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然不可同日而語,然吳起是衛國人吶,衛國之主亦善兵伐謀,衛國之兵自當朝衛國君主即位以來未嘗敗績,據將軍所知,衛國斗士營之兵皆按吳起的魏武卒來訓練更猶有過之,衛國之兵與列國之兵截然不同,衛之斗士,只戰不耕,有戰集兵,無戰訓練,為戰而生,宛如武卒重生,而我大秦銳士乃耕戰之兵,有戰集兵,無戰勤耕,從無訓練之。1xs”司馬錯分析道。
的確如此,也就只有衛國有錢維持一支職業化的軍事部隊了,列國之兵皆是耕戰之兵,打仗的時候征召軍隊,沒有戰事的時候便開始務農勤耕勞作,當年秦軍號稱五十萬戰吳起的五萬魏武卒都沒打贏,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五十萬耕農秦軍與一支裝備精良且訓練有素的準職業化的魏**隊開戰,戰敗也不是什么匪夷所思之聞。
列國都養不起職業化的軍隊是因為沒有錢,沒有錢是因為不會賺錢,衛崢鼓勵經商,衛國的商人尤其是軍火販子在天下列國瘋狂斂財,某種意義上來,衛國國君才是整個天下最大的軍火販子。
古人根就沒有貿易順逆差的概念,國家被人從無形中狂掏家底到頭來只會把矛頭歸咎于可惡的商人,所以才要抑制商人。
“將軍此言未免過于張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聽了讓人遂有不振。”那將領隨意的一拱手,了一句便退回原位。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戰時詳查敵情方能穩操勝券,不是張他人志氣,而是不能輕敵,王上將十萬大軍交于我手,將輕敵就是對這些把性命交于我手的老秦人們不負責啊,是王上的信任不負責啊!彼抉R錯并未動怒,而是平靜的道。
“末將知罪,請將軍責罰!蹦菍㈩I羞愧的道。
“責罰就不必了,留著力氣用來殺敵。”司馬錯笑道。
“謝將軍,末將愿領軍打頭陣!”
“好!”司馬錯當即扶案而起,諸將領心中一振,靜等著主帥命令,片刻之后司馬錯令道:“傳令三軍,我軍即刻起,陷陣拔營,效仿衛軍,步步為營,犀首約戰,我應戰卻不出戰,先與衛軍對峙,以不變應萬變,靜觀其變!
“諾——!”
陽山一代,東面的十萬衛國大軍,西面的十萬秦軍和三萬韓魏殘兵皆心翼翼的朝著陽山一帶挺進,犀首統帥的衛國大軍步步為營,以正面之勢逼近秦軍,所謂步步為營便是一日只前進十五里地便扎營休息。
百里地的行程竟是用了差不多七日的時間。
雙方總計二十余萬大軍竟是在陽山腳下扎營對峙,皆沒有進攻的跡象,陽山腳下兩軍在汝水原野之上成南北對峙的局面,衛軍在北,秦軍在南。
兩軍大營如此對峙僵持一轉眼就過去了三個月。
衛軍營地所在所在方向,此時此刻秋風一起,衛崢和犀首兩人策馬來到了一個高地,向南遠眺著秦軍的營帳,遙望秦帳的衛崢嘆息的道:“司馬錯的確是個難纏的對手啊,你看秦軍所在陣地,依托汝水西岸深溝高壘防守不戰!
話雖如此,但衛國何嘗不是一樣。
犀首點點頭,道:“司馬錯是久經沙場的名將,老謀深算,持重沉穩,臣在秦國為臣時從司馬錯鎮守函谷關便看出一二,此人統兵守則不動如山,固若金湯,沒有必勝把握不會輕易出戰;若要出戰,勢必運兵如電,其疾如風,侵掠如火,這一點從函谷關滅韓軍與遠征巴蜀皆為孤軍深入便可窺視一二!
“哈哈哈,世人傳犀首用兵如詭,難知如陰,其徐如林,動如雷霆,公孫衍戰司馬錯,此役必載入青史,當真令人期盼!”衛崢一笑,旋即牽著馬韁繩,悠然的離開了這片高地,犀首也收回了遠眺秦軍營帳的目光,隨同衛崢而去。
另一邊,司馬錯也在某一處高地極目遠眺衛國大軍的扎寨的營帳,身遭隨行的一位將領帶著焦急的神情道:“將軍,兩軍對峙僵持已經三個月有余,我軍的將士們都漸漸松懈了,銳氣正在萎靡啊!
言外之意便是想要與敵軍決戰!
“我軍將士有所松懈,銳氣漸散,敵軍將士同樣如此,無憂!”司馬錯頭也不回的道,語氣非常平靜。
“可這么耗下去,終歸不是辦法啊。”那將領焦急的道,顯然迫切急于求戰。
“衛軍約戰卻不主動出擊,我軍應戰不出戰便是,急于求戰,正中犀首下懷,未曾探明敵軍此舉意圖為何之前,不可輕舉妄動。傳我令,吩咐總領斥候營的軍務司馬隨時稟報敵軍消息!”司馬錯如是道。
司馬錯很清楚,兩國的大軍不論是實力、還是兵力都是旗鼓相當,誰也不敢一戰便能克敵制勝于對手。
此時此刻,秦衛兩國對峙僵持于陽山猶若兩名強大的劍客對決,不動如山,動若雷霆。
司馬錯看到敵軍陣仗的將士宛如看到了昔日那橫掃秦軍無敵的魏武卒的影子,又是當世的奇才素有犀首之稱的公孫衍統帥這支兵馬,自然不敢輕舉妄動。如此不弱于秦軍的有制之兵,不是掃三晉、征巴蜀那么簡單。
而公孫衍于秦軍淵源就不用多了,深知秦軍銳士的悍勇,此戰更是被犀首視為這輩子的翻身之戰,只許勝不許敗,加上衛崢意便是先要與秦軍對持消耗,自然不會倉促開戰。
兩軍對壘,雙方的統帥都對彼此給予了足夠的重視,才會出現在這曠野之外僵持數月的一幕,可以遇見,要么不打,一旦開戰勢必撼天震地。
秦衛兩軍近二十萬大軍僵持在陽山一代,整個天下為之側目,無數人都在猜測和揣摩此戰哪一方會勝利,賭秦國勝的占了絕對比重,秦軍的虎狼威名是殺出來的,秦軍的無敵威勢也不是靠張儀的嘴巴出來的。
只是目下,兩軍對壘持續了三個月的心理戰,反而讓關注此戰的天下群雄先著急了。
衛崢是一點也不急,甚至已經做好了與秦軍在此地對峙個一年兩年的準備,衛國養精蓄銳這么多年,國力足以支撐僵持消耗,讓這十萬大軍就呆在這陽山什么都不干白吃個一年兩年的糧食也無妨。
此前對峙的三個月,衛國大開國庫,先從宋國那里高價購置糧食,不停的開倉囤糧以備不患,另一邊楚國也在為前軍提供糧草輸送,衛國的兩大盟友,宋國肥的流油,楚國廣袤無垠,雖歷經慘敗但終歸家底殷實,最重要的是樂得看到他人與秦國死磕。
不費一兵一卒,提供些糧草就能弱秦這個死敵,楚懷王樂得看到這一幕,更是大快人心。
而反觀秦國,雖是群雄之首,但身因為連年征戰急需與民休養,這個時候發生僵持對持無疑是對秦國國力的透支,而秦國同樣有兩大盟友,但韓魏兩國卻是奄奄一息,根就不能與宋楚兩國相比擬。
兩大“軍事集團”在當前局勢下的國力對比,高下立判。
兩國交惡,雙方實力若是旗鼓相當,陷入僵持消耗是必然的結果,而這就不僅僅是比拼兩**隊的戰斗力了,而是上升到了國力的比拼。
衛崢就是占著國力優勢可以有恃無恐,深知沒有把巴蜀之地面開發的秦國是耗不起,那就跟秦國耗著,虎狼猛禽也要吃飯,沒有力氣在兇悍也是徒有其表,道理便是如此簡明。
衛崢可以有恃無恐,但贏駟卻不能有恃無恐了。
……。
a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