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崇禎皇帝是真的沒有辦法,國家雖大,但是每年戶部掌管的太倉,也就是國庫的常規稅銀收入,總計也不過三百多萬兩。
天啟年間開征遼餉,每年多收將近二百萬兩銀子。這幾乎是這個朝廷每年能夠收到的所有進項了。
然而,就是整個加在一起,也不過才五六百萬兩,如果再扣除十幾萬官員的俸祿,十幾萬宗室的年賞,其他的即使什么也不干,部拿來做軍餉,也還是遠遠不夠。
雖然今年抄了魏忠賢等人的家財,收獲了一大筆銀子,一年兩年還頂得下來,但是靠抄家來弄銀子,肯定不是個長久之計。
朱大明比朱由檢幸運的是,魏忠賢、田爾耕、王體乾等人,多年積累的藏銀,沒有流失多少,幾乎都運進了內庫。
根據王承恩前不久的奏報,初步核算,目前在京師的閹黨骨干,累計抄了三十六家,光是現銀就已經起獲了一千六百萬兩之多,頂得上歷史上三年的國庫收入還要多。
若是算上那些宅院、田產,以及難以計數的各種金銀銅玉器等實物,這次大抄家的收獲,夠得上朱大明大手大腳花上好幾年的了。
所以對于補發軍餉,朱大明并不擔心錢的問題,他所擔心的是發布到士卒手上的問題。
看著皇帝時而面露喜色,時而眉頭緊鎖,站在孫承宗等人身后的鹿善繼往前上了一步,躬身行禮道:“陛下,如今九邊各鎮真正所缺的并不是銀子,而是糧食。九邊各鎮皆蒙古諸部接壤,而韃子習性不事生產,所產之物并非邊鎮所急需,而近年來九邊各地干旱少數,不少農地欠收乃至拋荒,糧價與萬歷年間比翻了數倍,雖然九邊將士的餉銀已經不低,但還是買不了多少糧食。
“微臣以為,九邊缺餉的癥結在物價,其中最根的是糧價,若是米糧供應充足,九邊缺餉的問題就不會惡化,然而若是繼續干旱,繼續缺糧,臣恐怕陛下有再多的銀子,也滿足不了九邊的胃口。這是微臣的一點淺見,請陛下明察。”
鹿善繼的話,倒是讓朱大明心頭一動,于是他看著鹿善繼道:“鹿愛卿所言,朕也知道。只是天災非人力所能抗拒,邊地荒蕪,邊民流離失所,朕也深感痛心。
“如今九邊糧價遠高于江南,可惜江南雖然不缺糧食,但卻沒有多少商人愿意千里迢迢運量到九邊啊。對此,卿可有辦法?”
鹿善繼躬身答道:“臣請陛下重啟開中法,凡運糧至九邊諸鎮者,以運達之糧換取朝廷鹽引。江南鹽商糧商唯利是圖,必將群起而至,如此則九邊不缺糧,而鹽價亦可下降,此一舉而兩得,臣請陛下行之。”
對明朝的開中法,朱大明也聽過,只是不知道如何操作,如今既然聽鹿善繼提起,略一思考,就對孫承宗道:“孫愛卿,朕看鹿卿所言很有道理。既然施行開中法,可以一舉而兩得,那么軍機處就擬個章程,朕批準后立刻施行。”
孫承宗看到鹿善繼的意見被皇帝接受,心里也很高興。
畢竟當初開中法被廢,主要就是內廷打著皇帝的旗號發買鹽引謀利,至于九邊的糧價,內廷的太監們才不關心呢。
而晚年的萬歷皇帝也只擔心內庫空虛,既然把鹽引交給內廷的太監們發賣,內庫能夠直接增加收入,他當然也不在意開中法的存廢。
只是如今天下的鹽引,都是內廷在掌管,重啟開中法,等于是從內庫搶銀子,皇帝雖然還不明白,但是侍立在側的王承恩可是一清二楚的啊。
孫承宗看了看皇帝,又看了看王承恩,見王承恩低眉順眼,仿佛老僧入定一般,想了又想,還是道:“陛下能夠重啟開中法,必能緩解九邊缺餉帶來的麻煩,但是從萬歷四十五年以后,朝廷廢除開中法,天下鹽政雖名歸于戶部,但是鹽引卻由內廷掌握,直接發賣于商人。
“魏忠賢一黨擅權亂政之時,天下鹽政、鹽引皆出自魏忠賢黨羽之手,太倉不能分的分毫。如今魏忠賢雖已伏法,但是鹽法實已大壞。若陛下重啟開中法,那么臣請陛下重設巡鹽御史,重啟民制、官收、商銷之法,否則開中法恐難真正實行。”
朱大明一聽明白了,原來萬歷皇帝廢除開中法就是為了把原來掌握的鹽政大權收回到內廷的手里,以便于增加內廷的收入啊。
這點朱大明雖然沒有想到,但是對此他并不在意,這次大抄家抄了一大批銀子,讓他的心里有了點底,鹽引的收入雖然不菲,但是大明江山更加重要啊,如果沒了大明江山,皇帝的內庫里有再多的銀子,又有什么用呢。
一念至此,朱大明緩緩道:“內廷的收入固然重要,但是鼓勵商人往九邊運糧,平抑九邊物價則更加重要。朕看,重設巡鹽御史整理鹽政,也要寫進重啟開中法的折子里,朕批轉內閣,昭告天下。
“就以鹿善繼為巡鹽御史欽差大臣,巡視山東、兩淮、江南等處鹽運使司,朕賜你尚方劍,凡不利于重啟開中法者,一概廢除之,凡有利于開中法者,一律實行之,各地鹽法道若有貪贓枉法事,一律斬首抄家,所獲臟銀半歸內庫,半充國用。”
鹿善繼一看,皇帝不僅同意了他重啟開中法的提議,而且直接把清理鹽政的任務都交給了他,當下也是一陣心潮澎湃。
已經過了知天命之年的鹿善繼,來以為自己人生的巔峰就是當年追隨著孫承宗督師薊遼了,沒想到回籍閑住了兩年,再起復居然就遇上了這么看重自己的皇帝。
當下再不猶豫,趕緊上前口頭謝恩,三呼萬歲。
朱大明看看在軍機處的時間也不短了,于是對眾人道:“今天所以諸事,皆國之大事,朝廷旨意為公開之前,卿等不可外傳。”眾臣然諾。
朱大明又問了問還有誰有話要,眾臣皆無話。
最后,朱大明起身對張惟賢道:“卿乃國之重臣,替朕掌管五軍都督府,核實京營及九邊諸鎮實有軍卒口數,既是朝廷補發欠餉的根,也是卿之分內事。卿回去后要立刻草擬條陳,三日內朕要明發天下。”
英國公張惟賢心中雖頗感棘手,但也沒敢再什么,只是躬身應諾。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