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這位崇禎皇帝,也不是非要搞一言堂不可,也并非完全聽不進去任何不同的意見,或者反對的意見。【】
他也知道,很多反對意見其實也有道理,而且很多時候也都是對的。
這些人也不全都是為了反對而反對,或者全部都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而反對,有不少人都還是頗有忠貞之心的。
只是眼下的崇禎皇帝,即將迎來自己籌謀已久的軍政改革,他可不想這個時候,在自己的身邊存在這么多站著說話不腰疼而且光說不練就會空發議論的清流名臣。
因此,凡是對于他的決定,一貫性地,或者習慣性地保持著質疑和批評態度的大臣,他都要將他們遠遠地打發出去。
三月初一的建極殿朔日大朝會結束之后,連著好幾天,一隊接著一隊司禮監的太監們、內閣中書舍人們,以及錦衣衛的緹騎隊伍,帶著朝廷發出的一系列封賞和調任旨意,奔赴四方各地傳旨而去。
在這一道道被送往四方各地的旨意之中,還有一道,是關于河套之地的安排。
河套之地的鄂爾多斯蒙古人到底應該怎么辦?
是應該把他們留在河套之地繼續放羊,還是把他們趕走?
如果選擇把他們趕走,是應該讓他們往西,還是應該讓他們往北?
如果這些人的人數很少的話,留在當地也好,讓他們往西或者往北依附別的蒙古部落也好,對于將來的河套之地,他們就構不成什么威脅。
但是現在,隨著額璘臣、善丹以及扎木素等人歸附的鄂爾多斯諸部蒙古人,男女老少總計超過了四萬五千人。
這么多人,不可能都殺了。
就算是有能力,也不能這么干。
若是真的都殺了,從此之后還有哪個蒙古部落敢于歸附大明?
且說那日額璘臣等人被理藩院的官員帶著接受了崇禎皇帝的召見并封賞之后,迷迷茫茫的額璘臣直到出了紫禁城才反應過來,自己應該提出的一些請求一直沒有找到機會提出來。
過了兩日,在京師暫時安頓了下來的額璘臣,再次找到了理藩院的官員,請求拜見同為蒙古人的理藩院院使恭順侯吳惟英。
第二天上午,恭順侯吳惟英帶著理藩院的兩位副使,就在理藩院讓人找來請求拜見的額璘臣。
理藩院原本只有一位副使,也就是姜曰廣。
但是現在則有兩位副使,新增加的那一位,正是在居庸關下成為三千營官軍俘虜的察哈爾竇土門固山多爾濟達爾罕濟農。
多爾濟達爾漢濟農在居庸關下被迫督促著麾下各個蒙古部落人馬猛攻居庸關,大量的部眾人馬慘死在近衛軍第一鎮的火槍火炮霹靂彈猛火油彈之下。
黃臺吉率軍倉皇撤退之后,三千營騎兵大隊人馬出擊,將停留在溫榆河冰面之上的建虜和北虜殘部消滅殆盡。
這期間,多爾濟達爾罕濟農率領自己的本部護衛臨陣倒戈,算是為自己贏得了一線生機。
那一戰過后,他麾下的數百精壯部眾,被編入了王廷臣的三千營騎兵隊伍之中,而他本人則被押送到了居庸關城之中。
對于這樣一個已經沒有了威脅,卻在蒙古草原上有著一定號召力的人物,崇禎皇帝還是比較重視的,不僅饒了他的性命,而且對他也頗為尊重。
而多爾濟達爾罕濟農雖然不是出身黃金家族,但也是蒙古草原上的大姓博爾濟吉特氏出身,更是察哈爾部六大萬戶之一,算是林丹汗麾下的重要人物了。
如今林丹汗逃竄進入了青海,若是林丹汗的命運沒有因為自己而全面改變,那么數年之后,林丹汗就會病死在青海的草原上。
到了那個時候,這個多爾濟達爾罕就會派上很大的用場,可以讓他出面去招降逃入青海的察哈爾部眾,從而兵不血刃地將青海收歸版圖。
甚至不需要等到那個時候,只要甘南洮岷之地的回亂告一段落,利用多爾濟達爾罕等察哈爾部蒙古降人,招降林丹汗麾下人馬的行動,就可以立刻展開了。
正是因為這個考慮,在帶著察哈爾部萬戶的多爾濟達爾罕濟農,以及科爾沁左翼的滿珠習禮等人回到京師之后,崇禎皇帝將兩人全都安排進了理藩院任職。
察哈爾萬戶出身的多爾濟達爾罕濟農,當上了理藩院的副使,而滿珠習禮當然只是理藩院行人司里的一個行人。
額璘臣來到理藩院衙門前院的二堂,拜見了理藩院的三位長官,用前不久剛從理藩院這里學來的大明官場禮節,對著三人躬身作揖行了禮,然后用還算流利的陜西官話說道:
“當日外臣朝見圣天子,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未及請旨天子,對于河套之地,對于鄂爾多斯諸部,如何安置。
“外臣既來京師,圣天子封侯賜宅,留外臣及親眷永留京師,外臣領旨,并無二話。
“然則,鄂爾多斯諸部跟隨外臣內附大明之時,外臣曾對諸部有所許諾,說大明朝必不會虧待內附部落,圣天子亦必恩養鄂爾多斯諸部如赤子!
“此番,外臣等人自來京師之后,圣天子賜予我等金銀府邸、綢緞布匹、車馬等物,我等外臣親眷富貴榮華、生計無憂,只鄂爾多斯諸部究竟如何安置,實令外臣等人內心憂慮!
“今日前來理藩院拜見眾位上官無他意,只為問詢朝廷安置鄂爾多斯諸部之方略!”
崇禎皇帝對于如何安置鄂爾多斯蒙古人,一開始雖然下定了決心,清空其地,準備為山陜、中原等地漢人新辟一塊可以墾荒重地、安置流民的地方,但是這些鄂爾多斯人到底應該怎么辦,始終沒有好的安置去處。
額璘臣等人抵達京師之前,崇禎皇帝就讓理藩院里的眾人拿出一個章程出來,只是吳惟英也好,姜曰廣也好,包括另一位新任理藩院副使多爾濟達爾罕也好,始終拿不出一個令崇禎皇帝感到滿意的方案。
直到烏素圖召活佛薩木騰敖斯爾主動上門前來求見。
活佛薩木騰敖斯爾雖然不被林丹汗所重視,還曾被林丹汗從黃教在漠南蒙古的圣地伊克召大廟趕走,但他的名頭卻還在漠南流傳,包括被迫跟著林丹汗改宗的多爾濟達爾罕,也聽說過他的名頭。
而年紀一大把卻還是一心想走高層路線的活佛薩木騰敖斯爾,也曾聽說過多爾濟達爾漢濟農的大名。
此時在大明朝的京師見面,雖然恍若隔世,但卻讓薩木騰敖斯爾看到了機會。
讓這些人繼續留在河套之地,當然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但是大明朝的皇帝不肯。
而讓這些人往西去歸附林丹汗,不僅大明朝這邊不同意,就是薩木騰敖斯爾活佛本人也不樂見。
鄂爾多斯的這數萬蒙古人,不僅都是黃教的信徒,而且還主要都是他現在坐床的烏素圖召的信眾。
讓這些人往西去依附林丹汗,恐怕轉眼之間就會成為林丹汗身邊那些噶舉派活佛的信徒。
為他人作嫁衣裳的事情,他是不會干的。
不過,讓理藩院諸位高官感到頭疼不已的事情,卻難不倒這位藏地游歷而來的活佛。
很快,理藩院就向崇禎皇帝上了一個關于如何妥善安置鄂爾多斯蒙古人的條陳。
經過多爾濟達爾罕的提議,以及吳惟英、姜曰廣的聯署,三人向崇禎皇帝提出了一個乍看起來異想天開、匪夷所思,細想起來卻又頗有點劍走偏鋒、一石數鳥的方案。
最后,崇禎皇帝接受了恭順侯吳惟英的建議,在武英殿里親自召見了烏素圖召活佛薩木騰敖斯爾本人。
薩木騰敖斯爾站在武英殿巨大的沙盤之前,指指畫畫,先是向崇禎皇帝講述了他所知道的康藏地區的形勢,然后說出了自己的打算。
武英殿巨大的沙盤,雖然對于此時的烏斯藏都司轄地做的并不詳細和準確,卻把自詡見多識廣卻從來沒有見過這類東西的烏素圖召活佛驚得夠嗆。
不過,他的漢話雖然說得結結巴巴,但卻不影響與皇帝之間溝通的有效性。
個別地方夾雜著蒙語,卻也有吳惟英、多爾濟達爾罕等人在旁解釋。
到最后,崇禎皇帝也好,薩木騰敖斯爾活佛也好,對于這次見面的結果,都很滿意。
薩木騰敖斯爾活佛給理藩院出的主意,是由他帶著烏素圖召的數百喇嘛弟子,一路領著這些鄂爾多斯部的蒙古人,也就是他們烏素圖召的黃教信眾們,前往藏地朝圣。
并請崇禎皇帝以大明朝廷的名義,在遼闊的藏地高原,封給這些虔信黃教的蒙古人一片草原。。
a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