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高梁河之戰
大家都低頭沉思起來,郭金韜首先建議道:
“我看不如這樣,把所有船只都分散開,反正澎湖灣里面風平浪靜,各艘船只分別拋錨駐扎,一旦發現敵人,也能有充分的時間升帆起錨,不會讓人家一窩端了。”
大家都熱烈的交談起來,都郭金韜的辦法十分管用。
趙子重見軍官們達成了一致意見,就補充道:
“就這么辦吧,你們傳達命令,讓各艘船只不能放松警惕,一定要安排好值夜班的人員,千萬不能大意。”
大家都答應下來,趙子重對大家了準備把澎湖的居民運到流求的事情。
杜大雷問道:“張宏,我們還有多少糧食啊?夠不夠這些人吃上一陣子啊?”
張宏站起來道:“我們帶了夠一千人吃半年的糧食,已經給流求島上面的人員留了三分之一。現在船隊攜帶的糧食,夠一千人吃四個月的。
如果加上澎湖的居民,還有我們自己的消耗,我估計能堅持兩個月左右。”
大家都松了一口氣,趙子重點點頭道:
“情況還算不錯,我們只要把這些人盡快的運到流求,然后馬上返回朐山島,再籌集一批糧食和物資,就足夠他們這些人渡過冬天了。”
杜大雷馬上道:“老大,那我們明天就開始吧,要快刀斬亂麻,馬上就開始把這些人運送到流求島去。”
鮑里斯想想道:“我看老杜的提議可以,沒有必要把這些人一次運走。明天先運走一批,派三艘戰船護航就夠了。然后分批把這些人運到流求吧。”
大家開始商量起細節問題,會議一直持續到了深夜,總算是搞定了部的計劃。
大家紛紛乘船離去了,泰欽跟著杜大雷回到了自己的座船。
登上甲板后,杜大雷安排好了值夜的事情,就拉著泰欽,去甲板上面喝酒。
兩人去廚房找了一些下酒菜,又拿了一壇烈酒,來到了戰船的船頭。
杜大雷打開酒壇子的封口,倒了兩碗酒,就和泰欽痛飲起來。
杜大雷邊喝邊道:“和尚,今天老子很郁悶。來憋著一股勁來報仇,誰知道林喜旺和他的手下都是一群孬種!竟然招呼不打就跑了,真不是個東西!”
泰欽笑著道:“人家知道打不過你們,還不跑做什么?等著你們來砍腦袋啊?”
杜大雷灌了一大口酒,搖搖頭道:“他們就是一群蠢驢!竟然敢去朐山島偷襲,老子早晚要抓住他們,為死難者報仇!”
泰欽嘆息一聲:“哎,冤冤相報何時了啊!杜施主,你就不能放下仇恨,給這些人一條生路嗎?”
杜大雷搖搖頭:“不行,對待這些惡人,必須除惡務盡。我們老家有個大文豪過,‘懲惡就是揚善’,我們把惡人都宰了,好人就不會受欺負了,這個世界就太平了。”
泰欽無語了,他低頭喝著悶酒,一句話都不。
杜大雷笑嘻嘻的道:“和尚,我知道你不同意我的觀點。你們出家人講究慈悲為懷,普度眾生。對待惡人都希望他們改過自新,不會對他們斬盡殺絕的。我的對不對啊?”
泰欽嚼著鹽豆,緩緩的道:“其實灑家知道你的很對,可是我作為佛門弟子,思想上還沒有轉過彎來。
自從唐室衰微以來,這一百多年期間,中原大地處處烽煙,各路豪強混戰不休。黎民百姓生靈涂炭,亂世中人命連野犬都不如。
現在大宋總算是露出了統一天下之勢,灑家估計天下要太平了。可你們兄弟幾個來到了這里,又增添了許多變數。
這些天灑家心中十分的矛盾,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杜施主,如果你們兄弟能取得天下,你們能善待黎民百姓嗎?”
杜大雷樂了:“和尚,我們兄弟對你的天下沒有任何興趣,中原的事情太復雜了,不管是誰做了中原的皇帝,都會累個半死。因為漢人實在是太狡猾,太不好管理了。
我們兄弟七個,沒有一個人想當中原的皇帝。那樣會累死人的。
再天地如此的遼闊,海面上有無數的島嶼等待我們去占領呢。那里比中原大太多了,我估計我們兄弟就是用一輩子的時間,都不能完占據那些島嶼。
而且那些島嶼許多都沒有人煙,我們會毫不費力的占領的。有些島嶼上面資源十分的豐富,你也知道,我們來自于千年之后。
我們知道那些島嶼上面有好東西,比如黃金,白銀,銅,鐵,硫磺,硝石,寶石,珍珠等等值錢的東西。
我們發財還來不及呢,哪有時間去做什么皇帝啊?”
泰欽目瞪口呆,他沒有想到,別人千方百計的想做中原的皇帝,可這幾個來自于后世的家伙,卻十分的不屑一顧。
杜大雷繼續道:“和尚,你也知道,我們熟知這千年的歷史。我告訴你吧,十年之后,趙匡胤就會滅了南唐,然后吞并吳國,統一了中原大地。
可幾年之后,他就死了。他的弟弟趙匡義即位,滅了北漢,然后就和遼國大戰一場。”
泰欽急切的問道:“杜施主,你告訴灑家,趙匡胤是怎么死的?宋遼大戰的結果如何?”
“嘿嘿”杜大雷奸笑著道:“和尚,淡定,淡定,你不是出家人嗎?為何如此的著急啊?”
泰欽啞然失笑:“哈哈,灑家是著相了,真是不應該啊!”
杜大雷繼續道:“和尚,我告訴你吧,趙匡胤之死,在歷史上就是個謎。有他是病死的;有他是被趙匡義殺了的;還有他是被趙匡義氣死的。現在誰都不知道,他究竟是怎么死的。”
泰欽嘆息一聲:“哎,做了皇帝又如何?到頭來還不是鏡花水月一場空嗎?杜施主,你講講宋遼大戰的事情吧。”
杜大雷喝了一口酒,然后聲道:“和尚,趙匡義即位后,做了幾年的戰爭準備,然后就出兵,滅了北漢。
那是在十五年后發生的事情,過年后的五月初,宋太宗趙光義在事先毫無思想準備和軍事準備的情況下,不顧宋軍經過數月的艱苦攻戰,士卒疲乏,兵力消耗頗多,戰勝后又未獲得例行的賞賜。士氣松懈,天氣炎熱的不利因素,強令轉兵東進,企圖乘戰勝之威,立即攻取幽薊。
諸將因師疲餉匱,皆不愿行。只有崔翰認為時不可失,機不再來,如能乘此破竹之勢,下幽州如探囊取物。
二十九日,軍抵鎮州集結待發,并遣使督調各地負糧運赴北面行營。六月十三日,太宗親率大軍出鎮州,兼程北進,入遼境募其民為向導,連克金臺頓(今河北易縣東南)、東易州(即岐溝關,今河北涿州西南)、涿州等地。
時遼北院大王耶律奚底、統軍使蕭討古等戍守幽州,為阻止宋軍北進,率軍南出堵截。宋太宗遣東西班指揮使傅潛、孔守正率前鋒軍出擊,自率主力繼后,敗耶律奚底部于沙河,于二十三日推進至幽州城南。
幽州城池墻高壘固,方圓3余里,易守難攻。自石敬塘割燕云十六州屬遼后,幽州即為遼國的軍事重鎮。
宋軍兵臨城下,權知南京留守韓德讓率兵固守;為分宋軍攻勢,審院大王耶律斜軫命屬下執耶律奚底部青色旗,佯作潰軍北撤,示弱誘伏。
宋軍貿然進擊,敗于德勝口。太宗乃分兵一部牽制耶律斜軫部于清沙河,自率主力四面圍攻幽州城。
二十五日,命定國節度使宋渥、河陽節度使崔彥進、彰倍節度使劉遇、定武節度使孟玄喆分率所部從四面猛攻,以投石機擊城,戰事激烈。
遼鐵林都指揮使李札盧存領部下百余人出降,城內陷于混亂。適權南京馬步軍都指揮使耶律學古率兵從山后馳至幽州,掘地道潛入,與城內守軍合兵拒守,致使宋軍攻城未克。
三十日,太宗再次集兵攻城,因師老兵疲,將士倦怠厭戰,故屢攻不克。遼景宗耶律賢乘機遣南府宰相耶律沙、北院大王耶律休哥各率所部騎兵救援。
七月初六,耶律沙部與宋軍戰于高梁河畔,敗退,宋軍乘勝尾追。時近黃昏,耶律休哥率大軍,人持兩把火炬從間道馳至,宋軍無備,停止追擊,速于高梁河畔列陣。
未幾,耶律休哥部在耶律斜軫部配合下,左右夾攻,耶律學古部亦出城參戰,使宋軍三面受敵,線潰敗,死者萬余人。宋太宗乘驢車南逃,遼軍追至涿州而止,繳獲兵器、糧秣不可勝計。
高梁河之戰是宋朝第一次大規模主動出擊遼境的一戰,是宋朝為收復燕云失地做出的第一次努力,最后以失敗告終。
這次失敗,除了人力、物力、財力受到巨大損失外,最重要的是嚴重挫傷了宋軍的自信心。
宋朝自開國以來,歷次戰爭幾乎是無往不利的,討平二李叛亂,收荊湖,平巴蜀,取嶺南,破江南。除了在北漢那里費了點勁,就幾乎沒有失敗過。”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