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關中,乃形勝之地,自古為龍興之所!
周興自關中,會盟天下諸侯以滅商,代商而為天下共主,迄四百余年。
周室東遷,秦自隴西徙居關中,而后東侵六國,最終一統天下。
秦末,天下大亂,高祖以關中為根基,而后憑武力兼并天下。
以至于太史公言:“夫作事者,必于東南,收功實者,常于西北。”
雖然這只是太史公對他之前歷史趨勢的總結。
但在其后相當長一段歷史時期內,歷史演變依然證明著這個觀點有效。
前漢末年,由于關中破壞較大,漢光武帝選擇都洛陽而未都長安。
此后魏晉兩朝皆依后漢舊例,均建都洛陽。
但后漢行三京之制,曹魏行五京之制,均以長安為西京。
而晉武帝則作石函之制,規定非宗室不得鎮關中,亦可見關中之重要。
剛拿下長安、收復關中,衛朔就開始考慮如何振興關中。
百十年來,關中歷經戰亂,而動極思靜,關中實在是太需要休生養息了。
故衛朔入主關中發布的第一條政令,便是宣布免農稅三年。
此令一傳出,關中百姓無不喜極而泣,紛紛奔走相告。
實話,對當下河西而言,免稅三年犧牲有些大。
好在減免的只是農稅,商稅依然得照章繳納。
倒不是衛朔耍文字游戲,戲耍治下百姓,而是免是不可能的。
畢竟河西治下養著近十萬廂軍士卒,如果不收一點兒稅,那大家只能去喝西北風了。
免了農稅已是大大減輕了庶民百姓負擔,商稅一般情況下收不到他們身上。
在免稅浪潮還未過去,大都護又對外宣布了第二條政令:均田釋奴令。
另外,新官府開始給農戶派發曲轅犁、耬車等新式耕種工具。
甚至都護府又從朔方緊急調來無數牛馬牲畜,以協助關中百姓耕作。
在新官府組織帶領下,關中百姓迸發出巨大熱情,開始了熱火朝天的生產勞作。
歷史上,關中在后秦滅亡后,還要亂上百十年。
直到西魏立國關中,才會慢慢恢復元氣,到了隋唐之際又重放光彩。
如今后秦這么快被河西平定,不由得讓衛朔感到些許慶幸。
而關中平定,將給未來河西統一天下打下堅實基礎。
衛朔相信,用不了幾年,等關中復興,河西就正式擁有了統一天下的實力。
……
天氣漸漸炎熱起來,長安皇宮內,崔宏、姜紀、郭逸、韋道福等忙得滿頭是汗。
他們正匯集各地調查情況,以便找出關中衰落緣由,從中尋找到振興關中的辦法。
“怎么樣?爾等是否已有頭緒?”
眾人循聲望去,卻見大都護龍行虎步般走了進來。
衛朔一屁股坐在上首,看了眾人一眼問:“這些天,大家一直埋頭于案牘之中,查閱無數資料,不知可有收獲?”
“回主公,臣等不辱使命,查閱了漢以來各種資料后,已經找到關中衰敗之原因。”
“哦,是嗎?請玄伯公趕緊講來,朔洗耳恭聽。”衛朔迫不及待道。
“欲辨關中之興衰,需先明關中水利之興廢。”
崔宏侃侃而談道:“通過調查,臣等發現水利之治與關中之治關系十分密切。”
“可謂是唯知水利,方可懂關中。”
“自漢以降,關中戰事不斷,使得關中水利條件,自秦漢之后就不斷下降。”
“關中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是戰國時秦國建設的鄭國渠。”
“鄭國渠是以涇水為水源,灌溉渭北農田的大型灌溉渠道。”
“鄭國渠建成后,政治、經濟效益顯著。”
“是以關中為沃野,無兇年,秦以富強,卒并諸侯。”
“自此以后,鄭國渠一直使用了數百年,直至毀于戰火。”
“漢高定鼎關中后,同樣重視農田水利發展。”
“武帝時期,朝廷又相繼開挖了六輔渠、白渠、成國渠等一系列水利工程。”
“據白渠建成后,谷口、池陽一帶因有鄭白兩渠灌溉,竟成為不知旱澇的高產區。”
“當時當地,曾流行一首民謠,以歌頌兩渠。”
“田于何所,池陽谷口。”
“鄭國在前,白渠在后。”
“舉鍤為云,決渠為雨。”
“涇水一石,其泥數斗。”
“且溉且糞,長我禾黍。”
“衣食京師,億萬之口。”
“可以早在秦漢之際,關中水利就以形成了以涇水、渭水、洛水為主的三大渠系。”
“這些水利工程,保證了關中富庶,是關中富甲天下的重要基礎。”
“然漢末以來,關中水利工程不僅再沒有增加,反倒一次次被毀于戰火。”
“近百十年來,因政局動蕩不安,關中農田水利,或無暇維修,無毀于戰亂,最終使關中一直出于疲敝狀態。”
“前秦統治時,丞相王猛奉命治理關中。”
“雖然其下令整修部分水利,但灌溉效果尚遠遠不如鄭國渠,更遑論白渠、六輔渠?”
“因此,臣等以為,關中衰落之關鍵因素,便在于水利條件大幅度下降。”
“如此來,只要恢復當地水利條件,就有望復興關中?”衛朔激動道。
“唔……差不多是這樣。”
“怎么?還有其他原因?”
“嗯,這個,臣等也不是太清楚。”
崔宏稍顯猶豫道:“臣查閱資料時,發現關中地理環境比秦漢時要差。”
“原先秦嶺邊緣一帶是原始森林,而今除了秦嶺大山深處以外,關中腹地已很少看到成片樹林。”
“臣也不曉得,這是不是關中衰落的原因之一。”
“不過,據調查,樹木減少后,關中氣候條件比往年更惡劣,渭水、涇水、洛水等幾大河流更是頻頻爆發水患。”
“嗯,玄伯公猜測很有道理,關中植被被破壞肯定也是關中衰落的原因之一”
“既然大家已找到了關中衰落的根原因,不知有什么對策?”
“回主公,臣等打算從兩方面著手,其中一個自然是大力整修關中水利。”
“經過初步勘測,臣等決定從整修成國渠,著手恢復關中水利工程。”
“成國渠?”衛朔若有所思道。
“然也!雖成國渠修建于前漢中期,距今稍顯年代久遠。”
“但曹魏時期,因關中是對蜀戰爭之基地,出于軍糧、漕運需求,曹魏曾對成國渠進行了兩次擴建。”
“只可惜曹魏國祚很短,且其整修渠道不是為了農業生產,更多是出于軍事需求。”
“故而效果并十分不理想,但卻給河西復興關中,打下了一個良好基礎。”
“具體怎么做?”
“首先要整治成國渠渠道,該延長延長,該重建重建,爭取讓渠道恢復作用。”
“其次要設法增加成國渠水源,提升其灌溉能力。”
“為此臣等有兩個設想,其一是引武安水入渠。”
“其二是大修六門堰,增引莫谷、香谷等水,以進一步豐富成國渠水量。”
“據估計,若此項工程順利竣工,將可滿足武功、咸陽、高陸等縣農業生產。”
“今后關中將至少增加兩萬余頃良田,灌溉面積更將超鄭、白兩渠。”
“好!就依諸位建議,朔這就給都護府去函,要求盡快調水利技術人員入關。”
“除了成國渠外,臣等還打算整修鄭國渠、白渠。”
“不過,由于當下涇水含沙量大,整修效果估計不太理想,很難恢復到秦漢時輝煌。”
“即使如此,臣覺得至少也能增加一萬頃可灌良田。”
“除了大力整修水利工程外,臣建議主公即刻下達禁止砍伐樹木令。”
“為了進一步改善關中地理環境,臣還建議主公禁止在涇水、渭水、洛水等水道兩側開墾農田。”
“禁止開墾農田后,水道兩側土地應種上樹木,以此來預防水患爆發。”
“準,準,準!一切都依卿等意見來辦。”。
a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