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素圖召大廟活佛薩木騰敖斯爾的立場轉變倒向大明,當然不是沒有意義的。
李邦華率領麾下三總兵以及多倫部騎兵,在烏素圖召一帶駐兵休整的幾天內,烏素圖召大廟里的喇嘛們,就給他帶來了供奉烏素圖召活佛的達拉特部的那顏吉仁泰、杭錦部的首領蘇赫巴魯,以及游牧在陰山南麓一帶的西烏拉特部首領色棱。
這些信奉黃教的蒙古部落,都是在林丹汗占據了漠南之后不甘屈服而逃走的小部落,有的依附漠北土謝圖汗部,有的依附鄂爾多斯部,還有的干脆西遷。
這些部落在原本的歷史上,都會在黃臺吉趕走了林丹汗,征服了漠南蒙古之后,歸附建虜后金國。
但是這一世,他們失去了這個機會。
一來黃臺吉進駐庫庫和屯之后不久,就帶著軍隊南下攻打明朝去了,沒有騰出手來,派人去收服這些散居在漠南與漠西交界地帶的小部落。
二來林丹汗的西遷讓這些小部落也望風而遁,知道林丹汗的察哈爾大軍過境之后,方才回到自己的冬季駐牧之地。
原本阿巴泰往西追擊林丹汗的路上,也負有招降沿途小部落的使命,但是阿巴泰沒工夫去尋找這些望風而遁的部落。
等到他想要在回來的路上再行招降的時候,又迎頭遇上了李邦華率領的明軍騎兵。
于是,這些介乎于漠南、漠北與漠西之間的小部落,雖然身處于這場大明、女真與蒙古三角大戰的漩渦之中,卻出人意料地幸存到了現在。
現在發生在漠南的這場戰爭終于塵埃落定了。
吉仁泰、蘇赫巴魯,以及率部南下過冬的色棱,能夠帶著自己的部眾在環境險惡的大草原上生存,當然都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本領。【】
在知道林丹汗率部西逃而漠南蒙古各部幾乎全都歸降了女真人的時候,他們本來也是要歸降女真人的,只是還沒有找到機會罷了。
但是現在女真人既然被明軍打敗了,趕走了,那么他們當然要選擇站在勝利的一方了。
于是,烏素圖召大廟活佛薩木騰敖斯爾派出去的喇嘛一到,他們就跟著這些喇嘛來到了烏素圖召,向代表著大明朝廷臨時駐節于此的李邦華表示了效忠與歸順之意。
這幾個部落雖然又窮又小,人口也沒有多少,但是招降了他們,總比逼著他們歸順建虜要好上一點。
這三個部落在這個時候歸附大明,一方是擇強而事,另一方面也是打著受撫請賞的主意。
李邦華雖然不在乎拿出一點錢糧來換取他們的歸附,但是也不會平白無故地就給他們糧餉,或者為他們請賞。
李邦華讓吉仁泰、蘇赫巴魯、色棱三人,各從自己的部落之中,抽取青壯騎兵一千五百人,跟隨明軍前去征服鄂爾多斯諸部。
十二月十八日傍晚,被派出去尋找鄂爾多斯部濟農額璘臣下落的曹文詔所部將領曹變蛟趕了回來,向李邦華等人報告了鄂爾多斯部人馬的蹤跡。
次日清晨,李邦華以曹文詔所部武烈營騎兵、趙率教所部山海鎮騎兵為先鋒,帶著**褚虎爾、哈丹巴特爾、吉仁泰、蘇赫巴魯、色棱等人所部蒙古騎兵先行南下。
李邦華則帶著烏素圖召活佛薩木騰敖斯爾以及剩下的騎兵為后隊,隨后向南進發。
作為鄂爾多斯諸部的濟農,此時年僅三十歲的額璘臣,除了回到河套之外,他也沒有別的地方可以去。
從女真人的大軍入主漠南開始,時間只有兩個月,但在這兩個月內,額璘臣先后做出了一個又一個錯誤的決定。
先是決定跟著林丹汗西遷,雖然內心也不愿意,但是畢竟跟著走了。
然后沒過多久,當女真人的追兵趕上林丹汗隊伍之時,他又率部投降了女真人,并且還跟著女真人去追擊林丹汗。
再然后又沒過多久,在明軍反敗為勝,出關追擊女真人的時候,他又臨陣脫逃,背叛了女真人。
這一個又一個錯誤的決定,讓額璘臣這個濟農在鄂爾多斯諸部中的威望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鄂爾多斯諸部臺吉與世襲濟農的額璘臣都是一個祖先,只是一二百年的時間下來,這些人雖然屬于一個祖先,但是到了這個時候,相互之間也沒有了多少親情的紐帶。
若是額璘臣這個濟農有點雄才大略還好說,畢竟世襲濟農的光環在那里。
可是連著幾個重大判斷錯誤之后,麾下各部臺吉都有了不少的怨言。
等到鄂爾多斯諸部從烏素圖召下面的曠野雪原上一路向西南逃竄,逃過了冰封的黃河,再次回到河套之地以后,鄂爾多斯左翼臺吉扎木素、右翼臺吉善丹,以及前套、后套的臺吉多爾濟和沙克扎,全都不打招呼就各自率部返回了自己的駐牧地區。
因此,當額璘臣率領本部人馬及所直領的達爾扈特部人馬,狼狽逃回自己的大帳駐地,東勝城附近的伊金霍洛的時候,其他各部人馬離散,麾下只剩本部及達爾扈特騎兵三千五百余人。
而且這個時候,順義王卜失兔也率部離開伊金霍洛,前往榆林衛請求內附去了。
額璘臣的實力一下子縮水了一半以上。
就這樣,額璘臣一邊派出達爾扈特騎兵,前往左右翼和前后套地區傳令眾臺吉來見,一邊忐忑不安地等待著北方傳來的消息。
與此同時,他也再次傳令伊金霍洛一帶的鄂爾多斯本部人馬部眾整理形狀,隨時遷往別處。
伊金霍洛,是蒙語圣主墓地的意思,傳說是成吉思汗葬身之地。
這里有蒙古人所謂的八白室,是祭祀成吉思汗的地方。
而歸屬鄂爾多斯濟農直領的達爾扈特騎兵,就是世代守衛伊金霍洛八白室的蒙古人。
達爾扈特,就是守墓人的意思。
成吉思汗葬身此地之后,統治這片土地的蒙古部落有很多,但是不管是過去的瓦剌,還是現在韃靼后裔,來到這塊土地上之后,都尊重過去的習俗,始終讓達爾扈特人看守八白室。
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套鄂爾多斯臺吉多爾濟派人送來了消息,說是阿巴泰所部大金兵戰敗北逃,大明朝的軍隊正在洶涌南下。
緊接著第二天,他就又收到了從前套地區(后世烏拉特前旗)傳來的令他震驚的消息:
明軍踏大批踏冰過河,多爾濟臺吉兵敗身死,明朝大軍正往伊金霍洛推進!
這個消息,是多爾濟麾下逃到伊金霍洛的部眾帶過來的。
其實,當額璘臣得知北面的戰爭結果之后,他就已經有了歸順大明朝的想法。
但是到了這個時候,當他聽說多爾濟臺吉被殺,多爾濟麾下的騎兵和部眾也被明軍騎兵及其帶來的其他部落軍隊大肆屠殺搶掠的消息之后,因為弄不準明軍的態度,擔心遭受同樣的命運,因此立即下令撤離。
只留下原來的達爾扈特人五百戶,繼續看守八白室。
就在大明京師紫禁城皇極殿里舉行崇禎三年正旦大朝會的同一天,李邦華帶著大明騎兵大軍以及歸附大明的蒙古騎兵將近三萬人,浩浩蕩蕩地來到了東勝城。
此時的東勝城已經人去城空,而東勝城三四十里外的伊金霍洛,也只剩下看守八白室的達爾扈特五百戶。
李邦華讓烏素圖召活佛薩木騰敖斯爾帶著幾個喇嘛作為使者,前去招降達爾扈特人。
而如今的達爾扈特人,也早就不是成吉思汗時代的那支怯薛軍了。
只要不破壞八白室,誰來統治河套地區,對他們來說區別不大。
雖然由蒙古人來統治當然更好一點,但是這個可由不得他們來選擇了。
若是李邦華根本不管什么八白室還是八黑室,喝令大軍推進,那么只有五百戶的達爾扈特人,就是人人戰死,也阻擋不了明軍的步伐。
所以,烏素圖召活佛薩木騰敖斯爾一出面,代替李邦華承諾保護伊金霍洛八白室不受損害,承諾繼續由達爾扈特人看守八白室,這些人立刻就選擇了投降。
達爾扈特人投降之后,說出了額璘臣逃匿的去向。
第二天,李邦華以趙率教所部山海鎮騎兵為主,帶**褚虎爾、吉仁泰率部往西南,去尋找鄂爾多斯左翼臺吉扎木素所部決戰。
以曹文詔所部武烈營騎兵為主,帶哈丹巴特爾、蘇赫巴魯往西北,去尋找后套鄂爾多斯臺吉沙克扎所部決戰。
同時,以祖大壽所部大同鎮騎兵為主,帶著烏素圖召活佛薩木騰敖斯爾以及達爾扈特騎兵和色棱所部西烏拉特騎兵往東南薩拉烏蘇河一帶(后世鄂爾多斯烏審旗東南),去尋找鄂爾多斯右翼臺吉善丹以及前去避難的鄂爾多斯濟農額璘臣決戰。。
a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