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禎皇帝的時代,遙遠北方的羅剎人,已經開始踏上了他們一路往東的殖民歷程。 X
而當時的中國商人,其實也已經將北方的貿易,越過漠北蒙古各部,做到了更北方羅剎人的境內。
這樣的貿易路線,自然不能因為范永斗等晉商的被抄家而斷絕。
如果民間的商人不愿意冒那么大的風險北上,那么崇禎皇帝就要自行來組織一支支由皇家出資和控制的商隊不斷北上了。
當然,對于如今的這位崇禎皇帝來說,設立四大恒公司,直接目的只是用來填補晉商被抄之后留下的貿易空白。
至于將來北上聯絡漠北蒙古,共同防備羅剎人東侵的事情,還遠算不上是當務之急。
算得上當務之急的,除了如今蟄伏于東北積蓄力量的建虜后金國之外,就是大明朝內部的流民問題了。
如今北方春耕的節氣已經到來,京師周邊各地的田野之上都是繁忙勞作的農夫。
宣大地區也好,新入版圖的熱河、河套地區也好,之前參戰有功的各鎮將士們的軍功田,正在這幾個地方的督撫力推之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塞北之地冬季很冷,但是當冬季過去之后,其一望無際、遼闊無垠的原野,盡是可以耕種的農田,足以安置數十萬乃至上百萬在關內無以為生的無地農民。
崇禎三年的正旦大朝會結束之后,朝廷又一次詔令天下各地督撫官府,派員遣送轄內流民,北上宣大邊外、薊北熱河開荒屯墾。
如今數月過去,一批批、一隊隊來自河北、山東、淮北、河南等地的無地農民,正奉了朝廷發往各地的招墾令,一路沿著運河北上,絡繹不絕地從居庸關、紫荊關北上宣大,從古北口、喜峰口北上熱河。
大量山東、登萊的無地少地百姓,在旅順鎮守府、安東鎮守府和圖們鎮守府的招攬之下,渡海北上,前往這三地移民開荒。
當初被建虜裹挾北去,途中又被李邦華率軍解救的大同難民上萬人,在被帶到了歸化城后,被就地安置在了歸化城的周邊。
而之前崇禎皇帝曾經下令在居庸關打開軍都門接受的那一批批宣大難民,在天津府大沽口船廠一帶,經過了數月的以工代賑之后,也沒有被允許返回宣大。
而是從此定居津門,被新近正式搬遷到了天津的直隸總督府,直接留下墾荒。
幾百年后,很多人都會以為像天津這樣的地方,一定早就是人滿為患了,根本不存在開荒屯田的條件。
實際上,這是一種典型的誤解。
直到明朝末年,天津衛一帶及其周邊,仍有大量的沼澤田野未曾被開辟為阡陌良田,如今在梁廷棟和沈廷揚的支持下,安置數千戶來自宣大的難民綽綽有余。
通州、遵化、永平、白冶城等地的武備院各個廠礦,如今更像是吸納青壯人口的無底洞。
不管朝廷多少青壯人口送過來,這個區域遍布的槍炮廠、水泥廠、冶鐵廠、煉焦廠等工廠,以及煤礦、鐵礦、石灰礦等等礦山,總是感到人手不足。
也正因此,數年之前京師街頭常見的流民乞丐,如今也都不見了蹤影。
順天府衙門以及京畿之地的各州府衙門的監牢里,除了斬立決絞立決之外,其他的大小罪行,一律罰作勞役,或者充軍和流放。
罪行重一點的,流放到瀛洲鎮守府去或者圖們鎮守府去,罪行輕一點的則就地發往遵化、永平等地的礦山勞作。
不僅街頭上的流民乞丐為之一凈,就是京畿周邊北直隸各地的牢獄也差不多為之一空。
游手好閑的無業游民少了,京畿之地當然穩如泰山。
而只要京畿之地以及北直隸穩如泰山,那么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就沒有什么可怕的了。
正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
大明朝的問題有很多,而且許多都是積重難返,在這個形勢下,你心急也沒用,只能慢慢解決。
這個道理,他來到這個時代越久,認識得就越深刻,木速蠻問題就是這樣。
袁崇煥在西北三邊之地的這些個做法,沒過多久,就以軍機大臣東勝侯李邦華奏報的形式,以及錦衣衛密報的形式,被送到了遠在京師的崇禎皇帝手中。
崇禎皇帝當然也想畢其功于一役,痛快淋漓地徹底解決大明朝境內的木塑蠻問題。
但是,他也很清楚,這一點是很難做到的。
木速蠻問題在明末的時候,已經很嚴重了,不光是西北三邊地區有著大面積的木速蠻聚居區,就是中原、江南、西南地區,也有了不少木速蠻散居各地。
這個局面,從當年蒙古人帶著大量來自中亞、西亞等地的色目人入主中國之后,就已經形成了。
經過了蒙元將近百年的統治,以及大明朝開國之后的兩百多年統治,木速蠻的問題,就更是積重難返了
在這個情況下,全都清理了,或者全都驅逐了,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歷經幾百年的時間沉淀形成的問題,又怎么可能在幾年內,或者是十幾年、幾十年內能夠徹底解決得了呢?
這個問題得慢慢來,眼下能夠解決到什么程度,就解決到什么程度。
所以,對于袁崇煥如今恩威并施的做法,崇禎皇帝還是基本認可的。
崇禎三年四月末,接到了袁崇煥率軍收復固原的消息之后,崇禎皇帝很快將西北的木速蠻問題,交給了繼續坐鎮延安府的李邦華去處理。
明確讓他以中極殿大學士軍機大臣的身份,統一協調指揮陜甘寧河中山西河南等地軍務,圍剿西北的木速蠻亂民和盤踞平涼等地流賊隊伍。
同時,崇禎皇帝讓軍機處傳令,命令近衛軍第一鎮全體將士走居庸關回師通州,命令近衛軍第二鎮全體將士走紫荊關回師保定。
與此相應的是,崇禎皇帝也讓軍機處同時傳令,令山西鎮總兵官王國梁與祖大壽交接歸化防務之后率軍回師代州,繼續鎮守寧武關、雁門關、倒馬關等內長城關口。
同時,升大同守將孫應元為歸化鎮副總兵,繼續率部駐守大同城,并將當初為了抗擊建虜所募的大同鄉勇步卒整編為營兵,分守大同外長城沿邊各口。
等到這一番安排布置下去之后,時間也已經進入了五月,閣老兼軍機大臣寧城伯孫承宗,也在這個時候交代好了塞北的備虜事務,從烏蘭哈達城啟程南下,回到了闊別已久的京師。
孫承宗回京之后,崇禎皇帝立刻在宮中召見,在京的閣臣李國鐠、徐光啟以及另一位軍機大臣英國公張惟賢和新任的兵部尚書南居易,一同在武英殿陪同見面。
孫承宗以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身份出鎮在外這么久,當然非同尋常,但是如今的這個皇帝陛下在許多事情上都不按套路出牌,京師朝臣們也就見怪不怪了。
而且這樣的出鎮在外,可不是白白出去的,等他們再回來的時候,都已是當今皇帝陛下親封的世爵勛貴了。
若論這一點,朝中大臣中正不知有多少人躲在角落里羨慕嫉妒恨呢!
讓孫承宗、李邦華這樣的威望較高的大臣出鎮在外,當然有崇禎皇帝的考量,而如今讓孫承宗回來,自然也有他的考量在內。
因為只待近衛軍第一鎮、第二鎮回師京畿之地,他就要對于眼下的五軍都督府再動一次大手術。
這樣的大動作,若是沒有孫承宗的支持,光靠一個纏綿病榻時日無多的英國公張惟賢,可是干不了的!rw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