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這一切都布置下去之后,崇禎皇帝的心里也還是沒有底。若是西北、西南都亂了,再加上一個關外,大明朝的爛攤子就更難收拾了。
所以當他接到陳仁錫的密折奏報,知道了發生在喀喇沁部的事情之后,簡直是大喜過望,禁不住在乾清宮東暖閣的書房之中,當著一眾太監宮女的面,就高興的笑出聲來,難得地從書案后面站起身來,一邊走動一邊連聲好,大聲叫好之余,嘴里還念念有詞,隱約著什么曹文詔、曹變蛟等人名。
侍立在一側的太監宮女們,也是第一次看見皇帝這樣,高興到了手舞足蹈的程度。王承恩當然是打心底里高興,這幾天來因為西南的叛亂,皇帝茶不思飯不想,始終憂心忡忡,難得哪個大臣上了折子居然讓皇帝這么高興。
正想著,突然聽見皇帝道:“王承恩,速去傳張惟賢和吳惟英前來見朕。”
如今這位崇禎皇帝,雖然對明末發生在西南的事情不是很熟悉,但他對發生在東北的事情可實在是太熟悉了。
歷史關于這個喀喇沁臺吉布爾哈圖的記載不少,其中只有一句話,是他后世之時自打看見它就始終忘不了的。
歷史上,崇禎二年九月,敖漢部首領袞楚克勸降了喀喇沁,與喀喇沁諸部會盟后,喀喇沁部的臺吉布爾哈圖,來到了后金都城盛京,覲見后金汗黃臺吉,出了進攻明朝的道路,清太宗實錄的記載是這樣的:“喀喇沁臺吉布爾噶都,曾受賞于明,以熟識路徑,今為向導……”
如今,領著第一次繞道蒙古進攻大明的這個蒙奸帶路黨,應該不會再倒向后金了吧。
當然了,如果這位崇禎皇帝以前對西南地區或者奢安之亂,多了解一點的話,他就會知道朱燮元的厲害了。
因為,在歷史上,奢安之亂最后就是朱燮元領著平定的。朱燮元不僅殺了奢崇明、安邦彥這兩個超級土司首領,而且平掉了一批云貴川的土司頭目,凡是不服朝廷管理的,都抓了殺掉,收回了大量山林土地,從粵西到云貴,再到四川,建立了完成的驛站系統。西南許多傳承千年的土司家族,都被朱燮元連根拔起,從此徹底鞏固了后世西南諸省的版圖。
朱燮元打造的這種局面,一直保持到了滿清時代的雍正年間。要雍正干了什么好事的話,那么在西南土司管轄地區搞改土歸流,應該算是一樁吧。雍正之所以能夠成功推行改土歸流,就是當年朱燮元在平定奢安之亂后給后世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朱燮元,是萬歷二十年的進士,雖然是讀書人,文官出身,但是殺起人卻是一點也不心慈手軟,甚至比很多武將都要心狠手辣的多。
所以,這也明一個問題,就是明代的科舉制度,后世許多人詬病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認為這個八股文禍國殃民什么的,實際上八股取士發揮的作用,要比許多人想象的好很多。
這么吧,寫不好八股文的未必是蠢材,考不上進士的人里面,當然還有大量的人才,但是能寫好八股文的,卻一定不會是蠢材,對四書五經不掌握到一定程度,或者你的思維能力、思維層次不達到一定高度,你是不可能寫好八股文的。
八股取士持續了七八百年的歷史,絕對不是現在人們想象的那樣,搞出來就是為了束縛讀書人的思想或者奴化他們什么的。而朱燮元恰恰就是這樣一個八股文寫的很好,而又有超強治世能力的進士文官。
這一點上,朱燮元有點像明中期的王陽明,作為王陽明的老鄉,雖然文的方面,可能不如王陽明,但武的方面,卻比王陽明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他在后世的名氣沒有王陽明大而已。
總之,收到陳仁錫的密折之后,大喜過望的崇禎皇帝,很快就傳來了當值的軍機大臣英國公張惟賢和理藩院使軍機參議恭順侯吳惟英,一番交代囑咐之后,命令兩人立刻與內閣商議喀喇沁諸部,以及陳仁錫等有功之人的封賞辦法。
第二天上午,首輔李國鐠、閣臣徐光啟,以及張惟賢、吳惟英等人,齊聚乾清宮正殿東暖閣,報告了封賞辦法,最后議定,封喀喇沁臺吉布爾哈圖為歸義王,以西拉木倫河以南、七老圖山以北、努魯兒虎山以西的草原地區為歸義王領地,設烏蘭哈達都指揮使司,以歸義王布爾哈圖為前軍都督府左都督,兼烏蘭哈達都指揮使,其長子陳格爾巴圖為前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并令其入京師講武堂學習;必勒格、德力格為烏蘭哈達都司指揮同知、指揮僉事等。
與此同時,陳仁錫官升三級,由七品直升五品,以遼東鎮監軍御史身份,兼任薊遼督師府左參議,武進士王振遠為歸義王府長史,兼任烏蘭哈達都指揮使司指揮同知,許其與喀喇沁諸部通商,可自籌糧餉募集騎兵保護商路,并協助歸義王布爾哈圖征討不服。武進士陳國威,為遼東鎮監軍標營副將,協助陳仁錫在寧遠招募遼東漢民,編練監軍標營。
至于曹文詔所部,則奉命南下會州衛故地,在大灤河以北、武烈河與大灤河交匯處駐守,授予“武烈營”的番號,給員額三千人,曹文詔人則由廣寧游擊直接升任薊鎮副總兵,以薊鎮副總兵職銜提督“武烈營”擴充編練事宜。曹文耀則接替曹文詔鎮守廣寧,并級升任參將,曹變蛟、應時盛則分別級升任武烈營前營后營游擊。
同時,賞給喀喇沁部銀萬兩、糧萬石作為封賞,另外給銀四萬兩、糧四萬石,由薊遼督師府會同烏蘭哈達都指揮使司賑濟封賞烏蘭哈達周邊諸部,一應錢糧由薊遼督師府先行墊支,并從寧遠轉運。實際上,就是由陳仁錫與布爾哈圖一起,籠絡西拉木倫河以南的東蒙古部落。
這里所的烏蘭哈達,是蒙語“紅色山峰”的漢語音譯,也就是后世的赤峰地區。但是當崇禎皇帝把整個烏蘭哈達周邊地區封賞給喀喇沁諸部作為領地的時候,這個地區并不完屬于喀喇沁,尤其是北部沿著西拉木倫河兩岸分布著翁牛特、扎魯特、敖漢和奈曼諸部。
所以當幾天之后,大明皇帝的圣旨到了喀喇沁部以后,布爾哈圖也沒什么,很痛快地就接受了部的旨意,包括令其長子陳格爾巴圖入讀京師講武堂這樣一道如同送子為質的旨意。
因為布爾哈圖很清楚,喀喇沁部聯合陳仁錫等人,殺了敖漢部的臺吉袞楚克,敖漢部是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的,尤其是殺了科爾沁臺吉齋桑著意栽培的長子吳克善,等于是斷了喀喇沁投降后金的這條路,如今只能是跟著大明,一條路走到黑了。
再,大明對自己的確不薄,喀喇沁部并不是東蒙古諸部中最大或者最強的部落,但卻得到了林丹汗都沒有得到的“歸義王”封號,在此之前只有強大的阿拉坦汗才得到過“順義王”的封號。
雖然蒙古人并沒有多強的光宗耀祖觀念,但成了東蒙古諸部中封爵最高的部落首領,布爾哈圖還是相當的高興。
接到圣旨之后不久,陳格爾巴圖、必勒格、德力格、青格爾泰等人,雖然分領的左右翼部落人口都很少,有的還不到兩千人,但是也都被布爾哈圖封為各部落的臺吉,而成為歸義王的布爾哈圖,自然在這些臺吉們的勸進之下,在陳仁錫、王振遠等人支持下,帶著喀喇沁部的中軍大帳移駐烏拉哈達,并在烏蘭哈達建立王帳,自稱昆都侖汗了。
雖然布爾哈圖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沒敢大張旗鼓廣邀烏蘭哈達周邊其他東蒙古諸部參與,但是這個情況是瞞不了多久的,因為投靠了后金的巴林部、敖漢部、奈曼部,距離烏蘭哈達并不是很遠,就在烏蘭哈達東北方向二百里左右。可以,從今往后,喀喇沁部與后金就更難走到一起了。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