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萬事開頭難。但是一旦開好了頭,后面的很多事情就變得容易多了。
崇禎皇帝剛剛登基的時候,大明朝的天下真的是千瘡百孔,他想做的事情也是千頭萬緒,即便是想要奮發有為,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去做。
好在經過了幾個月的閃轉騰挪,現在的朝廷大政總算是上了軌道,有了不的起色。特別是人事安排上,該殺的殺,該用的用,如今內閣大臣、六部尚書也都很得力,需要他費盡心力去謀劃布置的地方也少了許多。
李國鐠在歷史上并不出名,崇禎皇帝即位沒多久就遭到了彈劾,背著閹黨的嫌疑辭官回家了,后來一度起復,但又很快罷官,惟一在歷史上留名的事情,就是他向崇禎皇帝推薦過韓鑛和孫承宗。
這一世,他推薦了孫承宗,目前還沒有向皇帝提起過韓鑛,而朱大明對韓鑛也沒有太深的印象,也不認為他是多有能力的名臣,有他也行,沒他也無所謂,所以自己也沒有提出要起復韓鑛這個問題。如今這幾個內閣大臣各管一攤,都在忙著皇帝交辦的事情,而皇帝人卻很難得地輕松了下來。
孫承宗在改元大殿結束后的第二天,自然是趕回了通州坐鎮,如今雖然天氣寒冷,但是招募流民、編戶屯田的事情依然在進展進行之中。
從遼東、京畿、口外、山西、河南等地趕過來的流民仍然絡繹不絕。通州、昌平、良鄉、房山、涿州等京畿之地的皇莊和抄沒閹黨的田莊,都陸陸續續地分給了前來應募的流民。
募民屯墾的重點,也開始向更外圍的地方擴展,比如真定、保定、大名,這些地方雖然離京師來遠,但可以開墾的荒山荒地和抄沒的魏氏田莊卻面積更大。
尤其是保定府治下,魏忠賢一門五公侯的田莊,多數都集中在這個地區,十多萬頃的上好耕地,有的原有佃戶,有的則是趕走了原來的佃戶還沒來得及重新耕種,而那些現有的和被趕走的佃戶,自然也都成了流民,需要在自己以前耕作過的土地上重新應募,然后登記戶籍,分配土地,成為新屯戶。
當然更多的還是前來應募的四方流民了。這些人什么都沒有,但是他們吃得了一般人吃不了的苦頭,受得了一般人受不了的罪。
在孫承宗的主持下,李邦華、楊應乾、孫元化、茅元儀等人開展的以工代賑,吸引了大量年輕青壯,從京師東邊的遵化、通州,到京師西邊的房山、涿州,再到京師南邊的固安乃至保定,到處是熱火朝天的大工地。
對這些失去了土地和家園的饑餓流民們來,只要有口飯吃,有鋪熱炕睡,根不需要工錢,你讓他們干什么都成,他們別的沒有,就是有一把力氣,到了新立的屯子里,只要稍稍一組織,馬上就能投入到各個工地上去。
楊應乾當年在遼東組織流民屯墾的經驗,總算是派上了用場,前來應募的災民、難民、流民等等已經突破了十萬人,但是所有的安排都是忙而不亂,緊張有序。
凍死的、病死的或者事故而死的人,每天都有那么三五例,一些御史言官也是盯著不放,時不時地上書彈劾,但是如此多的流民聚集,也并沒有出現任何大的騷亂或者問題。
這也更印證了朱大明的一個看法,那就是老百姓只要有一口飯吃,就絕不會走上殺官造反這條路。如今大量的銀子流水一樣花出去,大批的糧食也從附近的州府購買運來,只要流民到了屯墾點,就不存在餓死的問題。只是各個甲、里、莊的衛生條件比較差,來早一點的住上了原來田莊里的房屋或者棚戶,來晚的多數住的都是地窩子,條件自然好不到哪里去。而這個年代也沒有什么太管用的藥物,只要生了病,加上天氣寒冷,就很難挺過去。所以,死的也多是一些老弱病殘,而這些人原也很難熬得過這個冬天。
順天府尹楊鶴上任之后,對募民屯墾也是充滿了熱情,而他推行鼓勵屯墾的政令,也得到了皇帝的默許。因此,一個月不到,京師內外城的流民、乞丐都為之一空,整個京師也都清凈了不少,再也沒有成群結隊沿街行乞的流民了。
當然了,有的是自愿前去應募的,那些來自遼東、口外的難民們,做夢都想著在關內擁有自己的一塊土地,若是能夠靠著耕田種地養活自己一家,誰有愿意跪在大街上行乞、讓人鄙視呢。而有些習慣了行乞的,不愿吃苦受累去屯田種地的流民,則是被順天府的衙役們綁了押送前去的。
還有一些地痞流氓、靠著坑蒙拐騙衛生的無業游民,更是被劉文炳接掌的五城兵馬司直接綁了,送到遵化去挖礦煉鐵,整個京師的治安也是飛速好轉。那些不得已賣身為奴的流民青壯,也紛紛前去應募,而順天府則會幫著他們擺脫奴籍。楊鶴的到任,對這類人完是一個福音。
歷史上楊鶴在三邊總督的任上,對陜北的流賊亂民,采取招撫屯墾的辦法,但是完沒有生存保障的屯墾,很難在陜北真正推行開來,那些流賊亂民們降了以后一看還是活不下去,沒辦法只好再次造反劫掠。
現在皇帝支持屯墾,不僅拿出了大筆的銀子,而且拿出了皇家的皇莊,其中多數都是容易耕種的熟地,當然也就不存在楊鶴在歷史上遇到的那些問題了。
流民源源不斷而來,但各大工地缺工的現象還是很普遍。昌平德陵的修造工程當然沒敢停下,天氣雖然寒冷,但開山鑿石、伐木造型等工作仍在繼續,皇帝投入了內庫大筆的銀子,誰也不敢低估皇帝的決心。
所以,德陵工程招募民壯的量非但沒有減少,而且有所增加。通州也是如此,講武堂、火藥廠、兵仗局、槍炮廠以及通州新城城墻等土木工程的修建,也招用了數以萬計的民夫。此外,涿州的新軍大營,也是如火如荼,初具規模。
為了完成這些土木工程,在直隸總督府的大力支持下,楊應乾在新安置的流民中招募了大量的青壯民夫,四處開工,建了一個又一個人力密集的手工作坊,比成立了軍屯司的伐木隊,建立了木料場,專門為各類工程提供木材;組建了采石隊,建立了采石場,提供石料;還在工部派來的工匠技師幫助下,同時開工修造十幾座石灰窯和磚窯,為京畿周邊遍地開花的土木工程提供石灰和青磚,等等。
原京畿周邊就有的那些產量低下、瀕臨關閉的煤窯、礦場等手工業作坊,也一下子活了起來,接到了大量的生意。如今外面的天氣,雖然是寒冷的,但是人心卻從來沒這么暖過,人人都是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可以憧憬的未來。
與此同時,李邦華親自坐鎮主持的遵化鐵冶,也逐漸恢復起來,大量的遼東難民也有了去處。順天巡撫王元雅、永平兵備道張春也很得力,組織遼東和口外難民屯墾的事情,李邦華基交給了他倆,數萬流落在關內的遼東漢族、蒙古族流民紛紛聚攏在薊州、遵化、遷安、豐潤、開平等地,接受官府的安置,雖然寒冬臘月沒法開墾,但是能夠分到一片荒地,這些流民心里也是安定下來。
人一旦心里安定了,就不會去作奸犯科,再如今朝廷重開遵化鐵冶,白冶城、馬蘭峪、石人溝、五家溝、白馬峪等地的煤礦、鐵礦重新開張,白冶城里原有的二十多座煉鐵爐,一座接著一座地開工重修,不僅用工量極大,技術含量也不高,只要你肯出力氣,就肯定餓不死。
光是工部重開遵化鐵冶,就又成功安置了七八萬流民人口。再加上軍屯司在直隸總督府支持下招募的屯戶和工地礦場等招募的民夫,已經林林總總安置了近三十萬各地涌來的流民。
而靠近中原的大名府,也在如今才二十七歲的知府盧象升極力推進下,從山西、河南招來了幾乎同樣數量的饑民。這些饑民,原在歷史上都會成為陜北流賊的兵源,而如今在一道募民墾荒、屯田練兵的圣旨之下,紛紛成為了朝廷堅定的擁護者。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