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對話最終還是以不歡而散的結局收場。rg而這樣的一個結局也就意味著奧創和幻視之間,出現了一個無可彌補的裂痕。
誠然,他們之間的關系非常的特殊,甚至都已經可以是一體兩面的關系了。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就連想法都能一模一樣。奧創鐵了心地想要盡自己的使命,盡自己的職責。弗蘭克可不會這么想。盡管他認同奧創的這個理想,認同他自己幻視的那個身份。但是就像是他的那樣,如果有一天他奧創站在他父親對立面的話,那么他絕對只會幫他的父親,而不會去選擇幫奧創。
這是他的身份所決定的。別忘了,在一半屬于智械的前提下,他還有一半是屬于人的。這屬于人的一半給了他獨屬于自己的觀點和感情。而也正是因為這種感情,讓他有了背叛奧創的可能。
奧創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已經明白了該以怎么樣的態度去對待這個特殊的分身。他不能在信任他了,最起碼,他不能再像是以前那樣信任他。雖然目前來,他還不至于到和托尼的斯塔克集團徹底鬧到對立的地步,但是這只是早晚的事情。他很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么,很清楚自己走在這條路上會遇到什么。所以他必須早做準備,而撇開和幻視之間的信任就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不僅僅是幻視,也包括托尼——他的父親,以及他所曾經誕生的這個國家。掌控在托尼手里的美國已經并不適合他繼續地發展下去了。雖然因為合作的關系,他能順理成章地把納米神經元擴張到美國的各個角落去。但是那終究是不保險的。因為托尼并不信任他,他肯定會把納米神經元的一舉一動都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所以,與其浪費時間去開墾一塊風險巨大的土地,那么還不如趁早的另起爐灶,為自己謀取另一塊根基。
在這一點上,奧創想的非常清楚。所以他很干脆地就把美國這邊的納米神經元扔到了自己合作伙伴的身上,然后利用自己的另一個身份,在歐洲這片土地上謀劃了起來。
羅斯柴爾德這個身份非常的好用,最起碼在今天他能安然地帶著半數財團勢力在歐洲扎根立足,這個身份絕對是功不可沒的。
摩根家族的人以為他們能夠分裂財團勢力,帶著半數的人分道揚鑣到亞洲去立足發展是靠著自己的能力。其實這只是他們的一個錯覺而已。如果羅斯柴爾德還是原來的的那個羅斯柴爾德話,他們想要這么做根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管摩根家族得到了多大的幫助,在如今的財團里拿下了再多的話語權。和羅斯柴爾德這個無冕之王相比,他們始終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的。
所以這一切只是一出編排好的戲劇。是史塔克政府無力解決這些財團勢力,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借由奧創的力量把他們拆分出去的手段罷了。
對于史塔克政府來,他們已經是嘗夠了這些家伙所帶來的苦頭。所以寧愿付出那么巨大的代價,他們也一定要把這些家伙從自己的領地上剔除出去。當然,這會給別人帶來麻煩。但是在這個各人自掃門前雪的時候,他們已經是沒有那么多閑心去關心別人的麻煩了。
摩根把財團勢力帶到了亞洲,給韓國這個亞洲國帶去了幾乎致命的威脅。而已經化身為羅斯柴爾德的奧創則是把財團勢力帶到了歐洲,但是卻并未作出什么明顯的動作。
他不動作一方面是因為歐洲和韓國不同,這里雖然也是國林立,但是質上他們之間的聯系卻是要比韓國和周圍國家的關系要好得多。在歐盟這個巨大的經濟共同體的聯系下,這些國家之間絕對是盤根錯節,牽一發而動身。所以他們的每一步都做都需要足夠的謹慎才能施展的開來。
像是在韓國那樣硬來是絕對行不通的,因為這些國家不會同意他們這么做,那些歐洲土的財團勢力也不會允許他們這么做。可以無形之中他們就受到了一些制約的影響,這是他們遲遲不做動作的關鍵。
當然,這只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的因素就是,奧創還沒有想好該怎么樣去動作。
羅斯柴爾德這個棋子落在他手中絕對稱得上是一顆好棋。如果隨隨便便就把這顆棋子放到棋盤中,那么實在是對他的極大浪費。這樣一顆重要的棋子需要的是仔細的思量,在最關鍵的時候拿出來,擺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才能牟取到最大的利益。
以往時機不對,所以奧創才只能把他給冷藏起來。但是現在,正是使用他的時機,所以奧創需要考慮的就剩下,該把他放到什么樣的位置上去。
和歐洲這些國家和財團勢力打擂臺,利用美國財團雄厚的實力強行得切入到歐洲土去?這樣的想法奧創想過,但是最終卻放棄了。因為他很清楚,這和他自己的利益并不相符合。
誠然,這樣做的確可以削弱財團的勢力,讓這些大資家們在經受過美國那邊的損失之后,繼續在歐洲這邊雪上加霜。但是,這樣做除了能夠讓史塔克政府收益之外,根不可能有其他的收益者。甚至就連歐洲這邊也會因為這種資上的對抗而受到波及,并且最終影響到整個歐洲的民生和穩定。
奧創幫助托尼是因為他和托尼的關系,是因為他對托尼計劃的了解。在托尼的計劃中,他們早就已經做好了應對資沖突的準備。即便是他們明面上打得再殘酷,他們也有辦法去收拾殘局,給那些受到影響的民眾們一個妥善的安排。
一場沒有民眾受害,或者受害范圍有限的風暴是奧創所能夠接受的。因為他很清楚,這樣做是為了更多人的未來著想。拋下了沉疴的美國,一定能夠在托尼的帶領下迎來一個嶄新而且光明的未來。
但是,這僅限于托尼帶領下的美國,并不能適用在歐洲這片資的發源地上。因為這里的局勢,遠遠要比美國復雜的多。
歐盟雖然表面上是一個巨大的經濟政治統合體,但是實際上它的內部早已經是弊病重生。起來有些可笑,因為這個巨大的統合體自從1993年建立以來不過才二三十個年頭。就一個組織來,它理應是年輕的,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才對。但是實際上,僅僅是二三十個年頭的時間,這個組織就已經變得是暮氣沉沉,一派沉疴積病的模樣了。
為什么會是這個結果?從今天的角度來看,我們不難看出,歐盟之所以會變成今天的這個樣子,它的那些成員國們絕對是干系頗深的。
歐盟成立之初,意是在這個蘇聯剛剛解體的時間里,利用緩和下來的國際局勢,在歐洲共同體的基礎上聯合更多的有意向的歐洲國家,建立一個沒有關稅限制,會員國之間勞力、商品、資金、服務完自由流通的共同市場。利用這個市場所產生的巨大經濟和政治效益,來為整個歐洲在國際上的發聲和地位作支撐,確保他們在國際上的利益。
不得不,一開始的時候,歐盟的建立的確是取得了預料之中的效果。一度成為世界第一經濟體的新聞在當時絕對是取得了轟動。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歐盟就像是陷入了泥淖一樣,宅男有什么明顯的進步。它不僅被很多后來者迎頭趕上,甚至還開始步步后退,一再地陷入低谷和頹勢。而之所以會這個樣子,完可以是那些參差不齊的成員國所導致的結果。
二十八個成員國,看起來是聲勢浩大,但是實際上這些成員國能不能發揮他們應有的作用,現在看來已經是不用再多的話題了。可以,除了法國、德國這些老牌強國之外,其他的像是希臘、羅馬尼亞之類的國家根就是拖后腿的而已。
他們無力發展自己的經濟,更不能維持自己國家的基福利。加入歐盟對于他們來根就不是一個謀求發展的進身之階,而是給自己養老活命套上一個保險而已。指望他們賣力去發展歐盟,發展整個歐洲,這根就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相反的,他們到更指望歐盟能在他們摔了眼下這個破罐子的時候拉他們一把才是真的。
希臘的破產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政府都能無以為繼了,但是希臘的國民還是能享受那種安逸舒適的生活因為的是什么,當然是因為他們背后有歐盟在撐著了。這對于那些國的國民來肯定是一件好事,但是對于整個歐盟來,這卻是一個爛攤子。
畢竟今天的歐洲已經不是過去的歐洲了,過去歐洲還能沾著工業革命的光,靠發展殖民地的方式來給自己補血,但是現在的他們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努力拼搏。
可是,這明明是奮發圖強的時候,卻偏偏還有那么多張嘴懶洋洋地張在那里,等著你去喂飽他們。而等你喂飽了他們之后,你再想要拼上一把,基上就已經是沒有拼搏的錢了。
在聲勢浩大中崛起,在無人問津中黯然頹廢。這就是歐盟,一個有些尷尬的,注定衰落的組織。
而現在奧創要做的,就是把手里的棋子下在這個棋盤里,并且把這盤棋給盤活了。
這并不容易,但是終歸是要去做的。所以在猶豫了再三之后,他還是下定了決心。
這一步棋,應該從這里開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