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日月當空照中華 正文 第五零七章 稅改試點

作者/哼哈大王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六月以來,紫禁城中波瀾不驚地發生了許多事情。rg

    然而,不管是因為廣東的民亂而讓廣東巡撫王尊德免職致仕,還是將龍華民等一幫傳教士弄到西北去傳教,又或者設立皇明工學院,提高工匠技師地位,讓匠戶匠籍制度幾乎不廢而廢,都對京師百姓的生活,沒有產生什么影響。

    京師的天氣依舊炎熱,而街市上也依舊繁華。

    不過,升斗民們雖然不關心紫禁城內發生的朝廷大事,但是對于京師左近街市上發生的來多的變化,卻還是看在眼里的。

    天啟年間不斷上漲的京師糧價,自打換上了當今皇帝即位之后,就很少再那么瘋漲過,雖然也曾略有浮動,但是總的來,一直都是在往下走的。

    特別是大量的新型番邦農產品,在京畿之地推廣開來之后,大街巷的販夫走卒們日子雖然依然過得緊緊巴巴,但是每天吃上一頓飽飯,卻已經不再是一種奢望了。

    精米白面對于普通百姓來,當然還是難得一年的奢侈品,只有婚喪嫁娶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吃上那么一回兩回。

    但是價格低廉的番薯、土豆和玉米這樣的粗糧,卻已經逐漸進入了尋常百姓之家,成為了老百姓秋收冬藏的主要食物。

    至于怎么儲藏怎么吃,這就不需要皇帝來操心了。

    中國人在這方面的智慧,在這個世界上絕對是首屈一指,也完不需要皇帝來操心。

    而之前作為北方老百姓日常主食的高粱、米什么的,倒是來少見了。

    因為之前用來種植高粱、米的大量山地、坡地、旱地什么的,如今都改種成了更加高產而且更加耐寒耐旱的土豆、番薯和玉米。

    京畿之地的衛所改制,也已經順利完成。

    那些原來淪為了都督府及其下屬衛所將官的佃戶,甚至是農奴的京畿衛所軍戶們,也都重新拿回了或者重新分到了自己的土地。

    所以,自從去年底以來,京畿之地的大量軍戶們,以及為京師勛貴們耕種土地的佃戶貧農們,在拿到了土地之后,立刻就煥發出了巨大的耕作熱情。

    如今在收獲了去歲秋收后種下的一季冬麥之后,又根據直隸總督和各級官府的告示指導之下,馬不停蹄地種上了玉米、土豆和番薯,終于吃飽了飯的京畿百姓,對于未來的生活也難得地充滿了希望。

    正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吃飽了肚子以后,自然不會鋌而走險,去造什么反了。

    而崇禎皇帝之前交給直隸總督南居益的旨意,更是讓直隸總督府轄地內的百姓們,對于種植糧食的熱情持續高漲不退。

    因為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在南居益接任直隸總督之后,就讓他不動聲色地,在直隸總督府的轄地之內暫停了“條鞭之法”。

    所謂的“條鞭之法”,也就是張居正著名的“一條鞭法”,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將納糧改為納銀,也就是將色改為了折色。

    在一條鞭法通行之前,百姓種糧納糧,除了丁稅交銀子之外,剩下的賦役都是納糧折糧,老百姓只要種出了糧食,不管糧價怎么樣,總還是能交得出東西,還算是有條活路。

    可是一條鞭法通行之后,朝廷將田賦和丁稅合在一起,一律改為征收銀子。

    包括各種徭役,以前可以用糧食頂替,現在要想頂役,也需要交銀子給官府,讓官府雇人頂役。

    這么一來,朝廷征收夏秋兩稅的時候,一律改收銀子。

    論方便,那的確是方便了很多,不光是方便了工商業的發展,不再把人捆綁在土地上了,同時簡化了收稅的過程和環節,也讓朝廷的稅銀收入,在短短的幾年之內大增了許多,戶部太倉的存銀數量大漲。

    可是,一條鞭法實行之后,那些老老實實種地特別是種糧食的老百姓們,可就倒了大霉了。

    明末的時候,商業發展迅速,銀子來就日益短缺,加上夏秋兩季農民納稅的時候,糧食集中上市,價格也高不起來,換不了多少現銀。

    但是官府的田賦丁稅徭役又一律折銀收取,老實種地的老百姓們必須賣掉糧食換銀子才能如期繳納稅銀,這樣一來,農民們的生活也就變得更加困苦了。

    更可惡的是,一條鞭法推行開來之后,百姓上交稅銀的火耗問題,隨即“明目張膽”“理直氣壯”地泛濫開來。

    地方官吏開始打著征收火耗的名義不斷加收多收,很多地方農民上交的火耗銀,都要超過田賦丁稅合計的稅銀身了。

    久而久之,原作為糧食主產地的江南地區,種地的農民們也都開始改種桑、麻、棉、茶、藥等經濟作物,因為這個東西,比單純種植糧食值錢。

    因此,一條鞭法通行幾十年之后,不僅大明朝的銀荒問題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而且同時還又出現了愈演愈烈也更加危險的糧荒問題。

    所以到底,明末的糧荒問題,固然有土地兼并嚴重,大量農民失去土地,而擁有大量土地的官紳階層卻又不納稅的問題,但是與一條鞭法通行之下,農民們種植糧食的愿望下降,也有著很大的關系。

    所以,如果明末的銀荒是相對的話,那么明末的糧荒就是絕對的了。

    銀荒的問題,還可以通過鑄造含銀八成甚至七成的崇禎銀元,來逐漸緩解。

    但是糧荒的問題,若是不能從稅制這個根上來解決,那么就會成為一個解不開的死結,光是依靠從南洋購買糧食或者推廣高產作物,是不能根解決問題的。

    所以,要解決明末糧荒的問題,不僅需要讓軍隊打下更多的土地,分給大明朝沒有土地的流民耕種,需要進一步推廣高產的農作物,讓糧食的產量有所提高,而且歸根結底,還是需要從稅制的根子上想辦法。

    而如今這位崇禎皇帝把這個道理講給了直隸總督南居益之后,很快就取得了南居益的支持。

    事實上,對于北方這些地主階層出身的傳統士大夫們來,朝廷將田賦改為征收銀子,對他們身來也是不利的。

    畢竟只要擁有土地,糧食只要種了就能有,要多少有多少,可是銀子就不是那么容易得到了。

    因為銀子更多地掌握在那些不從事農業生產而從事商業活動的人手中。

    在依靠耕讀傳家的傳統士大夫眼里,原來的四民之末,商人階層,正是一條鞭法最大的受益者。

    這也是當初張居正在天下奮力推行一條鞭法,卻遭到普遍反對的原因之一。

    崇禎皇帝讓南居益在北直隸推行的稅收改制,很簡單,就是打著體恤生民辛苦的名義免除丁稅,只收田賦,而且百姓的田賦,也是一切都拿糧食來話。

    不管是整個北直隸陸續安置屯墾的百萬流民也好,還是衛所改制之后重新獲得土地的軍戶也好,又或者是勛貴豪門、官紳世家也好,從崇禎二年夏秋兩稅征收的時候起,北直隸各個府縣一律免除丁銀,田賦也由原來的納銀改為納糧。

    具體到每一畝地,到底是征收五斗還是征收一石,當然用不著崇禎皇帝自己來頭疼,這個問題自然是交給南居益及其直隸總督府根據如今北直隸的畝產去計算征收的標準了。

    但是崇禎皇帝卻給他明確了一個大的原則,那就是但凡種植番薯、土豆、玉米這些新型農作物的,一律十稅一,而但凡是種植稻米、麥、高粱和米這些傳統的農作物,則一概都是十稅二。

    這就等于是變相地鼓勵北直隸各府縣的老百姓們去種植更加高產的粗糧了。

    大明朝對于宗室莊田,對于公侯伯勛貴世家以及各級官員士紳們,都有減免田賦稅銀的優惠額度,崇禎皇帝讓南居益在北直隸的試驗,當然沒有觸碰這個東西。

    不過京畿之地的宗室莊田,如今已經不存在了,而去歲在京師大殺一批勛貴世家之后,京師勛貴們的莊田數量不僅大為減少,而且大多數都開始轉向工商業了,不管是交稅銀還是交糧食,在如今的京營和近衛軍的虎視眈眈之下,也沒有誰敢于站出來反對。

    也因此,六月以來,北直隸各州府的夏稅征收非常順利,分到了土地的老百姓們,手里雖然仍然沒有什么銀子,但是收獲的糧食可是不少。

    如今北直隸各級府庫倉儲直接征收糧食,而不是收銀子,老百姓們再也不需要在夏秋兩季糧食收獲的季節,低價賣糧換銀子完稅了。

    尤其不需要再額外繳納之前異常坑爹的所謂火耗了,所以納糧的積極性前所未有的高漲。

    丁稅免除了,田賦也不收銀子了,直隸總督府今年收上來的田賦折算之后,整個夏稅的收入當然是減少了,但是當崇禎皇帝拿到直隸總督府的奏報之后,心里還是很高興的。

    銀子當然是多好,如今這位崇禎皇帝當然也還很缺銀子,不過他再怎么缺銀子,也不差這十來萬銀元的缺口。

    最最重要的是,裝滿了京畿之地各州府縣糧倉的大量糧食,卻不是多收個十幾萬的銀元所能夠相比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二连浩特市| 西乌| 图木舒克市| 馆陶县| 南康市| 上林县| 萍乡市| 左云县| 高淳县| 建宁县| 乐陵市| 建昌县| 翁牛特旗| 青神县| 宜良县| 莒南县| 阿勒泰市| 天门市| 曲阳县| 师宗县| 高雄市| 连城县| 阿拉尔市| 上思县| 西吉县| 大丰市| 永兴县| 和政县| 盖州市| 三穗县| 南和县| 灌云县| 双鸭山市| 胶南市| 册亨县| 兰州市| 朝阳市| 新沂市| 蓬莱市| 中牟县| 滁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