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日月當空照中華 正文 第九九八章 重磅成果

作者/哼哈大王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崇禎皇帝原本以為,類似熱氣球這種東西并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可言,不過是做大了的孔明燈罷了。

    但是實際上,能夠投入軍事用途的熱氣球,可絕只不是放大了多少倍的孔明燈那么簡單。

    如果只是單純地讓它升空就好,不考慮升空之后怎么辦,比如在空中停留的時間長短問題,也不考慮攜帶物資的重量問題,更不考慮載人升空隨風飄行的安全性能,以及方向操控等問題,那么做起來倒是要簡單得多了。

    然而,不管是工學院的祭酒李天經,還是工學院的第二把手——司業宋應星,都是這個時代極其嚴謹細致的科學家。

    像他們這種學問家,要么干脆不做這個事情,若要做,就一定要把它的方方面面都做到最好,以便從此名垂青史。

    他們擁有這樣的想法,一點也不奇怪。

    因為在明朝建立之后的兩百多年里,并不是沒有人搞過載人飛行的鉆研。

    著名的萬戶飛天的故事,就發生在明朝的初期,說的正是一個人稱萬戶的士大夫,利用火箭的推力妄圖將自己送到空中的實驗。

    這個被稱作萬戶的人,把自己捆在一特制的座椅上,椅子的周邊綁滿了巨型的火箭,然后自己手里拉著幾個大風箏,就像飛天。

    這個實驗的結果當然是很慘的。

    有的書籍記載,那些綁在椅子四周的火箭,點燃之后不久就發生了爆炸,這個萬戶根本沒有成功升空。

    有的記載則說,這個萬戶升空了,然后火箭燃盡之后,失去了動力,掉下來摔死了,因為他手里拉著的風箏沒起作用。

    關于這個事件的記載有很多,其中還有人考證說,這個萬戶只是一個以訛傳訛的官稱,而這個人的真名叫作陶成道,是浙江某地一個在火藥制作上頗有成就的老道士。

    然而,不管怎么樣,不管這個人是叫萬戶,還是叫陶成道,他的飛天實驗,都是一個悲劇性的事件。

    如今,崇禎皇帝新鮮出爐的工學院,在成立后第一件重點去干的事情,就是搞載人飛天的實驗,對李天經和宋應星來說,都是讓他們感到大吃一驚的安排。

    大明朝走到崇禎年間的時候,萬戶飛天的故事已經過去了將近二百年,即使是北方有些地區的士大夫們還沒有聽說過這個看來極端荒唐的事情,可是出身于南直隸以及附近地區的李天經、宋應星以及工學院里的幾個較早接觸了西學的人物,可是打小就聽說過的啊!

    皇帝這是要干嘛啊?這是要信道修仙呢,還是玩物喪志單純覺得好玩兒呢?!

    總之,乍一看到看到崇禎皇帝布置給工學院的這些研究任務,不管是工部尚書畢懋康,還是參與其事的禮部尚書徐光啟,全都有點兒傻眼了。

    至于工學院的首任祭酒李天經,首任司業宋應星,就更是莫名其妙,不解其意,兼且無從下手了。

    還好,不管是徐光啟、畢懋康,還是李天經、宋應星,都不是讀書讀傻了腦瓜兒的書呆子。

    等到崇禎皇帝親自寫下的手諭一道接著一道地送去工學院,送到李天經、宋應星等人手上,并讓人給他們送去了一盞大內針工織染局精心縫制的孔明燈之后,這些人才終于敲定下了方向,并且也意識到了崇禎皇帝不容置疑的決心。

    后世的人們全都知道,熱氣球升空飛行的基本原理,但是在明朝末年,即使最有見識的科學家,也在這個問題上止步不前。

    火箭升空的道理,當然難不住李天經和宋應星這樣的人物。

    可是萬戶飛天的故事卻告訴他們,火箭升空最大的問題在火藥耗盡之后怎么辦。

    若是像當年的陶成道那樣,妄想著升空之后依靠手里拉著幾個風箏來提供動力,豈不是如同兒戲?!

    而且留空時間想要更長,就必須使用更多火藥,然而其重量也就隨之變得更大,升空也會更難。

    最重要的是,只要火箭使用火藥,那么其火藥就總有耗盡之時,到了那個時候,飛得越高豈不是就摔得越重?!

    因此,從一開始他們就陷入了困境,萬戶飛天的悲劇就擺在他們眼前,他們又豈能重蹈覆轍?!

    排除了這個選擇,李天經和宋應星等人就只能選擇孔明燈這條路了。

    方向找準了之后,路再遠也不怕,因為到達目的地,不過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

    說起來,孔明燈這個東西,在中國可是歷史悠久,特別是明朝末年《三國演義》話本流行開來之后,知其然的人很多了。

    別說李天經、宋應星這些后世知名的明末科學家們了,就是當時街頭巷尾的老百姓也能說個頭頭是道。

    不過,知其然的人雖多,但真正知其所以然的人卻并不多。

    絕大多數人都是自己見過,或者自己制作過,從而知道這么做可以。

    這些都是經驗之談。

    可是你要真說弄一個超大的孔明燈,能夠把人送到天上去,把成百上千斤的東西弄到天上去,恐怕一百個人里倒有九九個半說做不到。

    包括像李天經、宋應星這樣的人,也同樣如此。

    一盞孔明燈所需要的燃料很好解決,蠟燭就好,除此之外,一盞牛油燈、羊油燈甚至是豬油等也可以發揮作用。

    但是若按照皇帝要求的那樣,制作一個能夠把幾百斤東西送上天,并能夠在空中停留超過四個時辰的孔明燈,該靠什么燃料來提供火焰呢?

    還好,崇禎皇帝把這項任務,交給了這個年代最適合鉆研這個事情的人物。

    宋應星在反復實驗了幾次孔明燈載重升空飄行之后,一個接著一個地把他原先設想中的燃料淘汰掉了,最后把目光鎖定在了猛火油上。

    風吹不滅、雨澆不滅的猛火油,正是取代孔明燈中那盞油脂燈的最好燃料。

    解決了便于攜帶并能持久燃燒的燃料問題之后,工學院制作的孔明燈個頭也開始越來越大,不僅空中飄行的時間越來越長,而且實驗升空時候的載重也開始逐漸增加。

    從崇禎三年秋到崇禎三年底,憑著經驗搞了幾個月的實驗之后,宋應星帶著工學院里自己的一幫學徒們,總算把孔明燈背后的原理給搞清楚了。

    也因此,到了崇禎三年的十二月,不需要崇禎皇帝的提醒,皇明工學院制作的熱氣球就不再是傳統的孔明燈的形狀了,而是自行縫制成了最利于其漂浮升空的水滴型,開始有了后世熱氣球的模樣。

    內里支撐熱氣球龐大球囊的骨架,也從傳統孔明燈的竹木構造,變成了更纖細但卻更堅韌的銅管。

    外面包裹骨架并用來密封的球皮,也一步步從最初用來制作孔明燈的宣紙、麻布以及更加密實的棉布,最終過渡到了使用密封性能更好的牛羊皮革。

    這么做了之后,工學院熱氣球的造價迅速抬升,不過其載重漂浮升空的能力,卻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就在崇禎四年的正月里,已經認準了方向看到了曙光的工學院祭酒李天經、司業宋應星,更是把工學院的年節休沐都取消了,帶著一堆學徒,貓在工學院的實驗場地內,緊鑼密鼓地趕制著一個球囊最大直徑長達兩丈,加裝吊籃之后整體高達三丈有余的巨型熱氣球。

    目的就是為了工學院能夠盡快拿出一個皇帝期盼已久的重磅成果。

    工學院剛剛成立的時候,崇禎皇帝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過問以下熱氣球的研究制作和實驗進展。

    那個時候,李天經也好,宋應星也好,雖然壓力山大,可是畢竟才剛開始,而且還沒有找準方向,一直都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

    皇帝過問得雖勤,但是緊迫感并不那么強烈。

    但是等到崇禎皇帝不再關心關注了,徹底不去過問了,工學院里的這些人從上到下,都開始著急了。

    皇帝花了那么多錢,投入了那么多的資源,連造武備院里槍造炮都舍不得用的黃銅管,都是成百上千斤地調撥,包括產量不多的猛火油,更是不限量地優先供應。

    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皇帝重視這個項目,一旦長時間拿不出有說服力的成果,皇帝的興趣轉移了,或者覺得根本無法實現了,那么工學院可也就完蛋了。

    崇禎四年正月十八日,全新的巨型熱氣球“萬戶”號制作完成,正月十九日定點點火升空實驗。

    崇禎四年正月二十二日,通州皇明工學院的實驗場里,宋應星讓人將一頭二百多斤的肥豬捆了四肢,放在了“萬戶號”的吊籃里,再次搞了一回定點升空實驗。

    直到連接地面的那條長達百余丈的繩索完全被拉直,“萬戶號”才不得不停止繼續飄升。

    當日“萬戶”號升空兩個多時辰之后,直到熱氣球內的猛火油慢慢耗盡,這個熱氣球才緩緩落地。

    落地之時,吊籃里捆著送上天去的那頭大肥豬,自是活得好好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恩县| 连江县| 洮南市| 宜阳县| 左贡县| 泸定县| 浙江省| 松阳县| 丹东市| 河北省| 鞍山市| 高碑店市| 长岭县| 垣曲县| 大同县| 嘉黎县| 珠海市| 巢湖市| 富蕴县| 建宁县| 桑日县| 兴文县| 响水县| 岫岩| 醴陵市| 阿克陶县| 康乐县| 涞源县| 峨眉山市| 阳曲县| 西平县| 敦化市| 兴义市| 论坛| 饶平县| 吉隆县| 博爱县| 海南省| 涟源市| 吴旗县| 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