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旗、校閱結束之后,崇禎皇帝并沒有離開近衛軍第一鎮大營,而是在眾臣的陪同之下,來到了馬世龍、錢元愨等人事先準備好的一個院落之中。
這個磚墻院落里,有一棟由條石砌成的兩層樓,以及前后左右一圈廂房構成。
這座樓當然是專供皇帝下榻休息的地方,一樓是召見大臣辦公的地方,二樓是休息居住的地方。
而院落周邊的廂房,則是曹鼎蛟等御前侍從武官和鹿化麟帶領的天策衛拱衛司人員的居住之處。
如今是寒冬臘月,院子里的樹早已沒有了葉子,只剩光禿禿的樹枝在寒風中搖曳。
青磚鋪就的院內,地面被打掃得干干凈凈,隨從護衛皇帝的人員各司其職、各就其位,很快就被孫承宗、李邦化安排得妥妥當當。
今日跟隨皇帝前來新軍大營,這兩人感慨良多,一年前的這個時候,兩人被新皇帝召回京師并委以重任,當時的他們不敢想象,皇帝與他們一起籌劃的事情,能夠這么快就變成了現實。
與崇禎皇帝一起站在大營中央的點將臺上,看著一個又一個營頭,頂盔披甲、據槍攜炮,昂首挺胸地從自己面前走過的時候,兩個人的心中都是激蕩不已。
即便是見慣了明軍陣仗的兩個人,也從未見過精氣神如此充沛旺盛的勁旅。
兩人安排完皇帝在營中停留期間的值班宿衛之事,雙雙來到皇帝居住的樓下面請見。
崇禎皇帝把兩人傳進來,同時傳來了近衛第一鎮都統制馬世龍、監軍御史錢元愨、左右副都統尤世祿和秦翼明,對這幾位親自嘉獎勉勵了一番,又向他們交代吩咐了一些今后分業操練的注意事項。
召見完畢之后,崇禎皇帝對眾臣道:“朕今日校閱鎮,心中大感欣慰。近衛軍是新軍,是新軍就要有新的氣象。朕對王輔、朱梅等人練出來的新軍是滿意的,對近衛第一鎮的將校官佐也是放心的。
“古人,慈不掌兵,義不理財。如今雖然天寒地凍,但卻不可放松訓練。火槍、方陣、騎射、車炮,各營務必實裝實彈,三日一操,五日一大操,而體能、隊列、陣法也一日不可放松。平時不流汗,戰時必流血,這個道理,要給鎮將士將清楚。”
皇帝完這些話,以馬世龍為首的近衛軍第一鎮高層立刻跪地領旨應諾。
請諸人起身之后,崇禎皇帝接著道:“今日卿等,及眾將士都辛苦了。朕與孫閣老、李閣老此來,也給將士們帶來了犒賞之物,以賀近衛軍第一鎮成軍之禮。”
完這話,皇帝看向孫承宗。
孫承宗會意點頭,然后馬世龍等人道:“陛下親從內帑之中,撥款四十萬銀元作為次校閱成功的犒賞,今日參加校閱的士卒,每人給銀二兩,布一匹,酒一壺,牛羊肉食各一斤。汝等盡快分發鎮,務令鎮士卒悉知陛下洪恩!”
馬世龍等人聽罷,再次跪地叩謝皇恩,然后拜辭而去。
馬世龍等人離去之后,崇禎皇帝讓孫承宗、李邦華陪著自己一起進餐,餐未畢,而屋外卻已紛紛揚揚地飄起了鵝毛般的大雪。
在這大雪之下,大營里面的各處營房之中,卻是壓抑不住的歡呼之聲。
皇帝陛下發放的犒賞,等于是這些新軍士卒一個月的餉銀,任何時候到了年終歲尾,多發一個月的餉銀,都是令人開心快樂的好事情。
當日晚餐之后,崇禎皇帝帶著兩位軍機大臣,由馬世龍、錢元愨等人陪著,隨機選擇了一處長槍營的營房,推門走了進去,趁著房中士卒跪地拜見的時候,摸了摸普通士卒夜宿的大炕,見是熱的,隨即放下了心。
這些把戲,在后世當然不算什么,可是在將近四百年前的明朝,皇帝在大雪之中親入士卒營房,親手試探炕頭冷熱,卻是一件值得人們反復傳頌的驚人之舉。
而此舉傳開之后,近衛軍第一鎮的普通士卒,從此更是大生誓死效命之心。
當天夜里,崇禎皇帝一行,就在這個新命名的皇家近衛軍第一鎮大營之中住宿過夜。
第二天一大早,寅時三刻,大雪已停,外面的天空也終于放晴。
匆匆吃過早飯,崇禎皇帝帶著兩位軍機大臣以及一眾近侍官員,只在馬世龍、錢元愨、尤世祿、秦翼明等第一鎮高層的送行之下,離開了潞河灣近衛軍第一鎮大營。
這一次的目的地,則是距離潞河灣并不算遠的皇明忠義講武堂。
如今的崇禎皇帝沒有那么講究,尤其是在紫禁城外的時候,更是一切從簡,出了大營,直接上了四輪馬車,然后跟著前面帶路的軍機大臣及天策衛將士,一路往講武堂方向行去。
如今的講武堂名聲漸響,特別是在九邊各鎮的軍中。
因為第一期入學的那些人,原不過多是些九邊軍中的底層武官,三個多月過后,居然一躍而成為皇帝眼中的紅人了。
有的留在了京師講武堂中當教官,有的到了涿州新軍訓練大營,更有的進了京營,甚至當上御前侍從武官,即便是那些回到了老地方的人,也都是升了官之后回來的。
這對大明軍隊特別是九邊各鎮軍隊的吸引力實在是太大了!
再加上皇帝整頓京師勛貴世家期間發布的那一道圣諭,即因軍功封爵者,子孫無軍功不得襲爵的圣諭,更讓那些祖上因軍功封爵而家中又有適齡子弟的公侯伯們,對講武堂趨之若鶩。
恭順侯吳惟英繼上一期把自己的弟弟吳惟華送進來之后,這一次又給自己的嫡長子吳克忠報上了名。
而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李信,也通過牛聚明這位如今在御前大紅大紫的兵部職方司郎中,給自己的堂弟李侔報上了名。
還有新任羽林衛指揮使李若璉的弟弟李若珪,也棄文從武,讓自己的哥哥給自己報上了名。
這位原歷史上,在清初康熙年間當上了禮部尚書的李若珪,入了講武堂,自然也就沒有了去當滿清禮部尚書的機會。
此外,來自九邊軍中的就更多了,比如在寧遠平亂期間有過立功表現的田雄,以及平壤伯劉興祚麾下立功的王弼、許爾顯,等等。
因此,講武堂第三期的招錄,與第一期的情形相比已經大為不同了,比半年之前的那一次招錄火爆了不知多少倍。
如今,招錄剛剛開始,分給勛貴、大臣子弟的名額就已經滿額了,原只需要通過體能測試就可以入學的勛貴大臣子弟,這一次也要開始加試騎馬、射箭,以及火槍裝填擊發了。
已經丟下祖宗騎射武藝百余年的公侯勛貴世家,一時之間不得不又撿起了弓馬騎射、槍棒武藝,紛紛開始聘請槍棒武師,在自己家里開武館提前培養族中子弟。
對于這些傳承了百年以上的勛貴世家來,家族的爵位傳承永遠是第一位的事情,為了將祖先軍功封爵得來的一切延續下去,他們什么都愿意做,更別進了講武堂身就是一件好事了。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