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的幾日里,軍機處眾人忙得是焦頭爛額,與朝廷的其他衙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是這種忙碌又是軍機處諸人多年來所一直期盼的,能得到皇帝的重視,有機會獻身于自己為之向往已久的事業,對這些人來,即使再忙再累,內心也是充實快樂的。
孫承宗、張惟賢先是親自到了京東的通州,看了好幾個地方,最后在通州城的西北角選定了一處北面靠山、南面臨河的一處所謂風水寶地,作為軍機處講武堂的地址,然后又馬不停蹄地趕往涿州和易縣,勘察新軍大營的選址,最后把第一座新軍大營,選定在了涿州的一處相對開闊的荒山谷地。他們的選址奏疏一上報,很快就被皇帝批準了。
首批募民屯田的地方,正是皇帝捐獻出來的皇莊,這幾乎連綿成片的田莊,總面積足有幾萬頃,足可以招募二十萬流民,而且拋荒時間不長,易于開墾,再者此地靠近京師,也方便軍機處人員往來指導。若是以后募民屯墾走上正軌,那么就會往易州和保定方向拓展。
涿州的屯田地址定下來以后,楊應乾這個軍機處分管屯田事務的軍屯司郎中,就開始忙上了,先是交割土地,立碑標記,然后請旨從戶部、兵部和自己在遼東屯墾時的老部屬中抽調人員,搭建軍屯司在涿州的辦事機構,然后就是起草和發布文告,面向薊遼、宣府、山西、陜西、河南、山東等地,公開招募無地無業百姓前往涿州屯墾。募民屯墾的文告,在錦衣衛和各地官府的幫助下,迅速從京師向京畿四周擴散,甚至沿著運河傳到了南直隸。
當然有人不相信皇帝會拿出自家的皇莊給他們無償耕種,而且給吃的、給住的,給種子、給農具,畢竟萬歷以來皇帝的貪婪可是天下皆知的。但是總有一些活不下去的百姓會來試試看,若是朝廷的文告里的都是真的,那豈不是天上掉下來個饅頭,剛好落在自己腳下嗎?
加上北直隸各州府的地方官們,也都正在為自己治下的流民救濟發愁呢,把這些流民趕走,既完成了軍機處的任務,又減輕了自己的壓力,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所以募民屯墾的文告發布幾天后,最先知道消息的那些明末“北漂們”,就開始三五成群地趕到設在順天府衙門前的京師招募點打聽消息了。
而有些膽子大的,就登記了戶主和家人姓名,跟著募民的官差,開始往良鄉、房山而去。一個成年男丁就給地十畝,一戶人家有成年男丁兩人就給地二十畝,給種子,給農具,給建造房屋,第一年免收任何稅賦和糧食,第二年才收取年糧食收成的兩成,而且一兩銀子不要,就要地里打出來的糧食。很快,那些第一批分到原來皇莊耕地的人,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就成了各個募民屯田點兒最好的義務宣傳員,而且隨著一天天過去,這樣的人也來多。再加上一些地方州府官吏的推波助瀾,關于皇帝募集流民無償耕種皇莊土地,誰耕種收成就歸誰的傳聞,傳廣,傳懸乎。
徐光啟就是在前往京師覲見皇帝的路上聽到這個消息的。看著成群結隊、拖家帶口,前往通州、涿州等地應募屯田的流民,徐光啟心里真是感慨萬千,對新皇帝的好奇心也來強了。來他在天津搞農業試驗,自己也召集了不少的流民,按照他教給的種子和方法,在天津周邊無主的鹽堿地進行耕作,種植而大量對大明來比較新奇的作物,比如土豆,比如番薯,比如玉米。
歷史上,這些耐寒耐旱耐鹽堿的高產作物,明末的時候,在中國南方不少地方,比如福建、廣東等地山區,已經開始種植了。這些作物當然不是中國土之物,它們來自遙遠的美洲,是西班牙人征服美洲的時候發現的,然后引進到了歐洲,幾十年之后,當西班牙人征服了菲律賓以后,又把這些高產作物帶到了菲律賓,最后被來往中國和菲律賓之間貿易的閩粵商人帶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然后逐漸流傳開來。然而這個時候,大明朝的統治階層還沒有認識到這個高產作物的重大價值,所以一直沒有得到有力的推廣。
幸運的是,徐光啟認識到了這些高產作物的價值。萬歷四十一年,也就是公元一六一三年,徐光啟告病去職,先是在房山、淶水等地開渠種稻,進行農業實驗。到了萬歷四十七年,薩爾滸兵敗的消息傳來,徐光啟認為當前練出一支強軍更重要,于是上書請求練兵,萬歷皇帝竟然同意了,讓他在通州督練新軍,后來因軍餉、器械不繼半途而廢。到了天啟年間,對仕途心灰意冷的徐光啟,干脆又辭官來到天津左近,開展農業實驗。種植實驗的對象,正是土豆、番薯、玉米等外來農作物。經過幾年的試驗,如今也弄明白了這些作為耐寒耐旱耐鹽堿的習性,并掌握了耕種它們的技術,還培養出了一批懂得這些作物種植方法的佃農。
按理,皇帝召見,天津距離京師又這么近,兩三天就能趕到了,然而如今距離接到圣旨已經十來天過去了,徐光啟一行才剛到通州。耽擱的原因,就是徐光啟必須親自在天津指導招募來的農戶,收獲今年種植的高產作物。這次進京,他首先想做的事情,就是建議皇帝在天下推廣這個農作物,尤其是在陜甘寧等九邊地區。但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短短半個多月的時間,朝局居然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簡直是改天換地一般的變化。閹黨徹底倒臺了,內閣首輔也換了,最近還倒臺了一個次輔,還成立了軍機處,而且據內廷和錦衣衛大清洗,殺的是人頭滾滾、血流成河,如今又拿出了皇莊的耕地,向天下招募流民屯墾,并且準備核實九邊軍卒員額,籌劃編練新軍了。
這一個個消息傳出,都讓徐光啟感到振奮。這次進京,如果能夠有所作為當然最好,否則的話也不想再回天津了,如果遇上這樣的皇帝自己都無所作為,那也應該告老回鄉,回到自己南直隸松江府的家里了。所以這些天來,一邊指揮農戶收獲實驗作物,獻給皇帝用作募民屯田的種子,一邊總結這幾年的試驗心得,預備傳授給那些到皇莊屯墾的農民。
從京畿東部方向前來應募的流民,到了通州,就算到了終點。一個個來到運河碼頭附近的募民點,報了名,編上戶,領了戶籍文書,湊夠一個甲的人后,就跟著官差到屯墾點報到去了。徐光啟看了看來來往往的人流,心里想,這個季節這么多衣食無著的流民前來應募屯墾,他們的吃穿住可是一筆巨大的開銷啊,皇帝會怎么解決這個一直困擾朝廷的財政難題呢。他不知道的是,此時的皇帝也在考慮同樣的問題。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