵甲艦裝甲的厚度包括“冠軍號”。
炮艇的甲板,被這圈圍壁整個的圍了起來,船舷邊沿,幾無立錐之地。
只有艦艏,留出一塊三角形的甲板,曰“錨甲板”,上設(shè)錨桿炮艇內(nèi)部,無法騰出多余的空間設(shè)置錨艙,起錨、下錨,都在這一塊“錨甲板”上操作。
“錨甲板”亦為鐵板,中間微微凸起,形如龜背。“
“甲炮艇”船身低矮,海水容易涌上甲板,錨甲板的特殊設(shè)計,可以達到更好的破浪效果,使涌上甲板的海水迅速流泄回大海,不致滯留甲板,涌入炮艙。
圍壁的正面,中間開一炮門,僅容炮口伸出;炮位的上方,平覆一層鍛鐵板,不過,這個“板”的厚度,較之圍壁,要薄一些這個時代的火炮射擊仰角有限,炮彈的彈道比較平直,入射角度不大,被“吊”的可能性很,上方的防護不必做的太過變態(tài)。
大炮的安裝、運作,極有特色:
炮身安裝在一套帶有四個支柱的地井式炮架上,平時,大炮的底座,藏在船體內(nèi)部,以防重心過高,影響炮艇的穩(wěn)定性;戰(zhàn)時,通過液壓系統(tǒng),將大炮整個舉升到甲板上。每發(fā)射一彈之后,在自身巨大的后坐力的推動下,大炮的底座緩緩降到甲板之下,進行下一次射擊的裝填工作。
不過,因為船太,大炮的后坐力又太大,發(fā)射前,炮艇必須下錨,不然,很難保持炮艇的穩(wěn)定***稍稍大一,一顆炮彈打出去,整只炮艇震翻了都不稀奇。
另外,因為炮門太窄,炮口幾乎不能左右轉(zhuǎn)動,如果要調(diào)整橫向射擊角度,就必須采用“整船瞄準”法通過軍艦自身轉(zhuǎn)動,來實現(xiàn)火炮橫向轉(zhuǎn)動。
在這個關(guān)鍵上,“甲炮艇”的設(shè)計師倫道爾展現(xiàn)了驚人的天賦:他將炮艇的操作系統(tǒng)設(shè)計得極其靈便,轉(zhuǎn)舵速度遠較一般軍艦為高,僅用兩分四十五秒,艇便可旋轉(zhuǎn)一圈這個旋轉(zhuǎn)速度,甚至超過了許多重型岸防炮。
“甲炮艇”身上的鋼鐵的比例如此之高,較之同時代的船只,其尺寸和噸位就很不成比例了。
拿阮知方乘坐的那只“福船”作參照,“甲炮艇”的尺寸,和前者差不了多少,噸位卻是前者的五倍以上。
這個時代,蒸汽機的驅(qū)動力是有限的,“甲炮艇”的船速,只有六節(jié)這是純風(fēng)帆艦的正常航速。事實上,如果順風(fēng),純風(fēng)帆艦的最高航速可以超過十節(jié),就是,“甲炮艇”的速度,其實連純風(fēng)帆艦都比不上。
“甲炮艇”是真正的“純蒸汽動力”沒有設(shè)置風(fēng)帆,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船,帆就,那么的一面帆,對于“甲炮艇”的噸位來,毫無意義,不如撤了,還省人省地方,而且,也減少了激戰(zhàn)之時桅桿斷裂、風(fēng)帆著火帶來的危險。
另外,因為甲板之上,是鋼鐵,所以,“甲炮艇”的重心,大大升高,在航行中,風(fēng)浪稍大,便有翻覆之虞。
一句話,這個“甲炮艇”,算得“無堅不摧”兼“堅不可摧”,可是,沒有任何機動性、穩(wěn)定性可言。
不過,機動性、穩(wěn)定性神馬的,對關(guān)凡來,根不是問題,因為,他根不要什么機動性、穩(wěn)定性。
書中已經(jīng)過了,關(guān)凡是拿“甲炮艇”做“水炮臺”用的,對機動性的要求,不是“機動作戰(zhàn)”,而是“機動部署”只要部署到位,就算完成任務(wù),哪怕是拿拖船拖他過去呢?
至于“穩(wěn)定性”部署到位之后,俺就下錨,然后就再也不動了,航行中的穩(wěn)定還是不穩(wěn)定,干俺何事?
回到關(guān)親王對南分艦隊某型艦只的要求上來第一,進入順安河口,游弋香河之上;第二,擁有對南的“壓倒性、威懾性”的火力。
“甲炮艇”足夠,進得去順安河口,同時,其九英寸巨炮,也符合“壓倒性、威懾性”火力的要求,似乎
打住,還有一條“游弋香河之上”呢!
總不能在人家“京城”門口下了錨,拿大炮對準了人家的皇城,然后,就再也不挪窩了吧!
好吧,改造。
怎么改呢?
第一,撤除鍛鐵圍壁,將“甲”從“艇”大幅度縮至“炮”,“炮房”的“墻壁”也整薄一些,如此一來,負重大大減輕,噸位不變的情況下,炮艇的尺寸,便放大了許多。
于是,輪機艙變大了,可以換裝更大功率的發(fā)動機了;同時,也有更多的空間加裝桅桿和風(fēng)帆了,于是,“純蒸汽動力”就變成了“蒸汽、風(fēng)帆混合動力”蒸汽主動力既增加了,又多了風(fēng)帆輔動力,于是,航速大大加快。
同時,甲板上方重量減輕,整船重心降低,艦艇的穩(wěn)定性增加了。
代價呢,自然是防護能力大幅度下降,不過,這個“下降”,并不會給艦艇帶來什么實質(zhì)性的威脅,因為原來的防護,是拿來和鐵甲艦對轟用的,南人哪里來的鐵甲艦?
對于南的炮來,改造后的炮艇依舊幾乎“堅不可摧”,炮艇撤除的,只是甲板以上的防護,水線裝甲帶還是保留了的,只要有水線裝甲帶,南人的炮,就幾乎無法將之擊沉。
某種意義上,新炮艇依舊可以算是一只型的鐵甲艦。
第二,將“甲炮艇”的尖底改成平底,如此一來,吃水更淺,更適合在香河這種淺水內(nèi)河航行。
這種船,一共造了兩條,一曰“海晏”,一曰“河清”,都配屬給了“南分艦隊”。
“海晏”、“河清”,嘿嘿,你看看,俺們天朝上國,是多么的熱愛和平啊!親愛的南同胞,可別我拿大炮嚇唬你們呀!
同胞?咦,我為什么要“同胞”呢?
*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