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正文 第538章 河渠竣工

作者/瘋子161414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p

    六百多年以前,中原王朝的政治中心并不是建康,也不是洛陽,而是咸陽北原。

    這一區域自涇渭交匯處向西,穿咸陽原,西至今興平界,北到涇河,南達渭水。

    咸陽北原,曾是秦朝政治中心,曾經宮殿嵯峨、鱗次櫛比。

    可惜秦亡時,項羽一把大火將秦都咸陽化為焦土。

    據,大火燒了整整三個月……

    破壞是容易的,建設卻是困難的。

    漢朝誕生以后,不能享用秦朝宮殿,只好把都城向南遷一點。

    從咸陽原下降到渭河南岸,也就是現在的長安。

    然而,咸陽原這一處風土寶地怎么能夠任它荒蕪呢?

    漢高帝劉邦,首開先河,將自己的陵寢選在了咸陽原上,并且正對著長安的北大門,以確保他在另一個世界,繼續關注并統治著他的王朝。

    此后,西漢王朝共有九位帝王葬在咸陽原上,他們自東向西依次為:景帝陽陵、高祖長陵、惠帝安陵、哀帝義陵、元帝渭陵、平帝康陵、成帝延陵、昭帝平陵、武帝茂陵。

    并且還配套建設了五座帝陵陵邑,長陵邑、安陵邑、陽陵邑、平陵邑、茂陵邑,廣遷關東豪族入駐,充實人口,繁榮城邑。

    從此,咸陽原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五陵原”。

    漢朝統治者很智慧地利用了五陵原,把帝陵邑建在長安西北的原上,防御匈奴是個很好的屏障;把六國豪族搬到皇帝眼皮子底下,順便還給漢朝看守祖陵,可謂兩其美。

    一方面便于監控這些貴族,另一方面讓他們效力于皇室。

    因此,那時侯的**被叫做“五陵少年”。

    所謂“五陵少年今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好不風光瀟灑。

    為了在這片沃土上發展農業,滋養長安,漢武帝還開鑿了成國渠,實施人工灌溉。

    自今眉縣渭水北岸,引渭水東流,經今扶風南,武功、興平、咸陽北,至灞、渭匯合處東注入渭水。

    從秦都廢墟到漢家陵邑,五陵原經歷了一次重生。

    及至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又經魏晉末年,五胡亂華。

    到了今日南北朝初,曾經繁榮的五陵原已成為“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的落寂景象了。

    為了讓咸陽北原再獲新生,雍王一入主長安,便提出重修成國渠、振興關中大計。

    當時成國渠年久淤堵,渠道狹窄,最多只能灌溉不過數萬農田。

    為了疏通成國渠,從五月底開始,官府前后投入近六十萬貫金錢,雇傭三萬余青壯。

    經近四個月緊張施工,今終于要大功告成,河西上下十分重視此事。

    在雍王衛朔帶領下,以九位內閣學士為首的數百名文武官員齊聚渭北,參加河渠竣工儀式。

    如今新成國渠溉田面積已面超了鄭白渠,成為目前關中灌溉面積最大、渠道最長的水利工程。

    為徹底解決成國渠水源不足難題,河工在武功西面圍堰造湖,即筑六門堰。

    六門堰匯集了渭河以北各河流以補充成國渠水量,讓新成國渠得以橫跨漆水。

    另外,六門堰功能相當于今天的渠庫結合工程,具有過溝和泄水的功能,是成國渠的咽喉工程。

    其中堰用以連通過溝渠道,門用以排瀉漆水,而成國渠竣工儀式就在六門堰邊上舉行。

    旁邊空地上搭建有一座高臺,臺上擺著三牲祭品,周圍站滿了侍衛、府兵。

    兩岸高地,一條白石水泥渠溝從谷地穿過。

    東西山塬上擠滿了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幼,旌旗招展鼓樂喧天。

    人人都在可著嗓子話,盡管誰也聽不見誰,依舊是樂呵呵地高聲訴著。

    將近午時,飛騎來報:沿途所有斗門、渡槽、跌水、過水、干渠、支渠、毛渠的交接口再次查勘完畢,無一差錯。

    干渠兩岸的迎水民眾井然有序,只待放水。

    衛朔得報,即率領文武大臣,整齊地站在高臺前。

    “吉時已到,大王擊鼓告天!”

    年青的雍王走到鼓架前,接過侍衛遞過的一雙長長鼓槌,拱手向天,奮然高聲道:“雍王衛朔禱告上天:引渭、涇入洛,開渠灌田,庶民百姓生計之根也。”

    “愿大天尊護佑華夏,保我渭水滔滔,長流不斷,關中沃野,歲歲豐年!”

    禱告完畢,衛朔用力敲打著牛皮大鼓,頓時隆隆之聲震蕩原野。

    “雍王萬歲!成國渠萬歲!”

    吶喊聲浪頓時淹沒了峽谷山塬。

    此時,遠處大旗遙遙三擺,表示引水口已經一切就緒。

    只見臺上的雍王凝目遠望峰頂龍口,緩緩舉起棒槌,猛然奮力張臂,砸向牛皮大鼓。

    鼓聲一響,衛朔聲音再度傳揚開來:“開渠放水……”

    “水!過山了……”

    “水頭來了!”

    頓時一陣轟鳴聲,猶如隆隆沉雷從天而降。

    激蕩起漫天的白霧黃塵,一股濃烈而又清新的土腥水汽立時撲進了每個人的鼻中。

    在兩岸萬千人眾的忘情吶喊聲眾,伴著龍口噴激飛濺的巨大雪浪,水流轟轟隆隆地跌入了六門堰,沖向了渠道。

    “孤去趕水啦,爾等后邊巡查渠道。”

    喊完衛朔帶著一眾侍衛翻身上馬,揚長而去。

    宋繇笑著搖搖頭,對周邊人等高聲道:“雍王趕水頭去了,暫由我負責后邊查渠。”

    趕水頭,是一種古老的敬水風習,從大禹治水開始,華夏人自來對“水頭”有著久遠的仰慕情結。

    那時候,大禹王經年累月在三山五岳間疏導天下亂水。

    但有新的水道開辟,汪洋大水激蕩著流入水道,水頭昂首飛撲,濺起雪白色浪花,一條巨龍飛騰呼嘯在峽谷水道。

    兩岸人群歡呼著追逐水頭的景象,乃是河道竣工時最大盛典。

    這條新成國渠凝聚了無數關中百姓心血,渠成放水之日,百姓自是傾巢而出,預備好今日追趕水頭。

    當巨大的龍口開啟,清澈的渭水翻卷著巨浪撲入峽谷,漫漫人群便開始了由渠首漸次發動的歡呼奔跑,不疾不徐,一浪一浪地伸展到山外,伸展到茫茫干渠。

    水頭一入干渠,趕水頭人群便有了種種樂事,歡笑喧嚷聲連綿不斷。

    雖因不斷分水于一些主要支渠,干渠水頭的流速并不是太急。

    而干渠兩岸的大多人,都是趕水頭趕到自己家鄉田園的地界,便跟著渠水入田與家人歡慶去了。

    只有官府派出來的河工與衛朔領著的侍衛精騎們,才一路專心一志的長途趕水。

    眾人一邊追逐著水頭歡呼,一邊嚷嚷評點著不斷變換的領跑者。

    沿途百姓看著紛紜流過的人群,跳著腳,可著嗓子嚷嚷得不亦樂乎。

    當衛朔出現在眾人視線中時,頓時傳來一陣歡呼聲。

    “雍王萬歲,雍王來了!”

    程親自趕水頭,這是衛朔在會商放水大典時執意堅持的一件事。

    唯親自趕水頭,唯眼看一看數百里干渠不滲不漏,他這心中才算踏實。

    當然了,對于衛朔這個主張,宋繇、崔浩是反對的,其他人也反對。

    在眾人看來,這件事多多少少有幾分風險在。

    畢竟趕水頭過程中十分混亂,誰也不敢保證不會發生意外。

    但衛朔卻堅持己見,最終眾人只得讓康龍帶三百精騎一路護持。

    日落時分,衛朔堪堪趕著水頭到達高陸縣地界,正好是新鄭國渠一半水程。

    眼看暮色降臨,渠岸便有了萬千火把,浩浩蕩蕩在幾百里高坡山塬展開,恍如一道紅光巨龍在天邊蜿蜒翻飛。

    此等壯觀奇景,深深震撼了平川夜間灌田的農人與查水的官吏,遙遙吶喊呼應,連綿起伏不斷。

    有脫得開身的精壯農夫,便紛紛舉著火把吶喊著向北塬趕來。

    一片片火把彌漫了無數的田間道,一陣陣吶喊此起彼伏,整個秦川都被攪翻了……。

    a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都市| 蕉岭县| 盐津县| 卓资县| 上林县| 霍林郭勒市| 加查县| 新田县| 新平| 广州市| 阿合奇县| 昆明市| 阿合奇县| 探索| 瑞安市| 田阳县| 乌拉特后旗| 互助| 乐清市| 德惠市| 禄劝| 镇远县| 凤庆县| 攀枝花市| 乃东县| 广水市| 简阳市| 普定县| 灵宝市| 乌兰浩特市| 高清| 博爱县| 图片| 巫山县| 临安市| 榆中县| 黄石市| 建德市| 会东县| 安达市| 永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