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發展自然有其慣性,若是沒有如今這位崇禎皇帝之前所施加的那些影響,崇禎元年的會試估計依然會是平淡無奇,宋應星、夏允彝這樣的人依然要落第,更別牛金星、李信等人。
當崇禎皇帝看到這份名單的時候,史可法、呂大器、王應華、李孟辰、王章這些青史留名的人物,依然在列,而且名列前茅。
與此同時,因為主考官的不同,歷史上崇禎元年的狀元劉若宰等前三甲,則排在了后面,而歷史上根不在列的宋應星、宋應昇兄弟,也擠進四百名以內,包括牛金星也擠進了三百五十名,而李信、沈廷揚這樣文武雙的人,卻依舊在五百名開外。
還有原崇禎四年中進士的幾個歷史名人也赫然在列,比如吳偉業、張溥,還有崇禎十年才中進士的夏允彝,這次也在列,而且名次靠前。
對此,知曉歷史的崇禎皇帝當然暗自高興,畢竟這些人早點中進士,就能早點為己作用,而不是讓他們繼續讀書,白白浪費時間。尤其是張溥這個人,是東林黨后期的一個干將,正是因為自恃有才卻一直考不上進士,所以閑著沒事到處結社,搞了一個勢力錯綜復雜的復社,聚眾講學議論,針砭朝政得失,參與朝廷黨爭,在江南一帶名聲很大。
這樣的人早點拉進朝廷體制,然后安排個地方官讓他去做,估計他就沒那么多時間和精力去干那種結社講學、坐而論道、參與黨爭的事情了。
因此,崇禎皇帝對這個六百人的名單沒有做多大的變化,只是把史可法、夏允彝、吳偉業、張溥、宋應星、牛金星等人的名次,往前挪了一挪,然后把五百名以外的沈廷揚、李信,拉進了五百名以內,其他的一概未做調整。
這樣做當然會影響到原在列的人,原來名次靠前的,現在名次靠后了,原在榜上的,如今被沈廷揚、李信等人擠到榜外了。
但是對于這一點,徐光啟、李標都沒有什么,對三百名開外的那些人,他們并不是很在乎,因為如果按照朝廷的慣例來,這些人誰也上不了榜,如今既然按照皇帝的意思,增錄了二百名,那么給誰不是給呢,都是招來給皇帝任用的,既然皇帝把你放到了五百名以外,那就是你的命。
崇禎皇帝自己對此倒是心里有點愧疚,因此告訴徐光啟,他們進呈的六百人名單,雖然只錄取五百人,但是剩余的一百人也要有所照顧,在舉人可以授官的職位上要給與優先的安排。徐光啟、李標二人自然是躬身領旨,口稱陛下圣明。
會試結束半個月后,崇禎元年恩科錄取的五百名貢士名單,終于出爐了。
四月十六日,辰時正,禮部新科貢士的黃榜,終于張貼了出來,貢院前街在沉寂了半個月之后,再次成為了人聲鼎沸的海洋。
史可法、李孟辰、牛金星、李信這幾個來京趕考的舉人,在貢院會試結束之后,很快就相互認識了,因為同是來自河南幾個州府,所以格外多了幾分同鄉之情。
如果當今的皇帝看到這幾個人能夠走在一起,一定會大吃一驚,史可法、李孟辰那絕對是大明朝的鐵桿忠臣,史可法不必了,那是彪炳青史的忠臣楷模,即便是不太為人所知的李孟辰,在歷史上也以忠貞節烈而著稱。
史可法是河南開封府祥符人,出身世代官宦之家,而李孟辰是河南歸德府睢州人,其父李汝城沒什么名氣,但是其叔父李汝華則是萬歷年間的為戶部尚書。
歷史上,李孟辰在崇禎元年中了進士,先是授官翰林院庶吉士,后來改為兵科給事中,再后來升為吏科左給事中,最后當到了通政使。
崇禎十五年,罷官在鄉閑住的李孟辰,被圍攻睢州的羅汝才所部抓獲,羅汝才親自勸降,但李孟辰堅決不降,最后絕食而死,其妻聞訊以后,也當即懸梁自盡。
而相比之下,牛金星當時卻是李自成大順政權的軍師和宰相,李信在改名為李巖以后,也成了大順軍的闖將。但是如今四人走在貢院前街上,卻如同親兄弟一樣。
史可法四人心里焦慮著急,但還保持著舉人老爺的風度,表面上不急不躁,而李信的弟弟,陪同李信進京趕考的李侔,則沒有什么顧忌,一看黃榜貼出,不顧前面有多少焦急觀看的舉人老爺,只管往前擠、往前鉆,一會兒功夫就沒了影兒,看得史可法等人直笑,而李信則是笑著嘆氣。四人看李侔已經擠了進去,干脆就站在外圍等消息。
只過了一會兒,四人就聽見李侔的大嗓門傳來驚喜的喊叫聲,雖然里三層外三層隔著老遠,仍然能夠聽見李侔高喊的聲音:“哥哥高中了!哥哥高中了!”
李信聽到這個聲音,頓時激動起來,隨即深吸一口氣,平復心情,以免被人瞧了,但是心中的狂喜卻是根掩蓋不住。
出身商賈之家的李信,作為唯一的讀書苗子,可以肩負著整個家族的希望,而自喪父、寄人籬下的他,更是嘗盡了人間的冷暖,若不是考中了舉人,還有考上進士當上官員的機會,他和弟弟恐怕早就衣食無著了,是以聽到李侔的喊上,心中塊壘盡消,此時此刻只想吼上幾嗓子,宣泄心中壓抑多年的情緒。
聽到李侔的喊聲,史可法、李孟辰、牛金星也是趕緊拱手作揖,恭賀李信,雖然自己的心中也是著急,但該有的禮節還是要有的。李信強壓著激動,一邊謙讓一邊安慰著眼前幾個人,突然看見李侔從來多、聚厚的人群之中又鉆了出來,于是連聲問:“這幾位哥哥呢,中沒中榜?”
只聽李侔喜笑顏開地道:“哥哥們都中了!哥哥們都中了!”李信一聽見此言,馬上轉頭,看向史可法等人,連忙激動道:“哥哥們都中了!我兄弟哥哥們都中了!”
史可法、李孟辰、牛金星三人一聽也是大喜,之前剛剛升起的不安和失望情緒,頓時消散不見,牛金星更是大聲問道:“李侔兄弟,你可看仔細了?哥哥我也中了嗎?”
李侔連忙點頭,道:“看真切了,上面寫著名字,寫著籍貫,四位哥哥都在榜上,肯定錯不了!”
此時的貢院前街,上演著大明二百年來每隔三年就要上演一次的活劇。有人狂喜大笑,有人失魂落魄,也有人抱頭痛哭,不知道是喜是悲。
宋應星、宋應昇兄弟,很早就來了,但是始終擠不進去,只是圍在外面,看別人或喜或悲。
宋應星也不知道是自己真的擠不進去,還是不愿擠進去,因為他有點害怕看到結果。因為這樣的場景他已經經歷過三次了,每次回想第一次進京趕考的意氣風發,他就苦笑不已。那是他最有信心的一次,然而出乎意料之外地落榜了。后來的一次又一次,每次都看不到自己的名字,從那之后,他對自己就再也沒有信心了。
宋應昇也仿佛知道弟弟的心結,所以也不催他,只是陪著弟弟站在外圍,看人來人往,聚了散,散了又聚。他知道弟弟比自己有才華,若是弟弟考不上,自己當然更是考不上,所以也沒有必要太著急。
但是不著急歸不著急,既然考了總要知道中沒中。就這樣,兩兄弟在貢院前街徘徊來徘徊去,直到太陽西下,來看黃榜的人群散得都差不多了,宋應昇才鼓起勇氣,擠到黃榜的近前,從前往后一個個細看,終于看見了自己的名字,心中頓時一陣狂喜,連忙回頭叫來弟弟。宋應星發現哥哥有異,也是趕緊過來。
一看之下,自然是大喜過望,心里想著,哥哥既然中了,我應該也能中吧。果然,往后又看了幾十人,終于在三百名以內的位置,發現了宋應星三個字,頓時喜極而泣,四十來歲的人了,居然當街哭出聲來。貢院前街上的來往行人,早看多了這種情景,也沒什么人對此感到驚奇。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中間不僅是巨大的人生轉折,更包含著巨大的地位落差與心理落差。
這就像后世的高中生,高考參加了四五遍,擔負著整個家族的期望,復讀復讀再復讀,終于有一天突然接到了北大的錄取通知書一樣,心中的激動與釋放,自然非其他人所能想象。而沒有過這種經歷的人,恐怕很難體會其中的甘苦滋味。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