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義聽了這話,不敢反對,但是答應(yīng)了吧,自己又沒有這個權(quán)限。
他只是如今權(quán)署琉球國事的中山國王尚奉的次子,他的大哥尚質(zhì)照例將在大明冊封尚奉為琉球國王之后成為琉球法定的世子。
他這個二王子處在一個不尷不尬的位置上,真的是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大明皇帝的問話才好。
尚義還在思索著如何作答。
那邊跟隨他前來的尚氏家臣蔡通已經(jīng)了話。
蔡通道:“陛下此番美意,于琉球國亦為有利。以臣之見,吾國主自無不答應(yīng)的道理。只是在琉球國內(nèi)常駐水師船隊一事,吾等臨行之前,吾主并無其他授權(quán)。臣等人此番前來大明京師覲見陛下,乃為叩請大皇帝陛下冊封吾主。臣等人若擅自應(yīng)諾,是不忠于吾主也。請陛下明鑒!”
這番話得也算是滴水不漏了,但是卻難不倒如今這位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當即道:“既然如此,朕亦不急!爾等琉球使節(jié)且先回國請示,待爾等請示汝國主許可,再來大明京師覲見不遲!”
崇禎皇帝完了這話,拿起茶碗喝了一口茶水,然后對著姜曰廣等理藩院官員道:“外面可還有使者等候?”
姜曰廣連忙躬身答道:“啟稟陛下!尚有蒙古數(shù)部使節(jié),以及荷蘭紅毛夷、普利多加國使者等候!”
聽了這話,崇禎皇帝再轉(zhuǎn)頭去看尚義和蔡通,只見兩人面紅耳赤,瑟瑟發(fā)抖,跪在地上不住叩頭。
蔡通的祖上乃是大明朝南直隸人氏,雖然遷居琉球百余年,但在聚族而居之下,對故國風(fēng)俗仍然十分熟稔,見大明皇帝這番模樣,知道此時不答應(yīng),這一次怕是要空跑一趟了。
想到這里,蔡通連忙去看尚義,而尚義也正看過來,于是蔡通趁著崇禎皇帝喝茶的當口,朝尚義用力點了下頭。
就下來,就見尚義一邊磕頭一邊道:“大皇帝陛下恕罪!琉球島國素來都是大明的藩屬,尚氏亦為陛下的家臣。
“大明若欲常駐水師保護琉球不被倭奴侵擾,保護琉球與大明之間航路通暢,以臣之意,吾父吾兄自無不應(yīng)諾之可能!
“只是——,只是不知大明水師去琉球欲駐何處?兵船幾條?糧餉所需幾何?”
尚義這么一,崇禎皇帝才知道他們多慮了,因此笑著道:“爾等且放寬心!朕知爾琉球群島雖然國土不大,但卻也并非只有一個首里城。
“我大明水師到琉球,不駐首里,爾國君臣可自選一良港為我水師駐錨之地,交與大明水師及常駐使臣。具體選擇哪里,蓋由爾國主與大明使臣共議。
“至于兵船幾條,費用幾何,這個問題皆由閩浙總督府與琉球國一起商定,總歸不會讓琉球國負擔(dān)不起,也不會由琉球國負擔(dān),如此可好?”
琉球島上只有一個像點樣的城池,叫做首里。
兩百多年之后,該地被日占領(lǐng),隨即改名沖繩。
如今這個首里城,正是琉球國的都城。
琉球國的地理位置很好,是東南亞通過日的必由之路,所以商貿(mào)一直都很興盛。
也正因為琉球國處在東南亞通往日的商路上,所以十六世紀以來,特別是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以及荷蘭人發(fā)現(xiàn)了琉球之后,就始終想要占據(jù)。
若不是因為大明的保護,琉球早就成了西方國家的殖民地了。
可是,即便如今它還沒有成為殖民地,但卻也一直遭受著這些國家的騷擾。
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蘭人,甚至包括這個時代的日人,都一再提出要求,要在琉球國的都城首里城內(nèi)開設(shè)商館,派駐使節(jié)。
琉球國的上任國王尚寧也是個人物,一直把大明朝作為自己的擋箭牌,才算堪堪擋住了那些西方國家的要求。
而他之所以能夠擋住這些西方國家,沒有淪為西方的殖民地,完是因為大明軍隊在萬歷末年和天啟初年的歷次對外戰(zhàn)爭中,都取得了勝利。
其中就包括先后與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荷蘭人發(fā)生的戰(zhàn)爭。
這些歷史上不曾被大書特書過的戰(zhàn)爭,不僅保護了大明朝的東南沿海,也順帶著保護了當時大明朝的一些屬國,其中就包括琉球這個彈丸之地。
然而琉球國王雖然拿著大明這塊擋箭牌擋住了西方列強,卻沒有能夠擋住近在咫尺的日。
日的鹿兒島藩,也就是所謂的薩摩藩島津氏,從萬歷三十七年開始,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派兵侵擾琉球,想要把琉球納入自己的統(tǒng)治之下。
好在當時剛剛被大明朝的軍隊朝鮮半島上痛打過一番的日人,害怕大明軍隊介入,所以并不敢大張旗鼓的入侵琉球。
不過,他們采取的是不斷蠶食的辦法。
到了崇禎三年的這個時候,薩摩藩的股軍隊,已經(jīng)進入了琉球群島的幾個北部島嶼之上,并且也已經(jīng)強迫現(xiàn)任的琉球國王(尚未得到大明的冊封)尚奉同意,在琉球國的都城首里城內(nèi)開設(shè)了“倭館”,壟斷了琉球?qū)θ盏霓D(zhuǎn)口貿(mào)易。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引入大明朝的軍隊和使館進駐琉球群島上的某一個海港,對琉球王國來,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當然,琉球王國實在是太了,尚義也好,蔡通也好,這兩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對于大明朝軍隊的入駐,當然也有深深的恐懼。
他們擔(dān)心前門剛拒狼,后門又進虎。
畢竟,大明幫助琉球趕走日人固然是好事,可是萬一大明朝在趕走了日之后,回頭又要吞并琉球,他們又改如何是好?
也正因此,兩人心中猶豫不決。
不過,崇禎皇帝的法,卻又讓他們無法再猶豫下去了。
琉球很遠,來一次不容易。
特別是順利得到大明皇帝的接見,更不容易。
好不容易來了一次,正經(jīng)的差事還沒辦好,就又打道回府去請示別的事情,這不是開玩笑呢嗎?
再了,大明是琉球的宗主國,連中山國尚氏這個王族姓氏,都是大明朝的皇帝賜給他們的,如今過來請求冊封新王,若是連給大明朝的水師找一個駐錨之地都不答應(yīng),還冊封什么琉球國王?!
其實,上一任琉球國王尚寧死了之后,其子尚豐就派遣了使臣,前來請求冊封,但是按照慣例,大明派出使者冊封琉球國王需要建造封舟,也就是一種超大號的福船。
這對天啟初的朝廷來,需要一筆相當大的開支,因此朝中很多大臣站出來反對。
特別是到了天啟初的時候,明朝東南沿海一帶,能夠建造這種封舟的船廠和船工也已經(jīng)不多了。
雖然當時海禁政策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松動,但是官辦的船廠早就停造大船很久了。
而普通的民間船廠,造的多是近海的船,到了朝廷需要的時候,反而造不出當年鄭和下西洋時的寶船了。
于是,為了免于尷尬和難堪,朝廷遲遲沒有派出使臣前往琉球。
而權(quán)署琉球國事的尚豐,隨后又多次派遣前往浙江或者福建,請求轉(zhuǎn)遞國書,盡快冊封他為琉球國王。
但卻一次又一次地被浙江和福建的官府所拒絕。
冊封琉球國王這么一個可以彰顯宗主國權(quán)威、行使宗主國主權(quán)的事情,竟然就因為這么一個看起來十分荒唐而深究起來卻又十分難堪的理由,被耽擱下來了。
建造封舟,來是為了彰顯大國天朝威儀,但卻終因耗費太大、無力建造,而自己把自己的宗主國權(quán)力給放棄了。
明末的許多事情,就是這么奇葩。
至于這一次,崇禎皇帝當然不會在意什么封舟不封舟的事情。
大明朝廷的面子,他人的面子,絕不是靠這個東西能掙來的。
即便是如今有能力建造,他也不會耗時費力又花錢去造這種華而不實的東西。
一個國家的地位和威信,也不是靠著這個東西來突顯的。
琉球國的王子尚義和使臣蔡通半推半就地被迫著同意了大明派遣水師常駐的事情之后,其他的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兩位內(nèi)閣大臣的建議之下,崇禎皇帝很快就定下了攜帶圣旨金冊朝服冠冕前往琉球冊封琉球國王的時間和常駐的人選。
前往冊封的大臣,經(jīng)徐光啟推薦,李國鐠支持,崇禎皇帝敲定了禮部侍郎何如寵這個人選。
至于副使,如同當初讓李信、張溥跟著姜曰廣到朝鮮去增加閱歷的做法一樣,崇禎皇帝則派出了詹事府少詹事黃道周和身邊的中書舍人吳偉業(yè),跟著禮部侍郎何如寵一起帶著理藩院行人司行人前往琉球。
與此同時,崇禎皇帝也敲定了浙江水師守備翁之琪,率領(lǐng)舟山水師的一支偏師,運送冊封使者前往琉球。
事畢之后,何如寵帶吳偉業(yè)返回京師,而黃道周與翁之琪就地駐扎琉球,以黃道周為大明常駐琉球國使者,直歸理藩院管理,以翁之琪為大明常駐琉球國武官,繼續(xù)歸閩浙總督府并浙江總兵官張存仁節(jié)制。。
a
</br>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