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嬪烏蘭圖雅生了女兒,已經非常熟悉漢人文化的蘭妃海蘭珠擔心崇禎皇帝會不高興。
包括宜嬪烏蘭圖雅人在內,得知生下的是個女兒之后,心情也十分的悶悶不樂。
即使儲秀宮中的這幾個來自科爾沁的妃嬪不熟悉漢人的文化,不懂得漢人皇室多子多福的傳統,她們也知道生個兒子肯定更能討得崇禎皇帝的歡心。
因為重視子嗣,重視男丁,重視父系家族血脈的傳承,在蒙古草原的各個部落之中,也與中原漢人的習俗完一樣,甚至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也因此,宜嬪烏蘭圖雅提前幾日但卻非常順利地剩下了一個女兒之后,蘭妃海蘭珠、宜嬪烏蘭圖雅人,以及一直守在儲秀宮中的樂安公主等皇親與勛貴之家的命婦們,人人都不知道應該以什么樣的方式去向皇帝稟報這個提前到來的“喜訊”。
然而不管怎樣,這是崇禎皇帝的第一個孩子,不第一時間去稟報這個消息肯定是不行的。
于是,同樣一直在儲秀宮中守著的王承恩,就成了這個最合適的人選。
不過最終的事實證明,儲秀宮中的那些人都想錯了,或者想多了。
來自后世的這位崇禎皇帝,完沒有這個時代通行重男輕女的想法。
當聞訊而來的崇禎皇帝,從烏蘭圖雅的懷中,親手抱起包括在錦緞之中的那個肉呼呼胖嘟嘟的女嬰之時,他那謹慎微而又溫柔異常的動作,以及那種發自內心的滿臉洋溢著的激動與喜悅,讓海蘭珠和烏蘭圖雅,還有提心吊膽地守在儲秀宮弄這處偏殿里的宮女穩婆們徹底地放下了心。
崇禎皇帝當然考慮過烏蘭圖雅肚子里的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的問題。
但是他卻不像皇后或者朝中的一些勛貴大臣們那么憂心忡忡。
這個世界何其廣大!有的是地方可以分封!
而如今的自己又是何等的年輕,他有的是時間,去改變或者去改造大明朝的方方面面。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這是中國歷代漢人王朝的傳統,更是大明朝的傳統。
對于這個傳統,如今的這個崇禎皇帝并不反對,但是不反對卻也不意味著他一定要遵守。
如果皇后有兒子,而且兒子們也很聰明睿智,那么當然要按照這個立嫡的傳統來辦。
但若是其他妃嬪的兒子更優秀,更有能力將大明朝帶向一個自己希望的方向,那么他也不會僅僅因為誰是嫡子就更偏愛誰。
后來的滿清王朝,雖然有各種各樣讓他感到深惡痛絕的東西,但是康熙以后秘密立儲的制度,卻頗有可取之處。
在兒子們的各方面情況都差不多的情況下,他當然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改變嫡長子繼承制的傳統做法,當然會以皇后生的嫡子為優先。
但是若皇后生的兒子們實在是不爭氣,那么他也不會局限在這個傳統的宗法制度之中不敢雷池一步。
畢竟大明王朝或者大明這個華夏漢人王朝的延續與復興問題,可比這個嫡庶之爭要重要的多了。
如果皇后或者其他哪個嬪妃生了兒子,如今這個崇禎皇帝也不會把他們一直留在自己的身邊,留在這個被宮女和太監們環繞著紫禁城中長大。
到了一定的年齡,他是一定要讓他們出去吃苦受累,在歷經磨難之中成長的。
當然,女孩兒的話,那就算了,安安靜靜地當個尊貴的公主好了。
且崇禎皇帝、周皇后以及同樣聞訊而來的懿安皇后等人,在烏蘭圖雅生產的當夜,前呼后擁地來到儲秀宮中探望,讓海蘭珠和烏蘭圖雅以及儲秀宮中的宮女太監們都放了心。
崇禎皇帝和皇后的這番作為充分表明了皇帝對這位新生的長公主的重視與喜愛,同時也打消了宮中許多人的疑慮,彰顯了儲秀宮的地位。
崇禎皇帝在儲秀宮中毫不掩飾自己對這位新生的長公主的喜愛,連夜讓人傳來了司禮監的掌印太監曹化淳,當場傳旨晉宜嬪為宜妃,并將養心殿后面,也就是乾清宮西側距離乾清宮最近的永壽宮,賜給新晉的宜妃,只待長公主滿月之后,即令宜妃攜女入住。
崇禎皇帝很高興,但是周皇后和懿安皇后卻比崇禎皇帝還要高興。
自從宜嬪懷孕的消息確定之后,周皇后就對儲秀宮中的蘭妃、宜嬪等人熱情不起來了。
除了蘭妃帶著宜嬪等人到坤寧宮問安之外,周皇后很少親自到儲秀宮中來探望懷了孕的宜嬪。
但是此時,周皇后不僅親自過來了,而且還立刻就同意了崇禎皇帝對烏蘭圖雅封號的提升。
與此同時,還給新晉的宜妃帶來了許多支貴重的高麗參,賜給了宜妃大量貴重的金銀器具。
甚至包括皇后自己在懷孕之后,閑來無事,親手剪裁縫制的一套套嬰兒衣服鞋帽。
而一直與周皇后姐妹情深的懿安皇后張氏,也給新晉的宜妃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補品。
這兩位皇后,一個是天啟皇帝的遺孀、崇禎皇帝的皇嫂,一位是崇禎皇帝的發妻、當朝的皇后,她們在如今這個沒有太后的紫禁城中,自然是地位最高的女人。
與尊崇的地位相應的,在如今的紫禁城中,這兩位掌管著宮正司的女人,自然也是最為富有的女人了。
崇禎皇帝平時的各種賞賜就不用了,光是宮正司通過東廠和寶和公司每年收進宮中的金銀器皿以及各種珍寶財富,就已經是一筆不菲的收入了。
此時得知烏蘭圖雅生了女兒,心情大好之下,自然出手闊綽。
這么一來,原橫亙在儲秀宮與坤寧宮之間的那一道無形高墻,一下子就煙消云散了。
崇禎皇帝當然也看出了這其中的微妙變化,但是皇后如此開心,也并沒有什么不好。
到了第二天,崇禎皇帝以自己與皇后兩個人的名義再次獎勵了宮中的所有太監和宮女,更是重重地獎勵儲秀宮中伺候的御醫、穩婆和宮女仆婦,以示對皇帝有了女兒的慶賀。
崇禎皇帝和皇后這么高興,京師中的權貴外戚之家自然也不能無動于衷,以英國公府、定國公府為代表的勛貴世家,也紛紛派了女眷命婦入宮送禮問安。
連帶著原還有些明爭暗斗的嘉定伯府、田國舅府,也紛紛向儲秀宮贈送了重禮。
到了正月十四,崇禎皇帝終于子翻遍了定國公徐允禎領銜的宗人府送進宮中的玉牒之后,為自己的長女賜名微媖,賜封號昭仁公主。
紫禁城中有了新生的嬰兒,紅墻之內的氣氛立刻就有了不同。
宜妃仍住的儲秀宮也好,新封的永壽宮也好,包括其他后妃所居住的宮殿群落之間,宮女太監們似乎突然之間有了干不完了事情,人人都忙碌了起來。
與此同時,紫禁城中了新生的嬰兒,似乎也煥發出了更多的生機活力,宮女太監們忙碌著,卻也充滿了歡喜和用不完的力氣。
與這件喜慶事兒前后腳到來,還有正月十五元宵節皇極門前的鵲橋會。
一切都像是一年之前發生在這里的故事一樣。
來自親軍三衛,來自講武堂,甚至還有來自御前侍從武官處的年輕武官和低階校們,個個都把自己捯飭得像個新郎官一樣,兼掌御前侍從武官處事的乾清宮總管太監王承恩的主持下,云集到了皇極門前張燈結彩的廣場上。
他們要么干巴巴地介紹自己,要么出其不意地展示自己的才藝,與此同時,接受著宮中女官和大齡宮女們圍觀和挑選。
翰林院的書呆子們準備的那些,寫在了燈籠上的各種燈謎,對這些多數都是大老粗的軍官們毫無吸引力,而那些到了年齡,急于將自己嫁出去的宮中女官和大齡宮女們,也沒有了往常的雅致,去猜那些翰林們寫下的什么燈謎了。
就這樣,隨著昭仁公主的出生,也隨著元宵夜鵲橋會的繼續舉辦,過去一直陰冷壓抑的紫禁城,在不知不覺之間,突然就充滿了市井生活的那種煙火氣息。
那些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就像是被解除了魔咒,或者被卸掉了無形的枷鎖一般,仿佛是剛剛有了生命一般,突然就鮮活了起來。。
a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