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科廊以制大的權力和太監們的權力一樣,都是皇帝給的。rg
與此同時,也都是一把雙刃劍。
朱元璋當初制定這樣的制度,目的是為了反制宰相或者朝中權臣的權力。
后來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撤銷了左右丞相的設置,讓六部直接向自己奏事,直接聽命于自己,但在同時,他卻沒有撤銷六科廊。
他的初心是好的,擔心將來自己的子孫后代之中,一旦出現了暗弱之主,那么朝堂之上有了六科廊言官的制約,皇帝就不至于被六部尚書或者朝中顯貴大臣所欺瞞或者架空。
因為六科分別對應朝廷的六部。
六部所有公文或者草擬的旨意,都要經過六科的審核,審核不能通過者,六科可以封駁,使之無法生效。
朱元璋的初心當然是好的,但是六科廊這種位卑而權大的設置,到了明末卻成為了黨爭的工具。
六科廊言官們不問是非只看門戶的彈劾與封駁,讓朝堂政務陷入一次又一次停滯和混亂。
不僅降低了朝廷決策的效率,而且搞亂了是非尊卑。
對于崇禎皇帝主動限制六科廊的權力,還以君權天授的忠君大義拿走了六科廊的封駁之權,內閣諸臣和六部堂官們則是樂見其成。
除了六科廊的言官們以祖宗法度為由上書力爭之外,沒有有分量的大臣站出來話。
因為對于朝中有分量的大臣們來,六科廊言官的權力過大,對他們任何一個人來,都是一個制約或者威脅。
尤其是內閣輔臣和六部尚書,人人都覺得身上頓時少了一道枷鎖。
而對于如今的崇禎皇帝而言,他是不得已而為此。
因為,這一把利劍既然不能在短時間內完控制在自己的手中,那么就只好將它放到劍鞘里了。
正因為這樣,這一次縱然是朝議紛紛,但是崇禎皇帝還是快刀斬亂麻地,很快就通過了對平定奢安之亂有功之人的封賞詔書,只對其中一些不是完符合自己心意的問題,略微做出了一些調整。
對御史言官們關注的朱燮元馭將不嚴,甚至公然放縱麾下各部燒殺搶掠的問題,只以一句話發給六科廊和都察院的一句上諭答之。
崇禎皇帝在指明了傳給都察院和六科廊官員的上諭中道:“朝廷平定西南,事體亦大,然朝官身臨前線任事而專責者,不過朱燮元以下數人耳!朕未見此時上書爭議功賞之人曾出一分力!以無功而評有功,已屬末顛倒,而以無功妒有功,更是其心可誅!”
皇帝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而朝中重臣沒有什么人站出來反對,也讓一些人首鼠兩端。
因此,收到了這個上諭之后,都察院和六科廊的御史言官們,頓時消停了不少,原還想接著上書刷存在的,也都偃旗息鼓了。
崇禎二年八月十二日,就在西南平定的消息傳開十天之后,大明朝廷封賞西南有功將士的詔書,正式昭告天下。
而曾經參與過平定西南奢安之亂戰事的講武堂總監傅宗龍,則被崇禎皇帝親自點名,成為了這一次朝廷傳旨封賞西南將帥的欽使,帶著大隊的錦衣衛人員和一封封封爵升官的圣旨,以及被皇帝親自點名前往西南任職的一批官員,離京南下,一路輾轉前往西南去了。
根據皇帝最后的旨意,朱燮元在功封靖南侯的同時,交卸了南京兵部尚書的兼職,同時也失去了兼領四川、湖廣、廣西軍務的權力,從此專任云貴總督,而且不再駐留貴陽兼任貴州巡撫,而是要在旨到之日,帶著自己的督標羅乾象所部,將云貴總督的行轅從貴陽移駐到昆明去。
也就是,得封靖南侯的朱燮元將專任云貴總督兼云南巡撫。
至于原云南巡撫年近七十的閔洪學,則以撫滇七年、久而無功為由,被如今這位崇禎皇帝直接免去巡撫之職,旨到之日即令致仕回鄉。
朱燮元離任貴州之后,由現任貴州布政使邵捷春升任貴州巡撫。
邵捷春是朱燮元的得力助手,這一次雖然沒有立下軍功,但也被李國鐠等幾位重臣,列入了轉運有功文臣的名單之中,因此得以就地接替朱燮元兼任的貴州巡撫之位。
而接替邵捷春擔任布政使的人選,則是在水東宋氏十二馬頭轄區進行改土歸流有功的貴州參政鄭朝棟。
至于貴州都勻知府,雇傭民夫跟著轉運押送機械糧秣輜重的陳熙韶也時來運轉,沾上了平定奢安之亂的功勞,成功升任貴州參政。
而其空出來的貴州都勻知府的位置,則由上書反對朝廷封賞圣旨的戶科左都給事中魏呈潤接任。
這一次,一并跟著傅宗龍一行人南下而去。
除了朱燮元的職務,崇禎皇帝做出了調整以外,還有其他一些封賞被做了改動。
川東永寧衛是侯良柱這個新出爐的定彝伯的老家,這一次也被崇禎皇帝直接改名定彝衛。
而侯良柱的兒子侯天錫在被改封為定彝衛世襲指揮同知的同時,也被皇帝欽點入京,擔任任御前侍從武官。
朱燮元的嫡長子、庶次子被封賞任用的同時,其嫡三子朱兆憲被欽命到云貴總督行轅隨軍聽用,同時,賜其嫡四子朱兆宣為錦衣衛北鎮撫司千戶。
而貴州總兵官許成名的長子許盡忠,同樣被授予錦衣衛北鎮撫司千戶,令其旨到之日赴京上任。
與此同時,最令李國鐠、徐光啟、張惟賢以及朝中重臣們感到意外卻又樂見其成的是,崇禎皇帝將這一次從征水西有功的西南土司,除了一貫忠順有加的石柱土司、保靖土司之外,其他土司首領得到的封地,都不在水西。
平定水西之亂的作戰之中,除了石柱土司和保靖土司之外,立功最大的莫過于羅乾象麾下的穿青苗土兵。
這一次,羅乾象及其麾下僅剩兩千五百余人的穿青苗兵,被崇禎皇帝處心積慮地封到了孟養府,而且滿足了羅乾象由來已久的心愿,那就是為自己麾下失去了家園的穿青苗人,尋找一塊可以世世代代居住的領地。
崇禎皇帝在給云貴總督朱燮元的圣旨之中,讓他在大明廢棄了的蒙養府舊地之上,重新設立孟養衛,將原孟養府舊地賜予羅乾象及其麾下穿青苗土兵,并以羅乾象為孟養衛指揮使,許其子孫世襲罔替。
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在圣旨之中提起的這個孟養府,正是后世緬甸的密支那一帶。
明初洪武年間,大明軍威之盛一時罕逢敵手,收復云南之后,在密支那一帶設立了孟養府,收歸云南管轄。
永樂年間,當地土人叛服不定,大明朝廷在此設立軍民宣慰使司,開始任用當地土官。
萬歷年間,朝廷先后有朝鮮之役、播州之役,孟養地的土官趁機發動叛亂,朝廷無力鎮壓,于是孟養地區隨即失去了管控,不復為朝廷大明所有。
結果,數百年之后,原屬中華版圖的孟養,這一片肥沃土地,落入緬甸之手,成為了緬甸的密支那。
如今這位崇禎皇帝雖然暫時還騰不出手來向西向南拓展版圖,但卻不會眼睜睜地看著這塊伊洛瓦底江畔的肥沃而富含各種礦藏的土地,被緬甸的東吁王朝所滲透和蠶食。
而將羅乾象所部穿青苗兵封到這里,既解決了對羅乾象及其麾下穿青苗部落的封賞安置問題,又可以先行在這個地方埋下一顆釘子,以便將來徹底解決西南問題。。
a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