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農》二十篇除了像《占篇》、《求雨篇》這些不著調的卻也必須要有,既然是打著神農氏傳承的忽悠名頭,這些必不可少。
但這部書的絕大部分篇幅都是對農業生產有著巨大的效益,尤其是對于江東一郡,衛崢來找拜訪農家學派的賢者,欲請其出山的最大目的就是想要他們去科學治理江東。
南方的地形地貌與北方有很大的差異,南方蠻煙瘴雨地,令人談之色變的就是瘴氣。
所謂流水不腐,中原之所以是天下肥沃的地方,那是因為有以黃河為的一條條的山川大動脈的緣故,把腐水和一系列沉淀的有毒致病的有機化合物,及其鹽堿沿著流通的河水注入大海。
對于南方那令中原人聞之色變的瘴氣,整個天下除了衛崢便沒有第二個人知道所謂瘴氣是如何生成的,老百姓乃至圣人們都不知道原因何在,只認為南蠻之地的空氣有劇毒。
事實上南方形成瘴氣的環境很大原因是排水不暢通的問題,南方不比中原大地一片坦途,加上人煙稀少而缺少人為“搬運”也是一大緣故。
南之地山巒疊嶂,叢林密布,溝壑洼池林立,往往存留雨水,而這樣的洼地在南幾乎到處都是。
地表的斜面、倒了的樹木、塌陷的山嶺都會造成大不一的無數洼地。
加上南方不比北方,南方雨水多加之氣溫高,野生動物的腐尸等等,久而久之在洼地累積的雨水也因此成了富含有機質的“細菌湯”或蚊蟲的“培育室”。
南方叢林密布,雨水多自然空氣濕潤,此外,山野動植物尤其是有毒性的動植物死后,尸體暴露曠野**、野生動物的排泄及其生化反應后產生的各種致瘴毒氣,以坑洼里難以蒸的死水液體和氣體等諸多形式在密林山區炎熱濕悶的封閉環境下混合“酵”,細菌病毒最終融入濕潤空氣當中,
這才是瘴氣的源頭。
衛崢知道這一點,但除了他卻再也沒有第二個人知道,思想的愚昧導致天下人即便是圣人也無法得出南方會產生瘴氣的真正原因。
對于未知,人們只會認定南蠻之地的天空天生蘊含著致命的瘴氣毒素,謂之百之毒不宜中原人居住。
有時候南方的天空出現大群蚊蟲遠遠看去就像云霧,所以人們認定了南蠻之地的空氣身就有問題。尤其是非當地區土生土長的中原人“水土不服”的緣故更是談及色變,要不是中原戰火不斷不會有人愿意南遷。
解決瘴氣的辦法已然被衛崢寫入那《神農》二十篇里面去,借助圣人神農氏的名頭忽悠許行還是沒多大問題的。
何為圣人,圣人就是能夠無師自通的人,能教化萬民的大賢至上之人謂之圣人,圣人二字代表的是一種權威。
圣人的傳承自然是深信不疑。
“……除瘴氣在于興水利,通山川菏澤……”許行專注凝神的閱讀,此時此刻早已經忘記了招待客人的事情,不知不覺已然過去了一個時辰,衛崢也并不著急,悠然席地而坐,靜默不語,看到許行是這樣表現的專注就有信心能夠請他出山。
此刻,許行正在閱讀的是《神農》二十篇中的“山川篇”,里邊就有不少的筆墨介紹了天下山川菏澤,其中著重介紹了南方特有的瘴氣,瘴氣的形成、瘴氣對人的危害等。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許行驚嘆的忍不住自言自語:“南蠻荒地的瘴氣并非無中生有,圣人神農氏早已看穿了一切!”
許行繼續惜字如金的往下詳細的閱讀著,圣人既然知道了瘴氣的形成原因,必然也知道如何除瘴,對神農氏的傳承那是深信不疑。
果不其然,往后閱讀他的面容由期待漸漸轉變驚喜交加,圣人果然有除瘴的計策,一時間忍不住重復的道:“……流水不腐,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圣人去除瘴氣要在于通山川菏澤,讓沉積在山川密林里那些坑洼中的腐水、死水排入河水在通過河水注入東海,沒有了生瘴之源,瘴氣自然消散。
看完“山川篇”,許行又看下一篇,為“民生篇”。
衛崢瞥了一眼,繼續耐心的等候著,“民生篇”是圣人教誨萬民百姓如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開山川之利。
“民生篇”中圣人神農氏明確的道,許行這才明白天下的土地成為瘠土是因為“斥鹵”的破壞。
所謂“斥鹵”實際上就是鹽堿,這樣的土地根就不利于莊稼耕種,“民生篇”中又明了“斥鹵”的形成是由于有雜質、水泄不通的山川所致,這一點許行很容易理解,因為水煮沸之后就會有沉積的異物,這種現象古人早就現了。
文章要想把瘠土轉為良田,就得把土地里的“斥鹵”去除掉,“民生篇”里也給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那就是通過“無根之水”年復一年的不斷洗涮山川,興修水利把土地中的“斥鹵”融入水中注入江河,再入東海。
“無根之水”就是蒸餾水,衛崢當然不會直接在《神農》二十篇中寫個蒸餾水的詞匯,用“斥鹵”來形容鹽堿地是一個道理,古人才好理解。而無更之水就是雨水,雨水就是大自然“蒸餾”過的水,基沒有什么礦物質。
許行看到這里,漸漸的明白了,因為圣人的文章已經的很清楚,想要把貧瘠的土地治理成良田,重點就是排水,要讓水形成流動而不能長期沉積變成死水、腐水。圣人還了,中原大地之所以有無數良田正是因為有無數大江河,百姓年復一年的耕種、無根之水年復一年的從天而降,反反復復讓土地的“斥鹵”減少,土地也逐漸的肥沃。
仔細想想的確是如此,華夏部族在中原大地上生活了數千年也耕種了數千年,所以四方皆蠻夷荒土,惟中原沃土無數。
“彩——!”
許行終于看完了《神農》二十篇,尤其是看了“民生篇”、“山川篇”更是忍不住喝彩叫好。看向衛崢時依舊忍不住驚嘆的道:“不愧是圣人之學,許某萬萬沒有想到令中原人聞之色變的瘴氣竟是如此來由,更沒有想到瘴氣并非無中生有,瘴氣也并非不能消除。要是圣人的傳承未曾失傳……”
“許先生已然繼承了圣人傳承,許子為農家一派當世大賢,難道就不想讓圣人之學揚光大而廣利于天下萬民?”衛崢輕聲笑道。
沉溺其中的許行聞此一言,不由得愣神看向了衛崢,后者笑意使然的目視而來,許行靜下心來之后才想到了更重要的事情。
法家名士登門拜訪,更相贈圣人神農氏傳承,其意……許行拱手而道:“閣下親訪而來,贈如此圣學之大恩,許行感激不盡,竟不知如何報之!
衛崢回禮笑道:“神農之學,入農家一派才是物歸原主啊!
許行又道:“有一惑老夫不察,閣下此行意究竟是……”
衛崢在對方詫異的神情注視下緩緩起身,邁了幾步而站在許行跟前,只見他整飾衣裳便合手禮道:“欲請先生出山……助我!”
此話一出,陳相兄弟二人瞳孔一縮而面容帶著震驚之色。
對方竟是來訪賢的?那他的身份是……細想之下某種身份在兩人的腦海里呼之欲出。
許行當下起身凝望著眼前的衛崢,拱手禮道:“閣下不是法家名士黎子?那是……”
孟賁當即代衛崢回答道:“我家君上正是當今為國之主,先生的是也不是,黎子就是我主的化名罷爾,先生可明白了?”
……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