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六月下旬,瀛洲城重修結束,瀛洲島上的各項事務,也終于都走上了正軌。
眼看著時間進入了七月,此時已大感放心的毛維張,于是命令毛有德帶著一直停靠在瀛洲澳的東江鎮船隊返航,回皮島、鐵山、定州、平壤一帶,招募更多遼東漢人難民前來瀛洲島屯墾,順便也給東江鎮的大帥毛文龍,帶回去了從島上馬場精挑細選出來的一千匹良駒。
毛有德帶著船隊走后,毛維張陳繼盛坐鎮瀛洲澳,繼續督促捕獲的島上土著青壯修筑港口和城堡,同時命令畢登翰率領隊人馬,帶著寫給崇禎皇帝的密折,由西歸浦搭乘路過的商船直奔登州鎮而去,一個月后,從威海衛上岸,然后轉乘驛馬到京城報捷兼遞送密折。
崇禎皇帝接到毛維張的報捷和請功密折之后,就有了前面到武英殿的一些舉措。
如今的瀛洲島孤懸海外,對朝廷消滅建虜和平定關內的叛亂,并無多大的幫助,但是將來對于大明向海外的擴張,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至少目前也可以為遼東和登萊的難民,提供一處適宜屯墾的地方,即便不能直接作用于消滅建虜,也可以將建虜統治下的遼東漢人難民盡可能多地挖走,變相削弱建虜的經濟實力。
正因為這樣,崇禎皇帝很快就數同意了毛維張的奏請,不僅按照毛維張的建議,批準東江鎮監軍標營的擴編計劃,給了陳夏生、陳秋生、林傳福、林傳寶等人海防游擊、都司、守備、把總的官銜身份,而且還晉升陳繼盛為東江鎮副總兵,繼續協助毛維張統領監軍標營,鎮守瀛洲島。
同時,也晉升監軍標營右營游擊孔有德為參將,仍令統帶右營,晉升畢登翰為標營中軍游擊,集中統帶監軍標營的馬隊和炮隊。
當然,最重要的是,大明朝廷隨即在瀛洲島上設立瀛洲鎮守府,下旨將毛維張由都察院六品御史晉升為五品御史,令其在繼續擔任東江鎮監軍御史的同時,兼任瀛洲鎮守使,將整個瀛洲島上的所有軍政商民事務,委托毛維張權處置。
崇禎皇帝讓武英殿中書舍人沈廷揚草擬完了這道圣旨之后,連帶著將毛維張的密折奏疏,也一起轉給了幾位軍機大臣參詳。
崇禎元年恩科進士沈廷揚、李信、牛聚明中進士后都奉旨作了武英殿的中書舍人,主要就是在武英殿中值守,算是軍機處的一種秘書性質的職務。
而崇禎皇帝所知道的其他幾個人,比如呂大器、李孟辰、王章、高斗樞、宋應星等幾個,來排名也較靠后,沒有資格進翰林院,因此都奉旨作了內閣中書舍人,分別在文華殿、文淵閣等處當值。
至于新科狀元、后世大名鼎鼎的史可法,以及榜眼夏允彝、探花張溥,再加上第四名吳偉業,雖然文采非凡,但卻因為排名在前四位,所以只能按照慣例進了翰林院,這樣的人還有二三十位,對他們的任命,有修撰,有編修,也有庶吉士。
剩下的其他新科進士,要么早就赴任離京,要么還在六部及各院寺府監內觀政。
六月末的時候,新科狀元、翰林院修撰史可法上疏,請求皇帝批準同意,讓已經得官并在中樞任職的新科進士們,在京畿各地走訪觀政,了解軍政民情。
因此整個七月份,分在了翰林院、內閣和軍機處的這些新科進士,先是結伴走訪了通州講武堂、農事院、槍炮廠,然后又相繼走訪了涿州新軍訓練大營、遵化白冶城鐵廠。
到了七月中旬以后,沈廷揚、李信、牛聚明這幾個分在了軍機處的人,又結伴走了一趟宣府、薊鎮和山海關,對整個京畿北部的邊防,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
對水師極感興趣的沈廷揚,還特意去看了山海鎮寧海城的水師營地龍虎營。
直到一個月的觀政眼看就要結束,這些新科進士才匆匆趕回,而他們此行的收獲當然也是不容覷。
特別是李信、牛聚明這些曾在歷史上造了明朝反的人,看到了京畿之地生機勃勃的新氣象之后,以前隱隱約約藏在心底的那種明朝氣數將盡的念頭,還沒來得及萌芽,就被自動清除了。
武英殿中書舍人沈廷揚草擬了皇帝給毛維張的旨意,然后與李信、牛聚明分別帶人,即刻分送三位軍機大臣。
第二天下午,三位軍機大臣聯袂前來求見。崇禎皇帝召見之后,英國公、軍機大臣張惟賢率先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東江鎮監軍御史毛維張為我大明新開一片疆土,實在可喜可賀!朝廷封賞其中有功將士理所應當!臣完贊同!”
崇禎皇帝微笑著點了點頭,沒有話。
這時,孫承宗道:“臣賀喜陛下!我大明自成祖之后,鮮少對外開拓之功,如今毛維張監軍東江鎮不過數月,即建此功勛,確是可喜可賀!朝廷封賞,也是合情合理。
“只是臣所慮者,朝鮮世代為我大明藩屬,忠謹可嘉,去歲為建虜所迫,不得已向建虜稱臣納貢,但到如今,朝鮮國主李氏仍奉大明正朔。臣以為,此事是否應當知會理藩院,以備朝鮮國主遣使前來討索。”
聽完孫承宗如此,崇禎皇帝心想,這個時候的士大夫果然是死要面子講吃相,這么大的好處擺在面前,還非得端著什么君子之風,于是干脆道:“孫愛卿多慮了。朝鮮國主既然已經向建虜稱臣納貢,又何談忠謹可嘉。既然已經轉投建虜,與我大明即是敵國,奉不奉我大明正朔,朕并不在意。若朝鮮國主以為,區區朝鮮可以在建虜與大明之間腳踩兩條船,兩頭討好,兩頭得利,那他就大錯特錯了。”
完這話,崇禎皇帝接著道:“我大明雖然幅員萬里,但卻沒有一寸多余的土地。如今朝鮮所謂濟州,已經成為我大明的瀛洲。朝鮮國主若想討還,那就遣兵來戰。朕絕不會拿我大明士卒流血死傷換來的土地,去換取朝鮮毫無意義的忠謹恭敬!”
孫承宗一聽之下,連忙離座跪地,叩首道:“啟奏陛下,臣心中并無此意。陛下若決心已下,以朝鮮改投建虜為由,宣布其為我大明之敵國,臣以為東江鎮的困局則由此可解。
“朝廷可敕令東江鎮毛文龍所部擇機上岸,占土地、募遼民,以備反攻遼東。若如此,陛下東攻西守之平遼戰略則盤皆活。臣請陛下明鑒。”
聽了這話,崇禎皇帝這才心中釋懷,也是離座起身,上前將孫承宗親自攙扶起來。
崇禎皇帝再次回到御座之上坐好后,道:“倒是朕誤會了孫愛卿的意思。今日既然到了這里,那么朕也向幾位軍機大臣清楚朕的心意。
“朕聞漢人陳湯有句話,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從今往后,我大明也再無不征之國,凡圖我疆土,殺我百姓,損我商旅之國,皆大明之敵國。
“凡能為我大明討平敵國者,朕必不吝公侯之封!”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