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特地挑選了一間僻靜雅間,要了幾樣精致菜,既可臨街觀景也可對酌閑談,即便被人發現了,也不至于關聯到周薔的名節。
“弘冀哥哥。”周薔的輕喚引回了他看向窗外的目光,對面的周薔身穿秋香色的錦袍寬帶,頭戴同色幞頭,襯著她明秀妍麗的容顏,端的如玉樹臨風,酒樓中往來的歌女見了,也都忍不住多看幾眼。
他笑著轉過頭來,恰好觸到周薔的清靈眸光,也看到了其中的關切之意:“弘冀哥哥,和我出來玩很悶么,怎么你總是鎖著眉頭呢?”
弘冀對她微笑,安撫幾句,又嘆息一聲道:“今日你也聽見皇叔的話了,常州就快淪陷,這才是我要擔憂的事情。”
、原來,保大十四年,二月癸巳日,吳王錢弘俶發兵攻打宣州,并以戰艦屯駐江陰,這是試探之舉,卻使得唐靜海制置使姚彥洪大為驚懼,沒怎么接陣,便帶領兵民萬人奔降吳。
錢弘俶大為驚喜。在此之前,吳國君臣雖早有進犯南唐之心,卻因南唐是既是大國,又是近鄰,弄得不好,反而對自己不利,此番與后周密約共同進軍,自然是想趁亂分一杯羹,于是,在周師攻淮南之際,吳亦于二月初屯兵邊境,取觀望之態。
蘇州營田指揮使陳滿進言道:“周師南征,唐舉國驚擾,常州無備,最是容易奪取。”錢弘俶采納此諫,當下無顧忌,再度進軍,直取常州。
到了三月初,吳大將吳程攻破常州外郭,常州團練使趙仁澤被擒后,對吳王不跪不拜,厲聲責斥,錢弘俶大怒,舉刀割裂其口,劃到雙耳,趙仁澤一直不為屈服。其后雖得良藥醫治,其性命卻實在堪憂。
經此一役,更讓常州乃至周邊城池的守將膽寒,不少官吏不戰而降,鬧得人心惶惶。
對周薔大略講了一下狀況,弘冀又道:“目下后周的攻勢正猛,若是再得吳援手,對唐國腹背夾擊,淮南一帶失守是必然的,不定他們就此長驅直入,進攻金陵!”
著話,他站起身來,沉聲道:“若是我身在潤州,還可以起兵支援,可惜父皇始終不放我離開,我這樣閑在金陵能做什么?”
周薔聽了他話中意思,有一晌沉默,其后道:“你是想回潤洲出征戰么?父皇若是不答允怎么辦?”
弘冀倏然回首,眸光中帶點驚訝,道:“你竟然猜出我的心思。”隨即,他用力的點了一下頭,道:“雖然父皇不許,我心中已經決定。”
周薔道:“我聽從嘉起過,這場戰爭,唐國已經折損了好幾員大將,你不怕?”
弘冀朗然大笑,俊眉星目在一剎那間幻出神采,他道:“真是孩子話,我為什么要害怕,男兒當建功立業,何懼馬革裹尸還!”
周薔呆呆的看著他,復垂下頭,喃喃道:“可是,我不想你出事,若是你有了什么,我會哭死的。”
弘冀心中柔柔的一動,便走過去坐在她身邊,笑笑道:“你放心好了,我自己會心,而且我是統帥,不會親自上陣和敵軍肉搏的。”
周薔雙唇輕抿,道:“我送你一樣東西。”
著,在衣領下取出一件物事,那是一件的玉瑣,通體晶瑩,上面精致鏤刻著幾句佛經,更為有趣的是,玉瑣還配了個玉鑰匙,那樣細巧的東西,真怕用力大了,便會折斷。周薔拿著它輕輕一晃,再道:“這是我的護符,在鐘山的清涼寺里開過光的,你戴著它,就能保佑你平平安安。”
弘冀想推辭,周薔卻已將護符交到他手上。她笑吟吟的看著他手指笨拙的穿繩結帶,不禁莞爾,便轉至弘冀身后,將護符所連的絲繩從弘冀頸下穿過,打了個如意平安結。
玉石上還帶著她的體溫,以及若有若無的香氣,弘冀將玉瑣拿出來把玩,那物事如尋常鎖鑰一樣可以開合,他手指一按,鎖好,再將玉瑣的鑰匙取下交還,道:“玉瑣我留下了,鑰匙你替我保管。”
玉瑣正垂墜在他胸口,他對著那里虛虛一指,不知是在指玉瑣還是在指自己的心,道:“除了你,這里沒有誰能打得開。”
周薔道了聲“好”,將鑰匙接過,珍而重之的放在身邊。此時閣門輕叩,店伙恭身進來道:“兩位公子要不要聽些曲子?”
弘冀不想讓旁人進來掃興,剛要揮手,周薔已經笑道:“好呀。”
店伙出去,不一會兒的工夫便帶了一名懷抱琵琶的歌姬進來。歌姬對兩人行了一禮,問道:“兩位想聽什么曲子?看兩位都是讀書人,我來彈個《蟾宮折桂》好不好?”
她還未完,周薔已經道:“你將琵琶給我,只管在角落里坐著,安安靜靜的不要出聲。”著話,又向弘冀微微一笑。
弘冀不明白她的意思,當下也沒話,歌姬更是懵懂,遲疑著將琵琶交來,周薔拉過弘冀的衣袖,在琵琶上擦了兩下,婉轉輕撥,指間樂曲雍容華麗,甚是好聽。
弘冀對樂曲并不熟悉,這支曲子就更為生僻,便問道:“這是什么新鮮曲子,竟然沒聽過。”周薔笑笑:“虧你還是李唐后裔,連《霓裳羽衣曲》都不知道。”
弘冀驚訝不已,瞧了瞧周薔,半晌才道:“我以為這曲子早已失傳了,想不到你竟然還會?”
周薔停了手,道:“在我的時候,父親曾收留了一個唐宮中的樂師,從他那里得到殘譜,前些日子我與從嘉重新堪訂,想必不久之后,便可重現盛唐華音。”
弘冀忍不住道:“好,那么我就來重現唐國盛世,我期望到那個時候,咱們唐國真的能睥睨宇內,萬國來朝!”
周薔對他嫣然微笑,重撥弦索,已經換了一曲,與《霓裳羽衣曲》不同,這次的樂音鏗鏘有力,有鐵馬金戈隱隱風雷。
弘冀問及曲名,周薔道:“這是《得勝令》,盼你破敵凱旋,得勝還朝。”
弘冀雖未答話,眸光溫和而柔軟,看著周薔時,幻化出面上脈脈的笑意。
數日后,他悄然離開金陵,回返潤州。是時江淮久安,軍民皆不習戰,大將劉彥貞在正陽敗績后,唐軍大恐,一些城鎮竟然不戰而降。
緊接著,柴榮徙浮橋于下蔡,欲圖登岸,李璟命大將林仁肇前往阻截,爭之不得,反而被周師奪取滁州。
李璟心中惴惴,派遣泗州牙將王知朗至徐州,稱唐皇帝奉書,愿效貢賦,以兄長之禮侍奉,世宗柴榮并不答話,卻愈發加緊進攻。
東都副留守馮延魯、光州刺史張紹、舒州刺史周祚、泰州刺史方訥皆棄城走;延魯削發為僧,為周兵所獲。蘄州裨將李福殺其刺史王承雋降周。
李璟更是大為恐懼,主動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李景,以避周廟諱,又遣翰林學士鐘謨、文理院學士李德明奉表稱臣,獻犒軍牛五百頭、酒二千石、金銀羅綺數千,請割壽、濠、泗、楚、光、海六州,以求罷兵。
誰料柴榮仍不應允,反而分兵襲下揚、泰州。李璟遣人懷蠟丸書走契丹求救,為邊將所執。
征宋、毫、陳、潁、徐、宿、許、蔡等州丁夫數十萬攻城,晝夜不息。再加上吳的出兵,使得壽春與常州兩處均危殆。這種情況下,李璟一方面惱怒他不尊法度,另一方面,也擔心他不懂戰事,年紀又輕,無法對抗吳的虎狼之軍,便急下詔書,命其回金陵待命。
潤洲部眾聽后,紛紛勸阻挽留,其中有一部將名叫趙鐸,對弘冀道:“燕王殿下能夠留下,就是對潤洲軍民最大的鼓勵,兵士們在外征戰,知道殿下與眾人共同進退,必然力以赴。若是此時強自退歸,所部必亂!”
當時在潤洲的樞密副使李征古則抱持相反意見,他覺得弘冀貴為皇子,身份尊貴,怎么能身居險地?而且,違逆了皇上的一片眷顧之心,未免有抗旨之嫌。
而弘冀此時斗志滿滿,正欲與敵軍一較高下,聽了趙鐸的言辭,心有所動,更加堅定了辭不就征的決心,他命使者回京復命,便開始安排部署,他對潤洲數年,許多事情早已想得明白,他一方面加固城池,一方面擴充軍備,調兵遣將,所做所為,皆愜服士心。
這一日,他正坐在書案前默讀《吳子兵法》,門扉啟處,一名武官手捧文書,來到近前。弘冀接過,見是軍報,連忙拆封閱讀,還未看完,手掌重重一拍,頓時將木案擊下一角。
武官見狀,上前問道:“殿下,可是軍情有變?”
弘冀沉沉嘆息一聲,道:“壽州怕是守不住了。”
這名武官聞言,眉頭微皺,道:“壽州雖不是要沖,卻關系到唐國南邊門戶,若是城破,后周軍便可長驅直入,攻占淮南大片土地。”
他言語簡短,對目下情勢倒分析得明白,弘冀頷首,抬頭看去,眼前的武官鼻直口方,形貌英偉,身穿甲胄,外著窄袖緋衣,看得出品級不高,他還記得這人名叫柴克宏,是個頗有才干的世家子弟。便示意他坐在對面,問他家世,柴克宏也有問必答,毫不隱瞞。原來,他的父親柴再用,是南吳時候的得勝軍節度使。柴克宏少年從軍,憑借父親軍功,出任郎將。后積功為巡檢使,他雖然是個世家子弟,只因豪俠好施,縱酒博弈,家中常窮空,再加上他也不是個長袖善舞之人,是以多年來再無升遷機會。
柴克宏又道:“目下后周之所以敢于犯我邊境,歸結根,只怕要到保大十二年七月的事,殿下當時正在京中,應該知道我所的是什么吧?”
弘冀默默的點了點頭,道:“那時候,契丹使其舅來聘,結果在清風驛被強盜殺死,京城中隨即發了捕文,卻始終沒有結果。”
柴克宏道:“若是尋常盜賊,怎么敢殺害通國使者?若是江洋大盜,為財貨而動手,當時契丹所攜的禮物都已獻出,身邊并無長物,不該招惹此劫。最為要緊的是,從此之后,契丹與我國的交往便斷絕了,殿下不覺得很奇怪么?”
他吸了口氣,道:“自從烈祖皇帝開始,我國便常遣使泛海與契丹相結,更相饋遺,約為兄弟,欲與之共制中原。事實上,從后唐開始,至后晉,再至后周,都曾敗績于契丹,遠的不,保大十年九月,契丹曾掠冀州丁壯數百人,后周官軍竟不敢迎戰。”
想了想,再道:“雖然大家很都明白,契丹與我國結盟,只不過貪圖我國寶物,徒以虛語往來,并不曾為我國所用,但對于中原的后周來,卻不能不仔細打算,如果貿然攻唐,他也難免不腹背受敵。”
柴克宏不住頷首,接口道:“殿下所言極是,所以,后周若圖謀于我國,則必須先離間契丹,清風驛之事,便是個絕好的事端。”
著話,他揚起了頭,思量著道:“這一計是一石二鳥,端的毒辣。后周的這位新皇帝很不簡單!”
弘冀“嗯”了一聲道:“目下的皇帝柴榮是去年正月里登上帝位的。據那時的后周□□郭威已經病重,歲末祭祀圜丘,僅能瞻仰致敬而已。壬辰日,崩逝于滋德殿,秘不發喪。乙未日才宣遺制。丙申,晉王榮即皇帝位。”
著話,他又問道:“以你之見,壽州可還有解救之法么?”
武官略想了想,便道:\\“后周軍雖然捍勇,到底是長途跋涉來到我國境內,時間長了,供給軍需等事務不免疲憊,是以他們便以強攻之勢,務求速戰速決。\\“他看了看弘冀,見他正凝神傾聽,便接著道:\\“我軍所缺的,恰恰不是軍需,而是兵力。若是以末將淺見,不如以靜致動,不要與后周軍硬接,保存實力,只等到他們疲態凸顯之時,再予以重創!\\“
這一番想法竟然與弘冀不謀而合,他話語才住,弘冀已忍不住拊掌稱贊,那武官也不見惶恐,對他微笑答禮。
弘冀對他微笑頷首,了幾句寬懷的話,柴克宏退下后,他也自心中歡喜。
此后,弘冀又召柴克宏來深談過多次,對他的人品才干多加了解,心中漸漸有了盤算。
過了一些時日,他便奏請朝廷,派遣龍武都虞候柴克宏,前去常州救援。起初李璟并未應允,朝臣們對柴克宏多不了解,是以反對之人甚多,其中言辭以樞密副史李征古最為激烈。
幸而柴克宏的母親上表,稱柴克宏將軍有乃父之風,可為將才,不打退吳,誓不還朝,若是不勝任,愿意分甘孥戮。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