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河之戰結束后的第二天傍晚,患得患失猶豫不決了一整天的安邦彥,果然向畢節派出了信使。rgX
畢節在大方之西百余里處,大明朝廷曾經在此設有畢節衛。
只是水西戰亂多年,畢節數次易手,漢人商民百姓被彝兵殺,而彝苗各族百姓則被官兵殺,**年下來,此地早已空曠而荒蕪。
沒有了商旅往來,也沒有了店鋪林立,有的只是殘壁斷垣,以及隨處可見的滿地尸骨。
真是應了那句話,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奢安之亂以來,云貴川官軍與奢安亂軍之間的多年戰爭,使得位于黔西北的水西及其周邊地帶民不聊生,滿目瘡痍。
如今,畢節周邊的彝苗百姓,要么就是逃散無蹤,要么就是被安邦彥的弟弟安阿倫,以及駐守畢節的土帥阿征集入城,一起堅守城池。
作為云貴川三省驛道重鎮的畢節,是從水西安氏在虎踞山山城周邊演化而來的。
龍場九驛的驛道打通之后,虎踞山下設立畢節驛和畢節衛,沿著驛道的兩邊漸漸出現了集市,漸漸形成了城鎮,如此二百多年下來,就有了畢節城。
但是,虎踞山始終是畢節城內的制高點,也是畢節城的內城。
四川總兵官侯良柱和云南總兵官林兆鼎兩人合兵攻下之后沒多久,就按照朱燮元的軍令,兵進畢節,一路翻山嶺往東殺來。
五月底,兩位總兵官率軍抵達畢節城外,很快就攻下了年久失修殘破不已的畢節外城。
安阿倫和土帥阿退守虎踞山城堅守,侯良柱與林兆鼎對虎踞山城發動了兩次猛攻,皆損失慘重,以失敗收場。
虎踞山城依山就勢而修建,最高處距離地面約有一百五十余丈,擱在后世海拔約有四五百米高,起來并不算高。
但是難就難在,虎踞山雖然不高,卻異常險峻,十分陡峭,除了一條環山登頂的數千級或寬或窄或高或矮的石階之外,沒有其他的上山道路。
而且陡峭的山坡上或者懸崖上,生滿了巨大箐篁竹林。
虎踞山的后面有一條險峻的山中道,但是與這條道相連的,畢節城北更加高大險峻的群山。
侯良柱和林兆鼎連著兩次強攻失敗之后,除了從東南西三面率軍圍困之外,暫時也沒有別的辦法。
正好之前朱燮元曾經傳令,讓兩人對于畢節城可以圍而不打,打而不下,借以牽制或者調動安邦彥的軍隊來援,為遵義和貴陽方向的官軍西進創造機會。
兩人考慮到了這一點,也就沒有再對安阿倫和土帥阿在畢節城中的最后據點進行強攻。
而是輪番率軍攻略四周,先后拿下了畢節以南的軍事要地七星關、老鴰關,除了搜刮到大批的糧食和馬騾牛羊之外,還留下了一批彝苗青壯活口,驅使他們砍伐竹木,制作攻城使用的投石車。
半個多月后,頓兵畢節虎踞山城下面的侯良柱、林兆鼎接到了朱燮元的最新命令,從中得知東線官軍已經在紅土川建功,而遵義方向的官軍秦良玉部,更是陣斬奢崇明。
兩人在分外眼紅的同時,也是立刻按照朱燮元的命令,再一次對虎踞山城發動了進攻。
先是利用三面環山布置的投石車,沖著虎踞山城一個勁兒地拋射石,然后驅使抓捕來的一千多彝苗青壯手持藤牌竹槍進攻山城,官軍隨后跟進。
然而六月十六日的這一次猛攻,依然以失敗而告終,除了那一千多人的疫苗青壯消耗殆盡之外,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成功。
好不容易拋射上山的石,砸死了多少安阿倫的手下還不清楚,但是很快就成為了山城中的彝兵攻擊攻城官軍的武器。
如果不是山坡上密集的竹林,還不知道有多少官軍被從上而下快速滾落的石頭擊斃。
不過,官軍一次又一次不惜傷亡的猛攻,也讓主帥安阿倫的心里緊張萬分,雖然駐守畢節已久的土帥阿堅信虎踞山城堅若磐石,官軍根攻不下來,但是安阿倫卻不敢相信。
虎踞山城由巨石夯土修造,當然堅固異常,可是山城方圓不過數里,而如今居于其中的人口卻達兩三萬人,除了一萬五千多人的青壯彝兵之外,還有躲入城中的萬余老弱婦孺。
這些人多是駐守畢節的彝苗土兵的家屬親眷,躲到山城中后,固然能夠幫助守城,但是他們也在大量而快速地消耗著山城中有限的存糧。
侯良柱和林兆鼎率領的川兵滇兵已經圍城二十余日,雖然猛攻數次都以失敗收場,但是兩人始終沒有退兵,反而大造攻城器械,一副不破山城誓不罷休的架勢。
這一切都讓安阿倫焦慮又恐慌,他可不想死在這里。
如今大梁王奢崇明死了,安邦彥很快就會成為羅甸大王。
而除了安阿倫以外,安邦彥的其他幾個弟弟都戰死了,安邦彥人又還沒有兒子,若是安邦彥成了羅甸大王,將來又一直沒有兒子,那么自己安邦彥現在唯一的親弟弟就很有機會繼承安邦彥的大業。
若是死在了這里,豈不是什么都沒有了?!
安阿倫曾屢次派人沿著后山上的險峻道,繞道大屯場,回慕俄格山城求援求糧。
但是安邦彥一直忙著處置慕俄格內部事務,忙著籌備禪讓大典,以及忙著應對來自遵義方向和水西城方向步步緊逼的官軍主力,根沒有太多的精力花在畢節方面。
除了一再嚴詞命令他們務必堅守山城之外,一沒有援兵派來,二也沒有糧食送來。
就這樣,安阿倫每日里都是處在焦躁不安的狀態之中,每天晚上睡夢中夢見傳中奢崇明的死狀,他就會悚然驚醒過來。
六月十八日上午,西溪河一帶蠻煙雨一片蒼茫的時候,畢節虎踞山城之上也籠罩著一層乳白色的濃霧。
已經在畢節虎踞山城下面駐兵二十多日了的侯良柱與林兆鼎,再一次趁著大霧彌漫的機會,對虎踞山城發起了進攻。
這一次主動請纓擔任攻城前鋒的將領,是云南總兵林兆鼎麾下的悍將阿迷州土司守備普名聲。
四十余歲的普名聲也是彝人,只是滇南紅河的彝人與貴州水西的彝人雖然系出同源,但是相互之間卻互不聯系,沒有什么同族之情。
阿迷州土司普名聲的守備之職,就是通過朝廷大軍數次征討奢崇明和安邦彥而得來的,其間殺了多少川東和黔西彝人,自然不用細。
六月十八日辰時,虎踞山城上下,一片大霧茫茫,十幾步外即影影綽綽看不真切。
林兆鼎派出了麾下土守備普名聲,而侯良柱也派出了麾下悍將楊明楷。
普名聲率領麾下一千名哈尼人彝人土兵,手持雙鉤,身背投槍,當先出發,而楊明楷則頂盔摜甲腰挎戚刀手持類似石柱土兵的鉤鐮槍,率領千余四川官軍隨后跟進
兩千多人皆靜默不語,很快消失在濃霧之中。
虎踞山城有盤旋上山的數千級石階,但是普名聲沒有選擇相對易行的石階山道,而是專撿陡峭難行陰暗潮濕的箐篁密林攀爬而上。
普名聲麾下的哈尼人和彝人土兵,之所以能在朝廷與奢崇明安邦彥的戰爭之中屢建功勛,就是因為他們善使鉤。
普名聲麾下的精銳土兵尤其善使雙鉤,一行人人人身背投槍,手持雙鉤,猶如猿猴一般,攀爬穿行在平常人難于行進的箐篁密林之中。
侯良柱與林兆鼎這兩位征戰沙場多年的老將,則站在虎踞山下的官軍營前側耳細聽。
約莫半個多時辰過后,兩人相視一眼,都是點頭,知道這一次或許有戲。
因為算算時間,普名聲所部應該已經靠近了城墻,而他們到現在還沒被守城的敵軍發現。
兩人這邊緊張的心情,剛剛有所緩解,突然就聽見云霧彌漫的虎踞山上傳來一陣喊殺之聲。
彝人的呼喊聲他們聽不太懂,但是他們知道先頭的隊伍一定是與守城的彝兵交上了手。
于是,侯良柱與林兆鼎立刻大聲傳令各自嚴陣以待的麾下,沿著盤旋而上的石階山道,對著虎踞山城發起總攻。
這一仗,一直打了幾個時辰,一直打到天色昏沉。r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