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燮元到了鴨池驛的當天晚上,即命令貴州總兵許成名帶著鴨池河東岸的朝廷官軍們渡河西進,進駐鴨池河西岸那座水西彝兵留下的龐大彝式營寨。
第二天一早,又令貴州按察使史永安,帶著剛剛血戰了一場的羅乾象所部,督領著大量的各族青壯民夫,在寬闊平緩的鴨池河上搭建浮橋,確保兩岸之間聯絡通暢。
與此同時,派出許成名麾下的王國禎部,繼續西進,往西面六十里的谷里驛方向大量派出哨探。
朱燮元之所以這么心謹慎,當然是有原因的。
水西之所以稱為水西,就是因為其主要的領地,地處鴨池河以西。
所以鴨池河對于水西安氏來,是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地理分界線。
再加上鴨池河身又可以算作是一道天然的屏障,按理,安邦彥肯定是要在鴨池河一線布置重兵進行防御的。
到了五月初三日的晚上,來自黃沙渡方向轉送的一封軍報,揭開了水西安氏鴨池河防線空虛背后的謎底。
就在朱燮元在貴陽誓師北上的前后幾日內,攻占了永寧和藺州的四川總兵官侯良柱,與招降了烏撒土知府安重圣之后,已經兵駐烏撒府多日的云南總兵官林兆鼎取得了聯絡。
兩個總兵官見水西安氏孤懸于四川境內的府有機可乘,同時又都相繼收到了朱燮元催促他們繼續進兵的命令,于是派人聯絡,相約共同進兵。
四月二十五日午時前后,從烏撒府出兵北上的林兆鼎所部滇兵主力四千五百人,與從永寧南下的侯良柱所部川軍主力七千人,在鎮~雄~府城下勝利會師。
率領土兵五千駐守水西西方門戶鎮雄府的芒部土司首領隴祿,急忙派人出了鎮~雄~城東門,往畢節請求援兵。
這個時候,兵力較一點的林兆鼎,建議侯良柱將滇兵川軍一起,埋伏在城外,對畢節來的水西援軍來一個圍點打援,減少攻城損失的同時,也可以為下一步進下畢節創造條件。
可惜的是,四川總兵侯良柱還是經不起收復鎮~雄~府這個功勞的誘惑,沒有聽取林兆鼎的這個意見,而是選擇當天下午就率先發動了進攻。
林兆鼎見侯良柱率軍進攻,也只好一起發動攻勢。
四月二十七日傍晚,在連續發動進攻兩天之后,駐守鎮~雄的芒部土司首領,水西安氏封的所謂元帥隴祿戰死城頭,川軍和滇兵也終于在傷亡三千人后,聯手攻入了鎮~雄府城。
破城之后,傷亡慘重的川軍余部,在惱羞成怒的侯良柱下令之下,對鎮~雄府城中的軍民展開了報復性的大屠殺。
屠殺和搶掠,一直持續到第二天的下午方才收兵結束。
而到了二十八日的傍晚,鎮~雄府城內的數萬各族百姓,無論男女老少都被殺了個干干凈凈。
光是用來報功請賞的成年男子首級,就砍下了兩萬三千余級。
所幸府城中的漢民,早在之前的幾次城池易手過程中,就已經或逃或死了。
水西軍隊重新奪回鎮~雄府后,一年多來,跟著水西彝兵遷入的,或者是被水西彝兵強制遷入的,都是當地彝族或者依附水西的苗族百姓。
當然更多的,還是鎮~雄府芒部土司首領隴祿麾下土兵的家人親眷。
原歷史上因為朱燮元下令收取水西周邊二百里之粟,而造成的殘酷殺戮,這一世以別樣的方式在鎮~雄府上演了。
不過此時的朱燮元,當然還不知道侯良柱等人縱兵屠城、殺良冒功的真實情況。
他只是從侯良柱轉轉報送而來的軍報上得知,西線官軍攻克鎮~雄府,川軍滇兵累計斬首兩萬三千余級。
帶兵時間長了以后,朱燮元對于麾下總兵們的斬獲數量,從來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對其中的虛頭和水分也心知肚明但也從不破。
斬獲土司叛軍首級的獎勵,可比不上官軍在遼東斬首建虜的厚賞,也比不了宣大邊軍斬獲蒙古韃子的獎賞,所以,對于動輒斬首過萬的西南平叛戰場來,這個數字還不算太過于離譜。
照著朱燮元以往的經驗,侯良柱、林兆鼎上報斬首兩萬多,怎么也得有個一萬多打底方才敢于這么做。
不過,在朱燮元看來,有個一萬多也很不少了,已經夠安邦彥喝一壺的了。
正是拿到了這個軍報之后,朱燮元對東西線戰場的形勢,有了一個新的判斷,這才放下心來,立刻傳令身在黃沙渡的武之望等人,繼續率軍西進沙溪壩,進一步調動水西城的叛軍分兵北上。
而自己則五月初四的上午,渡過了鴨池河,進駐鴨池河西安的官軍大營,然后令按察使史永安督率民夫青壯,加速整修被彝族土兵破壞的驛道,為大軍繼續向西開進打開道路。
朱燮元的判斷沒有錯,侯良柱、林兆鼎率軍攻克鎮~雄~府,確實打亂了安邦彥之前的部署,讓安邦彥有點疲于奔命了。
川軍滇軍猛攻鎮~雄府,坐鎮畢節的安阿倫派出的援軍未到而府已破,驚慌失措的他,趕緊再一次派出信使,趕回水西安氏宣慰府所在地大方慕俄格山城報信求援。
再接著,就是一波又一波求救信使,從大方慕俄格山城奔向安邦彥率領重兵作證的水西城了。
隴祿戰死,鎮~雄~丟失,那么畢節的戰略位置就異常重要了,至少與安邦彥坐鎮的水西城不相上下。
安邦彥知道畢節丟不起,丟了畢節,位于大方驛附近的慕俄格山城西面門戶大開,就將直面官軍兵臨城下的危險了。
對安邦彥來,水西城也很重要,但最要緊的,還是大方慕俄格山城中的安位及其背后的奢氏夫人。
要是安位或者其背后的奢氏夫人奢社輝,聽聞朝廷大軍打到了水西境內,一旦信念不堅定,與明軍將帥通款議和,那可就麻煩大了。
歷史上,安邦彥與奢崇明兩個人被明軍殺了之后,安位與其母奢氏夫人在朝廷大軍兵臨水西之后,沒過多久就選擇了投降朝廷。
當時恰逢黃臺吉帶領建虜大軍打進了京畿之地,把大明朝廷和崇禎皇帝搞得是焦頭爛額,所以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接受了安位及其母奢氏夫人的投降,只是將水西安氏世襲的貴州宣慰司宣慰使降格成為了水西宣慰司宣慰使。
此外,奢家的永寧、筠連、藺州自然改土歸流,而傳統上屬于水西勢力范圍的,烏撒、沾益等地,也都派設流官,分別劃給了四川和云南。
但是水西安氏卻保住了原來安氏最核心的地盤,也就是東到水西城,西到畢節,北到普市所,南到織金、納雍,方圓上千里的土地。
所以,對于安位及其背后的奢氏夫人來,他們恢復羅甸國或者羅氏鬼國然后自立為王的決心并不是那么堅定。
而且他們也隱約知道,一旦安邦彥的目的真正達到了,那么安位這個正牌子的水西之主恐怕也就危險了。
安邦彥現在雖然改稱四裔大長老了,但是之前意氣風發志得意滿的時候,可是自稱“羅甸大王”的。
安邦彥要是真當了“羅甸大王”,安位怎么辦,難道當“羅甸王”嗎?
這也是奢氏夫人非要留著奢崇明、奢崇輝等人在水西的原因了。
這一點,安邦彥人當然也是心知肚明。
只是此時自己的造反大業尚未成功,正是需要借助安位和奢氏夫人的名頭號令水西四十八洞頭目的時候,當然還不能翻臉。
不過這卻不意味著安邦彥對安位及其母親奢氏夫人完放任不管。
所以,聽聞鎮~雄~府丟失,畢節危險,而慕俄格山城之中也是波云詭譎的消息之后,安邦彥沒敢有任何遲疑,立刻率軍兩萬趕回大方坐鎮,只留下他的一個親信元帥安隆,帶兵兩萬留守水西城。
安邦彥再次大舉起兵之后,大肆分封麾下親信部將為元帥,這個水西安氏旁系出身的安隆,就是其中一位。
安隆原就是率領水西城周邊的各洞彝兵共計一萬人,駐守水西城,防御東線官軍,后來安邦彥覺得東線十分重要,因此親率三萬人前來坐鎮。
現在西線危險了,安邦彥對自己的弟弟安阿倫的能力不太放心,又擔心安位在大方慕俄格山城搞什么鬼,所以又給安隆補充了一萬人,讓他堅守不出,等到西線的問題解決了,安邦彥自然會再次回來坐鎮。
這就是安邦彥或者是水西安氏的悲哀了。
水西安氏所居之地,正是傳中古夜郎國的地盤,夜郎自大的血脈或許也在安邦彥的血管里流淌著。
以區區水西貧瘠之地,就敢起兵自立一“羅甸國”,自號“羅甸大王”,與一個幅員萬里而且四面環繞著它的大國為敵,這不是夜郎自大不知死活又是什么呢?
安邦彥的疲于奔命,正是朱燮元四面迭攻、漸次蕩滌戰略的結果之一。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