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眼下上級通報的情況來看,此次旱災不僅是太行地區。冀南和冀魯豫那邊,甚至比太行區還要嚴重。此次的旱災,幾乎可以說席卷了整個華北敵后根據地。眼下的太行區,在幾個敵后根據地還算是輕的,但也有百分之八十的縣受災。
各個根據地之間又被日偽軍封鎖線分割,人員的流動尚且困難,更何況是相互調糧食支援了?再加上之前日偽軍對潞東地區,進行規模空前的大掃蕩,造成的嚴重破壞。今年的糧食問題,幾乎成了最頭疼的問題。
坐在自己的團部內,李子元靜靜的思考著,該怎么渡過眼下的難關。一千多人的部隊,衣食住行都是大問題。部隊吃不飽肚子,那里來的戰斗力?還有劉雁來希望能夠解救被抓到壺北縣城,以及平川據點的青壯年和那些被搶走的大牲口。
天災**接連不斷,困難一個比一個大。糧食問題,解救被捕的青壯年,這兩個問題現在是頭等大事。剛剛經歷一場大戰,部隊眼下構成又相當復雜的情況之下,部隊現在有沒有打一場硬仗的能力,李子元還是清楚的。
李子元認為至少沒有一個月以上的整訓、成型,部隊現在至少還無法全部出動。更何況,眼下敵情的急劇變化,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一時還很難說的清楚。牽一發而動全身,無論是打了壺北縣城,還是平川據點,身后的日軍不出動幾乎不可能。
而眼下的部隊現狀,應該還是以短時間之內休整、整訓為好。可這事又同樣是火燒眉毛,一旦這些青壯年被送往其他地方做勞工,想要在解救恐怕就困難了。部隊目前的現狀,又讓李子元不能不慎重行事。
想起劉雁來的囑托,李子元將視線從門外的天空收了回來,轉向身后掛著的整個潞東形勢圖上。隨著形勢的變化,整個潞東周邊的敵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來駐扎在南同蒲鐵路和晉東南的三十六師團,已經開始大面積的收縮防區。
將很大的一部分防區,都已經移交給了偽軍。不僅各縣的偽警備隊,不斷的開始擴充實力。甚至還將整個壺關以南的防區,整體移交給了汪偽第二方面軍。將自己所有的兵力,都收縮到了鐵路和公路沿線。
同時日軍將前一段時間投敵的,晉綏軍駐扎晉東的一個保安團,以及先后投敵兩個步兵營合編成了一個偽軍師,開進了潞東地區。原本駐扎在晉東南的偽晉南建**,被撤銷了編制并入各縣警備隊。
在李子元看來,日軍這一手玩的是相當漂亮。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之下,他們既需要偽軍配合他們,充當打手為他們效力,以減輕對自身的兵力牽制。但對偽軍也表現出來極其的不信任,并進行了種種的限制。
采取了編制給的極大,但真正的實力則壓縮在一定的范圍之內。按照這個汪偽第二方面軍的實際情況來看,這個晉南建**以及后期投敵的這個偽軍師,編入汪偽第二方面軍是最好的一個處置辦法。
但日軍卻并未這么做,而是將投敵這部分晉綏軍,單獨變成了一個師。在拆散了晉南建**之后,將這個師調入潞東地區接替原來偽軍防務。這種分而治之的辦法,即減輕了日軍自身的負擔,并在整體上加強了偽軍的實力。
可幾部分偽軍分屬各個建制,導致其各部各自為戰,又不能形成一個整體。即便是其中一部分偽軍有異動,但也先不起來什么太大的風浪。各縣的偽警備隊自成一體,只服從各縣的日軍駐軍指揮。
南面的汪偽第二方面軍,表面上是歸屬南京汪偽政權管轄,實際上是自成一體。除了那位總司令之外,南京方面是指揮不動的。這支偽軍現在有兩個軍的編制,在加上直屬部隊足足三萬人的武裝。
老西北軍底子出身,部隊的戰斗力并不弱。在日軍整補之下,裝備也算是精良,自己還設置有一個兵工廠。可以制造*、復裝子彈,以及少量*。不過這個汪偽第二方面軍怎么應對,那是軍區的事情,暫時還輪不到自己操心。
而自己眼下需要考慮的兩股偽軍之中,除了潞東地區的偽警備隊這個老對手之外。就是日軍利用之前投敵的晉綏軍編制成的,表面上是一個師的建制,實際上兵力只有三千多人的師。
這個師明面上歸屬山西偽綏靖公署指揮,實際上卻是由長治日軍,直接控制的一支機動部隊。盡管晉綏軍的戰斗力普遍不強,但李子元卻并未因為這一點輕視這支偽軍。就算打野戰不行,可是擅長打防御戰卻是晉綏軍一個強項。
不過敵情雖說出現了變化,但也并非都是壞事。三股偽軍各自隸屬不同的建制,可以說各自為戰。表面上都是歸日軍指揮,但是究竟心理怎么想的,只有這些偽軍將領自己知道。日軍這種手段,雖說加強了對各部偽軍的控制,避免任何一家做強威脅到自己。
但三股各自為政的偽軍,倒也是減輕了潞東地區敵情上的壓力如果當面的偽軍擰成一股繩,帶來的壓力還是很大的。可三部分偽軍各自為戰,這固然有利于控制,可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偽軍的協調能力。
同時因為這些偽軍出身以及之前的淵源,并因為爭奪地盤和勢力范圍的原因,之間相互矛盾可謂是相當的重。李子元看的很清楚,如果自己打了這個偽軍師,南面的汪偽第二方面軍絕對不會救。
即便是日軍協調增援,但整個行動上肯定也是糊弄為主。同樣,打了汪偽第二方面軍,這個偽軍師也絕對不會出力。除了各自為政之外,恐怕之前西北軍與晉綏軍之間的恩恩怨怨,也會摻雜在其中。
當年的中原大戰,晉綏軍在那位老奸巨猾的山西王運作之下,基本上沒有實力大損。除了少數掩護部隊之外,基本上成建制完整的撤回了山西。而與其并肩作戰的西北軍卻損失慘重,基本上丟光了主力。
晉綏軍全軍而退,西北軍卻是土崩瓦解。除了少數撤到晉南的殘部之外,整個西北軍大部分都投向了中央軍。當然這與當時西北軍內部不和,在中原大戰之前就沒有形成統一意見。而晉綏軍內部很團結,也有很大的關系。
不過被坑了一個半死的西北軍上下,對晉綏軍各部恨得要死。甚至可以說在中原大戰之前,西北軍絕大部分的將領,就對晉綏軍不信任。再加上戰時承擔了兩軍絕大部分輜重和軍餉供應的山西王,對兩軍待遇上差別對待。
一個有罐頭吃,彈藥打掉多少補多少,到月就開軍餉。一個連咸菜都吃不上,彈藥補充異常的困難。結果,一個全軍而退,一個徹底的分崩離析。當然,也不能不說那位山西王對部隊掌控能力也算是一流的。
即便是現在局限晉西一地,晉綏軍也沒有出現大面積投敵的部隊。只是他的晉綏軍全軍而退,卻是坑苦了西北軍。尤其是汪偽第二方面軍那位孫老總,更是從省主席到方面軍總指揮,成了一個光桿司令。
整個中原大戰之中所有西北軍參戰各部隊,他的部隊損失最重,沒有一支能夠退過黃河保存下來。大部分都被繳械,小部分則脫離他自由行動。丟光部隊后幾年的寓公生活,讓這位孫老總恨晉綏軍恨的牙根直癢癢。
所有西北軍將領之中,他是最恨晉綏軍的一個。對晉綏軍出身的偽軍,也一樣沒有好印象。他的第二方面軍抵達晉東南后,第一件事情便抓地方權力。那些晉綏軍出身的地方雜牌偽軍,基本上都被撤了一個精光。
二者之間的矛盾,對于整個潞東分區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至少打一個,另外一個絕對不會全力增援。不給來一個友軍有難、不動如山,就已經很給面子了。即便是有日軍居中調動協調,恐怕也很難讓這幾波勢力和平共處。
不大打出手,已經很給日本人面子了。日軍恐怕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將這支偽軍調到山西的,遠離一戰區的中央軍。以這位老兄和他部隊對晉綏軍的舊怨,恐怕打死他也不會被二戰區拉回去。
而在林縣和中條山的釘子被拔出之后,整個晉東南距離一戰區相當的遠。倒也不怕這位老兄,再一次的反叛回去。日軍這一手,可謂是領悟了中國傳統文化之中的精華。但這一點對于潞東的八路軍來說,的確是一個相當的好事。
不過除了這一點之外,還有一點李子元卻是注意的。汪偽第二方面軍與那個偽軍獨立師之間的關系不睦,中間給自己創造的機會很多。但這個偽軍師與縣警備隊之間的關系,卻是另外一件事情了。至少要比與那個汪偽第二方面軍,關系應該要緊密的多。
各縣的偽警備隊都是各地日軍駐軍直接控制,但這些偽警備隊大部分都是或是原晉綏軍失意人員組建,或是原來山西省政府所屬的民團、保安團投敵后改編。與這個偽軍師至少在香火上,還是有一些情緣的。這其中不僅僅是鄉土觀念,還有更深一層的原因。
同時這個偽軍師直接歸屬三十六師團指揮,各縣偽警備隊也是歸屬各地的日軍指揮。這兩支偽軍表面上看不是一個建制,但實際情況來看未必如此。李子元有種感覺,這兩支偽軍之間的關系不正常。自己無論打了那支,另外的一支肯定全力救援。
至于這個偽軍師編成的部隊,并不在此次日軍掃蕩范圍之內,究竟是怎么投敵的。是被日軍拋出的高官厚祿誘惑拉下水,還是與自己部隊原有內部矛盾導致的投敵,還是因為其他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投敵的。這一點,李子元并不想知道。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