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進入隆安元年六月,劉牢之戰死消息已從江東一隅之地,傳遍天下。
此事不僅在江東引起巨大波瀾,同樣對北地形勢產生深遠影響。
當此消息一傳入關中,河西上下頓知南燕南下在即。
而南燕渡河南下,必將引爆鄴城之爭,河西與魏國之間再無緩沖,將正面爆發沖突。
衛朔不敢怠慢,急忙將崔宏、姜紀等人找來商議對策。
古鄴城跨漳水而建,魏晉時期,乃中原最為富庶的大都市之一。
前有曹魏、后趙、前燕,后有東魏、北齊,以鄴城建都。
最為有名的,莫過于三國時期,袁紹以鄴城治河北,有鯨吞天下之志。
而魏武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表面上以許昌為都,可實際上,是在鄴城立國。
故又有欲取河北必先取鄴,定河北必先定鄴城之。
而將來河西欲北上收復河北,鄴城乃必取之地。
“仲舉,近來南燕有何動靜?”
郭逸連忙回答:“據斥候回報,慕容德先以謀反名義殺了慕容麟,清除了內部隱患。”
“同時,他還將大批軍隊秘密向黎陽渡口集結,準備渡河向東南進攻兗州。”
衛朔聞言點了點,對南燕南下行動,他并不擔心。
以目前兗青兩地晉軍實力,根擋不住慕容德。
除非劉裕率軍回援,其余人等不足為慮。
但衛朔知道,哪怕青齊淪陷,朝廷絕不會讓劉裕撤軍。
對于此次鄴城之爭,河西內部意見并不是非常統一。
有些人擔心與魏國爆發激烈沖突,從而影響到關中休養生息。
但衛朔卻對此不以為然,也不同意這樣的觀點。
因為鄴城之爭并非一城一地之爭,如今已演變成南燕治下八郡之爭。
更別還事關民心士氣,根由不得河西退縮。
甚至在這一點上,衛朔倒跟拓跋珪想到了一塊兒。
拓跋珪欲借鄴城之爭破除讖語危害,衛朔又何嘗不想再樹威名?
至于損失大,只要能再次擊敗魏國,挫敗對方南下圖謀,付出些許代價也是值得的。
“鄴城之戰,其關鍵不在燕,而在魏!
“慕容德跳梁丑,并不足為慮。”
“以河西之力,攻取鄴城易如反掌,然唯慮魏國黃雀在后。”
“拓跋珪不可覷,善于收買人心,其南下以來拋棄舊有習慣,竟也贏得了寬仁美名。”
“鄴城之爭明著看是為了爭奪地盤,其實是一場民心向背之爭。”
“若河西不幸戰敗,不僅會令魏軍兵抵河水,還會對大河兩岸諸勢力產生極大震動。”
“當初我們放出去的那條擾亂胡虜人心的讖語,恐也會失去效用。”
“若拓跋珪再借機生事,不定會讓中原局勢變得更加復雜。”
“因此,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輸了鄴城這一仗。”
“況且,人言取河北必先取鄴城,當年魏武治鄴城而得河北之地。”
“今日我輩正當效仿,先拿下鄴城,再北上經略河北。”
崔宏、姜紀等人都知大都護見識不凡,聽他開口,都表現出關注之色。
而隨著衛朔一錘定音,其余人等再無異議。
“主公,兵法云:兵者,詭道也!”
“雖南燕乃河西盟友,卻也不能沒有防備。”
“畢竟,我們可是剛剛逼慕容德割了兩郡之地,又在枋頭戰了一場。”
“若慕容德心中沒有一點兒怨念,恐怕傻子都不會相信。”
“萬一慕容德暗中勾結拓跋珪,趁我出兵鄴城時,引魏軍乘虛而入,那……”
衛朔眉頭微微一蹙,若不是崔宏提醒,他還真沒想到這一點。
他捏著下巴細細思量一番,覺得崔宏所言不無道理。
以前南燕位于四戰之地,出于自保,慕容德只能對河西俯首帖耳。
而如今南燕將跳出鄴城泥潭,前往東邊齊地立國,基上已脫離河西威脅范圍。
以慕容德之尿性,有很大可能會在臨走之際算計一把河西,以做報復。
更別還有慕容超在旁邊扇陰風、點陰火,這事有很大幾率發生。
“暫時可曾發現燕國有什么異常?”
“回主公,眼下尚未發現魏燕之間有勾連跡象。”
“不過,慕容德老奸巨猾,肯定不會那么輕易被我們抓住把柄。”
此言一出,衛朔一下子陷入沉思。
這時,崔宏起身走到地圖前,指著鄴城道:“主公,鄴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不管是魏國還是河西,都以奪取鄴城為根目標。”
“現在城內尚有一萬多燕軍,暫由北地王慕容鐘據守。”
“但幾乎人人皆知,南燕南下在即,慕容鐘遲早會撤離。”
“臣覺得若慕容德要報復河西,勢必要在鄴城上做文章。”
“他很有可能利用我軍急于得鄴城的心理,協同魏軍設下陷阱,以重創我軍。”
“慕容德敢這樣做?難得他不怕我軍報復嗎?”姜紀皺眉道。
“嘿嘿!等鄴城之戰落幕時,恐怕慕容德早跑到東海岸邊稱王稱霸。”
“事后我河西再不忿,也不可能隔著黃河將手伸向青州,又能拿他如何?”
“不定,出于戰略需求,我們不得不咽下這口惡氣,以免將其逼到魏國那邊。”
“那以玄伯公之見,慕容德具體會怎么做?”
“若換成臣是慕容德,大可明著將鄴城獻給河西,再暗中向魏國通風報信。”
“甚至再進一步,還可城內燕軍秘密換成魏軍。”
“不要以為這事不可能發生。”
“眼下燕軍調動頻頻,即便我們日夜不停監視鄴城,也未必就能發現其中貓膩兒。”
“屆時魏軍一邊在北方趙郡廣布疑兵,吸引我軍注意。”
“而后再派騎兵從信都直插鄴城,與城內守軍配合,定能突襲得手。”
“只要在鄴城下滅了我軍主力,那么除了河內、汲郡外,其余廣平、陽平、頓丘、魏郡等地恐都將被魏國占領。”
衛朔點點頭,沉吟片刻道:“既然識破了敵人奸計,想必玄伯公心中已有了對策,還請不吝賜教。”
“誒,主公言重了,此乃臣之分,何來請教一?!”
“我們不妨將計就計,在鄴城打一場決戰。”
“魏軍自南下以來連戰連捷,幾乎從未遇到什么挫折,讓拓跋珪積累了巨大聲望。”
此時衛朔已經明白了崔宏意思,笑道:“玄伯公是想借重創魏軍來打擊魏王名聲?”
“沒錯!臣剛剛聽了主公有關民心之爭,感觸頗深。”
“若能再敗一次魏軍,對魏國的打擊,絕不亞于當年朔方之敗。”
衛朔想了想,崔宏策略確實可以一試。
即便魏燕之間沒有勾結,也不會什么損失。
于是,他欣然笑道:“好,此戰就依玄伯公之計。”
“對了,鎮惡到哪兒了?”
“回大都護,明日就將抵達長安。”
“讓他不用來長安了,即刻趕赴并州上任。”
這一次,衛朔命王鎮惡坐鎮并州,主持整個鄴城戰局。
王仲德、禿發傉檀、檀道濟、蒯恩、薛辯等將系數劃歸王鎮惡麾下,連新加入的毛德祖也請命上前線立功。
毛德祖乃滎陽人,原歷史上,由于后秦攻打洛陽,致使中原陷入動亂,他隨即從鄉南渡,并投入劉裕麾下。
隨后毛德祖追隨劉裕南征北伐,先后參與平定盧循、征討荊州及攻滅后秦等戰役。
劉裕稱帝后,進封“觀陽縣男”,食邑四百戶,任司州刺史,冠軍將軍,督司雍并三州豫州之穎川兗州之陳留諸軍事,后長期鎮守虎牢。
公元43年,武帝劉裕死后,北魏趁機南侵劉宋河南。
當時鎮守虎牢的毛德祖已經五十九歲了,結果他以孤城三次擊退北魏進攻。
在外無援兵,內又糧斷水禁之際,拒絕棄城出走,堅持與虎牢共存亡,最終堅守城池兩百多天。
哪怕最終城破被俘,也拒絕了魏國厚祿,至死不降魏。
而這一世因衛朔意外到來,致使后秦東擴功虧一簣,毛德祖也就未選擇南渡。
如今隨著河西入主關中,北方形勢日益明朗,反倒南方因天師道作亂、方鎮崛起,而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已經三十二歲的毛德祖經過深思熟慮后,決定向西投靠大都護。
對于毛德祖來投,衛朔大喜過望,這位可是歷史上少有的善于守城的大將。
b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