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內中極殿中,崇禎皇帝接見朝鮮使臣的過程,雖然頗多曲折,但是其實并沒有耗時多久。 X
崇禎皇帝借著朝賀接見的時機,臨時起意地定下了留置朝鮮國綾原大君李的事情之后,接著三言兩語地就打發走了兩人。
綾原大君李和副使尹暄兩人,在率先進入中極殿覲見大明皇帝的時候,還頗有點意氣風發的樣子,等到接見完畢,他們出來的時候,綾原大君李面色灰敗,而副使尹暄則憂心忡忡。
這兩個人在跪辭告退的時候,最終鼓起勇氣,拒絕了崇禎皇帝派遣東江鎮人馬進入朝鮮南部,幫助朝鮮國君臣鎮壓慶尚南道和羅北道民亂的那番“美意”。
這種事情,起來是大明皇帝的一番美意。
可是如今這個大明皇帝的這種“美意”,他們是無論如何也不敢接受的。
不過,尹暄他們這次出使前來,也不是然沒有收獲。
至少從今往后,朝鮮國只要國力能夠支撐得了,想擁有多少常備的軍隊都可以了。
而這一點,在以前都是不被允許的事情。
一直以來,包括以前朝鮮國擁有大八道之地的時候,它作為大明的一個屬國,也只能擁有前后左右中五衛兵馬,按照大明朝限定的員額,每衛最多五千六百人。
這樣算下來,朝鮮國總計五衛人馬的常備軍,其滿編滿員最多也就是兩萬八千人。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萬歷年間,日軍隊進犯朝鮮的時候,朝鮮毫無招架的能力。
因為當時進犯朝鮮的日軍隊,總數多達十五萬八千多人,整整是朝鮮的五倍之多。
萬歷壬辰倭亂平定期間,大明朝廷對朝鮮的兵力數量,雖然適當放寬了限制,但是朝鮮經此數年戰亂,就不咋地的國力更加衰敗,即便是大明朝廷不再嚴格限制它的軍隊數量,它身也沒有多少能力招募訓練更多軍隊。
因此,除了直屬朝鮮國主的所謂朝鮮御營一萬多常備軍之外,連從前五衛人馬的常備軍都訓練不起了。
此次,朝鮮國主李眼看著大明朝在崇禎皇帝的治理之下振作起來,并且有了日益強大的跡象,特別是被迫割讓了北方兩道之地以后,朝鮮國主李痛定思痛之下,也決心要振作一番,準備購買火槍火炮,建設一支強軍。
沒想到這個想法,一提出來,就被現在這位崇禎皇帝直接打了臉。
如今的李氏朝鮮,雖然不值得大明朝去提防它什么,但是崇禎皇帝卻決不會給他什么新式的火槍火炮。
對于李想要振作自強的這點心思,崇禎皇帝當然也要立刻給予警告。
而警告的方式,就是留置綾原大君李。
綾原大君李不是朝鮮國王之位的第一繼承人,但是眼下卻是第二順位繼承人。
如果大明朝廷愿意的話,綾原大君李也可以直接成為第一繼承人。
在崇禎皇帝的手中,這個做法,將來要成為大明朝的一項制度。
所有屬國和歸附藩部的繼承人,或者擁有繼承權的近支宗室子弟,都要到大明朝的京師,居住上一段時間,或者入讀國子監,或者入讀講武堂。
其目的就是防患于未然,免得這些屬國或者歸附的藩部三心兩意、朝秦暮楚,甚至是時附而時叛。
當然,若是一個屬國或者歸附的藩部鐵了心要叛變,那么它可能根不在乎你殺不殺它的人質,可能根不在乎人質的性命。
這樣的情況確實存在。
然而,不管背叛的屬國或者藩部在不在乎人質的性命,至少當他們背叛的時候,大明朝自己這一邊,手里有了一個反制的東西。
即便反制不了什么,大明朝廷這邊也可以殺了人質出口惡氣,或者利用人質做些工作,比如為叛離的屬國或者藩部另立一個親明的新主。
且綾原大君李和尹暄兩人,面色各異地出了中極殿,被理藩院副使姜曰廣交給了殿外值守的理藩院官員安置之后,姜曰廣帶著安南莫氏的使者莫敬完、莫玉輦進殿覲見。
莫敬完面黃肌瘦,個頭矮,穿著一件不太合身的錦襖,看起來只是一個弱冠少年。
而莫玉輦面色紅黑,身體粗壯,正值盛年。
兩人進到殿中,當即跪倒在地上,膝行上前一段距離,隔著十幾步開外即叩首大哭著道:
“臣安南莫氏國王嫡脈子孫莫敬完、莫玉輦,叩見大明皇帝陛下!大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
兩人一老一少,一邊叩頭一邊帶著哭腔出了這么一番話。
兩人的這個表現,讓殿中人都是瞬間色變,大過年的,皇帝面前,誰也不愿意看見這么一副悲悲戚戚哭哭啼啼的場面。
包括崇禎皇帝人心情也十分不爽,臉色跟著就冷了下來。
這個時候,皇帝身前伺候著的總管太監王承恩立刻上前喝道:“萬歲爺座前,哪里來的這么不懂規矩的野人?!”
引領兩人進殿的姜曰廣見皇帝面色不善,恭順侯吳惟英也是一副又急又氣的神情看著自己,于是連忙上前沖二人喝道:
“莫敬完!莫玉輦!你二人有話話,無話快快隨我退下!”
這二人千里迢迢跟著沈廷揚從濠鏡澳輾轉反側來到大明京師,終于見到了大明朝的皇帝陛下,又豈能什么話都不就退下?
兩人有如此表現,純粹是因為太過激動而已。
莫敬完當即叩首道:“大明皇帝陛下萬萬歲!臣莫敬完,大明安南都統使莫登庸之后,現任安南都統使莫敬寬之子!
“臣奉父命北上京師朝見,愿以安南都統使司五十三府四十九州一百七十六縣土地戶口,獻于陛下尊前,只求陛下在安南辟一地,以存莫氏之祀!”
這個自稱莫敬完的年輕人,一張口才出來兩句話,就讓中極殿中一片嘩然。
莫敬完、莫玉輦及其屬下,跟著沈廷揚從濠鏡澳乘船一路輾轉北上,兩人的心思,沈廷揚多少知道一些。
不過是因為朝廷為了賞賜參與平定奢安之亂的功勞,將安南北部靠近廣西的高平附近土地封給了廣西韋氏和莫氏土司造成的一個結果。
因為隨著這兩支狼兵的南下,偏安在安南北部高平一帶已有數十年之久的安南北朝莫氏朝廷,陷入了兩難之中,不僅無力對抗這兩支廣西狼兵,而且再也無力對抗安南黎氏王朝的不斷北上進攻。
在這種情況下,偏安北方高平一帶的莫氏朝廷,除了向大明皇帝求助之外,已經沒有了其他的出路。
沈廷揚算得上明末比較有大局觀的一個文臣了,在濠鏡澳遇到前來求見的莫敬完、莫玉輦兩人之后,稍加思索,即知道其中必有可以利用之處,于是捎帶上了兩人北來。
到了京師之后,沈廷揚自然也在與理藩院交接的時候,將自己知道的和想到的東西,一五一十地給了姜曰廣。
也因此,崇禎皇帝從姜曰廣那里也多少了解了一些這個莫氏朝廷的來歷,以及這一次北上朝賀覲見的意圖。
不過,即便如此,崇禎皇帝與姜曰廣也沒有想到,這個莫氏朝廷的使者居然會出這樣一番話來。
當然,若是他們知道這個莫氏朝廷如今的現狀和歷史上的下場,那么他們也就能夠理解了。
安南在唐代以前,一直都在中國的版圖之內,唐末之后五代十國的時候,中原王朝一片大亂,安南就是趁著這個時候**了出去。
這之后,元代時期曾經被收回,元末之亂再次失去。
再然后,就是明朝建立,其時統治安南的陳氏上表稱臣請求歸附,太祖朱元璋就封了陳氏為安南國王。
到了永樂年間,安南國王陳氏被權臣黎氏所篡,黎氏請求冊封,大明朝廷不同意,永樂皇帝更是十分生氣,于是派人赴安南尋找陳氏王族的后人。
結果真找到一個,此人名叫陳天平。
因此,永樂皇帝就派人去了安南傳旨,告訴黎氏大明朝廷要冊封陳氏后人陳天平為安南國王。
篡權的黎氏表面上接受了永樂皇帝的旨意,表示愿意迎接陳天平回安南繼任國王。
于是,永樂皇帝派了一隊人馬護送陳天平回安南就任國王。
事情來很順利,但是沒想到篡權的黎氏家族不是省油的燈,他們連永樂皇帝都敢耍。
等到永樂皇帝派人剛把陳天平送進安南境內,他們就遭受黎氏麾下的兵馬伏擊,陳天平當場被殺。
隨后,整個安南境內的陳氏王族被殺得干干凈凈一個不剩。
永樂皇帝得報憤怒異常,當即派了大軍征討安南,當時是永樂四年七月。
經過了一番戰爭,永樂五年六月,大明軍隊消滅黎氏朝廷,征服了安南。
但是到了這個時候,當初得到過太祖朱元璋冊封的安南陳氏王族子孫也被篡權的黎氏殺了干干凈凈,明軍在安南遍尋陳氏子孫而不得,遂改安南為交趾,設立了交趾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按察使司,將安南國化為了大明朝的郡縣。r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