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日月當空照中華 正文 第六四三章 烽煙四起

作者/哼哈大王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大同城下這樣的情況,身在三四里外的黃臺吉自然看不見。X

    因此,此時的黃臺吉仍是一味地傳令強攻強攻!

    對于蒙古人的生命,黃臺吉比一般女真人看得重一點,但也不過是想要拉攏這些蒙古人罷了。

    至于遇上這樣的攻堅作戰,死掉多少蒙古人對他來,都是可以接受的。

    即便是莽古爾泰的正藍旗軍隊,黃臺吉也十分樂見他的旗下軍隊為了攻城了受損。

    黃臺吉的這點心思,他的心腹大臣和謀士們無人不知。

    就這樣,黃臺吉大營之中的鼓聲不停,大同城外的強攻,就一波接著一波地發起,死在大同城下的蒙古人甚至正藍旗的旗丁也就來多。

    直到日色將慕,奧巴汗和其他幾位指揮攻城的漠南蒙古部落首領紛紛前來莽古爾泰馬前求告,而莽古爾泰也不能讓麾下的正藍旗再承受更大的損失,這場攻城戰才告一段落。

    奧巴汗和其他幾個蒙古部落首領,找完了莽古爾泰之后,接著去找黃臺吉,一番哭訴求告之下,終于讓黃臺吉認識到自己在大同城下可能真的是犯了一個大錯。

    最終在夕陽落下了城頭的時候,終于弄明白了城下情況的黃臺吉,果斷傳令收兵。

    而此時,正藍旗和歸附的蒙古部落兵馬,已經在大同城外護城河的兩邊丟下了超過三千具的尸體,傷者更是兩倍于此。

    其中雖然以歸附蒙古部落的人馬居多,但是莽古爾泰的正藍旗卻也損失不,比之奪取大同右衛(后世右玉)和左衛(后世左云)的損失也是不遑多讓,心中自是氣惱不已。

    接下來,知道大同堅城的確不可強攻硬取的黃臺吉,又回到了原來的打算上面。

    但是,他在大同城外整整又等待了兩天,可是大同遠近周邊的明朝守軍,特別是預料之中應該會來增援的宣府鎮明軍,卻仍然按兵不動。

    到最后,竟然沒有一兵一卒前來救援大同。

    這個情況令黃臺吉以下,包括揚古利、范文程這種自以為對明朝軍政內情了如指掌的人,也都有點理解不了,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揚古利向黃臺吉進言,要不要再等上一等,或許是明國朝廷的反應實在是太慢,目前還沒有商量出對策或者,不定是因為宣府鎮的明軍還在等待他們朝廷的命令呢。

    事實上,這卻是愿望了宣府鎮和居庸關的鎮守官軍將領們。

    倒不是他們不敢來援救大同,也不是他們不愿意來救援大同,而是皇帝在密旨里不允許他們出兵前往大同,而是要他們守好自己的城池。

    從建虜兵進漠南的消息傳入京師,然后皇帝下令駐守居庸關一帶的五軍營、三千營備戰以來,五軍營的總兵江應詔、副總兵黑云龍,還有距離居庸關不遠的三千營總兵王廷臣、副總兵劉興治等人,都通過京營監軍御史和各營坐營文官的渠道,向皇帝請戰出塞,但都被崇禎皇帝拒絕了。

    包括大同被圍的消息傳來之后,相距不遠的宣府鎮內,不管是巡撫李養沖,還是總兵侯世祿,又或者是監軍御史倪元璐,都贊成出兵救援。

    但是,就在他們出兵之前,崇禎皇帝著人送來的密旨,令他們停止了救援大同這個危險的行動,轉了力以赴做起了堅守宣府的謀劃。

    在崇禎皇帝的盤算之中,大同也好,宣府也好,大明朝經營了二百多年的邊防重鎮,又豈是建虜和蒙古人這樣不善攻堅的軍隊能夠驟然攻下的?

    如果大同巡撫、總兵官或者監軍御史不是崇禎皇帝熟悉的人選,那么他肯定會擔心這些人在外無援兵的情況下會不會投降的問題,因此就會想方設法給這些人以希望。

    但是如今的情況卻不是這樣。

    因為不管是范復粹,還是祖大壽,又或者是吳,包括大同的知府馬士英,這幾個人都是不可能輕易投降建虜的。

    祖大壽這樣的且不了。

    就是馬士英這個在南明史上以奸臣著稱的人物,最后在弘光朝廷土崩瓦解,大明王朝大勢已去的情況下,也沒有投降滿清,而是募兵抗清直至兵敗被俘不屈而死。

    所以,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對鎮守大同的這幾個人十分放心,根不擔心他們會開城投降。

    既然如此,也就沒有必要冒著被建虜和蒙古人圍點打援的危險,而且浪費兵力,去救援一座根不需要救援的城池了。

    不過,崇禎皇帝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在黃臺吉這邊的頭頭腦腦們看來卻顯得有些不同尋常了。

    就在揚古利勸黃臺吉要不要再等等看的同一天,一向心思縝密的范文程,也來求見黃臺吉了,而且力勸黃臺吉不能再在大同城下等著圍點打援浪費時間了。

    范文程對黃臺吉:“陛下親率大軍頓兵于大同城下時日久,于我八旗大軍不利!

    “南朝君臣不來救援大同,或許是畏懼我兵鋒銳利,或許是待我糧盡自退,或許是其他原因。

    “然而不管其究竟為何,我大軍遠離遼東腹地,數千里奔襲至此,卻絕不能久留于敵軍堅城之下!

    “若其君臣之中有醒悟者,其對大同孤城不予理會,卻另遣一軍攻我建州腹地,陛下率大軍頓兵此堅城之下,攻不可攻,取難以取,旬日之后,大雪降下,思之豈不危矣!?”

    黃臺吉聽了這話,臉色一變,沉思片刻,道:“若果如此,范檢討有何高見?”

    范文程沖著黃臺吉打千行禮,下跪道:“陛下!奴才心中實有上中下三策獻給陛下!

    “其上策,陛下親率大軍舍棄大同宣府一切城池,輕裝速進,長驅直入,直奔居庸,力以赴,破此關城,如此陛下大業可期!

    “其中策,陛下分遣一支強軍急趨居庸,有機可乘則攻之,無機可乘則圍之,以調動明國京畿大軍為宗旨,令其無暇分心他顧也。

    “然后陛下分兵大掠大同宣府之地,取其金銀糧秣人口牲畜等財富為己用,大同或宣府守軍若出,即可野戰而殲之!然后徐圖居庸!”

    完了這些話,范文程抬眼看了看黃臺吉,見對方深思不語,接著道:

    “至于下策,大同與宣府鎮之兵,既不出城來攻我,爾輩即不為我害也,我大軍可大掠兩地之人口財富然后盡快北歸。如此,陛下此行亦算完勝!”

    范文程出三策來,他人當然是傾向于他自以為的上策的,包括黃臺吉聽了這三策,也是傾向于上策的。

    只是同時在場的達爾漢卻道:“大汗何不取中策?!上策委棄一眾城池而不取,若我大軍直進而未破居庸,后路豈不危險?

    “至于下策,實不得已而為之。以我大軍今日局面之有利,尚未到如此之境地也!”

    與此同時,在場的揚古利也道:“取中策可也!我大軍頓兵大同堅城之下,戰而未果,且損傷頗重,漠南各部士氣低迷,三貝勒旗下也頗有怨言。不如縱兵大掠宣府等地,一者可以重振各部士氣,二者可以激怒守軍,誘之出城野戰!”

    揚古利這最后一段話成功打動了黃臺吉,讓他來已經堅定了選擇上策的心再一次搖擺到了中策上。

    黃臺吉最后的命令傳出之后,一直跟著急行軍的正黃旗主力,以及在大同城下吃了虧的正藍旗和漠南蒙古各部一片歡呼萬歲之聲,士氣隨之大漲。

    十一月初六日一早,黃臺吉留下鑲紅旗一個甲喇的人馬,守在大同城外,另遣揚古利、達爾岱、圖賴三人率領兩個甲喇三千騎,往東奔居庸關而去,其余各部則分兵四處大掠大同以東和宣府各地。

    一時之間,大同以東和宣府各地遍地烽火,處處告急!

    大同鎮東南的渾源、蔚州,先后被率軍東來的莽古爾泰所部正藍旗大軍和腦溫科爾沁奧巴汗的蒙古軍所破。

    莽古爾泰和奧巴汗大軍所過之地皆屠城,男子無老幼皆斬殺,僅有青年女子被留下性命,一部分被分給女真或者蒙古兵里的單身漢,一部分干脆充作營妓,其中悲慘,無法一一描述。

    曾經繁華一時的山間平原樂途,數日之內,一變而為人間地獄。

    莽古爾泰大軍未至紫荊關,而來自渾源、蔚州、靈丘一帶的難民,已然一批又一批地涌向了紫荊關、倒馬關。

    紫荊關、倒馬關守軍立刻為之風聲鶴唳、警訊頻傳!

    同樣的凄慘情形,也發生在宣府鎮所屬的各地。

    就在崇禎皇帝的御駕抵達居庸關的第二天,來自保安州的難民,已然涌入了居庸關前那道大體呈南北走向的簸箕形關溝谷地之中。

    如同兩條有力的臂膀從居庸關往北伸向左右兩側的石峽嶺和八達嶺長城之上,一時間烽煙四起!r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名县| 巴塘县| 固阳县| 景洪市| 南和县| 北票市| 抚宁县| 梓潼县| 大埔县| 方山县| 洞口县| 如皋市| 喀什市| 临武县| 张家川| 鹤山市| 安国市| 吉安市| 天津市| 常宁市| 宁蒗| 涿州市| 大港区| 龙胜| 郓城县| 特克斯县| 依安县| 安龙县| 聂拉木县| 福清市| 丰城市| 普兰店市| 徐汇区| 汤阴县| 肥东县| 新绛县| 申扎县| 布尔津县| 康定县| 阳谷县| 乌兰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