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纏、希福和達海等人,都是建虜之中比較著名的知明派。rg
他們是知明派,并不是他們們親明,因為這是不可能的。
他們是知明派,只是他們相比于建虜中的那些個旗主貝勒大臣們來,他們是建虜高層之中難得的通讀漢書、智謀杰出之士。
對明朝的典章制度,對明朝的人力物力財力國力,這些人還算是比較了解。
也因此,他們對明朝比較重視,在普遍比較輕視鄙視明朝的建虜高層之中,屬于那一批對伐明持謹慎態(tài)度的人。
建虜后金國與朝鮮是完不同的。
建虜高層之中,從來沒有親明派。
包括像庫爾纏這種在黃臺吉即位之后一度主張推行漢化的人,都將征服明朝看作是自己的畢生之志愿。
當然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么有江湖,就會有派別。
若建虜高層之中有不同的派別,那么也可以約略分為適可而止的守成派和貪得無厭的進取派。
守成派適可而止的意思,也就是滿足于如今大金國關(guān)外的地盤,最多加上蒙古和朝鮮,然后與明朝以長城為界,分有天下。
此時的建虜后金國里,多數(shù)的八旗權(quán)貴都是這種想法,其中應(yīng)該是以代善這樣的人最為典型了。
這些人主張固守女真族的風俗傳統(tǒng),喜歡女真族的奴隸制,反對漢化,反對通過科舉招募漢人讀書人當官,等等。
進取派貪得無厭的意思,那就是征服朝鮮,征服蒙古,然后繼續(xù)過長城征服明朝,占有如今大明的整個天下。
這種想法,在八旗貴族的年輕子弟之中,也就是八旗貴族的少壯派之中比較普遍。
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其實還是一個既得利益群體與未得利益群體的差別問題。
像代善這樣的人,以及歷史上的阿敏這樣的人,還有莽古爾泰等等這些很早就當上旗主貝勒的人,都屬于既得利益者。
后金國建立之后的很多好處,都讓這些人給分完了。
奴兒哈赤有十六個兒子,加上跟他較早打天下的那些老臣們,基上把該分的東西都分差不多了。
等到他的兒子們又給他生出來上百個孫子,而且跟他打天下的那些老臣的兒孫們逐漸長大之后,也想要建功立業(yè),也想要獲得較高等級的爵位地位。
可是后金國的地盤就這么大,利益就這么多,不對外擴張,這些年輕人也沒有出路。
畢竟只有八個旗,而代善家和黃臺吉就各自擁有了兩個旗。
至于剩下的利益,光是奴兒哈赤的親兒子們都不夠分的了,其他年輕的八旗子弟們哪里有份兒?!
所以,只好主張繼續(xù)對外征服,對黃臺吉這樣的當家人來,唯有如此才能轉(zhuǎn)移后金國內(nèi)的矛盾。
而對精力旺盛的年輕八旗子弟們來,唯有如此才能出人頭地建立功勛。
歷史上,崇禎末年的時候,大明這邊將星隕落,青黃不接,而滿清那邊卻是猛將如云,層出不窮,就有這個因素在里面。
而所有這些人中,反差最大的,其實正是建虜中的那些知明派,比如希福、達海、庫爾纏等等這樣的人。
這些人,從各個方面,從明朝的典章制度之中汲取養(yǎng)分,模仿明朝的官職,模仿明朝的科舉,熟讀漢人的典籍,然后拿過來給女真人制定各種國家制度,將后金國從一個信奉薩滿教的半原始部落,打造成了一個集權(quán)**非常有力的國家。
但是,正是這些從明朝這里偷師學(xué)藝的所謂知明派,卻在同時也是建虜之中最堅定的討伐明朝的一股力量。
黃臺吉正是一邊重用這些知明派,另一邊重用八旗貴族里的少壯派,才最終成就了滿清最后入主中原的霸業(yè)。
當然了,在建虜后金國的知明派中,還有一撥最可恨的人。
那就是范文程、寧完我以及后來陸陸續(xù)續(xù)投靠建虜?shù)臐h奸文人群體。
這些人滅亡明朝的決心,比所有的建虜女真人都更大,他們的信心也比那些建虜女真人更足。
如果不是這些漢奸群體在背后使勁慫恿鼓動,那些替建虜八旗貴族們拿主意的建虜知明派智囊們,包括黃臺吉,以及后來的多爾袞,也不敢下決心推動這個的后金國大舉進攻明朝。
且?guī)鞝柪p站出來了一通要黃臺吉慎重的話,希福、達海也跟著站出來為庫爾纏背書。
這些知明派在此時站出來向黃臺吉諫言,不過是希望黃臺吉在征討明朝的問題上不要頭腦發(fā)熱而已。
他們在大方向上,還是堅定支持黃臺吉的,要不然他們也坐不到現(xiàn)在的位置上了。
因為若是要建虜女真人之中真有知明派的話,如今身為后金國天聰汗或者天聰皇帝的黃臺吉肯定要算上一個。
庫爾纏等人的情況,黃臺吉當然也想過,不過他相信以他對明朝的了解,明國君臣們的反應(yīng)是不會那么快的。
天啟七年春,當他率軍東征朝鮮的時候,先是打敗了東江鎮(zhèn),然后長驅(qū)直入朝鮮,迫使朝鮮君臣稱臣納貢。
前后長達三四個月,然而不光是大明朝廷沒有任何反應(yīng),就連與東江鎮(zhèn)和朝鮮互為犄角的遼東鎮(zhèn)明軍,以及登萊鎮(zhèn)明軍,也都沒有什么反應(yīng)。
同樣的,天啟七年夏,當他打完了朝鮮,然后回頭又去打?qū)庡\防線的時候,先破廣寧,再破大凌河,然后頓兵錦州和寧遠城下數(shù)月,而東江鎮(zhèn)毫無動靜。
然后,天啟七年秋,當他在寧錦防線面前損失慘重而撤軍的時候,寧錦防線背后的明軍,根不敢出城追擊,而且事后還很快就免掉了堅持抵抗的袁崇煥。
再接著,等到黃臺吉撤軍之后,稍事休整找補就又去攻打察哈爾部的林丹汗的時候,不管是北京的大明朝廷,還是遼東寧錦防線后面的明軍,對于之前的盟友林丹汗,還是袖手旁觀、坐視不理,一副坐山觀虎斗的樣子。
甚至包括今年初的“北征”,順利得超乎想象,不管是東江鎮(zhèn)的明軍還是遼東鎮(zhèn)的明軍,都無動于衷,坐視建虜大局北上,連一次騷擾性的牽制性的進攻都沒有發(fā)起。
所有這一切,都讓黃臺吉相信,只要與喜歡講假仁假義的大明君臣表面上達成了一個互不侵犯的條款,甚至都不需要達成什么條款,只需要始終保持和談的局面,以明朝君臣的顢頇迂腐,這一次一定不會讓自己失望。
想到這里,黃臺吉剛要開口話,卻突然聽到之前出言反對議和的貝勒阿巴泰開口道:
“大汗,不要聽信庫爾纏這樣的書呆子話!當年南蠻子的遼東經(jīng)略楊鎬,領(lǐng)兵十幾萬,四路來攻我大金,形勢不比現(xiàn)在險惡得多么?
“可是結(jié)果又如何?來去,還是先汗的那句話最有用,管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
阿巴泰完,碩托也搶著道:“大汗,七叔得沒錯!明國雖然大,但其反應(yīng)慢。
“如今大汗以議和之策亂其朝堂,等到明國君臣反應(yīng)過來,我大金八旗的鐵騎已經(jīng)破關(guān)而入了!
“到了那時候,就該是他們從遼東調(diào)兵回援其京師,而不是來攻我大金了!”
碩托話音剛落,薩哈廉也跟著道:
“兩位貝勒得沒錯!到時候即便是大明朝堂反應(yīng)過來,傳令東江鎮(zhèn)明軍攻我腹地,我大金國如今尚有正白旗、鑲白旗、鑲藍旗和烏拉部部貝勒布占泰等數(shù)萬大軍,陳兵鴨綠江、豆?jié)M江一線,難道這數(shù)萬大軍都只是木偶泥塑一般的擺設(shè)不成?!
“毛文龍、劉興祚憑城固守或許可以,但若到出城野戰(zhàn),哪里是我八旗勇士的對手!請大汗速下決心!”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