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也難怪李信要著急建功立業,畢竟當時因為一同參加科舉而結交下的那些個同年好友之中,有不少現在都已經揚名立萬了,比如牛聚明,比如宋應星,比如沈廷揚,都已經成了皇帝時常談及并且大加贊賞的人物。rg
這讓一直自期文武雙的李信,有了一種緊迫感,更何況他來就有一份干出一番大事業的心思呢。
牛聚明有牛聚明的天賜機緣,而宋應星也有自己根比不了的百工雜學,即便是朝夕相處的沈廷揚也有人家自己擅長的海運知識,更別好友之一的史可法如今更是帶著狀元的光環了,自己究竟有什么獨特之處?
自從牛聚明在塞外立功回來之后,李信就想著什么時候也要找到一塊自己的用武之地。
這次朝鮮之行,皮島之行,以及剛剛結束的瀛洲島之行,讓他堅定地相信,要想建立一番不世之功業,光是安安穩穩地坐在軍機處可是不行的,非得另辟蹊徑,另開一片天地不可!
從遼東半島的南端,到皮島,再到朝鮮,如今又來到瀛洲島,一番經歷觀摩之下,李信的心中對自己的未來也有了一番打算。
如今能與此地相比,而又能快速建功立業的地方,非遼東半島南端的那處寶地可比了。
左遼西、右東江,而且背靠登萊,往北即是建虜,而且地勢險要、人煙稀少,起來正是另一處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要地。
甚至比起四面環海的瀛洲島來,位置都更加優,畢竟瀛洲島距離遼東還是他太遠,而如今皇帝又還沒有攻略日的打算,想要繼續建功立業,反而不如旅順口。
捋清了頭緒,下定了決心之后,李信很快就決定返回朝鮮,然后盡快回歸京師,以便盡快向皇帝提出自己的想法。
而此時,已經是四月中旬,東南信風也如期而至,李信與黃龍告別瀛洲鎮守府諸官將,從瀛洲澳啟程返航。
在東南信風的助力下,李信一行離開瀛洲澳,不過七天時間,就順利抵達漢江口,由于船上懸掛著大明的龍飛鳳舞旗幟,直接溯江而上,
回到漢城之后,李信去見了姜曰廣,向自己如今的頂頭上司報告了在瀛洲鎮守府的所見所聞,聽得姜曰廣神往不已,后悔沒有跟著李信、黃龍等人一同前往。
就在李信離開漢城前往瀛洲島之后不久,張溥向姜曰廣報告自己想要留在朝鮮,繼續講學傳道甚至是開宗立派的想法。
這件事情,朝鮮的親明派士林領袖尹集也曾一再地向姜曰廣表達過請求,不過每一次姜曰廣都是不置可否,但是當張溥這位副使親口向自己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姜曰廣卻是不能在置之不理了,于是,等不及信風的到來,就派人走陸路,經平壤、安州到皮島,然后從皮島過海到登州,然后走陸路回京師,向崇禎皇帝請示如何處理。
就姜曰廣的心來講,大明朝廷派出大儒到朝鮮講學傳道,扶持和培植朝鮮士林之中的親明勢力,這是一件大好事,只不過讓不讓張溥就地留下,卻不是他這個理藩院的副使所能夠決定的了。
當李信從瀛洲島回到漢城的時候,姜曰廣派出的信使已經離開快要一個月了,如今朝廷還沒有傳回消息。
而張溥人則在朝鮮新任禮曹判書吳達濟以及弘文館大學士兼成均館大司成尹集的陪同下,已經離開漢城,前往位于漢城以南州郡的陶山書院、白云洞書院、甫勞洞書院等處講學去了,講學的足跡幾乎走遍了如今朝鮮國內的十二道。
與此同時,大明探花郎出身的張溥,也以其舌綻蓮花、滔滔不絕的雄辯之才,迅速在朝鮮南部的眾多書院之中,掀起了一股復興程朱理學的熱潮出來。
李信聽了姜曰廣、喬啟泰等人所的這個情況之后,震驚的是無話可,一方面固然是對張溥這個一直以來都覺得有夸夸其談的探花刮目相看,另一方面也是沒有想到,朝鮮士林對于張溥掛羊頭賣狗肉名為程朱理學實為東林學的那一套辭竟然如此歡迎,以至于張溥人都要請求留在此地傳道授業了!
聽姜曰廣起,張溥人以及朝鮮國士林的請求已經被送回大明京師請求皇帝定奪了,李信對自己之前的想法當然也更加堅定了。
只是他人是武英殿中書舍人,或者按照如今流行開來的法,他人就是軍機處的軍機舍人,因此他知道,以旅順口為基地開辟出牽制乃至反攻后金另一條戰線的想法,不是姜曰廣這個理藩院副使所能決定的,因此當下沒有多什么,只是道:
“姜大人,我等自從離京出使朝鮮以來,算算時日,已經三個月了。如今朝鮮事務已畢,而信風也已如期而至,已經到了我輩返回大明的時候了!不知道大人計劃何時啟程?”
這段時間以來,姜曰廣在漢城除了在朝鮮國主陪同之下的宴飲餐敘之外,沒有多少事情可做,如今風期已至,也想早日回返大明,只是此前遣人回報朝廷,請示張溥留朝一事,如今還沒有等到朝廷的答復,也不便于驟然離去。
但是算算日子,朝廷的消息應該快要送過來了吧,想到這些問題,姜曰廣嘆口氣道:“再等數日且看。張探花欲留朝鮮講學傳道,這是好事,我已替他上報朝廷,算起來也過去了將近一月,想來朝廷的答復這幾天應該就要到了。倒是不管朝廷如何,我等接到了旨意,自當立刻啟程返回。”
姜曰廣算得沒錯,三天之后,四月二十六日的傍晚,崇禎皇帝派來傳信并贈送儒學典籍的使者,從大同江口登陸抵達了黃州,并派人往漢城送來了消息。
姜曰廣聞報,一邊派人星夜快馬去朝鮮慶尚南道的白云洞書院召張溥回來,另一邊則讓李信、黃龍二人與朝鮮前任禮曹判書、新任右議政李廷龜等人一起前往開城迎接這次代表朝廷前來贈送儒家典籍的太監王德化。
王德化是如今內廷司禮監掌印太監曹化淳的親信之一,姜曰廣、李信乃至李廷龜都知道這一,所以都是不敢怠慢。
好在王德化此時還不是后來飛黃騰達之后目中無人的那個王德化,而只是一個一心想往上爬、見誰都是一副笑臉相迎的普通中年太監而已。
又兩天后,四月二十八日的午時左右,李廷龜、李信、黃龍等人領著中年太監王德化,以及跟隨王德化前來的錦衣衛人員,穿過漢城的西門和東門,來到劉興賢、黃龍等人的駐軍營地,先在營地之中見了姜曰廣和匆忙趕回的張溥等人,然后又在姜曰廣等人的陪同下,進入昌德宮,到仁政殿上,向著如今已經沒有了什么爭議的朝鮮朝廷,傳達了大明皇帝施恩朝鮮的旨意。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