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元年,八月,天子下旨敕封大都護衛朔為雍王。
詔命一出,天下嘩然。
雖然這并非大晉第一個異姓王,但之前不管是前燕、還是代國都有一個顯著特征。
即慕容皝、拓跋猗盧都出身胡虜,與衛朔出身炎黃苗裔有質區別,由此造成的影響也大為不同。
外界在驚駭之余,更多的還是悲哀和默然。
一些見識深遠之輩已看得分明,時至今日朝廷日漸式微,大晉已是名存實亡。
而這無疑將助長一些人野心,讓他們加快謀逆腳步。
不管外界是何反應,反正河西上下十分高興大都護進封雍王。
而最欣喜者,莫過于敦煌郭氏。
想當年,郭家迫于無奈才將郭媛嫁與衛朔,誰成想一眨眼衛朔竟已貴為王侯。
而更讓郭家興奮的是,河西已隱隱有了一統天下之跡象。
若衛朔最終真成了天下之主,那敦煌郭家必將也跟著水漲船高。
不理會外界紛紛擾擾,等將崔宏、王謐送走后,衛朔準備借封王機會,進一步推動政務改革。
起來,衛朔入主河西以來,已相繼推動了數次政務改革。
不管是軍政分離也好,還是推行科舉、力行法治也罷,都是為夯實其統治根基。
而經過十年不斷努力,眼下根基已扎牢靠,他終于能大刀闊斧地推行進一步改革。
目前,河西政務是由都護府處理,并由左、右長史牽頭負責。
這套機構差不多已運行了近十年,為河西強大做出了貢獻。
但隨著地盤來大,都護府已漸漸不能滿足當前需要。
嚴格,河西政權更像是由權臣獨自掌握的“霸府”,而這也是魏晉以來的政治常態。
魏晉兩朝都是由手握軍事力量的權臣逐步建立起來的,他們組成一套機構,完在正規官制以外,自由行使職權。
自從魏晉開此先例,直到南北朝,一般制度都是由臨時措置而逐漸成為習慣的。
不然,衛朔那樣在河西折騰,竟也沒引起多大波瀾,正是因為大家已早見怪不怪。
但今日隨著衛朔封王,疆域又擴大到了一定程度,再像以前那樣顯然不行。
可以今天衛朔此舉幾乎是在為日后新帝國設計政權組織,由不得他不盡心、心。
在正式調整機構前,衛朔先要跟崔浩、宋繇、張湛、崔宏、宗暢、史暠等幾名重要心腹通通氣。
這天,在偏殿內,衛朔與一眾心腹齊聚一堂,熱烈討論著調整機構事宜。
機構調整不單單是簡單的人事任免,更多地將牽扯太多利益糾紛,當中有很多值得商榷的東西。
“孤仔細考慮了一下,我們可以吸收漢魏晉等朝某些長處,再結合自身優點,最終再拿出符合河西實際的組織機構。”
“不提其他,其實三省制就很不錯。”
“曹魏時期,尚書不再是丞相屬官,而成為**的政務機關。尚書省設尚書令一人,尚書左、右仆射各一人。”
“且由于中書省的設立,尚書省不再決定政策,改為負責具體國務的處置,與都護府職責有異曲同工之妙。”
“按規定,尚書省下設五曹,即吏曹(掌官員遷調)、左民(掌人民戶籍、稅賦)、客曹(掌屬國、邦交事務)、五兵(掌軍官選任與軍隊訓練)、度支(掌國庫)治事。”
“每曹設尚書一人,尚書之下設侍郎、郎中等官。”
“并有殿中、吏部、駕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客、祠部、度支、庫部、農部、水部、儀曹、三公、倉部、民曹、二千石、都官、中兵、外兵、都兵、別兵、騎兵、考工、定科等二十五郎,以協助尚書分領諸務。”
“朔以為可在曹魏尚書省基礎上,進行增減、修改,以滿足河西需求。”
“比如曹魏尚書省下設諸曹太少,分工也不明確,這些都需要徹底推倒重設。”
“另外,曹與部的稱呼糾纏在一起,需要進一步劃分清晰。”
“經初步考慮,新尚書省將設吏、度支、戶、農、工商、學、轉運、外務等八部。”
“從今以后,尚書省各曹一律改稱部,各部主官為尚書、副手為左右侍郎。”
在場眾人聞言頓時明了,大都護這是把都護府那一套換個牌子弄到了尚書省名下,看來以后尚書省將主管部政務。
想到這兒,眾人內心一下子火熱起來,紛紛盯上了各部尚書之職。
至于尚書左右仆射,不出意外,自然將落到兩大長史手上。
衛朔似乎洞悉了眾人心思,他接著道:“鑒于尚書省權重,為了給予制衡,朔將增加門下省職權,賦予其審計、督察之責。”
“門下省設左右散騎常侍,下領審計部及數量龐大的議郎,議郎分戶、學等曹,分別對應尚書省各部,其日常職責是對各部進行審計、監督。”
“得通俗一點,便是尚書省決定錢怎么花、花哪里,而門下省則決定錢該不該花、花得對不對。”
“也就是,尚書省每花出一筆錢財,都必須得到門下省同意與監督。”
此言一出,讓原對眼熱尚書省的官員頓時猶豫起來。
因為他們發現尚書省并非有想象中那么好,干什么事都有人看著,一不心還會弄自己一身騷。
崔浩、宋繇、史暠、宗暢、張湛等人則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在他們看來,雍王將傳統尚書省、門下省改的面目非,完是在貫徹其分權、制衡思想。
然而衛朔依然不罷休,他又開始對中書省大動干戈。
魏晉以后,對中書省的官員特別看重,皇帝常委以機要重任,于是中央機關的主要權力便逐漸移到中書省了。
而尚書省逐漸被疏遠,尚書令只執行日常政務而已,不能參與機要。
今衛朔將權重歸尚書省,等于削弱了中書省權柄。
于是,中書省被衛朔賦予了立法大權。
“從今以后,河西治下中書省才有權頒布法律、法規。”
“除此之外,任何部門或者人包括王在內,都無權私自推行新律法、更改稅率。”
“中書省主官為左右中書侍郎,下領名額為單數的郎中。”
“任何一項法律頒布,都必須獲得半數以上郎中同意。”
“而有資格擔任郎中者,必須是擁有勛位之人,不然哪怕你出身豪門,也無權進入中書省任郎中。”
“如今河西治下至少有數千名獲得勛位的人,為了保證公平,須按地域、職位等不同盡可能的從中挑出涵蓋范圍最廣的人群擔任郎中,名額暫定為三百六十五個。”
衛朔將立法權賦給中書省,卻又擔心被世家貴族把持,這才定下上述規矩。
目前,獲得河西勛位者大部分為寒門庶族出身,其中既有作戰勇敢的士卒,又有種地技術高的農戶,還有認真繳納稅賦的個體戶。
甚至包括、教書育人的先生,創新技術的工匠等等,幾乎是各行各業代表,但偏偏沒有世家子弟在其中。
“最后,除了三省之外,尚有監察總署、大理寺、巡檢總署等監察、司法機構,分別負責調查、審判、抓捕之權。”
“這三大機構與三省并列,直接向王以及內閣負責,其他諸如三省各級官員無權對監察總署、大理寺、巡檢總署指手畫腳。”
“至于內閣是什么等下再。”
“介紹完了政事方面,孤再來談談軍事機構改革。”
“我意撤銷將軍府,改設樞密院,下轄五部一監兩署,地位等同于尚書省各部。”
“分別為參謀部(原參軍司)、陸軍部(原步兵司、騎兵司合并)、水師部(新設)、府兵部(原府兵司)、聯勤部(原聯勤司)、軍情署(原斥候司)、軍器監、軍法署。”
“而侍衛軍司從今天起不再歸樞密院管理,由新成立的內衛部掌管。”
“其下轄侍衛軍司、錦衣衛兩大機構,直接向孤負責。”
b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