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徑直安排西洋傳教士進宮覲見皇帝的事情,自然也引起了朝野的一些爭議,不少御史言官上疏彈劾徐光啟蠱惑皇帝,在欽天監濫用西洋人,企圖修改大明歷法等等。
當然也有一些奏折,彈劾孫元化和茅元儀在火藥局、軍器局以及講武堂這樣的軍國重地引用西洋教士。
當然也有不少官員,上書攻擊徐光啟、李之藻等人,以儒家子弟的身份,信仰西洋耶穌教。
對于這些彈章,朱大明則明示內閣進行駁斥。當然了,朱大明在宮內召見洋人傳教士的事情很快就沒人關注了,因為崇禎元年的改元大典終于來了。
崇禎元年元旦,辰時正,太陽雖然還沒有升上皇極殿的上頭,但是天光已經大亮了。盡管天氣依然寒冷,可是宮內皇極殿前廣場上的氣氛卻非常熱烈,錦衣衛拱衛司的大漢將軍們穿著嶄新的大紅斗牛服,精神抖擻、威風凜凜地站在從皇極門到皇極殿之間的御道兩次,每個人的臉上也是喜氣洋洋,擁有一種掩飾不住的自豪。
如今的拱衛司可不是過去的儀鑾司了,皇帝鑾駕、車馬、儀仗等繁瑣事務,都分別歸給了光祿司、太仆寺、鴻臚寺,并由禮部與司禮監統一管理。拱衛司的職責,就是衛護皇帝的安,人員當然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京師內外的錦衣衛大清洗之后,到處都缺少千戶百戶這個層次的官佐,而作為皇帝清除魏忠賢一黨的功臣,凡是跟著王國興參與了白虎殿事件的原儀鑾司人員,都受到了重用,其他后期參加錦衣衛大清洗的人員,也一個個受到了提拔,被安置在兩京十三省的各個錦衣衛機構的重要崗位上任職,沒有官身的都賜了官身,原就有官身的,也都升任了職務,當時六百多個看不到出路的“人樁子”,如今自然個個都是飛黃騰達了。
在無人可用的情況下,鞏永固、高時明、王國興、高文采等人,當然是優先任用原來儀鑾司的老人了,四百多人被分派出去任職,從而牢牢控制了遍布天下的錦衣衛,而剩下的也都成了如今拱衛司的中級官佐。
前輩們能夠走出去任職,對如今的拱衛司人員也是一個莫大的激勵,將來自己也能有個好的出路。加上如今拱衛司的待遇今非昔比,皇帝三天兩頭有賞賜,而且每月領到的餉銀也是錦衣衛其他人員的兩倍,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呢。所以人人都是挺胸抬頭、精神抖擻,再加上后來選取的人員,也都是從大清洗后的錦衣衛人員中千挑萬選出來的,個個威武雄壯、儀表堂堂,給前來參加改元大殿的京官朝臣、公侯勛貴們留下了宮中的一切都是煥然一新的印象。
這些天,朝廷上下最忙的就是中極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徐光啟了,不僅要面對朝野上下對他引薦西洋傳教士給皇上的各種彈劾,而且對于皇極殿改元大殿,以及接下來皇帝祭祀天地社稷和太廟的一應事務,都是親自把關,事必躬親。
前期當時由侍郎周延儒負責,但是如今朝臣之中都在盯著他挑毛病,所以不得不心謹慎,以免出了亂子。好在這些事務很早就開始準備了,如今準備也很充分。辰時正,典禮將正式開始,而現在就是做最后一遍檢查的時候了。
徐光啟帶著周延儒等禮部官員,以及光祿寺、鴻臚寺、太仆寺等主官,在殿內殿外走走看看,一邊還不停地交代著什么。
等到一切就緒,內閣閣臣在司禮監掌印太監曹化淳的引領下,前往乾清宮請皇帝移駕皇極殿。
在各種禮樂儀仗的包圍下,朱大明總算是來到了皇極殿。等到頭戴紫金平天冠、身穿明黃龍袍禮服的皇帝坐定,肅立在皇極殿內外的群臣集體參拜,行三跪九叩之禮。然后就是曹化淳宣讀崇禎元年到來的圣旨。
從今往后,大明王朝及其治下的中華大地,就算是徹底告別了天啟這個年號,明朝的歷史進入了崇禎時期,公元一六二八年,就是崇禎元年。
聽著崇禎年號的啟用,朱大明的心里自然百味雜陳,有興奮,有期待,也有擔憂,有恐懼。在后世,這個年號寄托了實在太多的復雜情感,在歷史上留下的,基上都是天災、**、戰亂和屈辱的印記。
朱大明暗下決心,決不讓這個年號如同歷史上那樣,成為后世中國人恥辱的記憶,相反,要讓這個年號所代表的時期,成為中華民族最光輝燦爛的一段歷史歲月。
曹化淳宣讀完是四六句、花團錦簇、工整對仗的改元圣旨,群臣接著跪拜,繼續三呼萬歲。然后是皇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李國鐠,宣讀大赦天下的圣旨,非謀大逆等十惡不赦之罪,都在減等或者免除之列,有些遭受了水旱蝗災的地區,也一并被免除了錢糧,并由皇帝和內閣撥銀賑濟。
當然了,因為閹黨案而被定罪的犯官,則是遇赦而不赦,不在這次大赦天下的范圍。群臣三呼萬歲之后,中極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徐光啟,站出來宣讀崇禎元年三月,朝廷開恩科取士的圣旨,圣旨的內容當然是經過了皇帝的審定,而且這次恩科錄取進士五百名的事情,經徐光啟出口后,馬上引來了轟動,皇極殿內外的大臣們皆是震驚一片。
這是從來沒有的事情,當然算得上皇帝對天下士林儒生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恩典。這些通過考進士而有如今地位的文臣,最關心的當然就是科舉了,所以這個圣旨一宣讀完畢,大殿內外的氣氛更加熱烈了,百官三呼萬歲的聲音也明顯高漲了不少。
殿內外跪拜的大臣們,來以為這就已經結束了。但是沒想到,武英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兼軍機大臣孫承宗又占了出來,宣讀了一道更加令人震驚不已的圣旨。
令人震驚的不是開武舉,因為武舉早就有了,明朝的時候各省都有武學,雖然不少都是擺個樣子,但武舉卻是是不是就要搞上一次的,如今的山海鎮總兵趙率教就是武進士出身。
群臣震驚的是,這次開武舉的規模,京營、九邊、天下各地都指揮使司,都要參與,而且功臣子弟、尚書侍郎、地方督撫,都有名額可以推薦入讀講武堂,而且半年結業就授官。這在朝臣們看來,又是從未有過的一個天大恩典。
這下子不光是文臣了,來一直抱著看熱鬧心態的勛貴武臣們,也一下子瞪大了眼睛,支起了耳朵,等到孫承宗念完這一道圣旨,勛貴武臣們立刻與文臣一起高呼萬歲,聲音比之前自然是大了不少。
群臣的表現,高高坐在御座之上的朱大明,當然也把這些都看在了眼里。但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無利不起早,這就是人性之中最基的東西。單純用儒家的道德仁義,來要求大臣們公忠體國,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把他們的利益,與朝廷的利益,特別是與皇家的利益,緊緊地捆綁在一起,才能真正驅使這些臣子為大明的中興效死力。
對于這一點,朱大明看的很清楚。明朝官吏的俸祿,相對比較低微,若是再不給他們一些特權,很難保證他們多數人對朝廷的忠誠。幾道圣旨宣讀完畢,改元大典的第一項儀式算是結束了。
朱大明返回中極殿更衣休息,然后在司禮監曹化淳和徐光啟等禮部官員的安排下,在大內拱衛司和分布在宮城、皇城外圍的上十二衛精銳護衛下,起駕出了紫禁城。
這是朱大明第一次離開紫禁城,但是并沒有走多遠。因為社稷壇和太廟,就在宮城與皇城之間,過了午門沒多久,連皇城都沒出,就到太廟的位置。
明代的北京城四四方方、一圈套一圈,最外圍是外城,然后是內城,內城里面是皇城,皇城里面就已經算是北京城的核心地帶了,紫禁城和北海、中海、南海都在皇城之中。紫禁城當然是其中最核心的一塊區域了。太廟與社稷壇就在承天門與午門之間的寬闊御道兩次左右分布。
皇帝到了太廟、社稷壇也是要下跪祭拜的,祭拜以后,由禮官宣讀禱文,然后在專用的焚帛爐之中焚毀。
所有這一套程序走下來,朱大明也是感到疲憊不堪,再加上嚴寒的天氣,原還想走出內城,前往位于外城永定門內側的天壇,祭拜上天的朱大明,突然有了一種慶幸。
由于司禮監和禮部,以及光祿寺等負責禮儀的官員勸阻,皇帝不必為了改元的事情,親赴天壇,只需由禮部選派禮官前去代祝就可以了。
就這樣,從太廟、社稷壇返回宮內,然后拿出一筆銀子、錦緞和內廷造辦之物,賞賜給群臣、勛貴和皇親等隨扈人員,改元大典繁忙的一天就算是結束了。
從這一天開始,大明迎來了一個新的崇禎元年,自然也迎來了一個新的崇禎皇帝。
來到這個時代的幾個月里,朱大明始終徘徊在身份認同的模糊與糾結之中,那顆來自后世的靈魂,時不時地就會令他記起三百多年后的那個自己,然而隨著改元大典的結束,一個新的崇禎皇帝誕生了,他就是這個時代的朱由檢,一個擁有未來三百多年歷史常識的崇禎皇帝。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