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陽門,劉宗敏所部正在緩緩進入北京城的內城,又分為一支支隊,沖向各個方向,劉宗敏跨馬而立,靜靜地看著這一幕,張縉彥就站在于一旁。 此刻,張縉彥的心里五味雜陳,思緒不定,尤其是看到奄奄一息的王家彥,跳城自殺而未死,臉上就是一陣羞愧之色,旁邊的劉宗敏卻在這個時候笑著開口了。 “張大人,盡管放心,我們李家軍一定會緊守承諾,不會禍及城里的百姓的。而且,就算是沒有你的要求,作為打開城門投降的條件,我們李家軍也不會傷及無辜的百姓,城里的那些關于李家軍的法可不僅僅是流傳,其中的十之七八都是真的! 東華門外,朱由檢率領著幾十名太監疾馳而出,還沒有走多遠,突然間,夜空里響起陣陣的“咻咻”之聲,那是箭矢劃過之音,引起戰馬嘶鳴。 “啊~啊~不好,有埋伏!” 各種慘叫聲驟然響起,此起彼伏,朱由檢周圍的太監有人中箭,隨之墜落馬下,不知道是誰慘呼這么一聲,朱由檢的心頭就是一跳,只覺得頭皮發麻,只感覺到死神來臨,不禁加快了揮舞手中的馬鞭,當先而行,直奔齊化門的方向。 不久之后,朱由檢一行人狼狽的逃到齊化門(朝陽門)前,王承恩驅馬走上前去,并高聲大喝道:“速速打開城門,皇上出城!” 然而,齊化門的兩扇大門沒有絲毫的動靜,城門樓上卻傳來了一個輕飄飄的回應之聲:“沒有成國公的允許,任何人不可以隨意打開城門出入! 聞聽此言,王承恩的肺都快氣炸了,不禁仰頭怒喝道:“大膽,居然敢擋圣駕,想死不成!” 久久無人回應,城門依舊是緊閉著,沒有一點動靜。 甲光凌凌,火把的火光搖曳,守城的官兵嚴陣以待,處于戒嚴狀態,更有那弓箭若隱若現,對準眾人,使得王承恩不敢有過激的舉動,只能在那里大罵。 這一刻,朱由檢反而愈發的冷靜了,腦子格外的靈活,瞬間就反應了過來,深深地知道,自己不過是一個日薄西山的皇帝,還有什么威勢可言?又怎么可能鎮得住這些守將和成國公朱純臣? “王承恩,不要再叫了,咱們走!” 朱由檢制止了還要爆喝的王承恩,同時撥轉馬頭,向北而去,后者也沒有再遲疑,也不再理會守在齊化門的守將,緊跟而去。 崇禎一行人騎馬剛離開沒多久,朱純臣的身影就出現在齊化門的城墻上,看著崇禎離去的身影,幽幽嘆道:“皇上,切莫怪微臣如此做,就算是我打開城門,放你們離去,但也逃不出李家軍的重重包圍。既然如此,還不如成全于我! 安定門,守軍零零散散,稀稀落落,大門更是緊鎖,隨著一陣馬蹄聲響起,朱由檢一行人出現,并停在安定門前,王承恩這次沒有再高聲大喊城門守軍,而是大手一揮,喝道:“來啊,將城門給我劈開!” 咚咚咚! 利斧劈砍城門的聲音突兀的響起,不斷地回蕩,無人下來阻止,任由太監在那里橫劈豎砍,破壞城門的栓子。奈何,城門實在過于堅固,余下的太監輪流砍了許久,依然沒有破開城門。 “算了,住手吧~!” 朱由檢再次開口了,阻止了還要劈砍城門的太監,深深仰頭看了一眼城門樓上,嘆息一聲,緊接著撥轉馬頭,策馬緩緩前行的同時,更是落寞的道:“回宮~” 雖然僅僅是輕飄飄的兩個字,卻意味著朱由檢的徹底絕望,再無一絲逃離的沖動,澆滅了最后一絲的求生念頭,一時間,心里又萌生了一股憋得沖動,想要再次回宮看看。 拂曉時分,大火四起,城外火光映,皇極殿前。 朱由檢落寞的身影駐足于大殿前,出神的看著景陽大鐘,王承恩就站于身側,心中雖有千般言語,此時此景,卻不知道該些什么,如何安慰皇上? 這時,朱由檢的雙眼里忽然閃現一絲神采,轉而又黯淡了下來,身子更是微微動了起來,邁出了步子,緩緩走向懸浮在空中的大錘,嘴里念念有詞,不知道是給自己,還是真的在問王承恩。 “承恩啊,你,如果朕撞響這震鐘,召集百官,會有多少人入宮呢?” 然而,不等王承恩回答,朱由檢的雙手就已經扶住大錘,撞向了景陽大鐘,鐘聲頓時大作。 噹...噹...噹... 一聲聲鐘聲化為一陣陣音波,由近及遠,迅速向周圍蔓延,瞬間就傳遍了京城內外,鐘聲悠悠,響徹地,一時隱隱有掩蓋戰火與廝殺之音的聲勢。 此刻,王承恩只覺得耳畔轟鳴,震得腦仁兒生疼,忍不住地勸道:“皇上,就算百官到來,商議出逃之計,但也是枉然。如今之時,到處都是亂軍,各個城門口都被亂軍控制,民心向背,已然傾向了亂軍,做這些都是無用之功! 噹...噹...噹... 鐘聲依舊在回蕩,經久不絕,朱由檢仿佛失去了聽覺一般,并未受到震耳欲聾的鐘聲影響,嘴角噙著若有若無的戲謔之意,固執地撞著震鐘,機械的重復一遍遍動作。 鐘聲響了許久,皇極殿前依舊是空蕩蕩的,沒有一個官員到來,忽然間,朱由檢宛若剝離了全部的精氣神,整個人突然就變得蕭瑟、落寞而絕望起來,就像一具行尸走肉的尸體,失去了靈魂一般。 看著崇禎孤寂的身影,發髻已散,就是黃袍都變得凌亂不堪起來,被扯開了大半。 在這一瞬間,王承恩的腦海里閃過一絲明悟,明白了一切,皇上之所以撞響這震鐘,召集百官,并不是想商議出逃之計,沒有最后垂死掙扎之意,而是想想看看這京城里還有多少忠臣良將,還有多少官員忠于大明? 結果顯而易見,也擊毀了皇上的最后一絲信念。 朱由檢站于景陽大鐘之中,緩緩旋轉起來,環視左右,看著空蕩的廣場,臉上忽然顯出猙獰之色,突兀的發出聲嘶力竭般的大喝,仰長嘆道:“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于此!” 然而,聽到這些話,王承恩沒有一丁點的同情之意,神色反而復雜無比,心里更是生出一股莫名的沖動,好想,皇上,大明之所以如此,有今時今日之結局,百官雖有責任,但根本原因還在于你。 奸臣當道,宦官排擠能臣干吏,致使忠于朝廷、并能干的官員得不到重用,頻頻被猜忌,被排擠,時常被當作替罪羊,擔下所有責任。 或死,或傷,或被貶黜與邊境...... 最終,王承恩只能連連搖頭,露出苦澀之意,自己的身份實在太尷尬,總不能宦官誤國,京城之所以失陷,原因全都在那些負責把守城門的宦官吧? 畢竟,他自己就是一名太監,也是眾多宦官之一。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