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就道理而言,黃宗羲的這些話,你不能說它沒有道理。
畢竟賢能的君主不可能一直都有,但是賢能的大臣卻是層出不窮。
而黃宗羲話里話外的意思,也很好理解,即在他看來,當今的皇帝陛下固然是個賢能的天子,可是誰又能夠保證當今皇帝陛下百年之后,繼位的天子也能這么賢明?
一旦遇到了魯鈍愚笨的君主,怎么辦?
他的想法是,若有一個賢能的宰相,所有這一切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
因為大明朝皇位的繼承,采取的是嫡長子繼承制,一直都是立嫡立長不立賢。
可是宰相的選擇,自古以來的做法,卻都是選賢任能。
只要有了一個賢能的宰相,無論天子聰明不聰明、能干不能干,眼下的大好形勢,眼下的一切,就都能夠延續下去。
黃宗羲如今的這些想法,其實已經算是很保守了,遠沒有他后來提出來的那一套套學說那么驚世駭俗。
在原本的歷史上,這個黃宗羲雖然有個劉宗周這樣的老師,而且十數年如一日地發奮讀書,可是卻一直都是屢試不第,直到崇禎十五年的時候,才終于在一次次的失敗之后考中了舉人。
然后,好不容易得中舉人的黃宗羲,興致沖沖地前往京師參加了崇禎朝的最后一次會試,結果又是名落孫山。
再接下來,大明王朝隨著李自成進北京、崇禎帝上吊自殺而分崩離析,黃宗羲也沒有了考進士的機會,一輩子到死,都是個舉人的功名。
而他后來之所以寫下了大量的著作攻擊科舉制度、攻擊八股取士,以及寫下了大量的著作攻擊君主專制體制,提倡天下為公,歸根結底與他的人生遭遇密不可分。
他自恃才華橫溢,但卻屢試不第,自然會去懷疑科舉制度的合理性。
同樣,他自恃擁有治國安邦的才能,但在崇禎朝卻始終也沒有能夠被選中任官,從而走上仕途,他當然會去質疑大明朝的君主制度。
黃宗羲滿腹經綸卻一輩子屢試不第,人生坎坷,命運多舛,蹉跎了許多歲月,但也把他逼成了一個滿腹牢騷的偉大思想家。
面對黃宗羲這樣的人物,崇禎皇帝還能有什么樣的好辦法嗎?
原本的歷史上,崇禎皇帝剛剛繼位的時候,對東林黨骨干黃尊素的兒子黃宗羲一度是十分欣賞的。
黃宗羲之父黃尊素在天啟年間的時候,因為閹黨中人陷害,被逮入刑部大獄之中,就在獄中關押期間,被各種酷刑拷掠致死。
等到崇禎皇帝繼位,鏟除閹黨集團并為黃尊素等人平反的時候,黃宗羲聞訊趕往京師,親自出手刺殺了他的殺父仇人。
崇禎皇帝得知這個情況之后,不僅沒有治他的殺人之罪,而且還給了黃宗羲一個“忠臣孤子”的評語。
崇禎皇帝親自給的這個評語,是個很高的評價了。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接下來的路,黃宗羲應該能走得很順利,比如說順利地考中舉人,順利地得中進士什么的。
但是十分出奇的是,這一切都并沒有成為現實。
至于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到底是因為他的老師劉宗周的被貶斥,還是因為他自己的言行離經叛道,只有天知道了。
這一世,如今的崇禎皇帝與黃宗羲之間,并無歷史上那樣的交集。
因為這一世,崇禎皇帝在肅清閹黨集團的時候,手段更加狠辣,也更加雷厲風行。
等到黃宗羲聞訊趕到京師之時,當年陷害其父黃尊素的閹黨分子,已經被錦衣衛所誅除。
這之后,未能親自手刃仇人的黃宗羲,也沒有返回其浙江老家,而是投奔了其父的故交摯友劉宗周,并且從此拜在了劉宗周的門下,一直在劉宗周的家里吃住讀書。
后經劉宗周這個大理寺正卿的舉薦,黃宗羲憑借著黃尊素之子的身份以及已經擁有的生員功名,順利地進入國子監,成為了一名蔭監生,從此走上了與原本歷史之中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而這一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會不會因此扼殺掉一個偉大思想家的誕生?
黃宗羲這個在歷史上歷經挫折而成就非凡的思想家,會不會因此而泯然眾人矣?
一開始,當崇禎皇帝得知,這個黃宗羲在國子監里讀書的時候,心里當然沒底。
不過后來沒過多久,錦衣衛和東廠呈報的各種國子監內的動向,就讓崇禎皇帝不得不承認人類秉性之強大。
黃宗羲順風順水地到了國子監中,卻依然表現得十分出眾,學業自是不用說了,而他的個性與言行也依舊十分出眾。
得知這個情況的時候,崇禎皇帝的心里,真是說不上來到底是何種感受。
一方面他也為這樣一個思想家沒有沉淪埋沒而慶幸,另一方面卻也為國子監中出了這么一個類似于張溥的人物而暗自頭疼。
這一回,崇禎皇帝自從得知二十一歲的黃宗羲以國子監生的身份參加了本次春闈的考試,當時就下定了決心,要讓他一考即中。
這樣的人物,可不能再讓他在國子監里繼續崇尚清議玄談下去了。
而是要讓他盡快接觸一些實際的政務,免得他不知道天高地厚,搞亂了目前好不容易平靜下來的士林人心。
崇禎皇帝知道,是自己之前明確抬高內閣的地位,引起了國子監里一些士子的議論,同時也激發了黃宗羲對于重設宰相的主張。
對于黃宗羲的主張,崇禎皇帝的內心深處,其實并不完全排斥。
這個事情,在將來,也許會成為大明朝政體發展的一個方向。
但是他絕不希望看到,這個事情現在就成為朝野士林之間討論熱議的問題。
因為現在搞這個,實在是有點為時過早了。
所有這一切,至少都要等現在的皇長子和皇次子,以及今后可能降生的其他皇子們年紀少長之后,才能做出最后的抉擇。
如果其中有足夠賢能的人選,那么如今的內閣就還是如今這樣的內閣。
如果其中沒有一個可堪放心的人選,到了那個時候,才是真正考慮重設宰相的時機。
而且宰相的職務,也不一定還是宰相這個名頭,至少內閣總理大臣就是一個不錯的名號。
與大明朝的未來有關的所有這些問題,如今的這位崇禎皇帝并不是沒有考慮過。
一個來自后世的現代人,怎么可能會不去思考大明朝的未來?
只不過對他來說,眼下的局面與三百年后民國初年的情形頗有幾分相似,迫在眉睫的救亡圖存的重要性,遠遠大過了啟蒙。
至于君權與相權的關系,以及將來的君主賢能與否對大明王朝的影響,他的心里都有數。
只是如今還遠遠沒到那個需要做出抉擇的時候。
現在的他,所追求的,自然是能夠為所欲為的專制皇權。
因為面對明末的復雜局勢,唯有如此,才能夠免于覆亡。
且說崇禎四年四月初七日一早,紫禁城的宮門初開,本次春闈的結果就被總裁官徐光啟和兩位副總裁官何如寵、賈繼春三人,聯袂送進了宮中。
這次會試錄取的貢士,整整五百一十名,他們的姓名、出身、籍貫以及名次等等情況,被一筆一劃地謄寫在厚厚的一大本奏折上。
四月的京師,天氣已經轉暖,小草開始從地下冒出頭來,樹叢也抽出了新芽,就連陽光也顯得燦爛了許多,并且開始擁有了熾熱的溫度。
坐在乾清宮寬暢明亮的東閣御書房里,崇禎皇帝先是認認真真地聽完了徐光啟、何如寵、賈繼春三人關于這一次會試前前后后的情況匯報,然后滿懷興致地翻開了寫滿名字的錄取名單。
這份奏折之上,用蠅頭小楷工工整整地寫滿了一行行的姓名,姓名的后面則跟著各種有關的備注。
崇禎皇帝一目十行地一頁頁翻看下去,想要先找到黃宗羲的名字。
可是,崇禎皇帝連著翻開了十八個折頁,眼看就要到了折子的最后一頁,卻還是沒有找到黃宗羲的名字。
徐光啟、何如寵、賈繼春看皇帝如此作為,心里都有些忐忑。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