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鄂爾多斯高原,古代稱朔方,由于三面環河,自古是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
高原西、北兩側分布有西套、后套、前套三條水資源豐富,地勢平坦的平原帶。
按被黃河環繞的鄂爾多斯高原,應該是很有條件成為農耕文明固有區域。
但不知怎的,歷代華夏諸侯似乎都沒有向該地區移民的企圖。
也正是因為鄂爾多斯高原阻隔,才讓河套平原長期變成一塊‘亞飛地’——中原稍有動亂即被游牧民族占據。
白了,在農耕民族眼中,‘缺水’的鄂爾多斯高原,屬于‘不毛之地’。
可是衛朔卻深知,哪怕現代自然環境惡劣十分,鄂爾多斯不也一樣有人居住?
故而在他看來,鄂爾多斯高原必須掌握在手里,如此才能控制整個河套平原。
眼下朔方大部控制在劉衛辰手中,而前套平原剛剛被拓跋珪占據。
當初為了爭奪河套平原西邊賀蘭部牧場,拓跋珪還曾跟劉衛辰爆發過沖突。
當時剛剛被北魏重創的賀蘭部,忽然遭到鐵弗部襲擊。
拓跋珪一看劉衛辰想撿便宜,登時勃然大怒。
當即親率鐵騎出擊,在九原一帶擊敗劉直力鞮,挫敗了鐵弗部染指前套之意圖。
這次沖突為匈奴人與鮮卑人之間,又多添了一筆恩怨。
起鐵弗部與拓跋鮮卑,雙方恩怨多數因劉衛辰引起,實在是他太能折騰啦。
從公元359年,劉悉勿祈去世,劉衛辰殺死劉悉勿祈兒子,自立為鐵弗部首領始。
一直到公元394年,劉衛辰兵敗被殺。
期間三十五年,劉衛辰相繼在前秦、代(后來是北魏)之間,叛降無數。
特別在公元365年這一年,劉衛辰將見風使舵的事發揮地淋漓盡致。
正月時,劉衛辰先背叛代國,代王拓跋什翼犍西渡黃河,輕松擊敗劉衛辰。
而后,劉衛辰不得已又歸降前秦。
七月,朔方穩定后,劉衛辰再次背叛前秦。
這一次背叛讓苻堅大為惱火,遂派建節將軍鄧羌討伐劉衛辰。
八月,鄧羌在木根山擒獲劉衛辰。
至此,劉衛辰才算是老實下來,意識到前秦強大,老老實實跟著苻堅混。
如果僅僅是這樣,想必歷史上拓跋珪在擊破劉衛辰后,也不會將劉家誅殺殆盡。
最讓拓跋珪對劉衛辰恨之入骨者,乃是因為劉衛辰是覆滅代國的元兇之一。
他無時不刻不想找劉衛辰報仇雪恨,卻一直沒找打合適機會。
前秦覆亡時,劉衛辰趁機霸占整個朔方,實力隨之暴漲。
而北魏立國之初,不但實力弱,內部還不穩定。
拓跋珪一直忙于平定內亂,根抽不出精力對付劉衛辰。
直到今年,他伙同后燕降服賀蘭、紇突鄰、紇奚等部落,才初步完成內部整合。
原相安無事的鐵弗部與北魏之間,關系忽然緊張起來,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
恰在此時,史暠奉命東渡黃河來到鐵弗部,拜見劉衛辰。
此行目的旨在試探,試探劉衛辰有無向北魏開戰之意圖。
悅跋城(今巴拉素鎮,位于榆林西四十公里),又稱代來城,為鐵弗部王城。
城池整體呈長方形,城墻為白泥土夯筑,高四丈左右。
經過城門時,史暠還在墻角處發現有馬道,專門供騎兵馳上城頭殺敵。
“拜見大單于。”
劉衛辰瞪著一雙狡詐的眼睛,上下打量著史暠,對這位河西使者充滿好奇。
別看雙方毗鄰,可他甚少關注河西。
只聽年初河西爆發了一場內訌,連呂光也隨之隕落。
其實不光是他,整個鐵弗部,都很好奇河西人來意。
“特使不必客氣,請旁邊就坐。”
“多謝大單于。”拱手謝過后,史暠也不客氣,昂首闊步走到旁邊坐下。
這時接到父親示意,官居丞相高位的長子劉右代地,忽然開口問史暠。
“不知特使前來有何貴干?”
史暠先觀察一下左右,發現眾人都靜靜看著他,才朗聲道:“是為結盟友好而來。”
“結盟?你我為何要結盟?”
“諸位,朔方與河西疆界貼近,道義相親,理應敦睦友好。”
“遠古以來,有國有家者,不盟誓而無法同心同德,定然不能長久友好。”
“河西愿與貴部互通有無,永結盟好。”
河西冒然來結盟固然讓人懷疑其用意,但對鐵弗部而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近來鐵弗部上下均知,大單于有意突襲盛樂,可北魏強大,眾人心有顧忌。
若與河西結盟,等于多了各盟友,將大大提升部落內士氣,有利于穩定后方。
在眾人皆期盼劉衛辰答應下來時,卻見他冷哼一聲,對結盟提議嗤之以鼻。
“訂立盟約?哼,盟約有用嗎?”
“歷朝歷代曾訂下不少盟約,結果怎樣?還不是背叛就背叛?”
對于一向視盟約為廢紙的劉衛辰來,所謂盟約最不值得信任。
不然,之前他怎會三番五次撕毀盟約,反叛前秦、代國?
臨來前,史暠早料到會出現這種情況。
他深知劉衛辰此人狡詐異常,既不會自己遵守盟約,也不相信對手會信守合約。
“大單于此言差矣,今日之契約不同于往昔。”
“哦?有何不同?”劉衛辰不置可否,臉上掛著淡淡的嘲諷之色。
“此盟約不牽扯政治、軍事,只為互通有無,相互通商。”
“如今河西大興工商,急需各種物資。”
“而貴部生產牛羊牲畜,乃至各種動物毛皮,運到河西都能賣個好價錢。”
“貴部急需之食鹽、茶葉、鐵器等,都可從河西購得。”
“如此河西、朔方將互取所需,故而誰也不會輕易背盟,因為損失的不止是對方。”
不得不史暠建議,很是讓劉衛辰意動。
真要與河西達成盟約,對鐵弗部而言大大有利,有利可圖下,他肯定不會撕毀盟約。
眼下他即將對北魏開戰,急需籌措物資,單單跟后秦交易,已無法滿足要求。
“不知河西具體有何建議?請特使為單于介紹一二。”
見劉衛辰態度終究松動了,史暠精神一震,遂起身侃侃而談。
“鐵弗部在西邊有兩座城池與河西接壤,其一為賀蘭山東側的飲汗城(今銀川);其二為黃河東岸之果城(今靈武)。”
“只要大單于愿簽訂通商盟約,河西愿在兩城設立榷場,以開關互市。”
“屆時,貴部急需之茶葉、食鹽、鐵器等物資,均可通過榷場獲得。”
“而且交易時,鐵弗部不必以良馬支付,牛羊耕馬甚至羊毛、皮革一樣可用來交易。”
“嗯?”
史暠此言一出,劉衛辰不單單是歡喜了,甚至有幾分吃驚。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河西為何會給出這么好條件,莫非其中有詐?
可劉衛辰左思右想也想不出其中有何不妥,怎么看鐵弗部都占了大便宜。
打著有便宜不占是傻子的心思,最終他還是同意與河西通商。
劉衛辰哪里知道,河西此舉在鼓勵他積極向北魏開戰。
只有這樣,河西才有機會入主朔方。
果然,有了河西大力支持,劉衛辰加快了戰備腳步。
同時河西與朔方之間來往頻繁,大量斥候趁機潛入朔方,一邊打探軍情,一邊繪制地圖。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